呷哺呷哺发展历程、股权结构及经营情况如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呷哺呷哺怎么了 呷哺呷哺发展历程、股权结构及经营情况如何?

呷哺呷哺发展历程、股权结构及经营情况如何?

2024-07-03 18: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深耕餐饮业二十余年,双轮驱动成就火锅赛道佼佼者。

1. 集团化管理实现飞跃发展,扎根内地海外业务积极布局

深耕餐饮业二十余年,餐饮门店数量至今已超千家。呷哺呷哺于 1998 年创 立,创立之初就以集团化管理模式经营,于 1999 年在北京西单明珠开设第一家餐 厅,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在餐饮赛道上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截至 2023 年 3 月 15 日,集团旗下呷哺呷哺和湊湊两大品牌总门店数量达 1064 家。

多方位扩展业务形态,多品牌发力布局餐饮食品产业链。成功上市后,呷哺集 团进一步深化管理优势,逐步构建成集多品牌业态,业务内容覆盖品牌餐饮经营、 肉品加工、供应链流通、渠道销售等餐饮全产业链,使得集团旗下各产品获得成本 优势,各部分分工明确。集团旗下包含主打"一人一锅"的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集 聚会 IP 流量于一身的高端火锅品牌湊湊;调味食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食品公司;茶 饮副品牌茶米茶;高端烤肉品牌趁烧;羊肉制品加工的锡盟工厂等。

呷哺集团餐饮业务韧性充足,积极开拓香港及新加坡市场。2020-2021 年, 受疫情影响呷哺集团餐饮业务收入有所波动但韧性极佳,2021 年疫情扰动减小情 况下公司营收快速恢复至 19 年同期水平。此外,呷哺集团持续加码香港及新加坡 市场。公司于 2018 年进入香港市场,门店布局持续发力,截至 2022H1 在香港 已有门店数 8 家,香港收入占比由 2019 年的 0.2%升至 2022H1 的 2.8%,后续 有望持续增长。公司 2022 年开拓新加坡市场,第一家湊湊门店开设后经营状况良 好,后续有望持续拓展海外业务。

2.股权激励助力发展,经营模式多方位优化

半数股权汇于创始人,股权激励凝聚人才。2014 年,呷哺集团成功在香港交 易所主板上市,被业内称为"连锁餐饮第一股",均发行普通股并流通。其中,呷哺 集团创始人贺光启先生持股份 41.62%,为公司最大股东,公司股权分布较为集中。 但呷哺集团持续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增加股本总数,以凝聚优秀人才,建设高质量管 理团队。2018 至 2022 年,呷哺集团累计发行 1365.03 万股用于股权激励计划。 截至 2019 年,呷哺呷哺累计对 19 名被激励人授出了共 1045.77 万股的购股权; 对 21 名被激励人共授出 545.83 万股受限制股份单位。

集团创始人回归,多方位优化集团经营模式。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贺光启先生 于 2021 年 5 月重新上任集团 CEO,贺光启先生从事餐饮行业的经验超过 16 年, 对行业与公司的发展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自回归以来在组织架构、人才激励、 集团资源整合方面均作出调整。1)组织架构:调整前,在管理方面,呷哺呷哺采 用分权模式,由 CEO 管理六大区域市场总经理,但各区域各自负责自身发展,营 销、菜品价格种类、研发均不统一;在经营反馈方面,内部汇报层级达五级,内部 反馈效率较差、管理层难以听到一线声音。调整后,管理方面,集团推行扁平化、 集中化管理模式,内部提拔两位 COO 负责呷哺呷哺及湊湊两大品牌运营;经营反 馈方面,内部汇报层级缩减为“餐厅经理-区域经理-负责人”三级,大大提升反馈 效率,使管理层能够更好把握市场风向。2)激励机制:调整奖金分配方案,将“营 业额达成-计提奖金”改为根据门店利润进行分红的机制,并统一营运人员的绩效 考评机制,刺激各门店经营积极性。3)集团资源整合:整合资源并打通内部人员 共享机制,优化呷哺呷哺和湊湊两大品牌的沟通和开发研发,提升年轻优秀员工并 持续外招人才。

3. 公司经营情况

营业收入韧性极强,归母净利润暂处亏损状态。从营收表现来看,2020 年受 疫情因素影响,全年营收仅 54.55 亿,同比-9.5%;2021 年疫情扰动减小,公司 营收快速扭转颓势并超越 19 年同期水平,2021 年营收 61.47 亿元,同比-9.5%, 较 19 年同期+1.9%;2022H1 受疫情反复影响,营收短期承压,较 21 年同期有 所下滑。从归母净利润表现来看,公司 2020 年归母净利润受疫情影响下滑明显, 2021 年利润亏损主要是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增加、员工成本增加及其他亏损增加所 致,其中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增加主要是业务扩张及原材料成本通胀所致,员工成本 增加主要是 2020 年国家给公司的社保减免结束及湊湊招聘员工所致;其他亏损增 加主要是呷哺呷哺闭店所致。2022H1 受疫情扰动影响亏损状况暂未扭转。

从公司各项业务营收走势来看,餐厅业务始终为公司营收主要贡献来源,调料产 品与其他商品共同构造多元营收格局。疫情前公司餐饮业务经营规模持续扩大,业 务营收自 2015 年的 24.25 亿元升至 2019 年 58.67 亿元,年 CAGR 达 24.71%。 2020 年受疫情影响公司餐厅业务营收首次出现下降,2021 年快速恢复至 2019 年营收水平的 99.7%,与疫情前几乎持平。在 2016 年以前,公司所有餐饮业务收 入均来自于呷哺呷哺餐厅,2016 年湊湊首店开业、2017 年公司开始销售调料产 品与其他商品,公司收入来源逐步多元化。

公司销售毛利率保持情况稳定,但净利率连续五年下降。销售毛利率环比变化 较小,除 2016 年外均保持在 5%以内,公司毛利率维持情况良好。呷哺呷哺自 2014 至 2021 年来,公司销售毛利率均维持在 60%以上,均值为 62.11%,凸显 公司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公司销售净利率与资产净利率自 2014 年至 2016 年逐 年增长,并达到峰值:销售净利率为 13.34%,总资产净利率为 17.21%,盈利能 力优秀。但此后五年内该两项指标逐年降低。受 2020 年疫情影响,公司各项营收 均受到较大影响,两项指标接近为 0;2021 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为-4.61%,总资 产净利率为-5.28%,为自 2014 年以来公司首次披露净利率为负。

呷哺呷哺餐厅在各线城市布局结构稳定,餐厅网络计划于 2022 年受到中断。 公司于 2019 至 2021 年均在各线城市开拓市场,新增餐厅。其中,二线城市餐厅 数量位居第一,占公司总餐厅数量的四成,其次为一线城市,占比在 35%-40%左 右,一二三线城市餐厅数量占比结构相对稳定,三年来并无较大变化。公司近年来 均提出布局餐厅网络计划。多年来呷哺呷哺旗下各品牌已覆盖中国大部分省市及 主要城市,2022 年,公司重新整合旗下呷哺呷哺餐厅,关闭 200 家左右经营不善 或选址偏僻的店铺,其中二线城市店面减少数量最多,达 153 家,一线城市减少 门店数 70 家,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小幅减少,但缩减门店后门店数量仍不及 一二线城市。

强品牌势能推动门店快扩,一二线城市为经营核心。湊湊以“火锅+茶憩”新 模式为切入点塑造崭新消费模式与优质休闲消费场景,强劲品牌势能带动湊湊门 店数量疫情下逆势扩张,截至 2022H1,湊湊一线/二线/三线城市门店数 75/108/10 家,一线、二线城市门店数较 19 年末增长 53.1%/120.4%,三线城市 门店数较 19 年末新增 4 家;此外,湊湊借自身成熟供应链机制、标准化门店模型 及特色火锅风味逐步发力海外市场,2022H1 湊湊海外门店数已达 10 家,较 19 年末增长 7 家。

公司餐厅布局中心位于中国北方,向南发展意愿明显。呷哺呷哺成立于北京, 其发源地餐厅数量持续位居各地区首位,2019 年,公司旗下各品牌在北京共开设 313 家餐厅,占总餐厅数量的 30.63%,北京、天津与河北省共占餐厅总数 55.38%, 京津冀地区是呷哺呷哺餐厅业务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其次,呷哺呷哺以京津冀为起 点,在中国东北与山东、山西等北方地区逐年加码,已经在中国北方形成了较为全 面的餐厅网络格局。呷哺呷哺向南开拓意愿强烈,2022 年开始发力南下扩张战略, 2023 年有望进入门店快扩期。

疫情扰动下二线城市门店经营韧性强,湊湊中国大陆以外业务翻台率变化趋 势与中国大陆内相同。从呷哺呷哺及湊湊在各线城市的翻坐率情况来看,呷哺呷哺 餐厅:2020 年,呷哺呷哺餐厅一线城市翻座率疫情下受损明显,2021 年修复缓 慢,2020 年/2021 年一线城市翻座率均为 2.7 倍,较 19 年同期下降 0.6 倍;二 线和三线以下城市的翻座率接近,疫情下略有下滑。2022H1 因疫情影响门店闭店 导致各线城市翻座率均受冲击,总翻座率下滑。湊湊餐厅:2020 年,一线、三线 及以下城市翻台率门店受疫情冲击较大,三线及以下城市受影响幅度明显;二线城 市展现较强韧性。2021 年一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翻台率回升明显。2022H1 疫情 反复下各线城市翻台率下滑明显,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可能因门店数较少,在疫情 散点分布情况下所受冲击较小,翻台率下降幅度相对较低。此外,由于湊湊在中国 大陆以外餐厅大部分设立于中国香港,受疫情影响节点与中国大陆接近,因此翻台 率变化趋势与各线城市相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