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为有所不为下一句,全句意思及前后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君子有所为,亦要有所不为什么意思 有所为有所不为下一句,全句意思及前后句

有所为有所不为下一句,全句意思及前后句

2024-06-29 11: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有所为有所不为下一句知其可为而为之

前后全句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

什么叫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意思是人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暂时不做某些不该做的事情,表示为人有原则、底线。

它也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

出自《孟子》一书,引申:有的事是必须做的,有的事又是绝对不做的,干该干的,不干不该干的。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下一句?

根据江淮风纪,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下一句,有以下两种:

1、《论语》的《义礼篇》中曾有所述: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小人亦有所为,亦有所不为。然君子之所为者,乃天降之大任也,小人之所为者,唯己利是图耳。

释义:君子有要做的事,也有原则上不做的事,小人也一样,我们要更超乎功利一点,用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

2、《孟子》曰: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

释义:人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暂时不做某些事情。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句意:

道总是无为的,但是遵循道来治理国家自然会成就了所有的事。大丈夫顶天立地也,有些事情就算曲弓卑膝也会去做,但有些事情八抬大轿也未必会理。这句话是说做人要有原则。

2、出处:《论语》

3、原句为: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4、《论语》简介: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原句应该是: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就是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是主动放弃,是在理性的主导下做出的选择。这样才是“大丈夫” ;“大丈夫”指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

全句意思是:男子汉做事是要有原则的,与人于己有益的是可以做的,反之是不能做的!

先人提到过类似的说法,孔子、孟子、范晔有过类似的说法:

1、《论语·子路》:“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2、《孟子》卷八离娄章句下八:"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一:"然则有所不为,亦将有所必为者矣;既云进取,亦将有所不取。"

后人经过演绎、简化、通俗化,而变成了“有所为有所不为”

比如“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男子汉有所为有所不为”。

至于说,是哪个人的言论,似乎没有明确记载。通常认为是中国古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本文由句豆网整理发布,不代表句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judoujuzi.cn/p/13465.html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