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被中央批评之后,能否打破“小岛惯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厦门海天码头在岛内还是岛外 厦门,被中央批评之后,能否打破“小岛惯性”?

厦门,被中央批评之后,能否打破“小岛惯性”?

2023-12-09 18: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痛定思痛,这一次,惯性真的会被打破吗?

平庸的“小岛”

厦门这个城市又老又年轻。说她老,是因为明洪武二十年,始筑厦门城,那时候,朱元璋60岁春秋鼎盛,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惠帝10岁,牙还没掉干净。说她年轻,是因为厦门1935年才设为市,那时候,我党刚刚开完遵义会议,中国命运已经迎来了伟大转折。

从明朝到清初,厦门城的范围一直都是嘉禾屿西南部的一处高岗。正常步行速度,20分钟内能够绕城一周。行政地位低,全称同安县嘉禾里。

但是到了1682年,康熙而立之年,随着福建水师提督移驻厦门,厦门岛逐渐成为军事重地,“地小官多衙门大”成了厦门岛的典型特点。人人尊崇的同安县令,来下属的一个“里”,还要到各个比他官高一截的上司府中拜访,加之那时只有水路,交通不便,基本没人想来。

清朝实施迁海令,由于厦门岛是军事重地,岛民免于内迁,厦门人的祖先就在岛上,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自己自足,日子逍遥快活,岛民也不想出去。

可以说,厦门的“小岛思维”产生于几百年前。

厦门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凭借一己之力,在清代,就将厦门岛打造成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晚清开埠,厦门变成国际口岸。进入民国时期,1912年,“嘉禾里”两次提升行政地位,从同安县下属“里”,一跃成为思明府。

1935年,厦门设市。

厦门,这个在政治上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显然还没有做好当大哥的准备。

历史不断前进,改革开放以后,厦门和深圳、珠海、汕头一同,被设立为首批经济特区。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厦门行政级别升为副省级。中央对厦门委以重任、寄予厚望,但厦门的发展始终也没能真正跨出岛外。中央对这个不太争气、还有点“自闭”的小儿子也是屡有不满。

如今,厦门的“小岛思维”,已经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并且,作为一个特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少之又少。在15个副省级城市GDP总量排名中,厦门始终处于垫底位置。

这里面有诸多原因。

首当其冲的,是厦门的地,更确切地说,是土地政策。福建在地理上被称作“七山二水一分田”,听起来像是因为地少而限制了厦门的发展。可是只要在厦门绕一圈就会知道,限制厦门发展的,原因并不如此单一。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年初,厦门岛内还剩大小42个城中村,总面积达1209万平方米;岛外更是有肉眼可见的大片大片空地。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教授,周颖刚认为:厦门这几年的住宅土地供应一直偏紧,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在厦门房价飞涨的2014-2016年,厦门市一直在挤牙膏式供地,年初先给大家画个大饼,虚晃一枪:我今年计划供地多少多少。到年末验收供地成果的时候,实际出让面积远低于年初制定的计划,平均计划完成率不足50%。

2018年9月-11月,厦门新房均价33000元。而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春季求职期平均薪酬城市分布显示,厦门平均工资7363元。 一线的房价、三线的工资,每个人都要做好一生只是一个平凡人的准备,如果留在厦门,意味着自己一辈子都可能买不起房,装不下梦想。

2017年的《厦门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这所福建最高学府的毕业生中,留在厦门的仅占22.8%。相较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厦门产业结构单一、企业少、工资低、晋升空间小;相较于其他二线城市,厦门房价又过高。在全国竞争人才的背景下,厦门没有竞争优势。

回想改革开放40年,厦门的发展......

90年代,台湾石化大王王永庆密访大陆,最终拟定了“海沧计划”, 计划在厦门的海沧投资70亿美元,在那个一块钱能打一下午《街头霸王》的时代,70亿无异于天文数字。但是“海沧计划”最终在政治原因下未能实施,厦门错失第一个发展机遇。

震惊中外的“远华事件”,使厦门成为贪污腐败的代名词,从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壮硕青年瞬间萎靡。

到2007年,PX项目在厦门人民的“散步”下,从海沧转移到漳州,厦门人民用“伟大斗争”的中华民族精神保卫了厦门的碧水蓝天,却忘记了在给一个项目做完“人流”后,还需要用其他产业的发展来填补经济领域的空白。

近年来,厦门的光伏、药业都发展平平。小金龙搬到漳州,联想搬到武汉,戴尔屡有传闻要逃离厦门。金融市场一片惨淡。自己创造出的房地产泡沫正在消灭。旅游业倒是数一数二,但是第三产业的推动力又不足以促进厦门腾飞。

在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中,厦门发展比深圳差许多,但比珠海、汕头又好一点。厦门就是这样,它没有那么差,但也没有那么“特”,相比于我们对特区的期待,可能“平庸”这个词更适合它。

被遗忘的岛外

易中天在《读城记》中写道:厦门人有一种奇怪的观念,就是只承认岛内是厦门,不承认岛外辖地(如集美、杏林)是厦门。这种行政区域的认知被网友戏称为“厦门式分裂”。而区域内部又免不了被放在一起比较,在网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岛内的看不起岛外的;而同样是岛内的,思明的看不起湖里的;同样是岛外的,海沧>集美>翔安>同安。

一市六区,发展“瘸腿”。为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厦门市政府提出“岛内外一体化”,如今十年过去,只看到“岛内CBD高楼林立,岛外光秃秃村野荒地”。

现在的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已经比2010年,集美区领导质问厦门市教育局局长“你到底是厦门的教育局长还是岛内的教育局长”时,好了太多。

但是目前,厦门市排名前五的小学、排名前三的中学都在厦门岛内,且多半在思明区。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科技中学岛外校区的落成和使用,将会极大的改变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状。但是,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而非基础设施。在教育资源平衡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寒门”读好学校更容易,才应该是促进教育平等的正解。

厦门目前仅有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其中三家在思明区,一家在湖里区,一家在翔安区。口腔医院、眼科医院等专科医院集中在岛内。

岛内人挤人,日常堵车气死人;岛外冷冷清清可“飙车”。市统计局发布2017年人口统计报告显示,岛内人口密度为12931人/平方公里,岛外人口密度为1287人/平方公里。岛内外人口密度比高达10:1。

2018年9月,厦门市政府发布《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市投靠入户政策的通知》,放宽了岛外居民将户口迁入岛内的条件。此举让广大人民群众甚感欣慰!要知道,曾经,岛外户口迁入岛内,要比市外落户岛内还要难。

回顾厦门城市的发展历史,西强东弱的格局十分明显:靠近城市西部的岛内西部、海沧、集美聚集的人口较多、发展较快。而另外一边的岛内东部、翔安、同安相对落后。

不过最近十年,原有的产业布局有了极大的改观。如今,岛内东部聚集着包括会展旅游片区、观音山商务运营中心、两岸金融中心、五缘湾高端居住区等多个“城市新客厅”。 岛内工业也开始向岛外转移。在2018年的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坚定不移推进跨岛发展”被体现在了重要位置,其中还明确将在位于厦门西部的马銮湾新城,完成项目投资220亿元。

同城化艰途

“引领带动”,除了岛内引领带动岛外,还有厦门引领带动周边的意义。这个被巡视组拎出来的词背后,有过厦门和周边城市的多次尝试。

“厦漳泉同城化”可以追溯到9年前。2010年07月,福建省委八届九次会议明确提出:全面实施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推动城市联盟,构建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漳泉大都市区引领发展的格局。这一思路还被写入了2011年1月发布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8月,“厦漳泉大都市区党政联席会议”首次召开,三地市委书记均出席,确定了18个项目,标志着同城化进程正式开始。

2012年在漳州召开的第二次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再定下36个项目,同城化框架形成。

然而正在厦漳泉人民满心希冀,展望厦漳泉大都市区未来时,原定于2013年在泉州召开的“第三次党政联席会议”没有召开,具体原因不明。

自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厦漳泉同城化都不再被提起。

厦门地少人多,漳州地广、经济较差。两地毗邻、各取所需、共同发展,同城化进程理应顺风顺水。但结果却不如你我所见。

厦漳一体化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厦漳大桥。厦漳大桥于2013年5月28日开工,将厦漳单程通勤时间直接缩短为30分钟。但是长期以来,却因往返50元高昂的过桥费,饱受诟病。直至2018年9月8日,厦漳大桥收费标准由2.68元/公里调整为0.6元/公里,5元即可过桥,厦漳大桥才真正成为惠民的桥梁。

厦漳海底隧道(R3线),在2011年即确定为同城化项目,但是至今仍未开工。2017年,R3线作为省在建重点项目;2018年,R3线被列为省预备重点项目。R3线能否建成,仍为未知数。

2017年7月 厦门发改委 R3线工可研性报告评审已完成 2017年8月 漳州发改委 确保厦漳城际环线漳州段在年内开工 2017年11月 市交通局 R3线局部线位还在协调论证方案尚未稳定 2018年4月 厦门市发展改革委 《关于加快推进厦漳城际铁路R3线动工和厦漳大桥免费通行的建议》答复函

“厦门官方希望建成封闭式的隧道,即只有城际轨道、BRT(快速公交)通行,因为担心漳州的私家车如果进来,会让厦门岛本已拥堵的交通更加不堪重负——漳州则相反,希望建开放的隧道”,曾受厦门市政府委托研究厦漳泉同城化课题的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教师、王燕武博士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

在《时代周报》的这次采访中,一位规划界学者也表示,对厦漳海底隧道,厦门市政府有更深的担忧,该隧道暂定在厦门与漳州最接近处进行连接,按原方案建成,则漳州开发区比目前厦门重点发展的翔安区离厦门本岛还近、通勤更方面,会成为移居厦门本岛外的优选,“至少房价会立马涨得跟翔安差不多”。

2017年以来,在厦漳大桥、厦漳海底隧道的政策推进上,不难看出厦门市政府的努力,但是,厦漳一体化任重而道远。

而厦泉两市一体化难以进行,主要原因在于厦泉两地谁都想做老大。

在历史上,泉州才是真正的历史名城,而厦门一直都是泉州府下的一个小小的里,如今反而要让曾经的小弟做老大,不仅泉州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厦门也很难承担起这个重担。

泉州市博物馆副馆长陈建中表示,“厦门原本只是个小渔村,捡了一些泉州顾不过来的文化内容”,厦门大学规划系教授马武定则认为应当以欧美的关系来看厦门对闽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欧洲多少年了?300百年前才有的美国。”

在经济方面,2018年上半年,泉州GDP总量为3568.32亿元,福建省内排名第一;厦门GDP总量为2081.51亿元,福建省内排名第三,远落后于泉州。虽然,厦门人口为401万,泉州人口为865万,在人均GDP上,厦门超过泉州,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相较于泉州,厦门整体经济体量较小。

在工业方面,泉州目前已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以及食品、工艺制品、纸业印刷3个特色产业。

而厦门,除服务业以外,主要发展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业,目前正在发展过程中。

厦门通过一系列特区优惠政策吸引外来企业入驻,观音山总部商务区,一半以上是来自泉州的民营企业。泉厦两地,存在竞争关系。

2018年4月,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厦漳泉都市区为引擎,建设 “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后改名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并且在10月,成立“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办公室”;12月7日,召开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人大工作首次联席会议。

咋一看,恍如八九年前。这一次,厦门真的能引领带动整个闽西南吗?

2018年12月17日,厦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其中有一条意味深长:“我市企业兼并重组厦门行政辖区以外的企业,按其实际发生的评估、审计、咨询和法律顾问四项前期费用的50%给予补贴,单个项目最高300万元。”

H

Ot News

近期热点链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