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俑发型识别指南,惊艳了时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初唐时期妆容图片女 唐代女俑发型识别指南,惊艳了时光!

唐代女俑发型识别指南,惊艳了时光!

2024-06-05 23: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都有哪些常见的女俑发型

走走走

种草大唐最fashion的发型style

《大明宫词》剧照

《武媚娘传奇》《武则天秘史》剧照

中国古代女性的发型一直以梳髻为主,加之古人尊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绝对不轻易剪去,致使发髻形式一直延续了下来,直至上世纪初受到外来因素及人性解放等思潮的影响,才开始有了通过修剪、染烫头发而来的各式发型。

堕 马 髻

堕马髻,将发髻置于一侧,呈似堕非堕之状,故名。为一种偏垂在一边的发髻。

唐代堕马髻女立俑,故宫博物院藏

堕马髻的形态为双鬓抱面(鬓发垂于耳际且向脸部梳拢),发髻不是位于头顶正中,而是偏向一侧。也有人把它称为抛家髻。

这种发髻在晚唐尤为多见。著名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就能看到梳堕马髻的女性形象。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梳堕马髻的女性之一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梳堕马髻的女性之二

倭 堕 髻

晚唐词人温庭筠有“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的词句,为我们呈现了一名晚唐美人的形象。那么倭堕髻是什么样子呢?

唐代三彩载乐骆驼俑,中间的女立俑梳倭堕髻

它所呈现的形态也是双鬓抱面,发髻有单个或多个,由后向前置于头顶。也有人把它称为乌蛮髻。

唐代女立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盛唐时的很多女立俑都是这个发型,配上她们标准的圆润脸庞,显得生活格外幸福。

唐代女立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半 翻 髻

半翻髻,也称作翻荷髻,它的形状和翻转的荷叶相似,流行于唐代初期,梳理时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梳理至头顶时出现倾斜的姿态。半翻髻在唐宫中最流行。唐《髻鬟品》:“高祖宫中有半翻髻”,《妆台记》“唐武德中梳半翻髻”。在初唐大量陶俑壁画中都有体现。

三彩梳妆女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丫 髻

“丫头”、“丫鬟”就是来自于妇女的发式,妇女未成年时多将头发集束于顶,结成两个小髻。其状左右各一,与树枝丫杈相似,故名“丫头”。发展到后来“丫头”便成了年轻妇女的代称。李嘉祐《古兴》有“十五小家女,双鬟人不知”诗句形容少女挽鬟式。

画彩女射俑,故宫博物院藏

双鬟(环)望仙髻

女舞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双环望仙髻,由正中将头发分开,分别在左右两侧各自梳理。这种发髻青春活泼,以少女为主。流行于初唐到盛唐时期。

这样的发髻一眼看去就有一种非日常的表演装扮之感。如果纯粹利用自身的头发,也很难梳成并保持这样的浮夸发型。所以有学者推测,双环望仙髻的两个大发环里应该有金属丝一类的支撑物。

螺 髻

螺髻,因其形状似螺壳而得名,螺髻起于唐初,盛行于武则天时代,与佛教信仰有关。据说释迩佛的发型就是螺髻,释迦牟尼佛的别称为“螺髻仙人”。

持腰鼓女俑,故宫博物院藏

高 髻

就是非常高大的发髻,还可以根据发髻的形状细分出不同种类。常见的比如单球髻和双球髻等。

三彩釉陶女坐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女俑梳单球髻,穿袒胸窄袖衫、长裙,外着披帛,双手放在胸腹部,坐在束腰墩形坐具上。真真是一位安静的美女呢!

双 垂 髻

发髻绾成两个小球在脸两边,这个发型好像比较减龄。张萱的《捣练图》里也出现了梳双垂髻的小姐姐。

《捣练图》局部之一

《捣练图》局部之二

//////////

其实,相比多变的发型而言,作为整日担心秃头的少女(或少男),朋友们是不是更加羡慕大唐美女们高髻中包含的发量?偷偷告诉你们:有许多高大的发髻,不全是用自己的头发梳成的,而是用了义髻,也就是假发啦!

《杨太真外传》中就提到杨贵妃“常以假髻为首饰”。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也出土过糊纸、加彩漆绘画的义髻。

木质义髻,新疆阿斯塔纳唐墓出土

图自新浪看点《云鬓花颜金步摇,带你走进唐朝的发型时尚界》

其实从古画、壁画、陶俑的形象中,我们了解到的只是当时历史的凤毛麟角,但看着这些文物,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到那时女子的风尚扑面而来。不由感慨,那真是一个包容、任性、讲究、引领时尚的大唐啊。

下次再去陕历博见到“唐美丽”,你是不是能认出她们头上那些各具风韵的发髻式样呢?

部分图文来源博物馆丨看展览

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惊喜推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