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二十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列宁与门卫真假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二十一)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二十一)

2024-07-07 19: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列宁的警卫小组长

  1918年年初,李富清和其他200多人(其中有70多个中国人)奉命组成“第一国际军团”,前往列宁格勒的斯莫尔尼宫,给列宁、托洛茨基和其他领导人当警卫。

  刚开始时,绝大多数中国士兵并不知道自己保卫的是什么人,只知道是重要人物。一位名叫宋书堂的中国警卫后来回忆说:“有一次,我们在娱乐室下棋。一个人走进来,默默地站在一边看,我们都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另一位中国警卫赵朴轩进来,看见他后立刻敬礼。之后我们才知道,那就是我们在保卫着的列宁同志。”

  1917 年 10 月在斯莫尔尼大门口

  李富清表现出色,被任命为由4人组成的警卫小组组长。他的工作职责是,领导其他3名警卫在列宁工作的大楼入口处站岗。列宁每次进出办公楼,都会同中国警卫擦肩而过。对于李富清而言,那段岁月里的一些瞬间,成为他永恒的记忆。

  一天,天气异常寒冷,斯莫尔尼宫外宛如冰雪世界,树枝上挂满晶莹剔透的冰棱、雪花。4名中国警卫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粗糙的军大衣衣领冻得硬邦邦的,上面凝结着一层白霜,那是战士们鼻孔中呼出的气体被风吹后,留在衣领上的“作品”。

  这时,李富清和战士们远远看见列宁朝着办公大楼快步走来。他身穿灰色领子的黑外套,头戴一顶黑色的毛皮帽子,似乎一边走一边考虑问题。见到领袖,李富清立刻响亮地喊了声:“敬礼!”列宁沉默了片刻,说:“这么冷,你们还站在风雪里。快!快!到里面走廊去,那边墙上有烟囱,比较暖和些!”4名警卫员都不肯进去,后来列宁一再命令,他们才移到走廊里。

  还有一次,列宁从办公室出来,看见正在站岗的李富清与几名中国警卫,和他们亲切地聊了起来。

  列宁问:“生活习惯吗?吃得习惯吗?住得怎么样?”

  李富清回答说:“生活得很好,食物也很不错。”另一位战友王才表示,相比以前,这里的生活很让人满意。

  听了大家的回答,列宁说:“是的,与过去相比,生活是变得好了一点。但这远远不够,一旦我们驱逐了所有的白军和干预分子,建立起一个繁荣的国家,日子会更好!”列宁还希望他们更努力学习俄语,了解俄国正在发生的事情。

  最后,列宁问他们如何用中文说“你好”“吃饭”“喝茶”……,还从口袋里掏出笔记本和铅笔,记下了中文发音。

  从那以后,列宁见到中国战士,总会用中文说:“你好,你好。”后来,列宁给他们找来了一位俄语老师。

  苏联画家卓娅·勒曼:《列宁在斯莫尔尼》

  此后不久,部队为每个警卫员配了一双靴子。李富清和王才觉得领到的靴子太大,希望管理员能给他们换合适的,但遭到拒绝。于是,李富清提议两人一起找列宁解决问题。在列宁办公室外,工作人员不让他们进去,说列宁正在写东西。由于两人的坚持,工作人员只好打电话请示。最终,两人的申请获得了批准。

  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按下列宁办公室的电铃后,里面传来了列宁的声音:“请进。”

  他们脱帽推门进去,看见列宁端坐在房间右边的一张办公桌后写东西,见他们来了,很随和地示意两人坐下。得知来意后,列宁说:“行,行。”之后,拿起一张纸条交给他们,并表示如果有事情,还可以来找他。

  有了列宁的批条,两人最终在管理员的陪同下,在仓库中挑到了合脚的靴子。

  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部队多次为中国警卫单独准备大米作为主食。

  守卫克里姆林宫

  李富清和他的中国战友们在斯莫尔尼宫担任警卫的时间不长。1918年3月,红色苏维埃政权决定迁都莫斯科,他们一同来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将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是新生苏维埃政权根据当时严峻的形势做出的决定。为使初建的苏维埃国家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独立,1918年3月3日,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党和政府同意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上签字,向德国及其盟国妥协。

  该条约规定,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库尔兰(拉脱维亚一部分)、利夫兰(拉脱维亚)和爱斯特兰(爱沙尼亚)的管辖与主权。此外,依据条约俄国承认乌克兰、芬兰独立,立即从芬兰、乌克兰和奥兰群岛撤军,保证同乌克兰立即签订和约,并承认乌克兰同德、奥、保、土之间的和约。这意味着,芬兰和爱沙尼亚都成为敌国。

  彼得格勒距离与芬兰的边境只有100多公里,距离与爱沙尼亚的边境也只有200多公里。一旦敌人进入这两个国家,以此作为基地发动突袭,彼得格勒瞬间就可能沦陷,苏维埃政府机关甚至面临被一网打尽的境地。退一步而言,即便敌人不进攻,让首都处于如此靠近敌人的地方,是相当危险的。

  李富清回忆,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以后,他们与列宁这位亲切、和蔼、慈祥的伟大领袖见面的机会少了很多。克里姆林宫曾是历代沙皇的宫殿、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筑群,宫墙环绕着4座宫殿、4座大教堂以及19座塔楼。而斯莫尔尼宫其实是一所建于1806至1808年的贵族女子学校,规模远不及克里姆林宫。由此不难想象,李富清他们不能和以前一样经常看见列宁了。加之,列宁在1918年8月底第二次遇刺后,很多时间并不在克里姆林宫。

  1918年9月25日傍晚,位于莫斯科东南40多公里的戈尔基庄园来了一位“不寻常的客人”,他就是遇刺后需要疗伤的列宁。列宁很喜欢这座有森林、河流、池塘的庄园,此后经常来这里住上一段时间。1923年5月病情极度恶化后,列宁一直安顿于此,直到1924年病逝。

  列宁逝世前的戈尔基庄园里,肩膀抬着列宁遗体的雕塑

  2021年10月秋意正浓时,我曾特意去这个庄园探访。踏在铺满金黄枝叶的小径上,能感受到列宁缘何深爱这片远离喧嚣的宁静之地。列宁最后离开这里的路,也就是人们抬着他的灵柩走过的路,至今仍保持着原状。 那是一条用石子和沙土铺成的小路,在小路尽头旁的石头上,镌刻着一行字:“1924年1月23日,列宁的灵柩由此路送走。”

  执行列宁指示重返战场

  1919年10月,邓尼金率领的白军在南方战线猖狂进攻,红军步步后退。苏维埃共和国先是丢失了乌克兰、奥廖尔,接着图拉、莫斯科也处于极端危险之中。 此时,列宁发出“大家都去与邓尼金做斗争”的口号,甚至将自己的卫兵调到南方前线,李富清便是其中一员。

  离开克里姆林宫之前,列宁召集全体卫队讲话。他告诉大家说:“你们到了前线,千万不要因为给我当过卫士而骄傲自大,那是非常错误的。”他还鼓励大家英勇杀敌,保卫苏维埃共和国,把白匪军消灭干净。

  藏于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新馆)的油画作品:红军第一骑兵军

  重回战场后,李富清被派遣到苏俄将领布琼尼率领的红军第1骑兵军第6师第33团,担任侦察班副班长。10月,他所在的第33团在沃罗涅日郊区与邓尼金部队激战。月底,红军解放了沃洛涅日,邓尼金残余部队南逃。11月,第1骑兵军将邓尼金的阵地撕开。次年1月,红军解放了罗斯托夫。两个月后,邓尼金乘船从黑海逃遁。

  在黑海沿岸,李富清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数十艘帝国主义列强的战舰在离港口不远处停泊,其与海岸之间的整片海域上,挤满了白卫军、地主、资本家及其家眷逃亡的摆渡船只。红军炮火朝着帝国主义干预军的船只开火,8艘被击沉,其余的赶紧驶向远处的公海。此时,那些没办法追上战舰的逃亡者,只好返回岸上,向红军投降。

  1920年3月底,李富清与战友们乘坐红军舰只,一直追敌到苏俄与土耳其的边境。4月,波兰白军不宣而战,发动对苏俄的进攻,5月初占领基辅。李富清又加入到对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他多次出色完成侦察任务,并跟随部队一直打到距离华沙70公里的地方。不久后,李富清参加了粉碎弗兰格尔匪军的战斗,在著名的彼列科普地峡战役中,他出色完成了炸毁敌人地堡的任务,为克里米亚半岛的最后解放做出了贡献。后来,李富清随部队肃清了乌克兰山区的马赫诺残匪,实现了乌克兰的彻底解放。

  李富清浴血奋战,先后负伤4次。

  苏俄红军中的一支中国部队

  51岁参加解放军

  苏俄战争结束后,李富清于1922年春来到骑6师部队文化学校学习,期间光荣入团。19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后,他进入莫斯科军事学校深造。

  1926年,李富清从莫斯科军事学校毕业,分配到乌克兰顿巴斯矿区当翻译。第二年,29岁的他和一位当地姑娘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此后几年里,两个男孩相继出生。

  20世纪20年代的顿巴斯煤矿

  1932年,占领中国东北的日本成立伪满洲国。这时,李富清离开东北已有16年,由于挂念老家亲人,他决定回国探亲。

  他来到赤塔后,才得知边境被封锁。在赤塔逗留一段时间,他随退入苏联的东北义勇军辗转进入新疆,准备绕道回东北。谁知命运多舛,到新疆后,军阀既不准他出星星峡回内地,也不允许他返回苏联。盼望着有朝一日回老家和亲人团圆的他苦闷极了,最后决定在新疆呆着,后来在乌鲁木齐开了一家小饭馆,当了一名伙夫聊以度日。不曾想,这一干就是10多年。这期间,他孤苦伶仃,与东北老家和苏联小家都失去了联系。

  新疆解放后,李富清以51岁年龄、厨师身份参加了解放军,被分配到新疆军区工程处呼图壁县休养所。由于一手好厨艺,李富清当上了炊事班长。李富清一直默默无闻在基层工作,直到1957年。

  那一年,他在苏俄的经历和事迹被挖掘出来,身边的人惊讶不止。这个在他们眼里普普通通、懂俄语、性子急、爱喝酒的老头,竟然有如此辉煌的过往。

  也是在这一年,李富清再次踏上离开了20多年、曾让他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异国大地。访苏期间,他曾委托苏联战友寻找失散的两个儿子,可惜直到1972年他在新疆逝世,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李富清的故事就此画上了句号。虽然孑然一身,但相比很多人而言,他是幸运的。

  2017年,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中俄主流媒体有消息称,两国将合作拍摄电视连续剧《列宁和他的中国卫兵》。据中方导演胡明钢介绍,电视剧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拍摄,主角原型就是李富清。

  如果能够顺利拍摄并播出,更多的人能籍此了解旅俄华工参加十月革命、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的那段红色岁月。

  以李富清等为原型的电影《风从东方来》剧照

  如今,在坐落于美丽黑龙江畔的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里,不仅有李富清和列宁在一起的蜡像,还陈列着一份珍贵文物,那是列宁为李富清开的证明信,列宁的亲笔签名清晰可见。

  (文/韩显阳,素材来源/韩显阳,责编/林风,编辑/千里、海哲,插图/千里,统筹/南客)

[ 责编:袁晴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