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都市区怎么规划?高安丰城划入南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共青城市会划入南昌吗 南昌大都市区怎么规划?高安丰城划入南昌

南昌大都市区怎么规划?高安丰城划入南昌

2023-12-13 00: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安义县

发展定位于“三县一城”(特色工业强县、绿色食品大县、文化旅游名县和南昌市生态宜居卫星城)。

6.奉新县

打造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上南昌都市的后花园,产业发展重点是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

7.高安市

产业发展重点是建陶产业、汽运物流产业、光电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新能源产业等,现代农业也风生水起。

8.丰城市

拥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陶瓷建材产业、机械电子产业、生物食品产业、富硒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

9.樟树市

已构建起药、酒、盐、金属家具制造四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10.靖安县

已形成硬质合金、绿色照明、竹木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加工、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等五大特色产业。

11.进贤县

主要产业是:烟花鞭炮、医疗器械、文化用品、特色种植、特种水产、钢网架构、食品加工。

12.东乡县

主打产业为医药化工产业、机电冶金产业、轻工纺织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13.余干县

绿色食品加工、新型能源、纺织服装等为工业支柱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粮食、水产两大主导产业和油茶、芡实、余干辣椒、禽鸭肉鸽四大特色产业。

14.永修县

打造以有机硅为主导的特色工业制造基地,以绿色食品为主打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以云居山、柘林湖、鄱阳湖湿地为主依托的文化旅游休闲基地。

【学者建议】

南昌大都市区应明确城市功能区分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吴志军表示,作为省会城市,南昌的经济和文化辐射能力不强,在全省的城市首位度亟待提高。打造南昌大都市区,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的作用,打破行政区域之间的壁垒,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合作,还有助于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南昌的辐射带动作用,这是提升南昌首位度比较有效的办法。

“打造南昌大都市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要真正操作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吴志军表示,南昌大都市区,首先要做好功能区分,根据各个县区的产业发展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统一的规划。比如,哪一块区域适合发展什么产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引导,避免工业园区重复招商引资,产业发展雷同。

江西财经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满凤表示,与我省其他地区相比,南昌的产业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就拿我省正在着力打造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从整体上来看,南昌并没有绝对优势,未来的重点是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

刘满凤表示,南昌大都市区未来的发展,最关键的是要根据各自的产业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作为核心的南昌,还是要把现有的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电子信息行业做大最强,尤其是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力度,引进更多大型企业,推进科技园区建设。

未来三五年要有意识引导产业形成合力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斐表示,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湖北的武汉、湖南的长沙以及我省的南昌,表面上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关系,但从目前来说,南昌在中三角的位置还相对偏弱。

陈斐认为,相对于我省过去提出的一些城市群发展的概念,南昌大都市区的打造,有着更好的基础,顺应了江西城市群战略思维的调整。南昌大都市区的14个小伙伴,无论是从地理条件,还是交通条件上,都有可能形成一个整体,高安、丰城等都可以成为南昌大都市区的二级中心城市。

在产业方面,陈斐认为,南昌大都市区的产业布局,要有大南昌视角,对区域内的产业优势、基础进行合理分工。“发展一定要有长远规划,现有的产业格局可能很难改变,但未来3年至5年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一些产业形成合力。”陈斐说。

其实,《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中关于南昌大都市区的发展远景,应当是各地接下来谋篇布局产业的重要启示:进一步健全综合交通枢纽、生产组织与服务、科教与文化服务、技术创新、旅游集散中心等区域性服务职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休闲度假、后台服务等功能……

猜想:14个“小伙伴”怎样携手共赢

猜想一:能否把周边“小伙伴”划入南昌?

14个“小伙伴”纳入南昌大都市区,是否意味着行政区划将进行调整?对此,不少南昌市民颇为期待。

“南昌在区划调整上的步子,走得还是太小了。”在南昌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市民邹磊说,除了2003年南昌县将昌东镇、麻丘镇委托南昌高新开发区治理,2012年新建县将生米镇划归红谷滩管辖,今年新建县撤县设区外,南昌在行政区划调整上还没有大动作。

“作为中部城市,近几年来,长沙发展迅速,合肥把巢湖市并入后建立‘大合肥’,现在也超过了南昌。”邹磊说,丰城、永修、高安等县市曾多次提议,将地铁延伸到它们的“家门口”,永修、靖安还多次表示要做南昌的后花园。“南昌只有把框架拉开,才能谋得大发展。”邹磊说。

在江西多家本土论坛上,关于南昌区划调整的探讨,总能引起网友的热议。“南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小,主要是因为城市太小,实力也不够,又缺少特色。”网友“豫章高岛”表示,南昌行政区划需要来一次大的调整,建议把靖安、奉新、丰城、樟树、高安划归南昌市,即使暂时不能规划调整,也可通过加强交通联系,引导人口集聚,拉开南昌城市框架,扩大城市影响力。

【学者建议】

高安和丰城划入南昌是最现实选择

“通过区划调整,可以更好地带动产业集聚,尤其是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针对区划调整,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吴志军表示,丰城、樟树、高安的产业发展基础好,经济实力强,如果能把丰城、樟树、高安划归南昌,将极大地提升南昌的辐射力。

“区划调整后,一个区域内的产业协调和区域分工更好做,便于打造产业集聚区。”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斐,对南昌区划调整的设想,曾进行过专门研究,他认为,如果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把丰城和高安划入南昌,是最现实的选择。

陈斐表示,在交通方面,南昌与丰城、高安最为便捷,在产业发展上,丰城的产业发展框架已经拉开,将给南昌重要的产业支撑,带动未来城乡融合发展。高安和新建区在城市空间拓展上,正在慢慢融合,而且高安的物流业发展比较好,对南昌也是一大促进。

猜想二:能否设立跨区域协调机构?

事实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武汉和长沙,很早就在“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实践。湖南提出以长沙为中心,构建“3+5”的“大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则提出打造“1+8”城市群。为做好“1+8武汉圈”,武汉市组建了跨区域的利益协调机制——武汉城市圈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以突破地区分割和行政体制障碍。

在省直机关工作的张先生认为,南昌大都市区的提出,尽管已经晚了一些,但只要加速推进,将有望实现跨越式追赶。但由于南昌大都市区包括14个“小伙伴”,涉及多个设区市,这可能会成为推动南昌大都市区加速融合的壁垒。

张先生认为,有必要组建一个跨区域的协调机制,比如专设一个政府机构或者成立一个临时协调机构,以此来助推南昌大都市区建设,“否则规划很有可能只停留在纸上,落不到实处。”

【学者建议】

改革财收分配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

通常情况下,打造某个城市群,核心城市以外的“小伙伴”会有这样的顾虑:“老大哥”的产业吸附能力太强,一些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企业被“老大哥”吸附,影响我们自身的发展。

武汉打造“1+8”城市群的做法,就着重考虑到了利益分配问题,尝试了多个产业发展模式,比如总部在武汉、基地在周边的“总部模式”,研发在武汉、产业基地在周边的“孵化模式”,营销在武汉、产品在周边的“店厂模式”等。

“要推动南昌大都市区的建设,除了要有总体规划,可能还要对体制机制进行调整,比如财政收入分成机制,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吴志军认为,在实施过程中要与各方利益挂钩,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真正调动积极性,从竞争到合作。

省级层面协调建立联席会议机制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邓虹表示,南昌大都市区是一个大盘子,涉及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社会保障、生态保护等,要实现跨区域的合作,既要有宏观规划,也要有共同协商,这就需要省级层面进行协调。

“比如南昌的公交卡,能不能在抚州刷,这不是单方面说了算的。”邓虹说,如何推动南昌大都市区14个“小伙伴”成为一个整体,确实需要保障内部协调有序、统一,但单独设立一个行政机构则没有必要。邓虹认为,可由省政府授权省级综合部门牵头协调,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对重大问题共同研究、分头落实。

官方:正在编制南昌大都市区规划

省住建厅规划处规划师伍锡论表示,目前南昌大都市区的规划正在编制中,规划将对大都市区的重大项目、交通组织、城市职能分工、范围、人口、用地规模等进行明确,并且还会对公众关心的轨道线路布局,是否会延伸至都市区范围各县区进行设计。本月底,省政府将组织一次中间成果的审查,届时可能对外发布框架性的纲要。

针对在南昌大都市区内,有没有可能进行区划调整,伍锡论表示,“在规划编制中也会提出建议,但是省里的决策会不会纳入就很难说了,其实在早些年编制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时,也提出过区划调整,但是经过几轮沟通后认为难度较大,也就没有提了。”

“南昌大都市区其实是一个经济、交通组织的概念,而不是一个行政区域概念。”伍锡论说,在这个区域内,我们更多考虑的是与南昌人文紧密联系的各县市区,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进行产业的布局、职能分工定位,引导其主动融入大都市区,加强周边城市与南昌的联系,接受辐射,从竞争变成“竞合”关系。

伍锡论透露,在规划中也会定位好各县市区的主导产业,比如说丰樟高与南昌的关系,比如说有的城市是旅游型,有的是配套型。同时还会出台保障措施,建立省级层面的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机制等落实规划。

南昌大都市区规划何时能出台?据了解,我省力争明年上半年走完各项程序,明年年底前正式批复实施。、

(江南都市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