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四个元宵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元宵节是什么意思呢 《红楼梦》里的四个元宵节

《红楼梦》里的四个元宵节

2024-07-14 02: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清·孙温 葫芦庙失火烧甄家

第二个元宵节是在第十八回,元妃省亲。这是书中最浓墨重彩描绘的元宵节,也是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出场人物无不彩绣辉煌,触目所见都是珠光宝气:“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

全书用整整一回的篇幅来详述这个元宵节,从五鼓(凌晨3—5点)一直描述到丑正三刻(半夜2点45分)。但是这个元宵节也最意味深长,贾府上下从凌晨3—5点便肃静等待,可是贵妃直到晚上7—9点才起身往贾府。“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迟来,想必不是贵妃的意思,而是皇帝的意思,既然允许“元宵归省”,皇帝应该也是深察人性人心,可是为何使人“衣锦夜行”?这似乎透露了元妃的尊荣不是帝王的宠爱,而是势力的平衡。元妃并未生下一儿半女,进宫多年不闻有何懿德懿行,从女史骤然封妃,以至于圣旨初下时贾府不是欣喜不已而是恐惧不安。更糟糕的是,为了迎接元妃归省,本来“内囊子已经尽上来了”的贾府,又大兴土木兴建大观园,大肆采买小戏子、小尼姑、小道姑,在贾家或许是出于对皇家的尊重,但是在外人尤其是政敌看来,是张扬跋扈、浮夸炫耀,即使将来不以此作为攻讦的罪证,也将成为腹诽发酵的由头之一。

而“贾赦领合族子侄在西街门外,贾母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半日静悄悄的”,可见男女有别,长幼有序,规矩谨严,此时世家大族的气派犹隆。

清·孙温 贾母合族迎接贵妃

这个元宵节令人充分见识了皇家的气势,不仅仪仗齐整,“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夔头,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黄金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执事太监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类。一队队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銮舆,缓缓行来”,而且皇权大过一切,贾母、贾政和王夫人等俱要跪接自己的孙女或女儿。

此时,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元宵节的来历,则更觉得贾府这个元宵节意味深长。

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祭月、赏月的满月夜,象征着春天来临。它源于汉武帝时代,是祭祀天神“太一”的重要节日。但是,作为民间的节日习惯,却是从东汉佛教东传中土并融合了道教慢慢发展而成的。元宵节又叫上元节,上元夜是古时农民为了祈祷作物获得丰收,夜间到田野中举起火把驱赶虫兽的重要日子。另外,佛教中,明帝时上元要在宫里点灯供佛;道教的天官大帝的诞辰也是正月十五日,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日子。因此,到魏晋以后,正月十五日作为民间重要的节日已经确定下来。早期元宵节主要有两项重要活动:一是对火的膜拜;二是全家祈祷作物获得丰收。后来随着元宵节在民间的演变,挂灯笼代替了拜火,并以吃汤圆代表家人的团圆。唐宋以后,元宵节更成为少男少女的交际节日。

以此来观看这第二个元宵节:第一,果然处处是“火”——“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系纱绫紥成,精致非常”,“但见庭燎烧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第二,虽是团圆却处处都是哭声。元妃省亲,见了贾母、王夫人,“满眼垂泪”;见了诸亲眷,“又不免哭泣一番”;见了贾政,“隔帘含泪”;见了宝玉,“泪如雨下”;请驾回銮之时,“满眼又滚下泪来”。元宵节那天,元春给家里送去一个灯谜,贾政猜出谜底是“爆竹”,内心沉思的是“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此外,贾母的“荔枝”谜,“猴子身轻站树梢”,谐音“离枝”,也就是树倒猢狲散;迎春的“算盘谜”,寓意她将早死;探春的“风筝谜”,寓意她将远嫁;惜春的“海灯谜”,寓意她将出家;宝钗的“竹夫人谜”,“恩爱夫妻不到冬”,寓意她终将守寡。此时已隐现不祥之兆。第三,元宵节果然成了少男少女交际的节日。元妃命众姊妹作诗,宝钗悄悄指点宝玉,元妃不喜欢“绿玉”,让他赶紧换成“绿蜡”;黛玉则偷偷帮宝玉代作了一首,而且被元妃指为前三首之冠。可是等到端午节赐节礼的时候,元妃赐给宝玉、宝钗的是一样的,黛玉的则减一等,透露出元妃看中的宝玉妻子人选是宝钗而非黛玉。弃黛选钗的理由有很多,但这次元宵节黛玉、宝钗给元妃留下的不同印象显然也是其中之一。可弃黛选钗又是宝玉出家的直接肇因,爱之反而害之,团圆反成分散。

87版《红楼梦》贾府女眷观看元宵节烟火剧照

更进一步的是,这次元宵节还是一个伏笔,元妃反复谈到,贾家人太奢华过费了,“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此语和第三个元宵节紧密钩连。第三个元宵节在第五十三回,乌进孝来进地租时,以为娘娘和万岁爷必然对贾府赏赐极丰,这也是普通人以为的必然之理。但贾蓉亲口否认:“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这二年那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而荣国府没落的缘起,竟然就是第二个元宵节的元妃省亲——“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二年,再省一回亲,只怕就精穷了!”

到了第五十三回,贾府已从盛极而下,贾家虽然有元春,但平时花费过大,财力已经不及从前了。连年赔钱——“那一年不赔出几千两银子来”;出多进少,又不置产业——“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第五十三回里,贾府虽然也宴请亲朋,可贾家部分族人都不愿意来赴宴,“或有年迈懒于热闹的,或有家内没有人不便来的,或有疾病淹缠,欲来竟不能来的,或有一等妒富愧贫不来的,甚至于有一等憎畏凤姐之为人而赌气不来的,或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不敢来的”,贾府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了内部的不和睦。作者通过这次元宵节的冷清和贾珍等人的对话,直接说明了贾家因为奢华靡费,后继无人,已经走向没落了。

《红楼梦》中的第四个元宵节是在第九十六回:“众人因为灯节底下,恐怕贾政生气,已过去的事了,便也都不肯回。只因元妃的事忙碌了好些时,近日宝玉又病着,虽有旧例家宴,大家无兴,也无有可记之事。”

和之前的浓墨重彩不同,最后一个元宵佳节只是轻轻带过。不唯如此,围绕着这个元宵节还有一系列祸事。节前元妃薨逝,贾家在宫中的靠山轰然倒塌;宝玉又因丢失玉而生病,贾家重金悬赏,轰动得都有人拿假玉来贾府碰运气,闹动了“贾宝玉弄出‘假宝玉’”来。这两件大事都发生在元宵节前后,正是人闲时节,可想而知会造成怎样的轰动。到了正月十七日,又传来了王子腾感冒被庸医一剂药致死的噩耗。在《红楼梦》开篇,说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是贾、王、史、薛这四家,史、薛早已没落,史湘云一个公侯小姐常常要做活儿到五更天;皇商薛家的薛蟠是个薛大傻子,于做生意一窍不通。实际上只有贾、王在支撑门面。可是这个元宵节,先是贾家折损元妃,紧接着王家失去王子腾,再加上此时,为了给失玉后变得疯傻的宝玉治病,凤姐等人定下了掉包计,埋下了后文黛玉恸亡、宝玉出家的伏笔。所以这个元宵节已经是最后一次,作者却轻轻带过,实际上意味很深。不再写锦衣玉食、朱甍碧瓦,因为马上就要“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再写火树银花、爆竹震天,因为更震耳的是“呼喇喇大厦将倾”。

清·孙温 宝玉别父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第一回写甄家,第一个元宵节就是祸起的引子,是“家破”,此后一路滑入深渊。而第九十六回写贾家,第四个元宵节则是“人亡”,奏响了贾家家族覆亡的挽歌。《红楼梦》的结构是先写甄家的“小荣枯”,由诗酒莳花的富足乡宦人家跌入衣食无继的赤贫;接着写贾家的“大荣枯”,贾家从富比王侯的公府豪门到惨遭抄家。前后呼应,可见文思深细。把贾府的盛极而衰侧面描写出来,用元宵节期间发生的众多事件隐喻了书中众多人物的悲剧命运,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累如贯珠,堪称神笔。

_

_

_

本文将于《群言 》2020年2期刊发,敬请关注!

作者单位:香港珠海学院中文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