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莲池鱼藻纹大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元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与图片介绍大全 元青花莲池鱼藻纹大盘

元青花莲池鱼藻纹大盘

2024-07-09 23: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元青花,存世量不大,据统计,一说三百多件,一说五百多件。元青花,从初创到成熟仅经十余年时间而已,给人横空出世的感觉。元青花,分散在世界各地,看一眼不易,更别说是上手揣摩。元青花,市场价格十分昂贵,2005年,元青花鬼谷下山纹罐拍出天价,折合成人民币2.3个亿,令人咂舌之余,更是添了几分神秘和贵气。

元青花的研究是三十年来古陶瓷研究中持续不断的热点,首博、上博等博物馆相继举办元青花大展,召开学术研讨会;随着新资料的出土,元青花的研究更深更广,目前关于元青花起源问题的研究最令人关注。黄薇、黄清华在《文物》2012年第11期发表文章《元青花瓷器早期类型的新发现——从实证角度论元青花瓷器的起源》,通过对元代早期地层中出土的15件青花高足碗的研究,论证了“元青花瓷器的确有一个技术引进、吸收和转化的过程,是波斯的原料、技术和设计结合景德镇的胎、釉、烧造工艺诞生了早期元青花。”结论得到古陶瓷学界的重视、好评和认可。

元青花大盘是元青花中的主要器形,与高足碗、杯,瓶,罐一样,在元青花中算数量较多的。元青花大盘除青花外,即白地蓝花,还有非常珍贵的反青花品种,即蓝地白花;纹饰有的是绘的,有的是印的,有的印绘兼备。器形硕大,口径在40厘米到60厘米之间,多为折沿或板沿,有圆形口和菱花口两种,弧腹,浅圈足,砂底。这种大口径,胎体厚重的瓷盘始于元代,是为了迎合蒙古族和中西亚地区各民族饮食习惯,而模仿中西亚地区陶质大盘和金属大盘烧制的瓷器新品种。蒙古族和西亚诸民族的饮食方式相同,在毡毯上席地围坐,中间置盛满食物的大盘、大碗,共同取食,在14至15世纪细密画上有生动的描绘,中亚,西亚和中国的新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这种饮食习惯。明人马欢在《瀛涯胜览》中说西域人用大盘盛饭,浇酥油汤汁,置于地上,以手撮入口中而食。

细密画围桌共食

虽元青花大盘的器形源自中西亚地区,然其纹饰则融合了汉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元青花大盘上的纹饰通常布局繁密,层次分明,具伊斯兰装饰风格。纹饰自身则带有很多汉文化寓意和特征。根据纹饰绘制的位置和主次不同,可分为:边纹、辅纹和主纹。本文阐述元青花纹饰时所用材料来自本馆收藏的、上博2012年元青花大展上展出的以及托普卡比宫所藏的元青花大盘。

边纹,装饰在盘口沿上的纹饰。主要有海水波涛纹、菱格锦纹、缠枝栀子花纹、缠枝菊纹、卷草纹等。也有两种不同的花组合而成的缠枝花纹。搭配上似乎无规律所寻,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辅纹,绘在盘内外壁的纹饰。多以缠枝形式出现,主要有缠枝牡丹、莲、石榴、菊花。其特点是花大叶大,叶子形状以葫芦形、巴掌形和剪子形居多。也有海水云肩纹,凤穿花纹等,但不多见。亦有画两层辅纹的,如:一圈缠枝牡丹,一圈八大码,少见。

主纹,多画在盘内心,也有盘内壁和内心为一幅通景画的。主纹丰富多样,大致可分为六类:莲池纹、竹石芭蕉花果纹、凤纹、龙纹、海水花纹和杂宝纹。主纹多为中国风,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亦有浓郁的藏传佛教色彩。

莲池纹有莲池、莲池鸳鸯、莲池鹭鸶、莲池鱼藻等。

竹石芭蕉花果纹有竹石芭蕉花果、孔雀竹石芭蕉花果、麒麟竹石芭蕉花果、双鸟竹石芭蕉花果、凤舞竹石芭蕉花果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