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预测|六月风险舆情前瞻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今日热点舆情38 舆情预测|六月风险舆情前瞻报告

舆情预测|六月风险舆情前瞻报告

2023-10-13 04: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6月舆情风险词云图

#社会民生领域关键词:端午节、618、二阳、人口

6月,社会民生领域面临大考。节假日的到来,出行与调休又将在舆论场引发热议,旅游安全、景区管理备受关注。618购物节期间消费问题突出,消费陷阱、商品质量与服务引发关注。近期,“二阳”趋势逐渐抬头,面对民众对二阳的焦虑与恐慌和不当言论的袭扰,有关部门的应对方式显得格外重要。印度人口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日临近,关于老龄化、生育政策相关话题可能再掀波澜。

#教育领域关键词:高考、毕业季

高考是国之大考,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的考试招生制度已趋于完善,但在招考环节中容易出现泄题、舞弊等情况,极易爆发大规模负面舆情。近年来,多地相继进行高考改革,各地间的分数差异、高考移民和因改革引发的连锁反应也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伴随着毕业季的来临,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核查、学生就业、考研、考公相关话题和毕业季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变化将成为焦点。

#重大突发事件关键词:洪涝灾害、安全生产

目前,全国各地逐步进入汛期,洪涝灾害作为影响较大、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给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损失的同时,政府对相关舆情的处置也广受关注,处置不当极易诱发次生舆情。根据过往数据统计,6月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增加、事故频发,加之安全生产月的到来,安全生产将成为热词。

02

舆论风险点预测及应对建议

(一) 端午节假期易出现突发舆情

六月即将迎来端午假期,舆论场相关话题关注度持续走高,讨论量呈增长态势,全网相关信息累计超64万篇/条。随着节日临近,相关热度或将持续攀升。

#“调休”与“出游”成为舆论热议话题

端午假期相关词条登上各大平台热搜,热门话题围绕“调休”“出游”等方面展开。

表:端午节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TOP5

数据来源:微博

5月3日,#端午节也要调休#登上微博热搜,推动舆情声量达到一个峰值。5月9日,#中秋国庆休8天上7天#等话题带动端午节声量再次上升,网民纷纷表达了对调休的不满。随着时间推移事件关注度逐渐走低,但临近假期调休相关词条或会再度引发关注讨论。

图:调休相关舆情声量走势(单位:篇/条)

#突发公共事件易引发舆论聚焦

长假期间,各类安全隐患也不能忽视,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情况极易引发舆论关注,尤其是人为引发的暴力事件、群体事件更需要重点防范。如2022年6月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今年5月9日南京3名女生遭多名醉酒男子骚扰等事件。

图:女生被醉酒男子骚扰事件微博截图

图片来源:微博

同时,大型活动和各种聚会频繁,人员集散性和流动性强,易发生火灾和拥挤、踩踏类事故,饮食安全和卫生防疫方面也面临着不可预知的风险。

#旅游市场升温,景区管理是重中之重

端午节假期期间,国民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和享受餐饮、出行等各类服务的消费明显增多,因而发生各类纠纷,甚至冲突激化的概率也可能会升高,相关部门同样面临着舆情处置的压力。如果应对速度较慢,处置方法不当或引导能力欠缺,都会给处置机构、甚至整个地方的形象造成较大范围和较长时间的负面影响,形成“长尾效应”。

从近年来节假日期间舆情较为集中的热点事件来看,因交通拥堵带来的不满,旅游景区秩序、导游服务以及餐饮、住宿、购物等问题导致旅游体验不佳引发的争议,容易借助互联网平台大范围传播,成为引燃舆情的导火线。如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婆孙两人插队被制止后发飙、女子高铁制止“熊孩子”被掌掴等事件,经由媒体曝光后引发较大范围关注。

图:五一出游热议事件相关微博话题

图片来源:微博

应对建议

对此,建议有关部门和景区提前针对假期可能出现的舆情风险类型和程度进行评估,分级制定细致可行的舆情管理和引导方案。在突发舆情热点事件中,涉及机构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主动引导舆论走向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特别注意在通报和引导环节中措辞和语句的使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切忌因表达不当触发舆情“次生灾害”。

(二) 后疫情时代的618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人们的消费水平与消费能力迎来回暖。沉寂许久的消费市场或将在年中大促迎来强势复苏,因此备受关注。但消费过程中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依然难以消除,存在较大的舆情风险。纵观近三年的618消费维权情况和热点事件,产品质量、营销策略、售后服务、快递配送等传统要素极易成为舆情敏感点。

#商品质量良莠不齐

产品质量虽是商家与平台的生存命脉但状况百出,消费者对当前电商平台产品的质量存在诸多不满。假冒伪类、三无产品、品质造假等负面信息只增不减。

图:近三年618“产品质量”投诉量变化(单位:条)

近年来因“产品质量”受到消费者口诛笔伐的品牌不在少数,得物APP假货泛滥、鞋头歪检测也过关;小米电视屏幕自动脱落等都引发了较大规模的舆情危机。

图:相关微博热搜话题截图

图片来源:微博

质量与安全是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底线,去年,中消协在618期间点名了电商平台和家电行业产品质量问题,引发舆论关注,今年618此类问题预计也将成为舆论重点讨论的话题。

#营销套路引发不满情绪

先涨价再打折、保价规则、跨店满减、商品预售、发放红包和优惠券,看似诚意满满,实则是在“割韭菜”。这种透支商业诚信的做法容易催生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往年618期间,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负面评价以吐槽类型为主,但因其兼具引发舆情危机的敏感属性,易引起群体效应。此前,一网民关于红米k30Pro降价太快的吐槽引发了舆论场关于产品保价问题的规模性讨论。

图:网民“吐槽”敏感属性占比(单位:%)

#个人隐私保护备受关注

今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颁布《快递电子运单》国家标准,快递领域信息安全管理得到重视。随着标准的出台和消费者隐私保护意识的增强,大促期间订单量激增是否会造成大规模隐私保护的危机,舆论场将会重点关注。

图:《快递电子运单》标准相关截图

图片来源:网络

#直播带货领域槽点繁多

直播带货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因乱象丛生惹得群嘲。选品不规范和售假行径给受众造成了产品低劣的刻板印象。虚假宣传、价格套路、不文明带货、“反智”营销也为其发展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近期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介绍将从三个层面加强对直播带货行业的监管。政策层面的发力会引起直播带货行业的连锁反应,或将在618期间再次掀起大规模讨论。

图:直播带货平台主要维权类型分布(单位:%)

#快递配送服务亟待提升

由于订单量的断崖式增长,快递配送积压、延误、信息更新不及时的现象成为快递行业被投诉的主要问题。在配送服务板块,快递丢失、损坏,保价商品的理赔问题,快递员态度恶劣,是否应送货上门等也是潜在的舆情风险。

图:快递、外卖配送类负面信息词云图

图片来源:中消协

关于618大促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网民舆论场,大部分网民呼吁有关部门加大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电商平台买卖乱象;部分网民认为促销本质已经改变,成为商家清库存、欺骗消费者的工具;部分网民则对618表示期待,认为在店铺活动中得到实惠。媒体方面,主要是对商家活动预热的报道和提醒消费者警惕消费陷阱,倡导理性消费并普及维权途径的中性发文。

应对建议

有关部门应坚持底线思维,依法从严查处,引导市场转变生意逻辑适应新的消费趋势。平台方要通过适度的营销和完善的售后保障提升用户购物体验,以服务取胜,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消费者要树立理性种草的消费理念,增强消费维权意识。

(三) 面对“二阳”注意保持理性

近日,有报道称部分城市三甲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上升,网络上关于“二阳”话题的讨论呈上升趋势,热度或在六月持续走高。

图:五月“二阳”相关舆情事件声量走势(单位:篇/条)

#舆论场中焦虑与恐慌情绪占据主导

近期部分人身体出现新冠症状,公众意识到新冠病毒并没有远离。与此前谈之色变相比,舆论场更多是焦虑和恐慌的表达。“咽喉痛”等生理症状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近期发声称,本次“二阳”波幅更低症状更轻。但难阻人们对病痛的恐慌。同时,“二阳”的打工人由于不想感染同事和耽误工作背负了较大的道德压力。公司层面来讲,部分企业不能做到之前的优待和理解。此外,由于新冠影响的消退,民众的报复性放松和节假日大规模出游让病毒传播的风险增加,这些无形中加重了民众的焦虑情绪。

图:“二阳”相关舆论情绪占比情况(单位:%)

#警惕不当言论和过度解读

“二阳”相关话题冲上热搜,话题下的讨论鱼龙混杂。不少伪科普混淆视听,如网上流传一个人最多只能感染8次新冠、第二波新冠预防手册被频繁转发。同时舆论对客观事实的歪曲解读也挑动着人们的神经,5月5日,东莞市东城街道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则核酸检测安排的通知,本意只是提供核酸常态化监测服务,却被误读成阴谋论、疫苗贩子等。5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发声称,根据模型测算,6月底或现今年第二波新冠疫情高峰。舆论场出现部分新冠防疫的极端言论。此外,外部势力不断骚扰,煽动对立情绪也需提高警惕。

图:相关事件截图

图片来源:网络

应对建议

近期涉疫话题热度虽高,但舆情态势整体平稳。建议强化舆情监测、及时回应舆论关切,通过持续发布权威信息、畅通情绪释放渠道来挤压伪科普等谣言的生存空间,减轻公众焦虑情绪。在涉疫事件报道中注意词语和调性的把控,避免出现次生舆情。对于舆论场中煽动性、带舆论风向的极端言论,网信部门应及时处置,维护良好网络生态。新冠病毒影响力虽较之前有所下降,有关部门也应做好应急预案和医疗物资储备,提醒民众适当做好防护,警惕疫情扩散。

......

查看全部内容 请后台获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