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事情不尽人意 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呢?

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呢?

2024-07-08 00: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古豆豆 中国青年杂志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方微信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0年第11期

文/古豆豆

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微博热搜上,有学霸做的笔记走红,学霸密密麻麻的“宅家作息表”走红……评论区则是永无止境的学霸和学渣之间的对比。

但是,有一部分年轻人会把关注的焦点搞错。我们应该借鉴的是学霸们学习的方法和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但总有人会将落脚点放在苦行僧似的勤奋上。

这让我回忆起我在学习这件事上走过的各种弯路。在上初中那会儿,我就采用过题海战术,经常熬夜学习,甚至还和同学比谁睡得晚。

结果呢?时间叠加了,痛苦叠加了,我们用努力和勤奋的表象,成功地感动了自己,可最终学习成绩没有陪我演戏。

没抓住重点,没用对方法,企图用时间的叠加去取得成效,结果让自己身心疲惫,还伴随着深深的自责。我把这种低效勤奋,称之为“苦行僧式的勤奋”。

勤奋从来都不是把自己变成苦行僧

不惜牺牲休息时间,也要熬夜刷题、看书学习,看似很勤奋对不对?工作时,一天里不分轻重缓急,超负荷处理很多项任务,看似很敬业对不对?每天把To do list(待办事项)里的事情都逐项完成了,看似很充实对不对……

可是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呢?

这种苦行僧式的勤奋之所以行不通,我总结出了两点:首先,这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懒惰,缺乏战略性的深度思考。很多时候,当我们不安、焦虑的时候,就会陷入盲目勤奋的误区。有时候为了避免思考,我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去维持这种无意义的忙碌,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意义。

因为只要忙起来,就不需要耗费脑力去想:现在的学习方法到底适不适合自己?现在的生活到底是不是自己内心想要的?我购买的这个物品是不是真正需要的?我从事的这个行业是否有前景和潜力?这件事值不值得我花费时间去投入……

美国作家温迪·瓦瑟斯坦在其著作《懒惰》一书中指出:“(盲目勤奋者)他们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忙忙碌碌,忙到马不停蹄的地步,从而使他们在精神上永远处于怠惰的状态。”这实际上就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其次,这是一种低效勤奋,缺乏时间和精力管理。苦行僧式的勤奋,往往是罔顾自己的精力和状态,一猛子扎进学习和工作任务里,把自己整得劳累不堪不说,还没有什么效果。

如果你有意识地观察过自己学习或工作时的状态,你会发现,有些时间段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够快速进入“神级状态”;而有些时候,你无论怎么强迫自己学习,都很难进入状态,磨蹭了很久,也没有学进去,你在做的只不过是用时间来让自己心安罢了。

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精力高峰和低谷,才能有意识地选择在哪个时段学什么、做什么,从而高效地达到目标。

学会休息,才是高效学习的第一步

著名的悬疑片《闪灵》里,杰克找到一份看守度假酒店的兼职,他带着妻儿来到远景酒店,希望写出他构思已久的小说。

大雪封了出去的路,一家三口被困在空旷的酒店里,而怀着作家梦的杰克,紧张的神经也被自己压迫到极致。

最诡异的一幕,不是杰克挥斧砍向妻儿,而是他一直以来写的小说,内容竟然是几万遍重复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像是他在心里重复了无数遍的喃喃自语,是那种想做好一件事又不知道出路的无奈和挣扎。

他整天枯坐在打字机面前冥思苦想,付出艰辛的劳动,可是那种自我折磨的“苦”,结果只是徒劳无功。

看到杰克苦行僧式的努力,我想到了他的反面——财经作家吴晓波。他可以算最忙的财经作者了,他的日常是开设专栏、运营公众号、管理两家公司、风险投资、做跨年演讲,还坚持每年写一本书。你是不是觉得他肯定是没日没夜地工作,利用每分每秒完成自己的计划?

但是,违反直觉的事儿来了。他在一档节目里称:“自从 1997 年开始,大约 20 多年,我晚上都不工作,业余时间大多奉献给了韩剧和麻将。”

在他的认知里,晚上的时间,就是用来恢复精力、补充能量的,而不是牺牲休闲时间去做更多的工作,那样只能让才思枯竭,信息过载。

要知道,我们的精力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想学会聪明高效的学习和工作,就要学会好好休息,可持续地运用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才能保持长久的良性输出。

给自己准备清晰的时间压力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个误区,会认为,只要时间花得足够多,就一定能做好、一定能完成某件事。

结果可能并不是这样,花费过多时间在一件事上,把战线拉得很长,往往会出现几种情况:半途而废,还没完成就已经丧失热情了;一直会有心理负担,感觉总是有“没完成的事情”;觉得还有很多时间,就一直拖延。

比如,我今年有一个小目标是通过CATTI笔译一级考试。每年这个考试分别有上半年和下半年两场考试,虽然备考还不是特别充分,但我还是选择了6月份的上半年考试。

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如果不给自己定一个具体的紧迫的时间期限,就很难在兼顾工作和写作的同时,去进行笔译备考。

看起来,选择下半年的考试,可能风险更小、通过的概率更大,但中间的备考时间越长,知识储备增加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干扰和不可控因素。

也不排除在长时间的备考过程中,一直磨磨蹭蹭,一直拖延,到最后花了时间,反而效果不好。

那我给自己定了两个月的期限去备考,就是在给自己传递一种信息:这两个月,你的重中之重,就是通过笔译考试,其他的都要靠边站。而如果期限到了,就不要再去想这件事。

研究表明,具体清晰的时间压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deadline),能够有效地减少人们的认知负荷。

也就是说,时间压力越高,越容易聚焦在一件事上,减少注意力残留。

所以,学习一门科目或备考一个考试,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时间期限,聚焦专注力,集中去解决。一旦过了时间期限,就不要恋战,应该去投入到另一件事情上。

因为我认为,苦行僧式的勤奋并不能带给你预想的结果,反而会拖累你的身体和精力。

它实际上是包裹着忙碌外衣的懒惰。而想要避免这种状态,我们就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该休息时休息,投入时间时聚焦在一件事情上,并给自己设置一个明确的时间截点。

毕竟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勤奋和努力,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原标题:《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呢?》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