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空军机型发展史 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

2024-06-01 21: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歼-5研制从1954年10月开始,1956年7月13日全部采用中国自制零件的第一架歼-5完成总装。1956年7月19日,歼-5原型机由试飞员吴克明驾驶首次试飞成功。

歼-5自1956年9月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到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767架。后来在歼-5的基础上,成都飞机厂研制歼-5甲和歼教-5飞机,分别于1964年11月和1966年试飞成功[2] 。

歼-5的研制装备,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能够成批生产喷气战斗机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歼-6

歼-6(英文:Shenyang J-6或F-6,北约代号:Farmer,中文:农夫)战斗机,是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工业公司制造的单座双发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前线局部制空权,也可执行一定的对地攻击任务。

歼-6是中国根据前苏联米格-19仿制和发展的制空战斗机,1958年初开始研制,1960年投入批生产,1964年首批歼-6战斗机交付中国空军使用,到1983年停产,共生产了5205架 。

该机是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曾是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战果最辉煌的中国产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在各次实战中,歼-6共击落20多架各型战机,而自己没有一架被击落。

2010年6月12日歼-6战斗机正式退出中国空军装备序列 。

歼-7

歼-7(英文:Chengdu J-7或F-7,北约代号:Fishbed,中文:鱼窝)战斗机,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厂(后转产至成都飞机制造厂和贵州飞机制造厂)制造的单座单发超音速喷气战斗机。该机参照苏联的米格-21Ф-13型仿制和发展。

歼-7是中国研发的第一种两倍音速喷气战斗机,大量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战场前线制空权,也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属于典型的第二代战斗机。歼-7的技术特点是突出高空、高速特性,具有轻小灵活的特点,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

歼-7战斗机曾批量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

歼-8

歼-8(英文:Shenyang J-8或F-8,北约代号:Finback,中文:长须鲸)战斗机,是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飞)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设计研制的双发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歼击机),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主力战斗机种之一,现正逐步退役,被歼-10和歼-11所取代。

歼-8设计上参考苏联米格-21战斗机(歼-7),装备两台涡喷-7甲(WP-7A)发动机,加长了机头,提高高空战性能。歼-8原型机1969年7月5日首飞成功,1979年完成设计定型,1980年开始服役;由于早期歼-8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沈飞于70年代末开始研制歼-8的全天候型,改良火控雷达等电子设备;机舱盖、座椅、氧气系统和组合仪表重新设计,改装武器系统等,成为歼-8Ⅰ;

上世纪80年代,沈飞又开发出歼-8Ⅰ的升级型号歼-8Ⅱ。歼-8Ⅱ使用推力进一步增大的涡喷-13A(WP-13A)发动机,进气道改用机体两侧进气布局,从而腾出机头空间安装更大的火控雷达和更多的电子设备。

中国空军从2011年开始退役部分老旧的歼-8战斗机。截止2011年,在中国空军及海军航空兵中,仍在服役的歼-8战斗机约300架。

歼-12

"歼-12 战斗机是中国大陆空军摆脱苏联制式飞机系列设计格局以后,第一代从机体设计到部件制造完全由中国人自行完成的轻型喷气战斗机。尽管半路夭折,但是却为中国大陆实施全面独立自主地开发其战斗机装备的研制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此,这是中国大陆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歼-12 飞机在国内也曾是一个另人迷惑的角色。声誉不低,但终未被列入装备。距离 歼-12 首次试飞 30 年之后的今天,也许可能对它进行更为客观的剖析和评价。

强-5

强-5(英文:Q-5或A-5,北约代号:Fantan,译文:番摊)强击机,是中国参照歼-6(苏联米格-19)战斗机自行研制的一型单座双发超音速喷气强击机。

强-5,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原南昌飞机制造厂)于20世纪50年代末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种强击机。该机1958年开始研制,1965年6月首飞,同年底通过初步设计定型。该机有多种改型。强-5系列飞机自1968年成批生产,2012年10月25日交付最后一架。

强-5系列各型机大量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成为中国对地攻击的主力作战型号之一。强-5强击机于1985年获得中国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也是中国第一种出口的作战飞机 。

歼轰-7

歼轰-7(代号:JH-7,中国绰号:飞豹,外贸型号:FBC-1,北约代号:Flounder,比目鱼),是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行设计研制的双发串列双座超声速歼击轰炸机。由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172厂) 与航空603研究所合作设计研制的中型歼击轰炸机,主要用于进行战役纵深攻击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标攻击,可进行超音速飞行。

歼轰-7于1973年开始研发,至1988年首次试飞成功。1998年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上,该机首次公开亮相。随后该机主要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

歼轰-7A在歼轰-7的基础上,对气动外形略做改进,采用新材料和装备新雷达和航电系统,作战效能有了大幅提升。歼轰-7A同步装备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航空兵。

“大象漫步”实在帅炸了!!

枭龙战斗机(JF-17)

枭龙战斗机(Chengdu FC-1/JF-17),原计划名“超七”,中国对外称之为FC-1,巴基斯坦称之为JF-17雷电,是中巴双方共同投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制,巴基斯坦空军参与开发的全天候、单发、单座、多用途轻型战斗机。

枭龙战斗机,2002年5月31日完成设计,2003年8月25日首次试飞。由于采用了当代先进的设计和制造技术,FC-1达到第三代战斗机的综合作战效能,能与当今先进战斗机抗衡,同时具有轻小型、低成本的特点,完全适应现代战争要求和国际军用飞机的市场需求。

枭龙战斗机(JF-17)是中国首次以整机技术出口方式授权境外生产的机型,已批量装备巴基斯坦空军,并多国有意购买。

歼-10系列

歼-10战斗机(英文:J-10或F-10),北约代号:火鸟(Firebird),是中国中航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自主研制的单座单发第三代战斗机。该机采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和鸭式气动布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优势战斗机。中国空军赋予其编号为歼-10,对外称J-10或称F-10。

200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44师132团第一批装备歼-10。

2009年11月5日,歼-10的1001号首飞原型机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首次以实机对外公开展出,并以图文展板的形式披露歼-10的性能介绍。

2017年7月30日,建军90周年阅兵上,2架歼-10C和1架轰油-6组成编队,这也是歼-10C首次公开亮相

歼-11系列

歼-11(代号:J-11,英文:Shenyang J-11或F-11)战斗机,是中国购买的俄罗斯专利及授权的苏-27SK(苏-27的外销版)的国产组装飞机,属于三代半战机。该机由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公司建立生产线,俄罗斯供应主要零件与系统,建立生产与组装能力。后续仿制衍生机型有歼-11B。

20世纪90年代,中国空军的装备不敌世界先进国家,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根据新时期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抓住对外合作的历史机遇,做出了对俄引进苏-27(称为"11号工程")的生产许可证,建立飞机生产线的重大决策。

歼-15

歼-15(英文:J-15,中文绰号:飞鲨"Fēishā",英文:Flying Shark,北约代号:侧卫D型,英文:Flanker-D)是中国参考从乌克兰获得苏-33战斗机原型机T-10K-3号机以国产歼-11战斗机为基础进而研制和发展的重型双发舰载战斗机,该机研制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承担。歼-15在战斗机世代划分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即第四代半战斗机。

拥有可折叠机翼的歼-15在外形上与俄制苏-33非常相似,但歼-15融合了歼-11B的技术。在歼-11的基础上新增鸭翼、配装2台大功率发动机,实现了机翼折叠,全新设计了增升装置、起落装置和拦阻钩等系统,使得飞机在保持优良的作战使用性能条件下, 实现了着舰要求的飞行特性。

2009年8月31日,歼-15首飞成功。2012年11月23日歼-15降落在辽宁号航空母舰甲板上,由飞行员戴明盟首降成功。

歼-16

歼-16(英文:J-16),是中国沈阳飞机公司基于歼11系列发展而来的新型第四代多用途双座双发歼击轰炸机。该机外形参考机型为俄式苏-30MKK歼击轰炸机。2013年初中国正式公开该战机。2017年7月30日,在《沙场点兵——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全景纪实》中首次展示。

2011年10月17日已在沈阳首飞,歼-16具有对空对地攻击能力。装备自动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AESA),可同时攻击多个目标并识别目标的相关信息。歼16最大特点是具备远距离超视距攻击能力和强大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与歼轰7比较歼16的机体更大,最大载弹量12吨,可以发射鹰击62和鹰击83空对舰导弹。歼16装备了国产的“太行”涡扇-10发动机。歼16性能与美国F-15E战斗轰炸机相当。

歼-20

歼-20(英文:Chengdu J-20,绰号:威龙,北约命名:Fire Fang,译文:火牙/炎牙/焰牙)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研制的一款单座双发动机并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第四代战斗机,是当今世界科技变革最前沿且现役所有型号当中最先进的一代战斗机之一,它对第三代战斗机有着革命性的战场优势。

歼-20用于接替歼-10、歼-11等中国第三代战斗机,于1997年美国第四代战斗机F22首飞的同年正式立项,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奋发努力和国家的大力支持,首架技术工程验证机于2009年制造成功,并于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黄田坝军用机场实现首飞,引起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强烈自豪感和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政府与民间的巨大轰动。

歼-20采用了单座、双发、全动双垂尾、DSI鼓包进气道、上反鸭翼带尖拱边条的鸭式气动布局。头部、机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倾斜,起落架舱门为锯齿边设计,机身以高亮银灰色涂装(原型机为深绿墨色)。侧弹舱采用创新结构,可将导弹发射挂架预先封闭于外侧,同时配备中国国内最先进的PL-21新型空对空导弹。

2016年11月1日,歼-20身披割裂迷彩涂装参加珠海航展并首次对外进行双飞展示。

2017年3月9日,中央电视台报道第四代战斗机歼-20已正式进入空军序列[3] 。3月13日,《中国日报》发布消息称,中国自主研制的歼-20近期将装配国产发动机。

2017年7月30日,歼-20三机编队参加在朱日和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阅兵。

从无到有

从歼-5到歼20,我国空军从无到有,从机型单一落后到机型多样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空军前辈和国防工作者默默的付出,让我们为中国空军点赞!为强大的国防工业而自豪!为我们能拥有这样的人民军队自豪!

来源:网络

编辑:小沙弥

审核:Pran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