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国画《愚公移山》高清大图欣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现代名画图片大全欣赏图 徐悲鸿国画《愚公移山》高清大图欣赏

徐悲鸿国画《愚公移山》高清大图欣赏

2024-07-03 1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徐悲鸿国画《愚公移山》欣赏: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艺术特色:

徐悲鸿在处理这个画作时,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就空间布局,他作了数十幅小稿反复修改,最终以从右至左,从前往后的格局展开画面。刚面右端有几个高大健壮、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动态均呈蓄力待发之状,有雷霆万钧之势。这群呈弧形分布的人物占据画面大部分空间,人物顶天立地,有撑破画面之感。根据构图需要,左侧画面的人物排列较为松散,人物或高或低,树丛小景置于其间。一挑筐大汉和倚锄老者背对观众以加强空间纵深感,拉开与右半段紧张劳作者之间的距离,造成右半部是前线而左半部是后方的感觉。老翁似乎正在语亟心长地对下一代人叙述自己的愿望和倍心,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景象。这组人物显得神情自然逼真,姿态生动自如。背景青山横卧,高天淡远,翠叶修篁。

在绘画笔法和色彩方面,这幅画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中国传统技法和西方传统技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功底。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勾勒手法被运用于人物外形轮廓、衣纹处理和树草等植物的表现上,而两方传统绘画强调的透视关系、解剖比例、明暗关系等,在构图、人物动态、肌肉表现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人物造型方面,作者借用了不少印度男模特形象,

并直接用全裸体人物进行中国画创作,这楚徐悲鸿的首创,也是这幅作品另一颇为独特之处。可以说,徐悲鸿在这幅作品中将中西两大传统技法有机地融会贯通成一体,独创了自己“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

而在色彩方面,画面只有两个主色调,用墨色的浓淡干湿相结合画出了山、树和圆面中的大象等背景,然后主要用赭石加墨来表现人物的皮肤,又略加胭脂使颜色偏老,使人物的皮肤比较偏叫暗沉对肤色这样的处理一是表现出了黄色人种的本质肤色,一是更能表现出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而沉淀出的沧桑感,同时也寓意中国广大劳动人民不怕吃苦不怕劳累,而积极踊跃抗日的精神。

 

艺术导读:

此幅《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中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抗战中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局势紧张,物资匮乏,徐悲鸿奔走于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募集资金捐给祖国以赈济灾民。1939至1940年,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他创作了《愚公移山图》。

1940年2月,甘地到尼克坦访问泰戈尔。在焚香献花、歌唱祈祷的欢迎仪式上,泰戈尔叫甘地引见了徐悲鸿。徐悲鸿为甘地画像时,他被这位不屈不挠为民族独立奋斗的印度灵魂人物深深感动,于是充满激情地开始创作《愚公移山》草稿与人物写生。

1941年8月,徐悲鸿在喜马拉雅山下的大吉岭开始创作《愚公移山》。此前数月间,徐悲鸿深人喜马拉雅山区,骑马盘旋于万丈悬崖峭壁的山路,作诗咏怀,并作草稿30余幅。11月,他完成巨幅水墨画《愚公移山》,回到印度国际大学后,又创作了油画《愚公移山》。

其故事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神话传说:愚公因太行、王屋两山阻碍出入,想把山铲平。有人因此取笑他,他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结果终于感动上天,两座山被天神搬走了。

从《愚公移山》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徐悲鸿对待传统的态度,他认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小佳者改之,未足者之,西方之画可采人者融之。”从他的代表作品《九方皋》《田横五百士》《巴人汲水》等中,我们可以看到徐悲鸿将他“中西合璧”理念的落实在创作上,他以“师法造化,寻求真理”为原则,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亦从《愚公移山》中看,他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或借古喻今,寄托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大作用在创作理论上,徐悲鸿主张以西画改皮中国画在把《愚公移山》中,他在中国画的用色基础上又融合了西方素描的人体结构和明暗关系。他注重素描的严格训练,提倡师法造化,反对因循守旧,把这幅作品中的劳动者形象用裸体的形式衣现广出来。他这种以中为本、借鉴西方素描、以传统笔墨创作的人物画对现当代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

徐悲鸿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美术的基础,从《愚公移山》上就一以看出,徐悲鸿从近代中国人物画对西画的借鉴上,主要就是吸收融合了西方所用的结构、明暗的素描方法。

中国人物画自明清以来,虽然有陈老莲、任伯年等大家的出现,但整体上已现颓势,徐悲鸿顺应时代要求,去外部世界寻求其他有效的方法来改良中国画,从现在来看,他的这个改良方法是成功的另外,徐悲鸿的创作思想是表现人,里然他也刚其他的内容,但他对基础教学的要求是研究人,并且对任何画种或体裁,作为基础训练,都要求对人要有一定的研究,虽然程度的深浅可以有所区別。徐悲鸿对学习素描的目的很明确,是一种最基础的训练,而非代替其他艺术的农现形式。当代人物画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是和徐悲鸿与早期一批探索荇的努力分小开的,徐悲鸿的教育思想和体系影响了几代人,产生了积极的、良好的作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南美术网 » 徐悲鸿《愚公移山》欣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