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国建筑的特征》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着重说明了哪几项内容 8《中国建筑的特征》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8《中国建筑的特征》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2024-07-06 20: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1.作者知识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他一生醉心于中国建筑的研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写出了中国第一本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梁思成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梁思成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2.背景知识1931年9月,梁思成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了他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艰难,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也实现了梁思成从20世纪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3.知识链接——自然科学小论文自然科学小论文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二是科学性。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在科学小论文里,要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给人以一定的启发。4.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①厢房(xiāng)     ②墁地(màn)③屋檩(lǐn) ④接榫(sǔn)⑤额枋(fāng) ⑥水榭(xiè)⑦穹窿(qióng) ⑧琉璃(liú)⑨抱厦(shà) ⑩戗兽(qiànɡ)(2)理解词义①穹隆: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也泛指高起成拱形的。②接榫:连接榫头;比喻前后衔接。③琉璃:用某些矿物原料烧成的半透明釉料,常见的有绿色、蓝色和金黄色等,多加在黏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④抱厦:房屋前面加出的门廊,也指后面毗连着的小房子。一课时 赏中国建筑之美,感先生拳拳之心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行文逻辑。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意,分析语言特色。3.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用哪些成语来形容看到的传统建筑物呢?如美轮美奂、金碧辉煌、鳞次栉比、雕梁画栋、富丽堂皇、钩心斗角等等。那么,从这些词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建筑的哪些特征呢?首先,从颜色来看,我们发现中国建筑以哪些颜色为主色调?(鲜艳的红、绿、黄)的确如此,大红、大绿、大黄是我们中国大型建筑的主色调,例如故宫;再者,从装饰来看,雕刻、绘画、塑像融合其中。中国的建筑艺术可谓博大精深,刚才我们只是见识了冰山一角,下面让我们跟着梁思成先生更深入地走进中国建筑艺术之中,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活动一 梳理结构,理清行文逻辑1.通读全文,划分层次结构,填写下面的表格,学习文章阐述事理的简洁和严谨。段落 内容概括第一部分(1~____段) 从①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两大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地位第二部分(____~13段) ③第三部分(14~____段) ④第四部分(____~20段) ⑤2.古人讲,作文要有物有序。有序,就是恰当地安排文章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作者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 运文学之思,论建筑之美3.试分析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1)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作者引用《诗经》里的句子,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作者是怎样用“语言和文学”来比喻建筑学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填写下表。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效果词汇 ① ⑤文法 中国建筑的法式和惯例文章 ②大文章 宫殿、庙宇等小品 ③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④6.学习本文后,你认为梁思成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概括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点。贝聿铭也曾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学习本文后,请说说你对中国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性有着怎样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时 赏中国建筑之美,感先生拳拳之心情境导入1.(1~2段)①分布广阔 ②历史悠久 (3~13段)③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14~17段)④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惯例(18~20段)⑤提出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呼吁学习者要深谙中国建筑的特征2.(1)作者按照事理顺序对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进行了高度概括,逻辑上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从整体特征到结构特征,再到装饰特征,层次清晰严密。(2)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3.(1)“至迟”强调最晚截止时间,“已经”点明这个体系形成的时间之久,“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这几个词语准确、严密,很有分寸感,符合科学论文的语言特点。(2)“大量”“尽量”分别以其模糊性准确说明了“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的广泛性,语言准确严密。4.作者引用《诗经》里的句子说明,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功用,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同时,引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趣味以及可读性。5.①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②建筑或建筑群 ③山亭、水榭等 ④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 ⑤使说明对象鲜明生动,使所讲道理浅显易懂6.文章介绍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及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不是仅仅要人们了解其特征风格和手法,而是要告诉人们中国建筑风格独特,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启迪人们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中华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微任务①中国建筑源远流长的历史深深地烙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迹。如:中国建筑的主体部分基本上是坐北朝南,这就与中华文化中的以南面为尊相呼应。又如:中国建筑群落的组成一般左右对称,这就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中庸之道的“不偏不倚谓之中”的特点。②中国建筑中体现着“中庸”思想,表现为不求外显而求内涵的特点。中国建筑往往把精华和高潮放在最里面、最后面,而前面则只是朴质的墙。“庭院深深深几许”,其精彩之处全在这一层层的内蕴之中。“中庸”思想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必然要选择这种重感悟、重内涵的建筑布局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