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遗传性肿瘤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不属于卵巢恶性肿瘤的特点是 家族遗传性肿瘤

家族遗传性肿瘤

2023-10-15 07: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10%~15%的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和腹膜癌)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ary ovarian cancer syndrome,HOCS)是一种涉及卵巢癌易感性增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HOCS包括遗传性位点特异性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ary site specific ovarian cancer syndrome,HSSOCS)、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HBOC)、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及其他肿瘤综合征伴发遗传性卵巢癌等。

HBOC是指一个家族中有2个一级亲属或1个一级亲属和1个二级亲属患乳腺癌或卵巢癌,且具有遗传倾向,主要是由BRCA1或BRCA2突变引起。中国女性人群中,BRCA1/2基因突变频率约为0.38%。

HSSOCS是HBOCS的变异情况,是指家族中有2个及2个以上一级或一级及二级亲属同患卵巢癌。主要是BRCA1/2基因突变,以及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通路上的小部分基因突变相关。

LS主要表现为结肠癌并发肠外肿瘤,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肝癌、胃癌、肾癌等,由DNA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导致。因此,判断此类疾病需要进行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的检测。其他一些肿瘤综合症可能增加卵巢癌发病风险,包括与胚系LKB1(即STK11)基因突变相关的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等。

HOCS中HBOCS和HSSOCS约占90%,LS约占10%,其他相关HOCS占不足1%。HOCS共同特点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平均发病年龄较散发性患者早,可表现为一人罹患多种原发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和(或)家族中多人罹患同种或多种原发肿瘤。

一、突变频率、发病风险和临床病理特征

1. HBOC/HSSOCS

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女性终生卵巢癌发病风险为48.3%,而携带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终生卵巢癌发病风险为20.0%。HSSOCS家庭成员的终身卵巢癌风险约5%。

HBOC患者卵巢癌平均发病年龄52.4岁,其中BRCA1突变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9.7岁,BRCA2突变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2.4岁。携带BRCA1/2致病突变的卵巢癌患者较非携带者预后好,相比于BRCA1突变患者,BRCA2突变患者对化疗反应率更高,预后更好。病理类型以浆液性腺癌多见。

2. LS相关卵巢癌

60%的LS患者以妇科恶性肿瘤为首发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癌,其次是卵巢癌。以卵巢癌为首发肿瘤的患者,并发另一种肿瘤的中位时间是5.5年,终生并发另一种肿瘤的风险为6%~12%。

LS相关卵巢癌(LSAOC)患者平均年龄约45~46岁,较散发性卵巢癌患者提前15至20年,不同基因突变携带者(MLH1、MSH2、MSH6和PMS2等)的发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LSAOC患者确诊时较少发生转移,82%~84%的患者均处于Ⅰ期或Ⅱ期,预后相对较好。组织病理学类型通常为子宫内膜样或非浆液性类型。

3. PJS相关卵巢癌

PJS是以特定部位皮肤黏膜色素斑和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息肉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绝大多数由STK11基因突变引起。流行病学显示,PJS患者一生中累积肿瘤发生风险率为37%~93%,卵巢癌发病风险率为21%。PJS相关卵巢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8岁,其中部分患者发病时不伴有肠息肉。

二、遗传基因检测及风险评估

1.基因检测适用人群

基因检测的目的是给卵巢癌患者寻找个体化治疗的靶点,而对于亲属,仅需验证患者的致病突变位点,由此评估患癌风险,明确筛查和预防措施。推荐选择多基因检测,提高致病性基因突变的检测率;接受骨髓移植和(或)近期活动性血液恶性疾病者不推荐通过血液、唾液样本检测,推荐培养成纤维细胞后进行检测;年龄40岁者,THBSO前应当常规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排除隐匿性子宫内膜癌。

专家组意见:BRCA1/2突变健康携带者应在充分的知情同意和遗传咨询后,根据年龄和生育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或手术干预方式。未选择降低风险手术的高危人群,应加强临床监测与筛查。

3)阻断HBO向后代传递的措施:

遗传性肿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突变基因携带者有50%的概率将致病性突变传递给子代。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技术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致病性基因突变向子代传递的风险。选择PGT单基因缺陷(PGT for monogenic/single gene defects,PGT-M)检测前,应充分告知下述相关事宜:

①可获得囊胚的数量受年龄、卵巢储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②理论上50%的胚胎不携带致病性基因突变,并非每例患者获得的囊胚中有50%不携带致病性突变,有时这种概率可能为0;

③选择做PGT时机很重要,如有冷冻保存的卵子,一旦决定卵子体外受精便可考虑PGT-M,暂无生育计划者冻存PGT检测后胚胎。

1.3 生育力保存和RRSO后的激素替代治疗

1)生育力保存:妇科肿瘤医师与肿瘤生殖学专家携手对BRCA基因携带者管理非常重要。研究发现,年龄18~40岁的BRCA基因突变女性携带者具有较少的原始卵泡,卵母细胞中的DNA损伤也更为严重。此外,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女性原始卵泡中DNA双链断裂速度增加,有可能导致卵巢早衰,最终可导致围绝经期提前。因此,BRCA1和BRCA2突变携带者有可能存在卵巢储备功能降低[32],该类人群的生育窗口相对较窄,建议将具有BRCA1和BRCA2突变的女性尽早(20~30岁)转诊至生殖内分泌专家,以便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评估基础卵巢储备,指导和实施生育力保存计划,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方法有经阴道超声卵巢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ing,AFC)、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测定、早卵泡期卵泡刺激素和雌二醇检测,可预测控制性超促排卵的反应。根据卵巢储备功能医患双方共同决策是否需要或何时启动生育力保存计划,以满足其生育要求。

冷冻保存卵母细胞和(或)胚胎是有效的生育力保存策略,但选择冷冻保存卵母细胞和(或)胚胎前需要与患者沟通探讨:

①生育力保存并不能保证最终的活产,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龄及卵巢的反应性;

②各种辅助生殖的用药及操作均具有一定的风险。在一般人群中,辅助生殖不会增加乳腺癌、卵巢癌或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有限的数据表明,辅助生殖也不会增加BRCA突变携带者乳腺癌及卵巢癌的风险,但仍建议控制性超促排卵时应联合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或采用微刺激方案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雌二醇水平。

专家组意见:对于有生育需求的BRCA1/2突变携带者,及早转诊生殖专家,评估基础卵巢储备,充分告知后医患双方共同制定生育力保存的时间和方式。

2)RRSO后的激素替代治疗:自然绝经前接受RRSO或THBSO,意味着提早进入医源性绝经期,导致多种症状,如严重的血管舒缩症状、阴道干燥、性功能障碍和认知改变,并可能显著的影响其生存质量。此外,其发生冠心病和骨质疏松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推荐降风险手术后每年1次盆腔检查,监测CA125水平,鼓励体育锻炼,补充钙元素和维生素D,每隔1~2年进行1次骨扫描。

激素治疗在减轻与绝经相关的症状方面非常有效,但对高风险的女性行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后,进行激素治疗仍有争议,主要的顾虑源于激素替代治疗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发病风险。尚无研究评估激素治疗在因BRCA突变而行预防性手术以及LS女性的安全性数据。对于年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