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全面发力“五型经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城市现状图片 2022年,上海全面发力“五型经济”

2022年,上海全面发力“五型经济”

2023-07-15 12: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继2021年后,“五型经济”再度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为未来经济指明方向。

高效配置 高效增值

“五型经济”,即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

“上海持续发力做强做优‘五型经济’。‘五型’不仅是产业或者资源的集聚,而是从五个方向、五种形态成体系地推进上海高质量发展,发挥上海战略‘高点’‘节点’‘支点’的作用。”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创新型经济为上海带来了科技和产业的引领力和影响力;服务型经济将助力上海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服务生态,全面提升城市服务能级;总部型经济通过“总部增能”,将显著提升上海在全球市场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开放型经济通过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软硬兼施畅通国际国内循环渠道,强化战略节点功能;流量型经济为上海搭建了线上线下高能级平台,将各类要素资源通过平台顺畅流通,发挥上海流量枢纽功能。

姚凯说,“五型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为上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综合全面的框架体系,所以五种形态不能单一发展,或者在某些地区不均衡发展,而是在上海城乡整体布局的基础上实现功能互补、互相促进,形成合力。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教授温建宁分析指出,上海发展高水平的“五型经济”,不仅有提升城市能级、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更有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创出经济转型发展、培植城市持久动能的作用。

“这主要由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价值和社会福利性质所决定。”温建宁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上海发展“五型经济”既是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智力聚集的结果,也是国家级科技成果和实验实施所代表技术水平达到高度的产物,还是上海大飞机和先进芯片等尖端工业智造布局的结果,更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久久为功所触及广度的成果,既是对硬核科技“含金量”产业化变现的经济政策引导,也是对科创策源“摇篮曲”应用场景落地的现实推动力量。

在姚凯看来,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畅通流动和高质量集聚仍然是“五型经济”的发展要点,政策措施应着力推进要素的畅通流动,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人才活力,以政策作为催化剂,同时又以政策作为引导要素集聚,保障稳定平衡发展的抓手。

科创策源能力是关键

目前,上海正加大产业端的数字化转型力度,特别是以智能工厂为关键平台,强化创新能力,培育核心技术。

温建宁表示,得益于资本市场的投融资支持以及金融市场生态体系涵养,上海科创企业和创新技术实现了聚能生长,铺就了科技巨擎的发展新路,成就了创新型经济为首的新发展格局。

在温建宁看来,“五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树立了创新在上海市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依托建立的科技自立自强的经济发展战略支撑,很好地利用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科技革命浪潮,抓住时机顺应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和模式,构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链接,充分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探索聚能成长的上海经验,不仅高品质完成国家赋予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也概括提炼为对整个长三角有益、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有益的上海方案。”

对此,温建宁分析,建设“五型”经济重在发展创新型经济,向技术进步要效率,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技术攻关,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上下功夫,大幅度增加研究经费支持技术研发,发挥国家队、企业队和民间队的合力。

温建宁说,“十四五”开新局,创新驱动进纲要,技术研发投入大增,围绕“技术积淀”和“国际引智”的条件优越,形成了落实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五型经济”发展模式,即创新型经济为首,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内在驱动力;服务型经济提质,放大技术服务的溢出效应;开放型经济增效,强化自贸新片区建设的成果;总部型经济繁荣,增加经济品质单元的“花魁”数量;流量型经济红火,促进数字经济和绿色新型业态发展。

总部经济动力强

在总部型经济,上海正加快落实“总部增能”计划。2021年1—11月,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6家,外资研发中心23家。截至今年11月底,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827家,外资研发中心504家。

不仅数量增加,能级也不断提高。827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中,由世界500强企业设立的地区总部121家,占比约15%,如沃尔玛、苹果、采埃孚、圣戈班、通用等;大中华区及以上级别的地区总部158家,占比18%,如诺基亚贝尔、苹果设立大中华区总部,霍尼韦尔、汉高、福特汽车、沃尔沃建筑设备等设立亚太区总部。

“头部企业是总部型经济的关键,关键在于吸引头部企业落户,让头部企业乐于在上海实现更优的发展。”姚凯说,建议充分考虑头部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人才、资金、服务等要素方面进行优化政策供给,消除制度障碍,“例如,一方面可以探索在头部企业突破人才年龄、学历、资历等要求,参考薪资水平、个税贡献、成果转化效益等市场导向的人才评价指标。另一方面,通过全周期、全覆盖、全流程的政策服务体系和智慧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提效手段,创造全球一流的营商环境”。

温建宁建议,在发展总部经济时,上海应该把“锻长板”和“补短板”结合起来。“锻长板”主要是发挥上海的城市魅力和吸引力,实现高层级经济要素的聚能作用,通过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服务能力,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增强城市发展优势,通过开发上海城市发展禀赋激发创新智力潜能,从高处贮备城市经济发展实力和辅助配套服务能力,打造上海服务总部经济发展格局的新优势,拓展企业总部特别是国际化大型企业总部的发展空间。

“所谓‘补短板’,主要是面向企业总部的人和人才做好服务工作。”温建宁进一步指出,例如,集中建设一批承接人口流入的“卫星城”,大力建设“五大新城”留住人口、并使振兴产业成为现实。同时,服务总部经济的中低端产业兴旺发达,亦能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城市人口就业托底,“六稳六保”尤其保就业真正增进了福祉,能形成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格局的坚固民心基础。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