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高中数学之三角函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角函数在圆中的定义公式 (三十六)高中数学之三角函数

(三十六)高中数学之三角函数

2024-07-11 02: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弧度制:

①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②如果半径为r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弧的长为L,那么,角α的弧度数为|α|=L/r。

(3)弧度制与角度制互相转换公式:

①1°=兀/180 rad

②1 rad=(180/兀)°≈57.3°

3、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α是角度制下的,|α|是弧度制下的)

(1)弧长公式:

①角度制:L=α×兀×r/180°

②弧度制:L=|α|×r

(2)扇形面积公式:

①角度制:S=α×兀×r^2/360°

②弧度制:S=1/2×L×r=1/2×|α|×r^2

(证明略,可参考初中数学之圆)

4、象限角

(1)概念:如果一个角的终边不经过坐标轴上(即落在坐标轴之间),那么,把这个角叫做象限角。

(2)分类:(k∈Z)

①第一象限:0°+k×360°<α<90°+k×360°

②第二象限:90°+k×360°<α<180°+k×360°

③第三象限:180°+k×360°<α<270°+k×360°

④第四象限:270°+k×360°<α<360°+k×360°

5、界限角

(1)界限角的概念:如果一个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那么,把这个角叫做界限角。

(2)界限角的分类:(k∈Z)

①x轴正半轴:α=0°+k×360°

②x轴负半轴:α=180°+k×360°

③y轴正半轴:α=90°+k×360°

④y轴负半轴:α=270°+k×360°

归纳一下:

①x轴:α=K×180°,K∈Z。当K为偶数时,α在非负半轴上;当K为奇数时,α在非正半轴上。

②y轴:α=90°+K×180°,K∈Z。当K为偶数时,α在非负半轴上;当K为奇数时,α在非正半轴上。

总结:x、y轴:α=K×90°,K∈Z。当K为偶数时,α在x轴上;当K为奇数时,α在y轴上。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三角函数的定义

设α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任意角,且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正方向重合,P(x.y)是角α终边上的任意一点,且该点到原点距离为r(r=√x^2+y^2 >0),那么,sinα=y/r,cosα=x/r,tanα=sinα/cosα=y/x(x≠0),cotα=cosα/sinα=1/tanα=x/y(y≠0)分别叫做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如下表:

2、单位圆

半径为1的圆叫做单位圆,如图:

设单位圆的圆心与坐标原点重合,则单位圆与x轴的交点分别为A(1,0)、A’(-1,0),与y轴的交点分别为B(0,1)、B'(0,-1)。

设角α的顶点为圆心O,始边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过点P作PM垂直x轴于M,则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

点P的坐标为(cosα,sinα),即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的横坐标x等于cosα=x/r,纵坐标y等于sinα=y/r。

三、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

1、同角三角函数

证明略:可以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

2、诱导公式

(1)α+2K兀(K∈Z)的诱导公式:

①cos(α+2K兀)=cosα

②sin(α+2K兀)=sinα

③tan(α+2K兀)=tanα

(2)-α的诱导公式:

①cos(-α)=cosα

②sin(-α)=-sinα

③tan(-α)=-tanα

证明:如图,若α的终边在第一象限,交单位圆于P点,作终边关于x轴的对称边,交单位圆O于P',则P'(cos(-α),sin(-α))。

所以,cos(-α)=cosα,sin(-α)=-sinα,tan(-α)=-tanα。

同理可得,任意非x轴角的终边与其相反角的终边一定是关于x轴对称的。当α的终边在x轴上时,公式成立。所以,cos(-α)=cosα,sin(-α)=-sinα,tan(-α)=-tanα(α在y轴上时,此值不存在)。

(3)兀±α的诱导公式:

①cos(α+兀)=-cosα

②sin(α+兀)=-sinα

③tan(α+兀)=tanα

证明:若α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延长终边起点交单位圆于P'’,则P''(-cosα,-sinα)(经过圆心的直线即为直径,其为P关于圆心的对称点),而直线PP''的角度为平角,所以优弧AOP''的圆心角即为α+兀。

所以,cos(α+兀)=-cosα,sin(α+兀)=-sinα,tan(α+兀)=tanα

同理可得,任意角α的终边与角α+兀的终边一定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所以,cos(α+兀)=-cosα,sin(α+兀)=-sinα,tan(α+兀)=tanα(α在y轴上时,此值不存在)。

④cos(兀-α)=-cosα

⑤sin(兀-α)=sinα

⑥tan(兀-α)=-tanα

证明:若α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延长角-α的终边交单位圆O于P''', 因为OP'为角-α的终边,所以OP'''为角-α的终边,P'''(-cos(-α),-sin(-α))=(-cosα,sinα)。

同理可得,任意非y轴角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一定是关于y轴对称的。当α的终边在y轴上时,tanα不存在。

所以,cos(兀-α)=-cosα,sin(兀-α)=sinα,tan(兀-α)=-tanα(α在y轴上时,此值不存在)

(4)兀/2土α的诱导公式:

证明:(1)若α的终边在第一象限,交单位圆于P,设P的坐标为(x,y),OP=r,在Rt△POM中,OP=r,OM=x,PM=y,∠α+∠OPM=90°,cosα=sin∠OPM=x/r,sinα=cos∠OPM=y/r。所以sin(兀/2-α)=cosα,cos(兀/2-α)=sinα,tan(兀/2-α)=1/tanα。由此可以推导:sin(兀/2+α)=-sin(-兀/2-α)=sin(兀-兀/2-α)=sin(兀/2-α)=cosα,cos(兀/2+α)=cos(-兀/2-α)=-cos(兀-兀/2-α)=-cos(兀/2-α)=-sinα,tan(兀/2+α)=-1/tanα。

(2)(思路:构造两个终边落在第一象限的角,且它们的角度和为兀/2)若α的终边在第二象限,则兀-α的终边落在第一象限;α-兀/2的终边也落在第一象限。

所以,sin(兀-α)=cos(α-兀/2),sin(α-兀/2)=cos(兀-α),化简整理可得,sin(兀/2-α)=cosα,cos(兀/2-α)=sinα,tan(兀/2-α)=1/tanα,sin(兀/2+α)=cosα,cos(兀/2+α)=-sinα,tan(兀/2+α)=-1/tanα。

(3)同理,若α的终边在第三象限,则构造α-兀和兀+兀/2-α两角,结果相同;

(4)若α的终边在第四象限,则构造兀/2+α-2兀和2兀-α两角,结果相同。

(5)若α的终边在界限上时,也满足公式。

四、和、差、倍、半的三角函数公式

证明1:如图,设在单位圆O中,向量OP与向量OQ为同一起点且在第一象限的两个向量,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分别为α、α'(已更改),P=(cosα,sinα),Q=(cosα',sinα'),所以,向量OP=(cosα,sinα),向量OQ=(cosα',sinα'),且|向量OP|=|向量OQ|=1,两向量的夹角为α-α'。

根据向量夹角公式,cos(α-α')=向量OP×向量OQ/(|向量OP|×|向量OQ|)=cosαcosα'+sinαsinα',所以,cos(α+α')=cos【α-(-α')】=cosαcosα'-sinαsinα'。

又根据诱导公式,可以得到任意角的两角和差余弦公式都成立。

证明2:可以根据诱导公式——sin【兀/2-(α+α')】=cos(α+α'),就可以推出,且对于任意角均成立。

证明3: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tanα=sinα/cosα(cosα≠0)化简整理即可得到。

证明4:利用1、2的公式。

证明5:如图所示。

五、正弦、余弦、正切(型)函数

1、周期: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y=f(x),其定义域为D,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当x取定义域内任意值时,且x+T∈D,都有f(x)= f(x­+T),那么,函数y= f(x)叫做周期函数,常数T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而三角函数的周期中,若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则把这个正数叫做三角函数的最小正周期,简称周期。

2、正弦函数

(1)表达式:正弦函数的表达式为y=sinx(x∈R)。

(2)图象: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际计算与测量,得出:正弦函数的图象是可以利用特殊点的连线,且各连线是光滑的曲线,则称五点作图法(五点法)。

于是,将正弦函数的各个特殊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得到下图。

(3)性质:

定义域:R

值域:【-1,1】

最值:当x=兀/2+2K兀(K∈Z)时,y(max)=1;当x=3兀/2+2K兀(K∈Z)时,y(min)=-1。

周期性:正弦函数的周期是2兀

奇偶性:奇函数【f(-x)=-f(x)】

单调性:根据图象可得,当x∈【-兀/2+2K兀,兀/2+2K兀】(K∈Z)时,函数为增函数;当x∈【兀/2+2K兀,3兀/2+2K兀】(K∈Z)时,函数为减函数。

对称性:对称中心:函数图象与x轴相交的点(K兀,0)(K∈Z),对称轴方程:x=K兀++兀/2(K∈Z),(一定经过最值的,即在y轴上)

3、余弦函数

(1)表达式:余弦函数的表达式为y=cosx(x∈R)。

而根据诱导公式,余弦函数的图象可以通过正弦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兀/2个单位得到。

(2)图象:

(3)性质:

定义域:R

值域:【-1,1】

最值:当x=2K兀(K∈Z)时,y(max)=1;当x=兀+2K兀(K∈Z)时,y(min)=-1。

周期性:余弦函数的周期是2兀

奇偶性:偶函数【f(-x)=f(x)】

单调性:根据图象可得,当x∈【-兀+2K兀,2K兀】(K∈Z)时,函数为增函数;当x∈【2K兀,兀+2K兀】(K∈Z)时,函数为减函数。

对称性:对称中心:函数图象与x轴相交的点(K兀+兀/2,0)(K∈Z),对称轴方程:x=K兀(K∈Z)(一定经过最值的,即在x轴上)

4、正切函数

(1)表达式:正切函数的表达式为y=tanx【x≠K兀+兀/2(K∈Z)】

(2)图象:

(3)性质:

定义域:x≠K兀+兀/2(K∈Z)

值域:R

最值:无最值

周期:兀

奇偶性:奇函数【f(-x)=-f(x)】

单调性:根据图象可知,函数在(-兀/2+K兀,兀/2+K兀)(K∈Z)上为增函数,且无减区间。

对称性:对称中心:函数与x轴的交点(K兀,0)(k∈Z),无对称轴

5、正弦型函数

(1)概念:一般地,形如y=Asin(wx+u)+c(A、w、u、c为常数且A、w≠0)的函数,叫做正弦型函数。定义域为R,值域为【-A,A】。

(2)周期:(与A、c无关,与wx+u有关)

因为正弦函数的周期是2兀,

设wx+u=t,y=f(x)=Asint+c(A、t≠0),函数y的周期为2兀,

y=f(x)=Asint+c=Asin(t+2兀)+c=Asin(wx+u+2兀)+c=Asin【(2兀/w+x) w+u】+c=f(x+2兀/w),又因为三角函数的周期为正数,所以周期为:T=2兀/|w|。

同理可得,余弦型函数的周期公式同上,而正切型函数的周期公式为T=兀/|w|。

(3)图象(正弦型曲线):

作图根据五点法,把wx+u看成是x,再来求x的值,依次描出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图略)

(4)图象的平移与放缩:

平移:不改变函数图象,大小,只是改变图象的位置。

上下平移:将函数图象上下移动,横坐标不变,只是增加了函数值。上加下减:若函数y向上平移k(k>0)个单位,则y+k;若函数y向下平移k个单位,则y -k。

左右平移:横坐标改变,函数值不变。

左加右减:若函数y向左平移k个单位,则y=Asin(wx+kw+u)+c(A、w≠0);若函数y向右平移k个单位,则y=Asin(wx-kw+u)+c(A、w≠0)

放缩:横坐标扩大或缩小和纵坐标扩大或者缩小。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扩大k倍或缩小1/k(k≠0)倍,则y×k;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扩大k倍或缩小1/k倍,则y=Asin(wkx+u)+c(A、w≠0)

正弦型函数的五点:(-u/w,0)(-u/w + T/4,A)(-u/w + T/2,0)(-u/w + 3T/4,-A)(-u/w + T,0)

(5)在物理中,正弦型函数y=Asin(wx+u)(A、w、u为常数且A、w>0)表示振动量,x表示振动的时间,y表示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A叫做振动的振幅,周期为T=2兀/w,频率为f=1/T=w/2兀,wx+u叫做相位,当x=0时,u叫做初相。

(6)辅助角公式(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逆推导):

一般地,把函数y=asinx+bcosx(a、b≠0)转化成正弦型函数的形式,可以先设以点(a,b)为角α终边上的点,sinα=b/√(a^2+b^2),cosα=a/√(a^2+b^2),tanα=b/a,证明可参考三角函数的定义。

所以y=asinx+bcosx=√(a^2+b^2)sinxcosα+sinαcosx=√(a^2+b^2)sin(x+α)。

研究余弦、正切型函数方法、理论可参考正弦型函数。

6、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

①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若角C为直角,则sinA=a/c,sinB=b/c,sinC=1,a/sinA=c,b/sinB=c,c/sinC=c,所以,a/sinA=b/sinB=c/sinC。

②在锐角三角形ABC中,过C点作AB的垂线,交AB于D点,设CD=h,则sinA=h/b,sinB=h/a,a/sinA=b/sinB,同理以BC为底作高,则有c/sinC=b/sinB,所以,a/sinA=b/sinB=c/sinC。

③在钝角三角形ABC中,角C为钝角,过C点作AB的垂线,交AB于D点,设CD=h,则sinA=h/b,sinB=h/a,a/sinA=b/sinB=ab/h,sinC=sin(∠ACD+∠BDC)=ch/ab,c/sinC=ab/h,所以,a/sinA=b/sinB=c/sinC。

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各边与它所对角的正弦之比相等。即,a/sinA=b/sinB=c/sinC=2R(外接圆直径,证明可参考下图2),

(2)余弦定理:(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第三边。很显然,在直角三角形中,这个问题很容易,所以,我们只研究锐角和钝角三角形。)

若在锐角三角形ABC中,过点C作AB的垂线交于D点,设CD=h,AD=m,BD=n(h、m、n>0)。

a^2=n^2+h^2=b^2-m^2+n^2=b^2+(n-m)(n+m)=b^2+c(n-2m+m)=b^2+c^2-2mc=b^2+c^2-2bccosA,

同理,b^2= a^2+c^2-2accosB,c^2=a^2+b^2-2abcosC。

将上述公式进行变形,得到:

cosA= (b^2+c^2-a^2)/2bc,cosB= (a^2+c^2-b^2)/2ac,cosC=( a^2+b^2-c^2)/2ab。

(3)面积公式:(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面积)(只研究锐角和钝角三角形)

如图,若在锐角三角形ABC中,已知sinA、b、c,CD⊥AB,设CD=h,则面积S=1/2hc=c/2×sinA×b=bcsinA/2。

同理,S=absinC/2=acsinB/2。

所以,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bcsinA/2=absinC/2=acsinB/2。

三角函数能帮助人类解决很多问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