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21张PPT)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融合课件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21张PPT)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21张PPT)

2024-06-18 22: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目录 一、三国与西晋二、东晋与十六国三、南朝与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BC221公元220公元589年秦汉隋唐统一二、三世纪之交,军阀混战,东汉政权名存实亡。207年,号称出自汉朝皇族的刘备拜访隐士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分析局势说:北方的曹操实力强大,而且控制了东汉皇帝,“诚不可与争锋”;东南的孙权割据多年,基础坚固,“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备只能争取控制西南地区,站稳脚跟,然后待机发展。这一“三分天下”的预言,后来得到应验。诸葛亮生前获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因此其祠名为“武侯祠”。一、 三国与西晋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之势。220年,曹操之子_______称帝,定都洛阳,国号_____,东汉灭亡。刘备、孙权也相继称帝。_____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_____。_______定都建业,国号_____。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三国鼎立(公元220——280年)曹丕魏刘备蜀孙权吴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_______,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________。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316年,_______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266年,司马昭之子_________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_______。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晋短期统一(266——316年)司马炎西晋西晋少数民族内迁西晋匈奴、羯、氐、羌鲜卑(见右图)3—6 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迁徙。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同时,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选必3西晋魏晋统治者为了扩充军队,增补劳动力,通过强制和招引,迫使匈奴、羯、氐、羌、鲜卑5个少数民族向南迁徒,史称“五胡内迁”。“五胡内迁”加速了各族社会的文明开化,不但各“胡”族大量吸收了汉族的农业文明,而且以自己的草原文明影响着汉人,从而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摘编自李春光《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五胡内迁原因:1、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强迫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内迁中原;2、少数民族本身推动自身经济发展而内迁。3、中原王朝实力衰落及中原地区人口的南迁。五胡内迁影响:1、积极:北方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交融;2、消极:内迁少数民族受西晋压迫,激化民族矛盾。拓展——据材料和所学思考:五胡内迁原因和影响二、 东晋与十六国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自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___________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_________。政权分立东晋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 15 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_________。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_____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4 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________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________,被击败于淝水。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在______________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十六国”淝水之战前秦东晋东晋与十六国汉族自___________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______。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______政权的主要支柱。他们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士族【豪强地主】西汉中后期、东汉形成。【士族】三国两晋形成发展,东晋顶峰,南朝衰落,隋唐消亡【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为寒门。“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与马,共天下东晋三国、西晋拓展——东晋的门阀政治(士族制度),形成原因及影响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家大族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②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③政治原因:魏晋政权依赖于士族阶层的支持,士族阶层是其统治基础;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积极作用(1)经济:东晋南朝时,士族地主移民南方立国创业,推动南方的开发(2)民族:士族在推动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文化:部分士族蔑视礼法,倡导个性自由,思想浪漫,因而东晋南朝时期在哲学、文学、书法、绘画、科学上有较多成就,富有特色。消极作用(1)政治:a.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削弱中央集权;b.缩小了选官范围,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c士族制度使魏晋南北朝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往往特别尖锐。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腐朽集团,成为社会寄生虫。(2)经济:士族田庄封闭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三、南朝与北朝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王朝,合称________。四个王朝均定都_______,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________。六朝南朝建康宋、齐、梁、陈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________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 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_____________,稍后又分别被_____________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______。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不久,____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北魏东魏和西魏北齐、北周北朝隋朝南北朝学习聚焦在东晋和南朝相继统治下,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______________,也充实了_________资源。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______。原因:(1)经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2)社会: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并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3)民族: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共同开发(4)政治:政治中心南移。影响:(1)有利于江南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2)促进了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3)经济重心开始南移;(4)虽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但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南方的经济水平仍然落后于北方。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原因生产工具和技术劳动力交融学生自主看书并整理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南下。此后中原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西晋时北方诸州,700余万口。南渡的90万人口占其1/8强。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特点:1、由北向南迁徙;2、迁徙规模大,参与人口多;3、迁徙活动范围广;4、迁徙涉及阶层广,民族成分繁杂。拓展——根据史料,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刘汉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史称衣冠南渡。魏晋南北朝唐中叶后奠定基础(南方开始发展)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完成南移(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南宋经济重心南移【“经济中心”与“经济重心”的 区别】“经济中心”涉及政治的影响,一般来讲首都在哪儿,就在哪儿形成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统一时期,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分裂时期,则可能有多个中心。“经济重心”则是指经济最发达、地位最重要的某个较大地区。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他将都城从平城迁到______,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以__________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_______;改________________,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_______。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_________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洛阳汉族服饰说汉语鲜卑姓为汉姓通婚交往交流交融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隋唐盛世补充:孝文帝改革的局限性: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其祖母冯太后的支持下,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摘自选必1①政治:北魏统一,民族交融②人: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冯太后支持五胡内迁北方汉人南下江南开发孝文帝改革1、民族迁徙2、战争冲突3、和平交往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民族交融的影响:①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促进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③缩小了民族差异,强化了华夏认同,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④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十六国汉化?民族交融的途径:图解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呈现怎样的历史脉络。思考 导致这一时期国家分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因素:1、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2、长期战乱3、少数民族内迁4、士族势力的发展?东汉魏十六国北方南方蜀、吴三国220-280西晋东晋东晋317-420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宋南朝420-589北方南方隋北朝439-581齐梁陈西晋266-316课堂小结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只有西晋短期统一。门阀士族政治特色鲜明。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呈南移趋势,北方推行均田制;3、民族: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谢谢收看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