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托起“一老一小”?看社区这样安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老一小怎么查余额 如何托起“一老一小”?看社区这样安排

如何托起“一老一小”?看社区这样安排

2023-05-25 12: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 月21 日,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孔家庄街道气象后街社区阳光家园托养中心工作人员在陪老人玩益智游戏 牟宇摄/ 本刊  

➤养老进社区、托育进社区,面临的第一个困难是缺乏场地。社区优化利用小区内部资源,腾挪置换、优化布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和公共活动空间

➤一老一小两个社区活动场所互相融合、陪伴,不仅盘活了场地空间增加人气,更实现了“一老一小”服务精准化、高效化

➤通过智能化托起“一老一小”,不断提升养老托育服务质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体系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黄筱

  一边是老人们兴致勃勃地参加社区活动,一边是幼童们和育儿师围坐在一起玩互动游戏,老老少少同在一个屋檐下,其乐融融。这样的画面,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如今渐成常态。

  “阳光老人家”“阳光小伢儿”,一老一小两个社区活动场所互相融合、陪伴。这也正是目前不少地区解决养老、托育两大社会难题实践的缩影。

  多位受访专家说,“养老机构+托育机构”的“一老一小”模式,丰盈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重返社会”中重新发现并肯定自我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从小到大腾挪出活动空间

  养老进社区、托育进社区,面临的第一个困难是场地问题。尤其在城市中心的老旧小区,居民楼分布密集,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更是难上加难。

  位于杭州市中心的拱墅区和睦街道和睦社区,现有户籍人口57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070人,占户籍人口数36%左右。颇高的老年人占比以及为数不多的公共配套场地,一度让社区的养老、志愿服务捉襟见肘。

  “每逢天寒地冻、刮风下雨、烈日炎炎,老人们、孩子们无法在户外凉亭娱乐休闲,社区原来的志愿者服务站面积又小,无法容纳太多人。”和睦社区工作人员说,为让一老一小有宽敞、舒适的活动空间,社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盘活现有资源,将位于小区原本老旧的两个车棚拆除,重新设计建造。

  “改造中两个最大难点,是停在车棚里的近千辆电瓶车要挪去哪儿、车棚两端店面收回后经营户要去哪儿。”杭州市拱墅区和睦街道和睦社区党委书记周呈说。

  为此,社区干部一方面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在附近搭建集聚的新车棚,一方面又为经营户逐一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由党员一一认领对接,联系社会机构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社区还与承建机构反复沟通,联系社区实际,在视觉设计和功能布局上考虑老人和幼儿的习惯、审美和喜好,曾经脏乱、老旧的车棚,被改造为集文化、娱乐、健身、医养护为一体的“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多位受访专家说,社区优化利用小区内部资源,腾挪置换、优化布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和公共活动空间,为解决“一老一小”难题提供了重要前提。

  如今,老人在“阳光老人家”乐养中心,不仅能吃饭、下棋,还能享受健身、理发、磨剪刀、修伞、理疗等服务。

  为统筹一老一小空间,和睦社区还拓展建设“颐乐和睦”养老服务综合街区,引入专业托育机构等社会组织实行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化运营。在这里,独生子女能结伴成长,老人们也能一边带娃一边养老,有效解决了儿童照护陪伴和老人带孩子可能会出现的弊端。

  从散到聚养老托育没围墙

  在拱墅区一处“阳光老人家”的老年食堂里,居民自发捐赠了很多老物件、老照片,食堂被装扮成复古怀旧风。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医护闲”,老人们在这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园”,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乐园”。

  随着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三化叠加”,群众对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需求迫切。与此同时,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持续释放,托育仍然是亟待补齐的民生保障短板。如何形成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养老托育服务模式?

  在拱墅区,根据每个社区实际,“阳光老人家”“阳光小伢儿”以丰富的服务供给,做出了各自的特色。

  拱墅区上塘街道七古登社区阳光小伢儿成长驿站位于七古登公寓文化活动中心内,室内面积约100平方米。社区合理配置活动空间,将成长驿站建设在“阳光老人家”旁边,不仅盘活了场地空间增加人气,更实现了“一老一小”服务精准化、高效化,日日有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主题。

  在每周三、五的亲子课程里,家长和孩子增进情感交流,定期开设的科学育儿公益课程,增强家长的育儿技能,“阳光小伢儿”驿站中家长陪伴式照护和互助式照护,也让一些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

  王水有老人是每周二上午的早教课程的常客,带着两岁的孙子凯凯与早教老师做游戏让她觉得十分开心。“孩子憋在家里觉得无趣,家里楼下就有社区办的早教课堂,价格只有外面早教中心的三分之一。不仅如此,我还能跟专业的老师学习怎么带孩子,避免饮食、养育方面的错误操作。”王水有说。

  当前,围绕完善“阳光老人家”服务体系,拱墅区还深入实施养老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互联网+养老”服务提升、百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等四大工程,满足多层次老年人服务需求,意在打造“全域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从远到近居家养老“不打烊”

  除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通过智能化托起“一老一小”,也有助于不断提升养老托育服务质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体系。

  在拱墅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持续推进。“这一模式以专业养老机构为支点,社区小型化、连锁化的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为节点,‘阳光大管家’信息平台为织线的养老服务骨干网,打通‘虚拟网络与实体服务、家庭养老与机构上门服务’之间的时空界限。”拱墅区养老服务中心副主任高文说。

  例如,联合线上服务团队开展远程服务,实现站点问诊、居家问诊;结合和康互联网医院诊疗,开展网上挂号、预约诊疗、网络会诊等服务,提高老年患者就诊便捷度;依托康久、和康等医疗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试点设立145张家庭养老床位,对老年人实行24小时照料支持和服务响应,并与就近医疗机构建立绿色通道,确保及时应急响应。

  在上海工作的白领何晓斌每周末回杭州看望父亲时,都会在手机上帮他做好下周安排:老年食堂配送每次午餐晚餐、护工阿姨上门打扫一次卫生、预约阳光老人家的书法课程……

  其实拱墅区不少街道都有“独居老人云保障”:利用水表、电表智能预警监测主机和电流互感器,24小时不间断汇聚、记录老人用水用电数据,解决了“老人在家意外情况发现难”的问题。

  智能化也为托育带来便利。同样依托“城市大脑”数据驾驶舱,拱墅区与浙江大学等专业团队合作,研发“阳光小伢儿”智慧服务平台,家长可通过手机端查看托育点地图、预约育儿课堂等。截至去年11月,信息平台已实时接入35家托育机构、2万名婴幼儿健康管理信息。

  “在社区层面构建精密智控与精准服务相衔接的全周期管理模式,形成主动服务、政策预警、邻里参与等‘服务直达’,为托起‘一老一小’提供坚实保障。”高文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