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情节梳理(奥本海默)影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raby情节发展顺序梳理 《奥本海默》情节梳理(奥本海默)影评

《奥本海默》情节梳理(奥本海默)影评

2024-07-11 13: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物成长、事件发展的顺序

1 剑桥博士时期

青年求学时期,奥本海默来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电影叙事从这里开始。剑桥求学期间的奥本行为古怪,思维跳脱,常常一个人思考量子物理,思考中子、原子爆炸之类的问题,似乎已经有了能研究出原子弹的思维基础。在那里,他结识了不少物理学界的科学之星。

后来,他为了波恩,去了欧洲的一所大学学习。继续结识了许多物理学之星,彼此碰撞出思维火花,也为他后来明白德国纳粹的核武器研究进度埋下伏笔。

2 美国学术时期

奥本海默结束学业后,回到美国,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理论物理学教授,专门把研究室和课堂选在研究应用物理学的一位教授的实验室隔壁,方便他思考出的理论立即可以找到人帮他试验。

他的研究应该很前沿,很快在声名鹊起。

他在伯克利分校创建了物理系。

在此期间,奥本的思想似乎有一点左倾,并且,他的弟弟和弟媳都是美共。他偶尔会在课堂上谈论政治话题,工余参加美共的一些活动,常常被当局跟踪而不自知。

在一次美共活动中,他结识了女子琼。奥本开始追求琼,但琼性情古怪,有抑郁症,态度不定。

接下来的一次学术界聚会中,一位什么博士的夫人主动与他聊天,请他解释什么叫量子物理。因他简洁明了地为她解释了量子物理的概念,女士对他一见钟情。他们谈起恋爱,女士(忘了名字)怀孕了,两人决定,女士离婚,然后他们结婚。奥本专门就此事对琼做了说明和告别,琼这时又表现出依依不舍。

3 曼哈顿计划时期

二战开始了。一位毕业于MIT的将军(大概是这个职位)找到了奥本海默,告诉他纳粹德国正在研制类似原子弹的武器,希望奥本能赶在纳粹之前把这种武器研制出来。奥本答应了。曼哈顿计划正式开始。一批科学家携家带口去了一个奥本亲自建立在戈壁滩上的基地中,秘密工作。

奥本和妻子的第二个孩子在基地诞生。

研发期间,一位数学家根据公式推算出一个可怕的结果:原子弹一旦引爆,就会产生链式反应,会把大气层点燃,燃烧和爆炸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地球毁灭。奥本觉得这件事非常严重,对将军请假,说必须要离开基地,亲自去请教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见到演算后,充满信心地说“算错了”,奥本一定程度上放了心。

但就是这一次出差,他去见了琼,而琼应该是美共吧,至少是左倾分子。他的行踪被记录在案。

希特勒自杀,纳粹德国投降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美国的核武器威胁解除了。奥本以为,曼哈顿计划没必要继续了。但是,将军说,原子弹研究出来以后,可以对付日本,因为日本还没有投降。而众所周知,日本并没有研制核武器。所以,这时,奥本主持的这样一个大规模杀伤武器的研制就已经面临了伦理的问题,不像当初那么正义了。

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能让日本在“知道这个武器的杀伤力后”自动投降,最好不过。但是,科学家们又明白,“除了我们几个人,没人能明白它的威力”。

经过思想斗争,奥本听从了将军的要求,继续研制原子弹。

期间,奥本接到电话,琼因为抑郁症已经自杀,他觉得这个不幸与自己有关,消沉了几天。

根据时局的要求,原子弹在限期内试验成功,地球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了!

军方迅速在基地召开会议,与科学家们一起决定将原子弹投放到日本的哪些城市。美国决定在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第一颗是为了展示这个武器的巨大杀伤力,而第二颗,则是对日本表示,如果不投降,他们可以一直投放下去。

4 胜利时期

两朵燃烧在广岛和长崎的蘑菇云,迅速终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奥本在基地欢庆会的掌声与欢呼声中,隐约不安,仿佛看见了被核武器烧成焦炭的人类残骸。

然而不管如何,奥本成为美国英雄,科学家代言人,名望很高,屡次登上《时代》周刊。杜鲁门总统亲自接见了奥本,但是,由于他在总统和国务卿面前说“感觉自己双手沾满鲜血”,引起了杜鲁门的不屑,会见不欢而散。

5 麦卡锡主义时期

麦卡锡主义是指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一场极端的右倾和反共运动。奥本的弟弟曾是美共,沦为铁路扳道工人。

一名国会议员(名字忘了,戴眼镜那个老头)想要建立一个国际原子弹委员会,邀请奥本海默当负责人。奥本表示兴趣不大。在一次公开会议上,奥本公然反对这名议员的一个决定,并且说了一句玩笑话,引得与会人员大笑。因为这名议员一直在计划下一次总统竞选,所以,奥本这次无心的玩笑使他觉得颜面失尽。

而且,在议员邀请奥本海默担任原子弹委员会负责人时,曾请他参观未来的办公室,并骄傲地要引荐爱因斯坦和他认识。谁知,奥本说,他和爱因斯坦是老熟人,并径自去湖边与爱因斯坦聊天,这其实是“鞋贩子”出身的议员深感挫败。当奥本与爱因斯坦聊到“原子弹是否给世界带来不可预知的灾难时”,爱因斯坦神色凝重,无法做出回答,心事重重地戴上帽子离开了。正在此时,议员迎面走来,与爱因斯坦打招呼,爱因斯坦正在思考这个沉重的问题,而没有注意他。议员则认为,这是奥本海默对其说了自己的坏话,怀恨在心。

因为这两件事情,议员决定报复奥本海默,要将他在美国的荣誉和地位彻底毁灭,并且将他钉在耻辱柱上。

6 非正式审判时期

趁着国内高涨的反共右倾热潮,议员私下将奥本海默的档案泄密,并指示人根据这份档案对奥本海默进行调查和非正式审判。

调查组抓住奥本与琼的关系,大做文章,并且要求奥本的妻子旁听。

而且,曾答应不问讯他妻子的调查组,仍然咄咄逼人的审讯了他的妻子。但是这个结过三次婚、嫁过共产党的女子,性情非常刚烈,与审查组吵起来,使得问讯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使夫妻俩认输”的效果。

7 平静时期

议员卑劣的做法,渐渐为内部人所不齿。

他请来的许多“证人”,有的没有按照他的要求作证。最后,有一个人彻底叛变,在众人面前直接讲出了议员的阴谋。对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非正式审判”以一种出其不意的效果结束。

议员因此失去了总统竞选的机会。

电影结束,故事没有再讲下去,作为观众我所能猜测的,是奥本海默终于过上了一定程度上平静的生活,但一生都会思考,原子弹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究竟是否应该诞生,广岛和长崎的二十几万亡灵,究竟与自己有没有关系。

电影的叙事方法

整部电影,由在“非正式审查”中被问讯的与奥本海默相关的各种证人的口述,拼凑出奥本海默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那些年。

电影的开头,是议员作为证人被他暗中组织的“审查团”所审问,问他知道多少奥本海默的经历,以及他为什么要委任奥本海默去做原子弹委员会的负责人。

于是,议员从奥本的剑桥求学谈起,同时也穿插了他邀请奥本担任原子弹委员会的事情。

后来,被问讯的是毕业于MIT 的将军,由将军讲述了奥本海默与曼哈顿计划。

同时,奥本自己也接受审问,补充了其他一些不合适由他人来讲述的生平。

美国的政治运动或者说政治迫害,到底是比较温和的。其中有一个镜头,是奥本被当着妻子的面追问与琼见面的细节,“是否过夜”。画面中的奥本赤裸地坐在众人面前——这其实是一个现代主义的镜头,并非真实发生。这里导演是想表达,奥本海默在此刻被剥夺了应有的体面和尊严,毫无隐私,一丝不挂,也想进一步揭示这场不公平不公正的地下审判对奥本海默来说是多么残酷残忍。其实想想,已经很温文尔雅了。

——这就是为什么电影看起来时间线有点绕的感觉。但是稍作思考就会明白,对于一位众所周知的人物所做的众所周知的事情,如果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平铺直叙地拍一部电影,想必乏味至极。采用“证人讲故事”的方式,一方面方式很新颖,可以自如地运用倒叙、插叙来时空转换。另一方面,原子弹之父被“非正式审判”这件事情,本身就意味深长,可以理解为一个隐喻——奥本海默的一生都将受到审判。

电影开头比喻奥本海默是“美国的普罗米修斯”,盗取了“火种”,这个比喻至少有一部分是恰当的。(核武器对于人类的必要性能够与火种相提并论吗?个人感觉不能。)但也许导演类比的部分是普罗米修斯和奥本海默都为了人类的福祉而终身受刑。政治迫害、外界的审判,都在其次,而主人公在原子弹研发并实施投放以后,内心的自我审判,可能,也想必是终身的。

2023-9-3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