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限低”,温州市区断供多年的这类住宅,会重回市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22断供的人多不多 取消“限低”,温州市区断供多年的这类住宅,会重回市场?

取消“限低”,温州市区断供多年的这类住宅,会重回市场?

2024-06-15 07: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然,当前取消住宅最低高度限制的做法,仅仅出现在七都岛,滨江商务区、横渎、梧田、瑶溪、瓯江口等地块依旧保留着24米的住宅建筑最低高度要求。

同时,七都岛两宗去掉住宅最低高度要求的地块,分别限高仅27米、36米,而其他有最低住宅建筑高度要求的地块,则分别限高48米、80米。

可以看出,是否取消住宅最低建筑高度要求,以及最高高度的限制,仍依据板块、地块的具体情况来看,做到因地制宜,而非盲目“一刀切”。对于高度差过于悬殊的“高低配”产品,依旧是禁止的。

02

楼市温州 LOUSHIWENZHOU

限制住宅建筑最低高度的做法,源于2017年5月挂牌的茶山单元F-09a/d地块,即现在已建成交付的瓯海之光。当时,该地块首次出现限制住宅建筑最低高度,限制为40米。此后,市区几乎所有住宅地块都出现了限低要求,一般在24-40米不等。

限制住宅最低高度,就是为了杜绝高度过于悬殊的“高低配”。大致2012-2017年,温州市区不少商品住宅都做了“高低配”,即9-18米(3-6层)不等的联排、叠墅、洋房等低密度产品,搭配54-100米(18-33层)不等的高层住宅。

开发商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利润最大化,毕竟低密度产品能卖出更高的溢价。在市场一般的情况下,通过高层住宅的保本销售换取热度、流量,将利润空间放在低密度产品中,成了一种见效快的营销方式。

像一些南向是主干道的住宅地块,开发商通过沿主干道建设低密度产品,在获得溢价的同时,用来缓冲主干道对背后高层住宅的影响,从而实现全盘溢价。

高差悬殊的“高低配”住宅

以当年中央绿轴区域一小区为例,当时以约18000元/㎡的地价获得,开盘时背后的高层住宅约30000元/㎡,前面的联排则普遍超过40000元/㎡,获得了10000元/㎡以上的溢价。

但是,这种高度过于悬殊的“高低配”产品,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它在一个小区内造成了两种形态的住房,埋下潜在争议。比如,部分低密度产品设置了私家庭院,进一步减少了公共绿地面积,令部分高层住宅居民对此有疑义。

其次,从城市形象角度看,过于悬殊的“高低配”,破坏了城市天际线,丧失了应有的美感。个别“高低配”产品,还出现在了城市关键地段,对城市形象造成了破坏。

高差悬殊的“高低配”住宅

当年温州还险些在瓯江沿线出现超高层建筑搭配低密度产品的案例。

2016年洪殿片区B-35地块竞拍前,曾有房企在提报方案时,根据“至少建设1幢高150-200米的地标建筑”要求,设计了1幢高200米的细长建筑,地块其余部分均为低密度产品。所幸,该房企未能竞得,该地块最终打造成现在的翡翠滨江。

03

楼市温州 LOUSHIWENZHOU

鉴于上述现象,2017年5月起,为遏制这种破坏城市形象的“高低配”,便在土地出让时设置最低住宅高度要求。就此,除少数特殊地块、历史遗留项目外,这种高差悬殊的“高低配”在市区几乎绝迹。

后来新的“高低配”,往往是24-36米(8-12层)不等的小高层住宅,搭配54-100米(18-33层)不等的高层住宅,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但相互之间的比例更协调,形成相对较好的层次感、城市天际线。

高差相对协调的新“高低配”

但是,后来因最低住宅建筑高度的设置,市区住宅市场变得单一化,几乎仅有小高层住宅、高层住宅。

只是在开发商宣传时,就连10余层的小高层住宅,都称之为“洋房”。购房者想寻找“有天有地有花园”的低密度产品,几乎绝迹了。

由此,因物以稀为贵,购房者若想要低密度产品,只能前往二手房市场寻找。待那些“高低配”产品交付后,低密度产品比高层住宅出现了更明显的溢价。

以中央绿轴区域为例,目前小高层、高层住宅二手房普遍超过40000元/㎡,但联排、叠墅等低密度产品则普遍超过60000元/㎡,甚至个别贵的近80000元/㎡。即便是七都岛、瓯海中心区、南湖等板块,高层住宅二手房普遍近30000元/㎡,但低密度产品普遍超过40000元/㎡,甚至达到50000元/㎡。

即便买到了“高低配”中的低密度产品,部分洋房、联排、叠墅也成了高层建筑中的“夹心”,不具备生态型、隐私感,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低密度产品的意义。

被高层住宅、商务楼包围的洋房

因此,温州不需要高差悬殊、混合布局的“高低配”,但需要真正意义上的低密度产品。

本次七都岛推出的两宗地块,容积率分别仅约1.5、1.8,最高建筑高度分别仅约27米、36米,密度低、舒适度强,与七都岛的生态、别墅氛围相符,届时小区整体建筑轮廓也协调。

04

楼市温州 LOUSHIWENZHOU

七都岛在2020年因规划调整,根据江中岛的生态特征,重新限制了建筑高度、开发强度,从而有条件打造这类低密度产品。当七都岛开了取消住宅限低的口子,其他板块是否也应跟上呢?确有必要!

温州长期以来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不可避免地向空中发展,导致了土地利用非常集约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宜居性。当然,这也是国内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今,全国人口难以继续增长,温州人口增量有限、城市框架还在不断拉伸,是时候可以降低核心城区以外板块的开发强度、打造更多低密度产品了。这不仅需取消住宅建筑最低高度限制,反而要限制住宅建筑最高高度。

七都岛别墅区

在滨江商务区、中央绿轴等核心地段,仍应保持现代化建设,依旧需要高层、超高层建筑集聚人气、展现形象、成就高地。但是除上述区域外,温州不该每个区域都建高层住宅,尤其是历史文化、山水资源丰富的区域,还需更多像七都岛这样的低密度产品。

比如,水网密布的三垟湿地周边(黄屿、南湖)、山地开发的林里、群山环绕的三溪片、两山夹合塘河贯穿的仙岩—丽岙片、净空区覆盖的龙湾与瓯江口、海岛洞头,也应更多布局低密度产品,降低容积率、限制建筑最高高度,避免成为“水泥森林”。

三垟湿地

把住宅建设地更宜居,不像一二线城市那么压抑,这也是一个留住人口、吸引人口的手段。而温州的山水优势,很适合打造低密度宜居住宅,完全可以做出一二线城市所没有的特点和亮点。

以高层住宅为主的温州,该让产品更多样化、多打造真正的低密度产品了。

【欢迎关注楼市温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