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助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产业化前景好专业化术语怎么说 中国社会科学报: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助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报: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助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2024-07-17 06: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孟辉 白雪洁

  现代产业体系是以服务经济为主导,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智能定制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在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增强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可以更精准地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释放的生产性服务需求,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以创新为依托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生产活动提供保障服务的行业,实质是生产活动上下游的延伸,包括专业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服务以及与贸易相关的服务。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式集聚开始部分分离,尤其是研发设计、技术服务、咨询、广告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不仅如此,数字经济的渗透会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渗透力,更大程度地突破服务市场的时空界限,更广泛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科技的发展也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对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依赖度更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大幅降低物质性成本的同时,产生更强的创新需求。可以说,创新是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本质。

  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分工深化的产物,与制造业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共生关系。然而,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供给质量对产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和其他服务行业之间也可能出现生产要素的配置性竞争等结构性问题。解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供需失衡问题,需要提升其服务的专业化程度。现代产业体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是创新发展的结果。现代产业体系下高价值创造活动越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需求就越大。而创新恰恰是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核心动因,以创新驱动的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将进一步支撑制造业、农业和其他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现代产业体系的竞争新优势。

  专业化程度亟待提升

  推动制造业与先进服务业深度融合成为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可以说,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与现代产业发展程度和现代化水平息息相关。从生产环节来看,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品或服务大多属于中间投入,制约着生产过程中最终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如研发与科技服务、设计服务、信息软件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甚至决定了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水平。

  不仅如此,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也是一国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国企业通过加工、组装等形式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顺利实现了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目标。但随着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向产业链供应链高端升级是必然选择,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依赖研发、设计、广告、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相关领域的突破和转型,从而实现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地位攀升。

  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是服务内容、服务品质和服务创新性的综合体现。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是生产性服务业由“被动”供给向“主动”跨界服务的转化,对于引导其他相关产业释放需求、促进企业价值链攀升和实现服务型生产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要求提供与多元化需求匹配程度更高的服务,是在服务标准化基础上的差异化创新的服务,有助于实现同一服务内容供给的层次性。

  研究发现,我国的信息技术服务、金融、物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足以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失衡,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过低。与交通运输、仓储、金融、批发零售业相比,2020年我国研发设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低于35%,而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通常在70%左右。不仅如此,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与需求呈现出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显著结构性错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平衡问题突出。二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和其他服务行业的融合效率较低。应用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投入产出表,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效率进行测算后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0.669)的融合效率远远低于美国(2.862)、德国(3.388)、日本(1.679)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与农业(0.355)和其他服务业(0.967)的融合效率同样也不高。三是生产性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亟待提升。应用包含负产出的SBM—DEA模型进一步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发现,即使在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仅为1.9%,与全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6.46%)存在较大差距,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6.08%)相比,差距同样显著。由此可见,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亟待提升。

  助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现代产业体系从结构上来说包含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坚守不断抬升的生态底线,顺应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趋势的产业间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要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可以有效链接和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全过程,精准匹配各产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供给内容和水平,提升产业间融合效率,从而助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一是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当前优先发展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已在各界达成共识。为此,要积极提升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研发中介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尤其是要以品质为核心,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质量,把人力资本作为品质提升的核心,充分重视服务供需市场的人格化因素影响,更好地促进作为人力资本蓄水池的教育与培训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同时,要防范部分城市和地区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因为攀比而产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模式跟风等问题。

  二是以创新驱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开放式创新网络的现代产业体系。开放式创新网络要求生产性服务业在创新基础、创新内容、制度环境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予以有力支撑。标准化是现代产业的基础,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检测认证是确保产业发展标准化的关键,将生产性服务业的标准化作为创新驱动的前提予以推进。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大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场景,为生产性服务企业创新塑造更宽松的制度与政策环境。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入手,加强设计、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加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弥合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偏差。

  三是借助数字平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积极网络效应。数字平台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供需双方的透明度和诚信度,从而增强上下游企业以及产业间的系统集成发展能力。不仅如此,数字平台很有可能突破生产性服务业的时空市场边界,增强市场主体的竞争程度,锻造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发挥网络外部性。围绕现代产业发展的共性服务需求,培育一批集战略咨询、管理优化、解决方案创新、数字能力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促进平台间的协同研发、资源共享和成果推广应用。以体系化思路完善开源设计、软件开发、信息、电子商务、金融、技术转移等平台为一体的生产性服务业平台经济体系,助力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与集约化发展。

  四是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融合效率,精准发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方面,要识别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服务需求,实施差异化和精准化服务供给,引导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优化产品供给结构,破解供给侧结构性错配难题。另一方面,要捕捉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新服务需求,引导技术、知识、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薄弱甚至是空白领域聚集。如优化绿色制造的技术、工艺、流程、管理,加快推动育种、农业技术转让、农民培训等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要真正让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黏合剂,助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本文系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测度与质量评价研究”(2020YY11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http://sscp.cssn.cn/xkpd/jjx_20146/202105/t20210512_5332715.html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