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升仙图:从汉画看古人对灵魂信仰与精神追求的艺术表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龙的吉祥物画法 乘龙升仙图:从汉画看古人对灵魂信仰与精神追求的艺术表现

乘龙升仙图:从汉画看古人对灵魂信仰与精神追求的艺术表现

2024-01-21 16: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到汉代,龙有神物、吉祥物等多种身份,它既能通天见神,又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因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瑞兽。

在《礼记·礼运》中,就有龙是“四灵 ”之一的记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

因此,在汉代人们心中,龙除了是最为吉祥的动物之一,还是人们驾驭的以成仙的工具。同时也是汉代最常见的绘画题材。汉代的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思想上追求长生不死和灵魂升天,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汉画中出现了大量反映升仙思想的艺术形象。乘龙升仙图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绘画题材。

一、前代乘龙升仙习俗与汉代厚葬习俗,共同推进乘龙升仙艺术发展

“乘龙升仙”这一观念能在两汉之间风靡,从帝王到平民都追求长生不死,羽化升仙。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六、七千年以前对鬼神、大自然崇拜,到战国时期神仙思想的兴起,再到秦汉时期追求长生不老的升仙思想,都是对活人和死人最好的精神寄托。思想的变化导致人们向往神仙世界,期待长生不死,从而表现在汉代墓葬艺术中。

1、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有了乘龙升仙的观念信仰和习俗风情,为汉画中的乘龙升仙图奠定了艺术基础

在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就有刻画瑞兽保平安的习惯。比如在濮阳西水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就有龙虎环绕墓主人的图案,位于墓主人左侧是一只虎的图案,位于墓主人的右侧则是一条龙的图形,在墓主人的脚下则是北斗星的图形。

图|濮阳西水坡墓葬中龙、虎、北斗星墓主人的图案

除此之外,另外还发现了一组由蚌壳组成的图案――乘龙升天图。在这幅图案里,在蚌壳组成的龙背上,坐着一个人。这一龙虎环绕的图案就反映了升仙思想,是传说中“黄帝乘龙而升天”、 “颛顼乘龙而至四海”的艺术化表达。

图|濮阳西水坡墓葬中的乘龙升天图案

东周时期,日益浓厚的阴阳观念和祈求灵魂不死的意识愈演愈烈。战国时期,神仙思想继续影响着世人,比如在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图》帛画。画面中一男子手执缰绳,驾驭一条龙,寓意着墓主人乘龙升天。

图|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图》帛画

从远古时期就流传下来的升仙意识,影响至秦汉时期,使祥瑞意义、灵魂升天意识和世俗意识不断增加,日显重要,这些因素都为汉画艺术奠定了基础。所以,以乘龙升仙为主图的汉画,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从前就有的。有了乘龙升仙思想的存在以及图案的表达,汉画才应运而生。

2、汉代厚葬习俗使乘龙升仙思想盛行,推动乘龙升仙艺术的发展

汉代建立初期,经济萧条,统治者提倡薄葬。而“文景之治”以后,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厚葬制度开始逐渐出现。汉代厚葬制度的兴起也影响着汉画的诞生,西汉晚期厚葬之风泛滥,是厚葬成俗的重要时期。同时也出现了大量刻画有社会风俗,记录生活,表现神仙思想主题的汉画。

图|陕西定边郝滩墓室乘龙升仙壁画

东汉时期,厚葬之风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汉光武帝刘秀对祭祀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恢复和完善,厚葬现象呈现出“生不极养,死乃崇丧”之势。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庄园经济的发展,不少地主拥有巨大的财力,再加上工匠的大量产生,厚葬制度达到极致。

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中,就真实地记录了汉代人对于厚葬的重视,“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制金缕玉匣,懦梓,多埋珍宝偶人车马,造起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务崇华侈”。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重视丧葬礼仪,而两汉时期得厚葬之风是其他任何时代都比不上的。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像汉朝一样,厚葬之风可以风靡整个社会。在汉代人们追求长生不老、死后升仙的观念下,人们相信通过骑坐瑞兽,可以羽化飞升成仙。这种羽化成仙、乘龙升仙思想的流行,从而产生了一批以乘龙升仙为主题的画像砖、画像石、壁画等汉画。

图|陕西靖边墓室乘龙升仙壁画

二、乘龙升仙图根据乘龙方式的不同,可以分成3种类型,暗寓古人3种不同的境界追求

由于前代乘龙升仙习俗的延续和汉代厚葬习俗的盛行,乘龙升仙思潮在汉代已经十分流行,不仅存在于达官贵族中,而且流行于平民百姓之间。其中,根据乘龙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乘龙升仙图分成3种类型,即人物御龙、龙拉车和神仙乘坐在龙虎座上。

1、人物御龙

第一种是人物通过御龙进行升仙,这一类是乘龙升仙图中最为常见,也是数量最多的。根据人物姿态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两类。

一类是人物骑坐在龙背上进行升仙。比如在南阳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中,画面右边是一只独角兽,而左边是一条肩生羽翼的龙,龙背上坐着一个人,而人物双手扶在龙颈上。在另一块画像石中,画面右侧是一人双手执绳,绳缠绕在龙的脖子上,而龙在向前飞奔。

图|南阳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中,左边是人物乘龙。右边是一只独角兽

图|画面中,一人双手执绳,绳缠绕在龙的脖子上

除了画像砖和画像石,在河南出土的墓室壁画中同样有乘龙升仙的图案出现,在洛阳浅井头汉墓中的平脊壁画局部中可以看到一人骑坐在腾飞的龙背上。另外还有多层的画像,比如在山东微山县两层画像石中,画面上层有四位仙人乘龙,下层则是水榭人物。

图|洛阳浅井头汉墓中的平脊壁画局部中,一人骑坐在腾飞的龙背上

图|山东微山县两城画像石中,画面上层有四位仙人乘龙,下层则是水榭人物

另一类是人物站立在龙身上向天上飞去。比如洛阳卜千秋汉代墓室墓顶平脊壁画中,就有一人站立在龙背上,周围云雾缭绕,神兽众多。另外,在山东沂南北寨画像石中,也有一人手执长杖站在龙身上。

图|洛阳卜千秋汉代墓室墓顶平脊壁画中,有人物站立在龙背上

图|山东沂南北寨画像石中,一人手执长杖站在龙身上

这类人物骑坐或站立在龙身,进行飞升的图案,最能直接反应人们追求长生不死、羽化成仙的思想。比较集中出现在河南地区,而洛阳为东汉的都城,是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其画像多用来服务达官贵族,画面精致准确线条感极强,从侧面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威严。

2、龙拉车

第二种是人物坐在车里,车由龙拉着飞驰行进。比如在山东费县潘家幢画像石中,画面左半部分是,一人坐在撵车上,画面右半部分是三条龙拉着一辆车,车轮作卷云状,上面乘坐着二个人,车后还有一条龙。在山东安丘县董家庄的画像石中,有大场景的龙拉车画面。

图|山东费县潘家幢画像石中,左边一人坐在车上,中间三龙拉车,车后还一龙

图|山东安丘县董家庄的画像石中,是大场景的龙拉车画面

另外,在四川省彭州市义和乡出土的画像砖里,也有三条龙拉着一辆车,在五颗星辰的围绕下腾空飞驰。车上还坐着二个人,前面是侍从,而后面是墓主人的形象。

图|四川省彭州市义和乡出土的画像砖里,三龙拉车

这类图案的升仙方式,虽然不是直接骑坐或站立在龙身,但是通过龙拉车的形式,间接表达了乘龙升仙的思想。山东地区出现的较为多些,由于山东地区在汉代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画面大多出现分层,以层级分布排列,这是与其他地区的不同之处。画面的人物造型同河南地区相比,略显呆板,但画面的秩序感极强,表达了对神仙的敬畏以及古人对神仙的渴望。

3、神仙乘坐在龙虎座上

第三种是西王母或东王公乘坐在龙虎座(一端是虎,一端是龙)之上。比如在山东滕县西户口的画像石中,画面右上角虽然受损,但仍然可以看到画面内容是,东王公坐在双龙座上,两侧有人、牛首和鸟首人身的侍从。另外,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农乡出土的东汉画像砖里,西王母双手拢袖放于衣前,端坐在龙虎座上。画面中的龙、虎张牙舞爪,异常威武。而西王母两肩飘羽,周围还有很多其他瑞兽和人物侍从。

图|山东滕县西户口的画像石中,东王公坐在双龙座上

图|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农乡出土的画像砖里,西王母坐在双龙座上

西王母和东王公,是主管仙界,掌握升仙的两位仙人,通过龙虎座以及周围人物的图案组合,也能从侧面体现人们的升仙思想。除了河南山东地区,其他地区如四川也有。汉代四川地区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画面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为轻松,惟妙惟肖且不呆板。虽然细节刻画不足,但有一种古拙的美学风貌。

三、汉人独特的表现手法,使乘龙升仙图具有了鲜明的艺术特点

汉代人们在汉画的绘制上有着自己的特色,其独特的绘画技法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下面就从这3方面进行讨论,即:构图完整、图案组合和线条表达。

1、构图完整

汉画的构图都十分完整,图案布满了整个画面,不留白,内容十分丰富,造型非常精致。比如洛阳卜千秋墓的壁画,其结构完整,内容极为丰富。壁画内容从东向西依次是彩云,人首蛇身的女娲,附带蟾蜍的月亮,羽人,还有青龙、朱雀、白虎等瑞兽,以及乘龙升仙图、附带金乌的太阳和人首蛇身的伏羲。

图|洛阳卜千秋墓的壁画

其中心图案是画在脊顶右侧的墓主人升仙的场景,上ban部分女墓主站立在一只三头鸟的背上,手上捧着三足乌。下半部分男墓主站立在一条巨蛇身上,手持弓箭。他们在云气、日月之间飞翔,身后有其他瑞兽相伴而行,描绘的是一个“飞龙乘云、腾蛇游雾”的神仙世界。

整幅画面,被各种不同的人与动物的组合填满,这些图案的出现使整个画像构图显得完整、丰满,同时又显得十分恰到好处。

2、图案组合

乘龙升仙图中大多数都是由人、龙和龙车等其他一些瑞兽出现在画面中。在组合方面,一般是由横向或者竖向展开,由动物、人物以及几何纹样的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一幅完整的图案,具有明显的平面装饰特点。

比如横向组合有山东安丘县董家庄出土的画像石,画面从左往右,先是两人骑虎前行,接着三龙驾车随行,后跟三人骑兽和三兽跟从。又比如竖向组合有山东微山县两城出土的水榭、人物、乘龙画像石,画面内容从上往下分为两层,上层是四位仙人骑龙,表现的是天上的场景。下层则是水榭人物、捕鱼等人间生活场景。天上、人间两个世界通过时空观念统一出现在一组画面中。

图|山东安丘县董家庄出土的画像石

画面的组合可以是有逻辑的组合,也可以是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视线中的组合。古时人们通过不同视觉点与观察点,形成不同的画面组合,使各种图案能在同一个画面中和谐共处,形成极具特色的平面装饰特点。

3、线条表达

古人在汉画的绘制中,产生了极其丰富的线条艺术,不同的线条表达营造了不同的画面氛围。比如在河南南阳军帐营出土的乘龙升仙画像石中,为追求画面的韵律感,十分形象地用静态的线条表达出乘龙升仙的动态美。画面中龙的身体微屈,前肢前扬,后肢后伸。背上的人物双手挥舞,面向前方,整个画面呈现流动的状态。画中整条龙的形态就只是一条粗壮的线,但利用线条流动的性质,达到了粗旷中展现动态美的艺术效果。

图|河南南阳军帐营出土的乘龙升仙画像石中,用线条展现粗旷中展现动态美

线条表达在画面中由静态展现动态的性质,为后世绘画艺术以及石棺椁等线条艺术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作用。其线性的熟练运用以及表达出的画面美,是造型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结语

汉代是一个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时代。是艺术作品集大成的时期,同时也是升仙思想浓厚的时代,汉人的生活方式、丧葬习俗造就了汉画。

从六、七千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开始,乘龙升仙这一思想就仰伴随着历史一代代地影响着后人。到了汉代则更为兴盛,而乘龙升仙这一题材在汉画中的出现,揭示了汉代人们希望死后能羽化升仙、长生不老的思想,也是汉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现实写照。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