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经典,熔古铸今|中华典籍精华:走近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齐民要术的作者地位内容 激活经典,熔古铸今|中华典籍精华:走近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激活经典,熔古铸今|中华典籍精华:走近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2023-05-20 03: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纂缘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梳理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源流、思想精神和鲜明特质,集中阐明了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态度,这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方略。2017 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作出部署。

我国古代留下浩如烟海的典籍,其中的精华是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基础。激活经典,熔古铸今,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学术界潜心研究,钩沉发覆、辨伪存真、提炼精华,做了许多有益工作。编纂《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简称《百部经典》),就是在汲取已有成果基础上,力求编出一套兼具思想性、学术性和大众性的读本,使之成为广泛认同、传之久远的范本。《百部经典》所选图书上起先秦,下至辛亥革命,包括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的重要典籍。萃取其精华,加以解读,旨在搭建传统典籍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书

这套书采取导读、原典、注释、点评相结合的编纂体例,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深度契合点;以当代眼光审视和解读古代典籍,启发读者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经验,借以育人、资政,更好地为今人所取、为今人所用;力求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地介绍古代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融入课堂教育,走进人们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

《百部经典》的编纂是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在中宣部等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国家图书馆做了大量组织工作,得到学术界的积极响应和参与。由专家组成的编纂委员会,职责是作出总体规划,选定书目,制订体例,掌握进度;并延请德高望重的大家耆宿担当顾问,聘请对各书有深入研究的学者承担注释和解读,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负责审订。先后约有 500 位专家参与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书中疏漏不当之处,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7 年 9 月 21 日

《黄帝内经》

解读:柳长华  

审订:余瀛鳌、孟庆云、许逸民

内容简介

中医学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一种传统医学。《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黄帝内经》是我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两部医学古籍之一,在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被誉为医家之宗。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信仰和比类取象、司外揣内的认识论是中医生命观、疾病观、药物观以及各种诊疗实践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这些思想和理论都见载于《黄帝内经》之中。该书结合出土文献,特别是最新出土的成都天回镇汉墓医简,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如《黄帝内经》的成书背景、三个来源、是传训诂之作等,藉此向读者报告新的研究成果。该书《素问》选择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武陵顾从德影宋刻本之原文为底本;《灵枢》选择明刊无名氏本《新刊黄帝内经灵枢》为底本。主要以《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元胡氏古林书堂、明赵府居敬堂等为主校本。

柳长华,1954年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学科带头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学术领域:中医古籍整理与数字化、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礼记》 解读:郭齐勇

审订:吕友仁、陈祖武、彭林

内容简介

《礼记》是我国传统经典之一。本书以吕友仁整理的《礼记正义》(郑玄注、孔颖达疏)为底本,选择其中重要的篇章段落,加以注释与点评,通过文字典故的疏通,浅显的解释与评论,期望读者理解、把握礼乐文化在器物层面、制度层面、价值层面及终极意义层面的内涵及其现代意义。本书阐释的《礼记》,可以在现时代进行创造转化的有这样几个重点:第一,关于终极关怀和安身立命的内容;第二,关于生态环保及生态伦理的内涵;第三,关于儒家政治哲学、社会哲学与社会治理方面的内容;第四,关于道德哲学,即修养身心性情、培养君子人格方面的内涵。礼教使人扩充善性,敦厚庄敬,相互和睦,克服人性的负面。礼治,根本上在使社会有序化与和谐化。

郭齐勇,1947年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荣誉主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百部经典》编纂委员会成员。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017年被评为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2019年被评为儒学大家。曾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学院院长,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等,现兼任湖北省文史馆馆员、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主席、湖北经心书院山长、山东嘉祥曾子研究院名誉院长。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专长为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儒学之精神》《儒学与现代化的新探讨》《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中国人的智慧》《中国思想的创造性转化》《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研究》等。

《九章算术》

解读:郭书春

审订:许逸民、冯立昇、邹大海

内容简介

《九章算术》由汉张苍、耿寿昌辑撰,魏刘徽注,唐李淳风等注释。《九章算术》不仅是人类数学史上的一部应用奇书,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经典。《九章算术》含有近百条抽象术文,即公式、解法及246道例题。本书以郭书春汇校《九章筭术新校》为底本,在作者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精解。本书原典共九卷,分《九章算术》本文、魏刘徽注、唐李淳风等注释三种内容,然后进行词语注解、随文旁批和篇末点评共四个层次,全面阐释中国古代数学精义。

郭书春,1941年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数学史学会前理事长,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长期从事中国数学史研究,在《九章算术》的编纂,刘徽《九章算术注》的结构、成就,刘徽的数学体系、逻辑思想渊源、时代背景,以及贾宪、秦九韶、杨辉等的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

《齐民要术》

解读:惠富平

审订:许逸民、樊志民、曾雄生

内容简介

贾思勰《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北魏及其以前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生活知识和技术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和最完整的农业经典,在中国古农书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书名“齐民”的意思是平民老百姓,“要术”则是指重要生产技术及谋生方法。全书包括土地耕作、粮食作物种植、果蔬林木栽培利用、家畜饲养、酿酒作醋制酱,以及食品加工烹饪等各方面的内容,对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由导读、原典、注释、点评和旁批五部分组成,并加入50余幅农耕图像,在忠实原典、参考底本注释的基础上,吸收农史研究新成果,在内容阐释及体例安排上有所创新,体现出较强的思想性、学术性和大众性,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其中“导读”部分,介绍原典作者生平、成书时代、主要科技内容、农学地位及时代价值等。“原典”以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为底本,节选50个重要篇章。“注释”重点解释传统农业科技词语,并有针对性地串讲句子大意。篇末“点评”撮述原典内容要旨,并探源溯流,阐发其历史文化意义,揭示古代农业生活的特点。“旁批”随文标出,立足现实问题,从字里行间萃取农学精华。

惠富平,1963年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史与气象文明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农业史、古农学与生态环境史研究。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多项,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中国农书概说》(1999)、《史记与中国农业》(2000)、《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文化》(2014)、《人勤地利:明清太湖地区农业史》(2023)等学术著作。曾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农史研究会会长。

《水经注》 解读:李晓杰

审订:王守春、许逸民、杨应芹

内容简介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是中国古代以水道为纲,记载区域地理信息最为著名的典籍。其中不仅包含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及文学等诸多方面的信息,而且还保存了大量后世已经散佚的书籍的片段内容以及碑刻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北魏及其以前的一部百科全书,被后世学人称为“不可无一,不容有二”的“宇宙未有之奇书”。本书采用的《水经注》底本为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史部所收上海涵芬楼影印的清武英殿聚珍本(殿本),其中卷十七至卷十九《渭水篇》中的文字,依李晓杰主编《水经注校笺图释·渭水流域诸篇》做了校改。本书依据百部经典的编纂体例或择取典型段落,或整篇完整收入,将《水经注》四十卷的内容以及“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的撰写特点,通过导读、注释、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全景式的揭示,以期收到“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的效果。

李晓杰,1965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政治地理、《水经注》、中国古代史及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代表著作有《东汉政区地理》《疆域与政区》《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先秦卷、五代十国卷),主编《水经注校笺图释》(渭水流域诸篇、汾水涑水流域诸篇、洛水流域诸篇),主撰《古本与今本:现存〈水经注〉版本汇考》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梦溪笔谈》 解读:张富祥

审订:许逸民、李文泽、冯立昇

内容简介

北宋著名学者沈括用笔记体裁撰写的《梦溪笔谈》一书,内容丰博,学术深邃,集前古和当时科学成就之大成,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本书在整理、点校、选编原典的基础上,采取导读、注释、点评相结合的编纂体例,力求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地通解古代经典,展现和弘扬典籍中的传统文化精华,以便更好地为今人所取、所用。这次选编整理底本主要依据胡道静《梦溪笔谈校证》,同时参考了元大德本的影印本及其他多种校本,以《梦溪笔谈》中的自然科学内容为主,共编录200余条,广泛涉及古代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农学、水利、建筑、工艺技术及人类学、考古学、军事、音乐、服饰等各个门类学科,差不多将原书中所有自然科学条目都包括在内。每条逐句解读,串讲大意,注释简明,侧重解释疑难,强调疏通原文;导读和评述都注重前后联系,客观揭示各类史料的科学价值,同时深入发掘沈括的科学思想和文化精神。全书资料丰富,讲解明晰,实事求是地对待原典,于疑难问题时出己见,既可供普通读者阅览,也可供专业学者参考。

张富祥,1950年生,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史、文献学、史学史研究,在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独立出版有《〈竹书纪年〉与夏商周年代研究》《日名制·昭穆制·姓氏制度研究》《东夷文化通考》《王政全书——〈吕氏春秋〉与中国文化》《韩非子解读》《麟台故事校证》《南宋馆阁录、续录》及《宋代文献学研究》《宋代文献编纂述要》《宋代文献学散论》等著作二十余种,其他合著多种,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在教学和专业研究的同时,长期从事古籍整理和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古籍整理经验,并曾在中华书局出版《梦溪笔谈》译注(2009),为此次再度整理和选注《梦溪笔谈》奠定了基础。科研成果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一次,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次、二等奖及三等奖多次。

《本草纲目》  解读:张瑞贤      

审订:钱超尘、许逸民、王育林

内容简介

中医学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一种传统医学。《本草纲目》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我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两部医学古籍之一,在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该书选用底本为刘衡如、刘山永校注,杨淑华协助的《本草纲目》(以金陵本为底本)新校注本第三版。该书选用《本草纲目》部分章节进行推介,注重有代表性的和现实比较接近的章节,希望读者由此可见巨著之一斑。

张瑞贤,1955年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原本草文献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家庭中医药》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医学史分会现任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文化分会、编辑出版分会、科普分会等分会顾问。《中华医史杂志》《中医药文化》《中医文献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曾主持国家科技部课题“文革”期间中草药运动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承担国家科技部课题350种传统医籍整理与深度加工等课题。发表论文文章160多篇,出版《龙门药方释疑》《植物名实图考校释》等20余部著作。

《曲律》 解读:叶长海

审定:廖可斌、孙书磊、黄仕忠

内容简介

《曲律》原著者为明万历年间著名的戏曲家王骥德。王骥德,字伯良,号方诸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所著《曲律》是一部经过精心构思的曲学专著,其全面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远远胜过明代以前的任何曲论著作。《曲律》论述全面,自成体系,从声律论、创作论和作家作品论等多方面阐述戏曲、散曲的史论知识。全书共四十章,包括绪论、分论、杂论及附论四个部分。本书原文以《中华再造善本》所收《曲律》为底本,从原典导读、词语注解、随文旁批和篇末点评等四个层面,阐释原著的词曲知识和曲学思想。本书解读者原曾与陈多教授合著《曲律注释》,此次在解读过程中吸收了《曲律》研究的新成果,使注释内容比以往有较大的改进,并在注释、点评中关注对专门知识的普及化讲解,以利于普通读者的阅读。

叶长海,1944年生,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中国戏剧高等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戏曲学会顾问,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历任《戏剧艺术》副主编、戏文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戏曲学会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等。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戏剧学史稿》《王骥德曲律研究》《曲学与戏剧学》《读书谈艺》《戏剧:发生与生态》《汤学刍议》等,文化随笔有《愚园私语》《愚园脞语》等,合著有《中国历代剧论选注》《曲律注释》《插图本中国戏剧史》等,合编有《中国曲学大辞典》《中国京剧》《魂牵昆曲五十年》《清宫戏画》等。曾获首届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1984)、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首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1999)等。

《王祯农书》 

解读:孙显斌        

审订:许逸民、曾雄生、丁建川

内容简介

《王祯农书》是我国农学史上承前启后的经典著作,它以代表北方农业的《农桑辑要》和代表南方农业的《陈旉农书》为主要蓝本,首次融合南北农业的内容,被后世《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大量引用。原书分三个部分:《农桑通诀》《农器图谱》以及《谷谱》。其中《农桑通诀》阐述了一个完整的农学体系。《农器图谱》收录农具百余种,并辅以插图三百余幅,是我国古代农具的集大成者,为后世所宗。本书以孙显斌、攸兴超点校整理的《王祯农书》为底本,精选价值较高的若干章节,进行词语注解、随文旁批和篇末点评,全面阐释和解读原著的精义。

孙显斌,1975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汉书〉颜师古注研究》,“中国科技典籍选刊”主编,负责整理《王祯农书》《物理小识》等。主要学术领域为古典文献学、典籍数字化、科技史。

《徐霞客游记》 解读:赵伯陶

审订:陈庆江、周晓薇、徐建春

内容简介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与人文环境的日记体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喀斯特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典籍,其科学价值、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并重是这部游记最为突出的特点,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这部游记曾被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钱谦益称誉云:“唯念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论者一般将徐霞客一生壮游行迹分为前、后两期,即名山游踪与万里遐征。本节选本以朱惠荣的《徐霞客游记校注》为底本,选取有代表性的前、后两期游记文字24篇(名山游记占10篇),注释除对地理、地貌与名物、掌故的诠释外,尽量多引用相关稗乘或正史材料,并对某些地名尝试用方志有关著录或清初顾祖禹所著《读史方舆纪要》来佐证《徐霞客游记》,同时注意引证霞客前人、同时人或后人游记中的相关材料,以令读者有所比照参考并加深印象。

赵伯陶,1948年生,先后供职于中华书局、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出版社、《文艺研究》编辑部。任图书编辑16年,学术期刊编辑15年,编审。编辑之余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及民俗文化研究,编学相济,已发表论文、书评等180余篇,计130余万字;整理点校《古夫于亭杂录》等古籍4部;注释评选《宋词精选》《袁伯修小品》《张惠言暨常州派词传》《明文选》《归有光文选》《王士禛诗选》《袁宏道集》《七史选举志校注》《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合作)《新译明诗三百首》《聊斋志异详注新评》《徐霞客游记》(选注)《中国传统家训选》《修己以敬》《三国志选注译》《中国文学编年史·明末清初卷》等;学术专著《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明清小品:个性天趣的显现》《落日辉煌:雍正王朝与康乾盛世》《秦淮旧梦:南明盛衰录》《十二生肖面面观》《义理与考据》《聊斋志异新证》《远岫集》等,总共近40部。

(本期编辑:王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