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楼:与鼓楼错位、古钟不响、被抛弃的皇家建筑,背后的故事有玄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鼓楼与钟楼在外形上的区别 西安钟楼:与鼓楼错位、古钟不响、被抛弃的皇家建筑,背后的故事有玄机

西安钟楼:与鼓楼错位、古钟不响、被抛弃的皇家建筑,背后的故事有玄机

#西安钟楼:与鼓楼错位、古钟不响、被抛弃的皇家建筑,背后的故事有玄机|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公元1384年,钟楼建成时其实并不在这个位置,而在西大街广济街口的迎祥观,与我们想象的那样,与鼓楼相峙而立,不过比鼓楼要晚建4年。当时,钟鼓楼的位置就是西安的中心,与南北城门在一条中轴线上。古代官方修建钟鼓楼的意义与寺院略有差别,前者秉承古法“盛世修史、丰年盖楼”,彰显国泰民安,后者象征佛法无边,普度众生。

到了公元1582年,也就是明万历十年,近二百年时间里,西安城面积增大了四分之一,新建了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原来作为城市中心的钟楼位置明显不合时宜,也与当初朱元彰要求各地修钟楼、以镇天下的初衷在选址上略有出入,于是,陕西巡抚龚懋贤下令将钟楼东移至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并要求迁建时“楼惟筑基外,一无改创“,保持了钟楼的原貌。当然,民间也有传说是因为明万历年间的关东大地震,

必须要将原来的钟楼东移500米,为镇压住地下巨鳌而迁移。

被抛弃的皇家建筑

西安钟楼,地面到楼顶高36米,这个高度超过了当时明都城南京的钟楼;楼分两层,檐有三重,这和故宫的中和殿相同;楼顶的四角攒顶覆盖碧色琉璃瓦,每一层都有斗拱、藻井、木刻和彩绘等华丽的图案,彩绘中有描龙画凤,这些规格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中是仅供皇家使用的,当时的西安在明初只是一个县,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规格呢?原因是,朱元彰有迁都西安的想法。

明朝定都南京后,朱元彰一度产生迁都想法,有大臣建议西安地势险固,易守难攻,而且可承接汉唐盛世的气势。这个想法让朱元彰十分重视,派太子朱标前往考察,朱标回京后也认为 “举天下莫关中若也,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 ,没曾想,朱标不久病逝,迁都西安之事就此放下,但在朱元彰心里一定有其他想法,具体是什么却是一个千古之谜。不过,西安早已闻风而动,在太子考察期间,将钟楼按皇家最高级别建成。虽然,西安最终未成明都,却留下了这座雄伟辉煌的钟楼,成为西安最后的皇家地标,也是明朝迁都西安设想的见证。

敲不响的景云古钟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每年春节联欢晚会里,最后辞旧迎新的钟声其实就来自于西安钟楼,但是,此钟已非彼钟,在漫长的岁月中,钟楼上的大钟换过三次。

第一个大钟其实是唐朝景云年间铸的,叫”景云钟“,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铭文,体高二米,重一万多斤,响声传扬数十里,就放在迎祥观的钟楼里,安史之乱发生后,道观和钟楼毁于一旦,只留了铁钟废弃一边,一直到明朝重修钟楼,景云钟才重上钟楼。

没想到的是,这口大钟在新钟楼”水土不服“,居然敲不响,当时的人们自然把这个结果归于神灵,没办法,只好按原比例重铸了一口挂在钟楼上。1996年,西安市根据唐代景云钟原型又重铸一口,明代铁钟收藏于西安博物院内,最初的唐代景云钟则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有到这两个地方旅游的朋友可以去详细观察一下有什么区别,顺便了解一下唐钟在新钟楼里为什么敲不响。

历经六百多年,古老的钟楼依然是西安城的地标建筑,而且是中国现存钟楼中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堪称中国第一钟楼。近年来,钟楼内还会不定期举办名人字画、金石藏品展览、音乐表演等活动,吸引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瞻仰,成为西安城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