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爱听的黄梅戏,走进她的前世今生(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梅戏的脸谱介绍 人人爱听的黄梅戏,走进她的前世今生(二)

人人爱听的黄梅戏,走进她的前世今生(二)

2024-06-01 13: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旦

又称花旦

多扮演活泼、多情的少女或少妇

要求唱做并重

念白多用小白(安庆官话)

声调脆嫩甜美

表演时常执手帕、扇子之类

黄梅戏角色

老旦

扮演老年妇女

在戏中多为配角

5

安徽

花脸

黄梅戏中花脸专工戏极少

除在大本戏中

扮演包拯之类的角色外

多扮演恶霸、寨主之类的角色

黄梅戏角色

小丑

分小丑、老丑、女丑(彩旦)三小行。在黄梅戏中,丑行比较受欢迎。为帮助演出,小丑常拿着一根七、八寸长的旱烟袋,老丑则拿着一根二、三尺长的长烟袋,插科打诨,调节演出气氛。

小生

多扮演青少年男子,用大嗓演唱,表演时常执折扇。

正生

又称挂须,有黑白须之分,一般黑须称正生,白须称老生。重唱念,讲究喷口、吐字铿锵有力。

他们如何演绎角色、运用什么唱腔、该怎样穿衣打扮等等,都有具体的规定。也正是这些角色的出色扮演,才有了今天久唱不衰的经典曲目。随着黄梅戏的不断传承,也涌现出来很多优秀的黄梅戏传承人。

后继有人

如:黄梅戏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发展的缔造者之一,被国人称为黄梅戏的“一代宗师”,“七仙女”的塑造者严凤英、“生行”的代表人物王少舫,他与编曲共同设计出的花脸唱腔,还填补了黄梅戏花脸唱腔唱法的空白,后来安徽省和安庆市的黄梅戏剧团,在老一辈艺术家几十年的辛勤培育下,还造就了如马兰、韩再芬、吴琼等为国人所喜爱的中青年黄梅戏演员。

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

传承现状

虽说现在黄梅戏的传承是后继有人,但受众老化、流失、萎缩和减少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没有受众的黄梅戏艺术无论多精致,都是水中花、镜中月。造成这一问题的首先是陌生感。现在绝大多数的当代人终其一生都难以近距离的接触黄梅戏艺术,即使因为某些原因偶有接触,也很难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其次是当代文化生态的娱乐方式多元化,也都进一步稀释和弱化了黄梅戏的受众,追求时尚的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远离古典艺术。

中国艺术

然而正是这种生活气息浓郁、乡土风味清新、极易感染观众、并雅俗共赏的被外国友人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的黄梅戏,其自身的古典特征才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它才是属于中国的文化。而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像黄梅戏这样优秀的戏曲剧种,现在已经开始进入校园,国家已经在大力投入,并正在构建一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我想我们的“文化自信”并非是凭空而来,正是因为有这样厚重磐坚的文化根基,我们才会有真正的信心。

一生痴绝处

“锣鼓响,脚板痒”。徽州人爱听戏,如今不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婚丧嫁娶,抑或是祭祀、庙会,都要演上一场。然而当繁华散尽,老一辈的人和古老的祠堂都在寂寞的守候中渐渐老去,唯有那些见证了历史兴衰的古祠堂和古戏台遗留了下来,陪同它们的还有一些“志愿者”。

黄梅在徽州

这些“志愿者”没有工资,没有“名分”,有的只是坚守。“志愿者”说,他们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愿意做,他们来守着这些老戏台、古祠堂,就守住了家族的根,也就守住了徽州人心中不变的敬祖信仰。今天我也加入了坚守与传播的队伍,虽然与那些老人的方式不同,但心中的愿望是一致的。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凝聚之大事,我从内心喜欢也乐意推动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我们都是守护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