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故事:麻黄乃肺经专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麻黄别名及其典故是什么 《本草纲目》故事:麻黄乃肺经专药

《本草纲目》故事:麻黄乃肺经专药

2024-07-09 11: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麻黄乃肺经专药

《本草纲目》故事:麻黄乃肺经专药

[时珍曰]:……一锦衣卫,夏日钦酒达旦,病水泄,数日不止,水谷直出。服分利消导升提诸药则反剧。时珍诊之,脉浮而缓,大肠下弩,复发痔血。此因肉食生冷茶水过杂,抑遏阳气在下,土盛木衰,素问所谓久风成餐食泄也。法当升之扬之,遂以小续命汤投之,一服而愈。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麻黄“发明”。

《本草纲目》故事:麻黄乃肺经专药

麻黄草本图

麻黄的故事

关于麻黄治疗吃坏肚子而导致的腹泻不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了一个故事:

明嘉靖年间的夏日,一锦衣卫,因与一众久未见面的兄弟聚餐,大家十分高兴,忆起当年离家外出从军过程,激情澎湃,连干了几大坛酒。因天气炎热,店家拿来冰镇西瓜大家狼吞几块,再吹个凉风,舒坦。休息片刻,黄昏已至,又叫店家摆酒上桌,又是一场觥筹交错,眼看已近黎明,此时众人皆已醉倒,唯锦衣卫大人一人在自斟自饮,突觉腹中隐痛,里急后重之感,急急跑去茅厕,这一拉就拉了三四天。请了几个名医也不见好转,用了常用的清热利尿,消食化积,升提之药,却迟迟不见好转,反而愈加严重。只好差人去请太医院医师李时珍诊治,时珍详细询问了患者情况,望闻问切一番后,发现患者脉浮而缓,反复拉稀导致大肠下坠,且痔疮出血,赶忙开了《备急千金要方》里的小续命汤,他抓住问题的本质,肺脏主通调水道,用升药温药,用麻黄宣肺调大肠,水道自然通畅,大便也就实了。当即写好方子,给府上的人,赶紧按方抓药,煮好药给锦衣卫大人服用,一剂药喝下去,立马就不再拉肚子了,真是效果如神。小续命汤本来是为中风证而设的,但李时珍以方中主药麻黄有宣肺作用,取肺与大肠相表里及肺主通调水道之义,而用其治疗久治不愈之泄泻,取得了显著疗效。可见李时珍对“麻黄乃肺经专药”的认识和应用是有非常独到的体会和经验。

《本草纲目》故事:麻黄乃肺经专药

麻黄植物图

麻黄得名

麻黄,名龙沙,又名卑相,卑盐,狗骨,中麻黄,木贼麻黄,山麻黄。李时珍指出:“诸名殊不可解,或云其味麻,其色黄,未审然否?张揖广雅云:龙沙,麻黄也,狗骨,麻黄根也,不知何以分别如此?”看来李时珍对麻黄的命名也是不太清楚的。麻黄药用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中品,其发汗解表之功,为历代医家赞赏,最早见南北朝名医陶弘景就曾赞誉为“麻黄疗伤寒、解肌第一药”,其后历代名医皆称其为“解肌第一”、“解表第一要药”、“治感冒第一要药”等。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黄汤一方用以治疗伤寒;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列有引气汤,用以治肺劳实、气喘鼻胀;宋代苏颂指出:“张仲景治伤寒,有麻黄汤及葛根汤、大小青龙汤,皆用麻黄。治肺痿上气,有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皆大方也。”《神农本草经疏》云:“麻黄,轻可去实,故疗伤寒,为解肌第一。专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气者,盖以风寒湿之外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则腠理闭拒,荣卫气血不能行,故谓之实。”《本草正义》载:“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滇南本草》提到:“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明代李时珍则认为“麻黄乃肺经专药”,对巧用麻黄“精微”之处具有独到的见解,深刻地认识到麻黄汤,虽为太阳发寒重剂,实为散肺经火郁之药。近代名医张锡纯云认为:麻黄为“发汗之主药,以遂发太阳风寒主治大纲”。自宋、金、元、明、清以来,麻黄除了应用于伤寒、感冒外,还广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皮肤疾患,痈疽肿痛,损伤瘀肿等证,内服外用皆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中,作为中药界的传统抗疫中坚力量,麻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备受推崇的“三方”即清肺排毒汤、宣肺败毒方和化湿败毒方,皆是选用了以麻黄为主的复方“麻杏石甘汤”等多个方剂巧妙结合,利用麻黄解表发汗的效果解除患者的发热症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均被写进了新冠肺炎的治疗指南里。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为草本状灌木,高约一米左右,下部为少量木质茎,上部为草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药用部位为草质茎。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古、新疆。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作为药材,麻黄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其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处,易于采收且其生物碱含量丰富,木质茎少,易加工提炼;是提取麻黄碱的重要资源。

《本草纲目》故事:麻黄乃肺经专药

麻黄药材图

麻黄的茎和根均可入药,但作用却截然不同。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分不清麻黄和麻黄根的区别,虽然二者出在同一种植物上,但是药用部位及功效却不同。前人早已从实践中得出结论,麻黄的作用是发汗,而麻黄根则相反,作用为止汗。如李时珍说:“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物理之妙,不可测度如此……”。麻黄的茎是发汗解表药,麻黄的根则是收涩固表止汗药,用于自汗、盗汗,为临床止汗专品。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脾虚、阴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等证,其根节皆可加用,盖其性能行周身肌表,引诸药至卫分而固腠理。

因麻黄节有止汗作用,故麻黄带节发汗力弱,去节发汗力强。麻黄蜜炙发汗力弱,捣绒去末(麻黄绒)发汗力更弱,蜜炙麻黄绒发汗力最弱。所以麻黄的用量及不同炮制品在临床应用中是要根据患者体质、四季气候以及南北地域不同而选用,如在夏季、南方人、老人、小孩及体虚患者宜用药量要小,或者用炙麻黄、麻黄绒,而在北方、寒冷季节、体质强壮之人等宜用生麻黄且用量稍大。

麻黄治疗感冒是有效的,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就是麻黄碱。麻黄碱是从植物麻黄草中提取的生物碱,也可通过化学合成制得,是全世界由中药衍生单体应用人群最多、时间最长的化学成分。据统计,含麻黄碱类药品的品种至少有500种以上,多为感冒药、止咳平喘药、治哮喘、滴鼻剂和外用膏剂等,生活中常用的“白加黑”“新康泰克”“日夜百服宁”等感冒药中含有微量麻黄碱成分。

麻黄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资源,麻黄碱是制造冰毒的原料,因此我国对麻黄草实行严格控制,禁止自由买卖。既然感冒药中含有可以提炼制毒的麻黄碱成分,那么吃了这些药后会不会像吸毒一样上瘾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不必担心,因为在这类药品中,麻黄碱的成分是微量的。这种少量、短时的用药,是不会有成瘾危险的。而且一般病人的感冒周期通常很短,按疗程服药也在一个星期左右,因此,正常感冒服用的剂量不会对身体产生成瘾等伤害。

《本草纲目》故事:麻黄乃肺经专药

麻黄药材图

药理功效

传统医学认为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既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内有痰饮,常配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于肺热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至于用治风疹瘙痒,可与薄荷、蝉衣等药配伍应用;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既能宣肺,又能发散,达到透疹、平喘的效果。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利尿,故适用于水肿而伴有表症者,常与白术、生姜等同用。

现代研究表明,麻黄中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等成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麻黄挥发油、麻黄碱、L-甲基麻黄碱等均有发汗作用。其发汗作用特点为:口服或注射给药均有效;作用强,起效较快,维持时间长。

2、平喘作用: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是其平喘的有效成分,平喘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以下环节:

① 可直接使平滑肌松弛;

② 可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

③ 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④ 阻止过敏介质(5-羟色胺、组胺、白三烯)的释放。

3、利尿作用:以D-伪麻黄碱作用最显著。利尿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4、抗炎作用:抑制炎症早期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炎症后期肉芽组织的形成;对抗致炎物质的作用。

5、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麻黄碱脂溶性高,易于通过血脑屏障,在治疗剂量即能兴奋大脑皮层和皮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失眠等症状,亦能兴奋中脑、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本草纲目》故事:麻黄乃肺经专药

麻黄药材图

民间偏方

关于麻黄,民间流传很多单方、验方,现介绍几个常用的偏方,供参考。

1、治疗腹痛腹泻

麻黄8克,党参8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薏苡仁5克,防风10克,炙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各服一次服用。

2、治疗风寒感冒发汗

麻黄3克,葛根10克,荆芥3克,生姜(切片)10克,葱白2克,粳米100克。先将上药煎沸5~10分钟,去渣留汁,再放入粳米煮粥,趁热分服。

3、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麻黄5克,杏仁15克,粳米100克。土茯苓、茶树根各15克。将麻黄用水煎汤,去沫去渣,将杏仁(最好甜杏仁)去皮尖,放入汤中煮6~7分钟,再放入粳米,煮熟成粥,即可食用。

4、治疗急慢性麻疹

麻黄4.5克,蝉蜕4.5克,甘草2.4克。水煎,一日分2次服完。

5、治疗慢性顽固性皮肤病

麻黄15克,加清水一小碗,武火煮沸5分钟,温服,每日2剂。

6、治疗小儿腹泻

麻黄2~4克,前胡4~8克,水煎后加少量白糖顿服,每日1剂。

7、治疗遗尿

按年龄取生麻黄(5~7岁3克,8~15岁5克,16岁以上10克),水煎,去上沫,睡前饮服,连服1个月。

8、治疗冻疮

麻黄、附子、细辛各25克,大黄、生姜各15克,桂枝10克,制成酊剂,用棉签蘸药涂在患处。

9、治疗老年皮肤瘙痒

用麻黄6克,桂枝12克以及杏仁、甘草等药物组成桂枝二麻黄一汤,随证配伍,治疗老年皮肤瘙痒,10天为1疗程。

10、治疗嗜睡

麻黄、白术各1.5克,甘草1克。研末,每天3次,每次1克温开水送服。

11、防治肺炎

麻黄12克(去节),杏仁50个(去皮、尖),炙甘草6克,石膏25克(打碎,棉布囊包煎)。以上4味,加水1400毫升,麻黄先煎,煮成600毫升,分早晚二次服。

《本草纲目》故事:麻黄乃肺经专药

麻黄药材图

使用注意

麻黄发汗能力较强,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肺肾虚喘者慎用;失眠患者慎用;有高血压、心律异常患者慎用。

《本草纲目》故事:麻黄乃肺经专药

欢迎大家底部留言,说说看完中药故事的启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