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妇女头饰:财富和美的象征,女人一生的寄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麻花辫银手镯的寓意 蒙古族妇女头饰:财富和美的象征,女人一生的寄托

蒙古族妇女头饰:财富和美的象征,女人一生的寄托

2024-07-13 01: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蒙古族作为马背民族,总是给人一种粗犷豪爽的印象,其实蒙古族也流传着精湛仔细的手艺。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蒙古族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草原文化,服饰文化是其中之一,他们的衣服不但漂亮、舒展、讲究,而且还有极具特色的蒙古族妇女头饰。

蒙古族妇女的头饰是蒙古族服饰最华彩的部分,历经漫长岁月逐步形成独特的风格。它凝结着蒙古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是历史文化、自然环境、民族心理、生活方式的集中展现,不仅承载着蒙古族丰富的民族情感,也融会了超凡的想象力和睿智的设计构思。

蒙古族妇女头饰选用的白银、珊瑚、松石,天然地形成了主色调白、红、绿;造型对称的头饰能让佩戴者的姿态端庄、优美。缤纷多彩的头饰、俊美健康的身姿和妇女们的发辫相映生辉、华丽庄重。

华丽的蒙古族妇女头饰

配饰是财富和美的象征,用“浑身披挂”来形容蒙古族妇女的穿戴一点都不过分。这与蒙古族的观念有关,作为游牧民族,他们不像汉族那样积累各种各样的财富,而是把自己的牛羊转换为金银珠宝佩戴在身上,既显示出富有,也便于保存和迁徙。

蒙古族喜欢红色,贵重的红珊瑚正好吻合了他们的这一习俗。蒙古族姑娘出嫁的时候,父母必须为她做一副头饰,无之不能成婚。要准备一副好的头饰,价格是相当昂贵的,从头饰上完全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贫富。一般家庭的女子或小伙子成亲,只是配备重约三、四斤,价值约三、四百个银元的头饰,而富家女子出嫁或小伙子娶亲都要配备重约十几斤,价值可达上万个银元的头饰。这样贵重的头饰,往往要以几群好马或数百峰好骆驼才能换取。但头饰无论昂贵的还是廉价,都是蒙古族已婚妇女必备而且不可随意离身的,只有到夜晚入睡时方可将头饰解下。平常若是随意取下,会被认为是对父母、长辈和邻里客人的不尊敬。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青铜器时代,蒙古高原就有了头饰的制作工艺。从遗存文物中发现的耳环、耳坠、头戴等青铜装饰品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观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匈奴、鲜卑游牧民族出土的实物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头饰多采用金银、蚌、玉石、水晶、玛瑙、金属和赭石等原料制作,其结构和形制类似于近现代鄂尔多斯和察哈尔妇女的头饰,整个装饰纹样显示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情感和爱好。到了蒙元时期,民间手工技艺的发展更趋进步,头饰以多、大、重为美,其宝石种类、工艺造型、图案纹样之豪华程度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如今民间流传下来的头饰,大多是清代的遗存。清代时期对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致使部族间经济状况、文化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区别愈加明显,也促进了部族服饰文化的快速形成。这一时期头饰的造型更趋向纤细、复杂和精致,呈现出或雍容华贵,或古朴凝重,或精致秀美,或简约大方的鲜明特色。

展开全文

清代鄂尔多斯蒙古族头饰

蒙古族妇女头饰蒙语叫达如拉嘎和希布阁,达如拉嘎有“压迫”、“镇住”之类的意思,希布阁是“用泥抹住”的意思。那么,关于蒙语意思的来源有什么传说呢?

相传,成吉思汗时各部落交战不息,相互争抢牲畜、妇女以据为己有。为了防止俘虏的女子逃亡,在她们的辫子上拖一条椽,在脚上抹一团泥,逐渐就变成:希布阁,连垂;达如拉嘎,头戴。这与郁达夫所说领带是原始东方人加在西方人身上的刑具是类似的。俘虏来女性以后,怕她们偷偷逃走,便打一些金属饰物戴在其头上。这东西十几斤重,戴在头上走不快,还铃铛声的响动,只要逃跑就会被发现,所以叫达如拉嘎。其实,头饰对蒙古族妇女来说,还不单纯是装饰,在蒙古族的传统里,头饰是姑娘结婚时娘家给的嫁妆,而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姑娘往往都嫁得很远,再加上交通不发达,嫁出去后要回一趟娘家是非常不易的。因此,头饰被蒙古族女性看做是自己唯一的娘家人,寄托着对亲人的全部感情及思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