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银饰:盛开在彝乡的“银之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麻花银饰手镯 【非遗】银饰:盛开在彝乡的“银之花”

【非遗】银饰:盛开在彝乡的“银之花”

2024-06-01 10: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盛装的彝族女子,从头到脚,映入眼帘的都是琳琅满目、熠熠生辉的银饰。在彝族女子的穿戴中最贵重的是结婚用的“扯扯火”(胸饰)和“窝嘎”(背饰)。胸饰一般长达1米左右,一般需用纯银10多斤,由6至8件独立的饰件组合而成。每个饰件垂吊筒穗、银铃。饰件上的图案丰富多彩,由太阳、月亮、星星、羊角、蝴蝶、麒麟、飞鸟、火轮等纹饰组成,整个图案形象突出,做工精细。颇富立体感的华美胸饰已成为彝族银饰中的珍品。

图来源于“彝人造物”

经过多年的技艺发展,如今的银饰纹样多由日月星辰、花鸟草鱼、山川树木等构成。这些纹样大多雕刻细腻、明暗对比强烈,直线弧线并用,图案变化无穷,动中有静、疏密有致,繁中有简、浓淡相宜。

良工咨嗟叹奇绝

工序繁杂的银饰制作

加工彝族银饰工序繁杂,是一个细致的技术活,仅使用的工具就需要200多种。每件银器制作前要精心设计,制作成形要经过铸炼、吹烧、锻打、焊接、编结、洗涤、雕镂、镶嵌、吊缀等一整套工艺流程。

银器的打造首先需用天平称出银料,并将其放在“银窝”(坩埚)内,在火炉中熔为液体,接着将银水倒入铅模冷却成银条,然后把银条用特制的工具打制成各种形状的银片,银片经模子挤压后就是银器的雏形,最后经上胶、雕花、镂空、焊接、打磨、上光等十几道甚至是几十道工序,一件彝族银饰才算制作完成了。

彝族银饰多由方条、圆条、张片和细丝组成。方条、圆条做工粗,工艺较为简单,多为锤打而成。张片及银丝制作较为复杂,耗时也多。一位技艺纯熟的彝族银饰匠人纯手工制作一幅“扯扯火”(胸饰),往往要花一月左右的时间。

经过历代手工艺人的积累,彝族民间银饰制作工艺日益精湛,目前这一制作技艺已入选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让彝家银匠的生活水平,就业率都有着显著而直观的提高。如今,这朵盛开在彝乡的“银之花”,正乘着暖风,焕发出无限生机。

期待你是下一个!

融媒体中心记者:刘靖钰 陈智兵

编辑:向旭东

责编: 乔华宇 彭磊 洪小晶

主编:文雅

审核:孔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