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鳄鱼结构分解图 2022

2022

2023-03-24 04: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将其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一、无脊椎动物1.腔肠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2)代表动物:水螅、水母、珊瑚虫、海蜇等。(3)水螅:食物残渣由口排出;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刺细胞;进行出芽生殖。2.扁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2)代表动物:营寄生生活的血吸虫、绦虫、华枝睾吸虫等,自由生活的涡虫等。易错点拨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   3.线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2)代表动物:营寄生生活的蛔虫、蛲虫、钩虫等,自由生活的秀丽隐杆线虫等。易错点拨  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血吸虫)和线形动物(蛔虫)的消化结构都简单,生殖器官却都发达,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4.环节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2)代表动物:沙蚕、蛭、蚯蚓等。(3)蚯蚓(如图):身体前端有环带,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依靠刚毛和肌肉的配合运动。(4)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蛭的唾液中提取的蛭素可以生产抗血栓的药物;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5.软体动物(1)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2)代表动物:石鳖、蜗牛、章鱼、河蚌等。6.节肢动物(最大的动物类群)(1)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2)代表动物:蝗虫、蜘蛛、虾、蜈蚣、蚂蚁等。易错点拨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是昆虫的基本特征,不是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二、脊椎动物1.鱼(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2)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①外形: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②运动:游泳时,身体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提供前进的动力,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的方向,侧线可感知水流、水温,测定方向。③呼吸: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能完成气体交换。水从口流入,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流出的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易错点拨 ①鲸鱼属于哺乳动物,章鱼、鱿鱼、鲍鱼属于软体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甲鱼、鳄鱼属于爬行动物。②海马、泥鳅属于鱼。  2.两栖动物(1)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2)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3)青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3.爬行动物(1)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这些特征都有利于其在陆地上生活。(2)代表动物:蛇、蜥蜴、龟、鳖、鳄鱼等。(3)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4.鸟(1)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2)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③骨骼:薄、轻、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具有发达的龙骨突,增大了胸肌的附着面积。④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不储存粪便。⑥呼吸(如图):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⑦心脏占身体的比重大,心跳频率快。易错点拨 鸟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气囊不进行气体交换。   5.哺乳动物(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2)哺乳动物还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3)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三、变温动物与恒温动物1.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如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2.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如鸟和哺乳动物。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由骨、关节、肌肉组成。(1)骨骼肌①结构: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②特性: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它只能收缩牵拉骨,不能推开骨,故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要两组。(2)关节(如图)①关节②关节软骨和滑液可使关节更加灵活。③脱臼:指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2.运动的产生(1)过程: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2)屈肘与伸肘(如图)(3)当手臂竖直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当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4)在运动中,骨骼肌提供动力,关节起支点作用,骨起杠杆作用。3.运动的协调: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其他系统的配合,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二、动物的行为1.分类:按行为的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常伴随动物一生。如飞蛾扑火、蜘蛛织网、蜜蜂采蜜、母鸡孵蛋、小鸟喂鱼等。(2)学习行为①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是暂时的,可建立或消退。如鹦鹉学舌、大山雀喝牛奶、小鼠走迷宫等。②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3)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2.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3.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4.群体中的信息交流①方式: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②应用:提取或人工合成蝶蛾类昆虫的性外激素,用于诱杀害虫。三、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2.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多呈白色;真菌的菌落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3.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4.细菌、真菌的一般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二、细菌1.发现者:列文虎克。2.“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他设计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提出了巴氏消毒法。3.细菌的主要特征(1)形态大小: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高倍显微镜或电镜下才能观察到,形态有球形、杆形、螺旋形。(2)结构(如图)①基本结构:细菌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区域。②特殊结构:部分细菌还有鞭毛或荚膜。鞭毛用于在液体中游动;荚膜起保护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③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只有DNA集中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3)营养方式: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异养;少数自养。(4)生殖方式:分裂生殖。4.细菌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5.细菌广泛存在的原因:个体微小、能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三、真菌1.种类:酵母菌等单细胞真菌;多细胞小型真菌,如青霉、毛霉等;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灵芝等。2.基本结构: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3.营养方式:没有叶绿体,异养。4.生殖方式:主要是孢子生殖(酵母菌主要进行出芽生殖,特殊情况下进行孢子生殖)。5.常见真菌(如图)四、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腐生的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寄生的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如链球菌使人患扁桃体炎;一些真菌引起人患手癣、足癣。3.与动植物共生。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固氮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等。五、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1)制作发酵食品的一般步骤:灭菌(消除杂菌)→接种(活的菌种)→密封→发酵。(2)实例①酿酒或制作馒头的原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②酸奶、泡菜——乳酸菌;酱油、豆腐乳、面酱——霉菌;食醋——醋酸菌等。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1)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2)食品保存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3)食品保存的方法:①除去水分,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脱水法(晒制等);②低温抑菌——冷藏法、冷冻法;③高温灭菌——巴氏消毒法等。3.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1)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抗生素。如利用青霉生产青霉素。(2)科学家运用转基因技术使某些细菌能够生产药物,如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4.利用甲烷菌生产沼气;利用细菌来净化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第五章 病毒1.观察仪器:电子显微镜。2.种类:根据病毒寄生细胞的不同,将病毒分为三类。(1)动物病毒: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如HIV、流感病毒、腺病毒等。(2)植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里,如烟草花叶病毒。(3)细菌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里,又叫噬菌体。3.结构和生活(1)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2)营养方式:寄生,只能生活在活细胞里,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4.繁殖:自我复制,即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5.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有利:制造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如乙肝疫苗;基因工程上的应用等。(2)有害:使人患病,如艾滋病、乙肝等。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1.植物分类(1)依据:被子植物往往以花、果实和种子作为重要分类依据。(2)常见分类:根据是否能产生种子分为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2.动物常见分类(1)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包括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分为: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包括鸟和哺乳动物)。3.生物分类(1)依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2)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3)特点:生物分类单位越小,则其中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所含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所含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3.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培育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运用。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2.外来物种入侵会与本地的物种竞争空间、营养等资源,进而威胁生态安全。3.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源:大熊猫、朱鹮、江豚、银杉、珙桐等。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3)迁地保护或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4)遵循有关法律和文件等。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