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最后的天籁之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魔笛歌剧讲的是什么 莫扎特最后的天籁之音

莫扎特最后的天籁之音

2024-07-15 05: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莫扎特是德国十八世纪著名作曲家与演奏家。莫扎特在儿时就具有惊人的音乐天赋:从13岁-12岁,莫扎特完成了弹琴、作曲、交响乐创作以及歌剧创作历程。与其说,莫扎特为音乐而生,不如说,音乐为莫扎特而活。莫扎特创作音乐的主要形式,从歌剧转为交响曲,从管弦乐转为无伴奏乐,从协奏转为歌曲等等,其形式极为丰富。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一方面对海顿等名人的音乐成果进行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又对后人贝多芬等音乐巨匠的创作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莫扎特在音乐史书中被赞誉为稀世之才,尽管他英年早逝,但是却为后人留下大量的音乐作品。而莫扎特最受世界瞩目的成就就是歌剧[1]。莫扎特的歌剧有着非常强烈的震撼力,旋律流畅、优美、深情而自然,既具宣叙调同时又极具歌唱性。在进行歌剧创作时,莫扎特通过多种类型音乐,生动而鲜明的塑造出各种人物性格与形象。此外,莫扎特将重唱形式置于戏剧的高潮与冲突中。序曲极具个性化。这些都是莫扎特开拓德国歌剧艺术不朽业绩的基础。

二. 莫扎特歌剧类型与创作过程

莫扎特在1762年在父亲带领下在维也纳、慕尼黑进行了巡回演出,那年,莫扎特六岁。从1763年开始,莫扎特又先后去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进行了十年的音乐演出,这些演出对发展莫扎特艺术有着积极影响,同时也是莫扎特与那个时期欧洲音乐艺术,像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以及德国器乐进行全面接触的前提。

莫扎特对歌剧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他在1767年为萨尔斯堡大学创作的《阿波罗与海辛特斯》是莫扎特首次歌剧创作,是以但丁文为歌剧脚本。《庞度斯国王米特里戴特》是莫扎特第一部成功性的歌剧作品,虽然由于这部作品,让莫扎特被选为院士,然而它还是不是特别成熟,莫扎特的创作在1774年逐渐成熟。莫扎特在1777年进行第二次全球演出,在接触社会各阶层人士时,尤其是在和一些民间艺术家进行融洽而平等的讨论中,莫扎特感觉到非传统理念带给他的激励与启示。他更加意识到,人的价值不是由其出身决定,起着决定作用的是道德和才能。已是成年的莫扎特对其奴仆地位极为不满。为了取得音乐创作与自由,他于1781年和主教决裂,成为奥地利首位有决心与勇气与教会、宫廷相抗衡,对个人尊严进行维护的自由作曲家[2]。也就是在1781年,莫扎特在维也纳创作了歌剧《后宫诱逃》。

莫扎特歌剧存在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由意大利正歌剧体裁创作而成,像《狄托的仁慈》与《伊多美内奥》,莫扎特创作这两部歌剧的时间相差有十年。另一种类型是根据意大利歌剧体裁创作而成,像《唐璜》与《费加罗的婚礼》。另外还有一种类型莫扎特走了德国歌剧风格,像《魔笛》与《后宫诱逃》。

三. 介绍与分析歌剧《魔笛》

歌剧《魔笛》主要由两幕剧情与序曲所组成。亦庄亦谐的歌剧序曲,能够将莫扎特的很多器乐作品罗列进去,使得其所有作品中,角色的刻划丰富充实而变化多姿。《魔笛》的音乐形式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从极具民俗封为的开幕歌,到装饰多并有些许老调的咏叹调,到后来时代倒错的二重唱,使得《魔笛》中的角色各擅其长,像祭师合唱精神性与塔米诺“画像美的销魂”的和声和配器,都流露出惊人的浪漫气息。而且莫扎特也非常欣赏自己的这部作品[3]。尽管他并不知晓《魔笛》会使德国浪漫歌剧的鼻祖,然而,《魔笛》的价值确实莫扎特心知肚明的。

1. 创作背景

席卡内德是一家歌剧院懂事,同时又是歌唱家、演员与剧作家,他出生在一个巴伐利亚穷人家庭,并通过唱流行歌曲与进行马戏团表演开始其演员生涯。席卡内德第一次登台演出是在1773年莫泽尔的歌剧班子上[4]。并在1777年与女演员阿特结婚。席卡内德在同年由于扮演哈姆雷特而得名。1778年,席卡内德成立了自己的剧团,对歌的、卡尔德隆以及莱辛等剧作家的歌剧进行定期轮演。然而,席卡内德并不善于经营,使得剧团几度破产。1780年,席卡内德在萨尔茨堡演出时与莫扎特结识,那时的莫扎特已经是宫廷乐师。后来穷困潦倒的席卡内德向莫扎特寻求帮助。“请你救救我,请你为我剧团写一部歌剧吧。”莫扎特传记作家与作曲家如此描述席卡内德的请求[5]。而且席卡内德说他有一个非常神奇的歌剧题材,肯定可以吸引观众。他所说的这一题材其实就是席卡内德对小说家与诗人维兰德的小说《金妮斯坦》进行改编而成的《魔笛》。莫扎特为了帮助席卡内德重整剧院,在加上莫扎特对剧本也比较感兴趣,就这样,莫扎特式的《魔笛》由此诞生。

2. 剧情提要

《魔笛》所讲的主要内容是,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蟒袭击,后来被夜后的侍女救起。昏迷的塔米诺醒来后,仅见猎人帕帕基诺在他身边,误认为是帕帕基诺将他救醒,帕帕基诺也未否认。侍女为惩罚帕帕基诺,将其嘴锁了起来,而且将夜后女儿帕米娜公主画像交于帕米诺 [6]。公主的美貌将王子的爱情之火燃起。塔米诺发誓一定要将公主救出来。就在这时,雷雨交加中夜后出现,并告诉塔米诺,公主是被伊西斯神庙的斯特罗所抓,如果他真的可以将公主解救出来,那么就让他与公主成亲[7]。就这样,侍女将帕帕基诺的嘴打开,并将夜后所赠与的礼物——一支可以召所有动物听令的魔笛交予塔米诺手中,并赠与帕帕基诺一个具有让人闻之起舞作用的神铃,让帕帕基诺和塔米诺一同营救公主。

帕帕基诺与塔米诺到达目的地后发现,斯特罗俘获公主属善意,他只是想让公主避免被她母亲迷失智慧。塔米诺发现,斯特罗的信念是“讨厌此教义之人,不配做人”、“将爱他人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此时,出现三位青年人,并带塔米诺“理性”、“智慧”与“自然”三神殿口与公主见面。塔米诺在斯特罗帮助下,终于经受住了沉默、诱惑以及水火考验,紧紧的抱住了公主。顿时一阵雷电,夜后的魔力在光明面前消失,帕帕基诺也找到所爱。

3. 著名唱段

《魔笛》中,有几段咏叹调十分著名,其中一首是《帕帕基诺之歌》,所写歌词风趣诙谐,结构紧凑精美,音乐欢快活泼,而且德国民间歌谣特点极为浓郁,将帕帕基诺开朗的性格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年轻人别害怕》是另一首咏叹调,将夜后对光明仇恨的怪异、阴暗及表态心理充分表现出来。此外,也将母亲疼爱女儿的情感流露出来。《年轻人别害怕》是歌剧咏叹调的代表,长期处于高音的乐句与华彩乐段使其曲目非常难唱,就算是对优秀歌唱家,也同样是种挑战与考验[8]。而且,夜后的《心中怒火燃烧》与公主的《我知道》同样存在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高难度技巧。

四. 结语

莫扎特的《魔笛》是德国一部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叙事歌剧,对德国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莫扎特用通俗的神话剧形式,充分体现了他乌托邦思想,那就是光明最终还是会战胜黑暗,智慧最终还是会打败愚昧,善良最终还是会超过邪恶[9]。《魔笛》的剧情非常稚气与离奇,而且情节发展也存在很多与逻辑相违背之处,然而,上演为歌剧之后,却有了非常大的成功,非常受观众所欢迎,将欧洲人民在法国大革命中对博爱、自由及平等的愿望体现出来。

这部作品是莫扎特去世前最后一部歌剧作品,同时也是受世界瞩目的音乐剧。此外,《魔笛》也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主体,结构相对比较统一,而且刻划人物性格方面也非常出色,在《魔笛》中,不管是和声语言,或者是曲调语言,不管是舞台表现,或者是人物刻划,都非常突出的将民族色彩充分体现出来,此特征也是《魔笛》显著特征之一[10]。《魔笛》数日,莫扎特离开了观众。

《魔笛》是用德文演唱出来的,它有效的结合了德国淳朴的民族情感与美丽清醇的歌剧,最终实现了莫扎特重振德意志歌剧的心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德国乃至世界的歌剧作家。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