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自缢的前一晚,没有交代后事,而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妻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魏忠贤在哪里自缢的 崇祯皇帝自缢的前一晚,没有交代后事,而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妻女

崇祯皇帝自缢的前一晚,没有交代后事,而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妻女

2024-05-28 05: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6岁说到底也不过刚刚成年,正好是满身抱负,但是对政事的处理尚且稚嫩的年纪,崇祯只看到现象,却看不到本质。

其中处理魏忠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崇祯刚坐上皇位的时候,他的内心其实是无比惶恐的,没有先帝教导,没有随从,就连一个亲信都没有。

他压抑着内心的惶恐,表面上却平静沉稳,当宫人把糕点呈上来时,他问身边的太监:“朕可以把糕点分给侍卫吗?”

身边的太监回答:“皇上现在已经是天子,臣只有唯命是从。”

于是他很开心地将糕点分给了门口的侍卫,还跟他们围坐在一起聊天,这个少年正式踏上了天子之路。

而在魏忠贤的问题上,他思考了很久。

收拾魏忠贤对崇祯来说好处太多了,首先他原本就看不惯魏忠贤,如果处理了魏忠贤,不仅能得民心,还能给自己立威。

在崇祯看来,这简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事,魏忠贤在朝堂上已经到了“翻手云、覆手雨”的地步,对社会的蚕食已经非常深了。

崇祯明白,这个时候弄倒魏忠贤是件非常得民心的事,于是他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削减魏忠贤的党羽,而后清除魏忠贤与客氏的势力。

这些朝堂的蛀虫被清理干净以后,整个朝堂的精神都为之一振,百姓对这个励精图治的皇帝抱有了很大的希望,人人都以为朝堂已经有了起死回生的苗头了。

但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要说起明朝末期,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东林党派了。

东林党是一些以文官为主的集团,他们与魏忠贤是死对头,两方势力焦灼了数年的时间,最后双方呈现出了相互牵制的局面。

战死沙场的将军,大明的催命符

东林党向来都是高喊“廉政奉公、振兴吏治”,说的是很好听,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

表面上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朝廷”,但实际上他们打着这个幌子,做的却是掌控朝政、拉拢官吏的事。

在整个朝堂中,就连皇帝也拿他们无可奈何,所以这就是“以恶制恶”的时候,魏忠贤就是牵制他们的最大的一股势力。

两方相互牵制,所以几十年间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先帝朱由校不处理魏忠贤,也并不是他多么昏庸无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明白当前的局面。

不过崇祯不一样,他恨透了魏忠贤,东林党是不是阳奉阴违他先不管,但是魏忠贤是一定要收拾的。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终于朝魏忠贤下手了。

崇祯也是个雷厉风行的皇帝,他用雷霆手段弄倒了魏忠贤,一时之间人人欢呼,百姓对这个少年天子大加赞赏,朝臣也高喊“英明”。

不过意外的是,在这之后崇祯没有想到,处理了最大的蛀虫不但没能让朝廷欣欣向荣,反而让局面彻底失控了。

东林党没了牵制彻底放飞自我,他们在朝中拉帮结派,打着为国为民的幌子假公济私,不仅联合起来逼皇帝立储,还私自篡改史书,把对自己不利的评价全部修改。

等到崇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朝中已经没有人能跟东林党抗衡了,对此崇祯身边的太监王承恩说了这么一句话:

“要是忠贤还在,何至于此。”

对于王承恩的这句话,崇祯没有回应,最后只化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崇祯扳倒魏忠贤只是亡国的开始,而接下来袁崇焕、卢象升的死,才是亡国的根本。

袁崇焕作为一个难得的军事奇才,为大明守住防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这样的一位将军,最终却死在了崇祯的猜疑下。

在战场上战死的卢象升实际上也是死在崇祯的决策失误上。

1637年,多尔衮南侵,卢象升奉命带兵前去围剿,崇祯疑心太重,他没有给卢象升过多的兵权,所以卢象升靠着仅能调动的2万兵力跟金兵(后来的清兵)决一死战。

就在卢象升将多尔衮逼到死路,正准备带人去清缴的时候,崇祯做了一个让人很不解的决定:下了一个调令,将卢象升调走了。

这个时候的大明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前有李自成虎视眈眈,后有金兵蠢蠢欲动,大明能用的将领并不多,崇祯多疑是多疑,但是还是想重用卢象升的。

当明军连连败北的时候,崇祯有了议和的心思。

有议和的心思不要紧,最关键的是崇祯犹犹豫豫,最后监军太监看准了崇祯的心思,故意等到卢象升身陷险境的时候按兵不动。

脱险的卢象升曾经气冲冲地找兵部尚书说理,兵部尚书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崇祯求和心切生怕卢象升捣乱,所以干脆将他调走了。

虽然崇祯这样对待这位将军,但是他还是选择了为大清鞠躬尽瘁。

卢象升带着不足2万兵马与多尔衮决一死战,哪怕最后还剩下了20多个人,他都没有过半句投降的话。

卢象升的最后一滴血都撒在了沙场上,他的军队全军覆没,死时才39岁的年纪。

对妻女这么狠心,究竟是为什么?

卢象升的死,无疑不是大明的催命符。

卢象升死后局面算是彻底失控了,原本光兵力来说,皇太极绝对不是大明的对手,但是卢象升一死,皇太极有了那么些有恃无恐的意思。

皇太极对大明的态度是“围而不打,打劫为先”,这足以看出他对大明还是比较忌惮的,但是卢象升的死让他看清了大明的懦弱无能。

1644年3月18日,这一天的北京城黄沙漫天,整个天空阴郁至极,城墙下是乌压压的军队。

现在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将皇宫团团围住,除了无数的箭矢,还有炮火的响声,李自成派人给大明传话,要求“割地求和”。

李自成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封王、百万两军银犒赏大军、不受朝廷节制,如果朝廷能答应,他不但退兵,而且还帮忙将大清打退。

李自成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思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按当时的局面来看,如果崇祯真的答应了议和条件,说不定真的能改变大明的结局。

那么崇祯帝到最后答应了没有呢?

崇祯先是召集了大臣商议对策,但是没有一个人给他出主意,气得崇祯大骂“文臣无用”,随后甩袖而去。

李自成在城楼外等到天黑都没等来结果,他明白大明这是不接受议和了,于是狠下心,直接攻进了紫禁城。

一时间,紫禁城中喊杀震天,官员太监们跑的跑、散的散,宫女妃子们被抢走,内城没几个时辰就被彻底占领了。

崇祯看着自己的江山成了这副样子,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当天晚上,他将周皇后、袁贵妃、15岁的长平公主、6岁的昭仁公主叫到身边,他与皇后贵妃一阵痛饮后,哀声大喊“大势已去”。

原本崇祯想让周皇后出宫,但是周皇后说道:“妾跟随皇上18年,皇上没听过妾一句话,这才有今日。”

周皇后走后,在自己的寝宫自缢而亡,随后崇祯掏出长剑将长平公主的手臂斩断,又刺死了昭仁公主。

随后他又命袁贵妃自尽,袁贵妃哭得肝肠寸断,在自缢的时候绳带断裂,崇祯又狠心让人将她刺死。

这一切做完以后,崇祯跟自己的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了煤山。

19日清晨,崇祯留下了最后的遗言,最后在一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身亡。

崇祯也是个饱受争议的皇上,他作为皇帝,却一手将大明推向了末路,将自己的妻子女儿狠心杀死。

但是站在他的角度来说,他又是无可奈何的,一个朝代的覆灭不能全归咎在一个皇帝的身上,同时他赐死妻女,也是为了保住皇家的尊严。

他应该是很爱百姓的,只是从他登上皇位开始,没有人教过他怎么做一个好皇帝,举目无亲的朱由检全靠着那点美好的心愿,想要救活大明。

明朝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虽然崇祯的所作所为让人愤恨,但是他有自缢的勇气,比起曾经的宋朝、唐朝已经有尊严太多了。

了解了这段历史之后,你对崇祯帝是怎么看的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