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7个特质(高管必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管具备的15项能力是什么 领导者的7个特质(高管必备)

领导者的7个特质(高管必备)

2024-06-29 10: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下文章来源于蹊成领导力 ,作者黄大伟

蹊成领导力

学贯中西通古今,修齐治平安天下

领导别人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修炼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作者:黄大伟

来源:蹊成领导力(ID:LeadershipAcademy)

美国学者詹姆斯·斯库泽斯和巴里·波斯纳在著作《领导力》中,公布了几十年研究结果,说明了人们愿意追随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特点和素质情况。其中排名靠前的六个特质,分别是:诚信的、有胜任力的、能激励人的、有前瞻性、聪明的、心胸宽广。

而据蹊成领导力®研究院2020年上半年针对中国不同行业的近200名经理人的调研结果显示,领导力特质中:有格局、言行一致、有担当、有远见、有主见、有能力,位列前六名。这一结果和美国专家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

中美领导力影响因素调研对比表

有格局,就是指有高度和有胸怀,和有前瞻性和心胸宽广的意思基本一致。言行一致,就是说到做到,和诚信的意思相同。有远见,和有前瞻性的含义相同。有能力,和有胜任力的意思一致。有主见,不傻,有自己判断能力,和聪明的意思大致相同。

只有有担当和能激励人这两点不相同,虽然“身先可以率人”,能够起到一定激励人的作用,但是激励人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说:关心人、支持人、指导人、培养人和成就人等内涵,是有担当所不包含的内涵。

我们将以上中美领导者特质整合之后,发现受人尊敬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这7个方面的特质,分别是:

1、有担当的

2、有远见的

3、讲诚信的

4、有能力的

5、睿智的

6、有激情的

7、胸怀宽广的

下面,我们将针对这7种特质进行逐一的分析和说明。

有担当的

我们先来谈谈责任担当,因为它是其他特质的前提。如果没有责任担当,就根本不会有其他特质发挥作用的机会了。责任,也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责任不一定就是苦涩的,也可能是甘甜的,责任担当的过程可能伴随着苦行僧般的磨难,但责任担当后到达成功彼岸取得真经的那一刻将是无比幸福的。

通过一个普通人在抗击疫情过程的英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正是他的勇敢担当帮助他开启了自己的领导力之旅。而作为经理人来说,我们天生具有了管理的职位,就更应该履行好自己的责任。

不承担责任的经理人一定没有领导力。

一般来说,不能担当责任的经理人的常见表现有:

当看到职责范围以外的问题隐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工作中不求进取,得过且过,总想着蒙混过关。

职责分工不清的事情,能躲则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认为主动请缨的人是“傻帽”。

接到上级任务后,全部分派到下边去,自己落得个轻松自在。

遇到困难和问题,就选择放弃和退缩,或者把问题踢个上级。

不给下属任何的指导和支持。

工作任务失败了以后,认为全是下属的过错,跟自己没有关系,让下属自己“背锅”。

认为业务或者团队问题造成原因,都是外部客观原因,跟自己的没有丝毫关系。

经理人应该具有“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积极进取的经理人的工作,应该越来干越多,管理的业务范围应该越来越大。

责任、权力和利益,这三者往往是相互对等的,但是他们的对等关系也是只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而其中的责任是首当其冲的,是权力和利益的前提。

“有为,才有位”。任何想要“先有权”和“先得利”的想法,都是错误的,经理人的发展前途也将会因此而断送。

有远见的

“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胸怀。”领导者就应该能够站得高、看得远,比一般人要看得更远。

远见和战略眼光是领导者的必备要求,有时候我们自己不具备,但是可以通过重用能人,礼贤下士而获得。“隆中对”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后来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刘备成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

衡量一个经理人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应该是看他的战略眼光如何,很难想象一个鼠目寸光、小富即安的经理人能够成为一个领导者。

道农会,是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跨界领袖年度聚会,被誉为“商届春晚”。企业家自比是“道农”。道生万物,万物载道。“道”的基本定义是规律;“农”在这里则是指劳作者。简言之,像农民那样观天象、察四时,通过朴实地认知规律、印证规律、播收规律之因果,探寻生命本质意义的人,是为“道农”。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等知名商业领袖,都是这个聚会的常客。在这个聚会上,刘传志曾讲过相声,马云也唱过京剧。一帮成功的企业家们,欢聚一堂,不亦乐乎。

可见,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一定是敬畏自然和尊重规律来行事的人,这也是我国古代所说的“道法自然”。如果通晓了规律,就能够预知未来,就可以有先发优势,在竞争中获得先机。

我们不要求所有的经理人都拥有政治家和企业家的战略远见,但是也应该拥有与自己所在层级相适应的思维能力。

如果我们成为了一个集团公司的CEO或者企业家,就应该要看到更长时间的未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对未来的行业发展做出预测,才能让本公司的战略方向更加明确。我国很多企业家成为代表委员,他们在参政议政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因此他们会影响和引领这个行业发展。

作为普通的经理人,我们也应该有意识的训练和强化自己的战略思维,不能只是“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经理人还要培养危机意识,避免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小富即安”思想,可以经常问自己:未来我们要去哪里,我们要成为谁,我们要做到什么标准,我们要怎么去做等等。

讲诚信的

诚信,即因为真诚而获得信赖,是“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的意思。很多学者认为,诚信是领导力的基石,如果没有了诚信也将失去领导力。

“诚=言+成”(所“言”成“真”)

但是诚信容易做到吗?其实很难。

说到做不到的情况十分普遍。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说的时候欠考虑,属于信口开河;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说过了但是没有能力去兑现承诺。但是不论是哪种原因,当经理人失信于下属时,领导力都会受到折损。

我经常听到有些员工说道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自己没有成就感,“东一榔头西一棒”,好像天天都在打杂,很多工作做着做着就没了,没有结果,也没有责任,更没有获得奖励。其实,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怪罪于员工本身。往往这正是经理人“朝三暮四”、“朝令夕改”的善变导致的。

有时经理人说道“这件工作很重要!”,但是不久就不了了之了。有时候,经理人会说“这件工作十万火急!”,员工加班加点才勉强在规定时间之前忙完了干完了,但是这时经理人又说不用着急。

这样“虎头收尾”和“烽火戏诸侯”事情,也会导致员工丧失对经理人的信任。

当然,如果经理人故意隐瞒真相或者欺骗下属,那么更加会让下属厌恶和愤怒了。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想象到以后这群下属对他们的经理的信任度会一落千丈。信任,就像一个瓷花瓶,铸造工序和过程十分复杂,但是只要你一次失手就会把它打的粉碎,再也无法修复。

所以,我们不能轻易的给员工去承诺。如果承诺了你就要想方设法去兑现,因为这是领导力影响因素中的最核心的一个。

那有的经理人心想,为了减少失信的现象,我们就少给员工一些承诺。其实我认为,不要轻易给员工承诺,但是不能刻意减少对员工的承诺。因为,承诺就代表了责任,减少承诺,就是在逃避责任。

在履行责任和兑现诺言的情况下,会出现各种未知的艰难险阻,有时候需要经理人克服困难顶住压力上,甚至有时候这种压力来自于我们的上级。因此,想要做到诚信,不仅仅需要善心和义举,更需要努力和拼搏。

有能力的

人们为什么愿意听从医生和某个领域的专家的意见呢?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他知道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要听他的。他能搞定我们搞不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听他的。

所以能力是领导力的重要的基础。领导者增强自身的能力能带给追随者以信心。能力是成果的重要保障,而成果是获得利益的前提。追随者,需要获得或虚或实的利益。这种利益或者是物质利益,也可能是一个荣誉等等。

不学无术,会让经理人的领导力大打折扣。试想一下,员工把一件工作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反馈我们,作为上级的我们,如果也无计可施,那会是怎样的情形。

这里我们所说的能力,主要是指和经理人所在岗位相匹配的胜任能力。我国古代的楚汉相争中,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武艺高强,是一种能力;而刘邦虽没有高强的武艺,却懂得谋略和网罗人才,重用张良和韩信等人。最终,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西汉王朝。

罗伯特·卡茨告诉我们,经理人主要有三大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如果根据这个划分标准,我们可以看出项羽所具备的能力只是匹夫之勇的技术技能,而刘邦具有的却是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项羽之败,正是自己的能力不足造成的。

胜任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都是需要成年累月的积累而来,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经理人来说,保持一种持续学习状态十分重要。如果说健身和美容是为了美化我们的身体,那么学习就是在美化我们的思想和灵魂。

当我们还是一名员工时,可能就经历了一万小时的业务专业技能学习积累,而现在我们进行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样也不是一蹴而就。

美国学者诺埃尔·蒂奇(NoelTichy)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层次划分为舒适区(comfortzone)、学习区(stretch/learningzone)和恐慌区(paniczone)。长期处于舒适区人会变懒惰,也不会进步,而让自己处于恐慌区,长期下去会使心理受到伤害,产生恐慌、害怕、自卑等,这两者对自身带来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讲,最理想的状态是处于“学习区”,学习具有适当挑战性的东西,一段时间后,“学习区”会慢慢变为“舒适区”,“舒适区”越变越大,而一部分的“恐慌区”也会相应变成“学习区”。

学习,不仅是获得能力的方法,也是永葆青春的法宝。

衡量一个人是否已经衰老,主要看这个人是否已经停止学习,是否已经对新事物不再保持兴趣。作为领导者,要保持活力,保持学习状态,才能更好迎接未来的新挑战。

睿智的

“行成于思,毁于随。”经理人不能仅仅依赖外部因素来做决策,不能丧失自我的判断能力。当我们丧失判断力和决策力的时候,领导力也将随之而去。

这里的睿智主要是指明辨是非,有主见和有决断力。

虽然人人都可以给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但是最后做决策的那个人一定只有我们自己。不听别人的意见是不行的,全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不行的,不但要听他们的意见,还要分析他们意见背后的动机和利益诉求。

曹操八十万大军,讨伐东吴,兵临赤壁,东吴众谋士主张投降,孙权犹豫不决。诸葛亮对周瑜说,群臣投降了曹操还可以获得一官半职,但是孙权和周瑜投降了恐怕不仅仅是性命和职位,甚至连自己的老婆也难以保全了。最终,孙权砍下桌角对属下众人说道“再有敢言降曹者当如此案”,就此下定了抗曹的决心。

这里江东群儒的立场,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不是为了孙氏家族的江东基业,就是因为出发点不同。

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孙子也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经理人要善于辨识人的言外之意,不要光听表面的内容,要深究背后的动机和意图。每个人的立场、角度和出发点不同,对同一件的事情的看法和意见也往往各异。遇到工作中的问题,经理人也不能只看到问题的表面原因,而是要深究根源。

智=知+日(只知日,不知月)

最难的是认清自己。人在头脑发热的时候会犯糊涂,所以要设法使自己冷静和清醒,尤其是做重大决策的时候要“三思而后行”。不妨在下定决心之后,再等一段时间,重新审视之后再行动。我们拥有多大的能力、多少的资源、多强的毅力等等,都是需要自知的,需要量力而行,而是嘴硬逞强。

明=日+月(既知日,又知月)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们要想成为明智的人,就要多做调查研究,要勤劳不要懒惰,要开放不要封闭。同时经理人也要清楚每个决策都是有风险的,没有百分之百的正确决策,不要苛求完美,只要大致方向的正确,就勇往直前,在做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改进。

虽然说“睿智”很重要,但是有时候经理人表现出来的“不睿智”也很有学问。有时候经理人假糊涂,反而成就了下属的成长。这也是“难得糊涂”的道理。

有一个观点认为,经理人过于聪明,会影响到自身的领导力,细细分析,十分有道理。当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出解决办法的人是经理人,那么员工就没有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如果经理人能力很强很全面,往往就很难虚心和低姿态,就无法了解员工的想法和思想的深度,也无法体察到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状况。经理人过于聪明,会使得下属具有很强的挫败感。下属工作中的任何问题和瑕疵,都逃不过经理人的眼睛,这时候也会导致经理人感到烦恼,如果他的胸怀不足够宽广。

因此,睿智不仅仅是只有超群的智商,还应该具有出众的情商。睿智的经理人不可以真糊涂,但可以装糊涂。睿智的经理人有时候不是一名英雄,而更像一名演员。睿智的经理人常常要像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激情的

一想到激情我们就可能会想象到这样一个画面,有个人风风火火、喊着口号、充满能量的样子。我想这个可能理解错了,这里的激情主要谈的是遇到问题以后有坚强的韧性,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相信未来一定很美好,遇到任何问题都会想到,要用很好的方法去解决它,是正向积极的正能量的状态。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因为启程所以达到。”

因为,我能看到未来,所以我想实现战略,眼前遇到的小坎坷算不了什么。很多人只关注于人生的坎坷,却不能体会到生命的波澜壮阔。经理人应该要有长远眼光,对未来充满信心,从不轻言放弃。这有这样的状态才能激励和感染团队的其他人。如果消极颓废,患得患失,对未来将信将疑,那么势必会导致下属员工的迟疑和悲观情绪。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对于同样的一件事,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作为领导者,则必须要不忘初心、心怀梦想、坚定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励下属团队继续向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取得最后的胜利。

领导者必须要有这种激情。“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家的这些经典语录,都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激情,来源于信心,源于对未来的热情向往。

激情有时候也来源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很多企业家夜以继日的工作,不觉得疲倦、劳累和辛苦,他们体验到的一次又一次的目标达成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这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又激发着他们更加努力的工作。他们体会到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的巨大满足感,是一种高峰的体验。

我们不禁要问问自己,我是为什么而工作,每天早晨叫醒我们的是闹钟还是梦想?

以下四种人,领导者应该是哪一种?

从根本上来说,是有激情的人和消极被动的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关注事物的不同,消极被动的人更多是关注到自己无能为力的部分,而有激情的人更多时候关注的是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的机会和能力。

我们以自我评价和外部环境两个维度来评价,可以把人分成四种。

第一种人是革命者。他们自我评价高,而且面对的外部环境不利,他们会奋起抗争,进行变革,用行动去改变现状。

第二种人是创新者。他们自我评价高,而且面对的外部环境有利,他们就会进行创新,会进一步去营造更好的氛围。

第三种人是完美主义者。他们自我评价低,而且面对的外部环境不利,他们只会量力而行,精准出击,做到独善其身的生存底线。

第四种人是保守主义者。他们自我评价低,而且面对的外部环境有利,他们就会谨小慎微,力图维持现状,做到小富即安。

环境是否有利,是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获得的,是否自信也是我们可以自我体察到的,而且两者都是可以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变化,往往是我们不能选择的,但是自我内心的自信却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

作为经理人,如果要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我们就必须拥有更加强大的自信,表现出更强的自信行为,要成为一名革命者和创新者,而不是完美主义者和保守者。

有胸怀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宰相肚里能撑船”,“江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大。”,这些都在说明个人尤其是领导者要有胸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胸怀决定了格局。

有胸怀的体现之一:宽容别人的缺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经理人要善于发现下属的优点,包容缺点。很多时候缺点恰恰是优点的延伸。有的人很关注细节,就导致全局观不够;而有的人思维敏捷口若悬河,但是执行落地能力却显得相对不足;有的人对工作要求严格,却被人们说成是不近人情;有的人过于关注客户的需求,却丧失了自己的原则等等。

“以怨报怨”还是“以德报怨”,这是经理人需要作出的选择。

法国作家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主角冉·阿让从囚犯到市长的身世变迁,在面对典狱长不依不饶的追查,在面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公正对待时,仍然选择了原谅。这得益于他偷窃银器被原谅时心底里被播下的宽恕的种子。

经理人不能揪着员工的错误不放。也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要能够看到员工的长处和优点,要选择相信他们。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不必太过苛刻,不依不饶。但是原则性的问题,就要依照“火炉法则”严加处置。对员工的错误,我们要做到刚柔并济,恩威并重。

值得注意的是,宽恕人不是为了抓住把柄要挟人和控制人,相反宽恕是为了改造人和成就人。有些经理人喜欢使用一些犯了原则性错误的下属,为他们文过饰非,进行袒护,已获得这些下属的忠心。这些下属确实因为自己的把柄落到了上级的手里,不得不俯首帖耳、马首是瞻,但是他们却丧失了尊严,很难在抬起头来重新做人。

有胸怀的体现之二:胸怀源于大爱

孔子说“仁者爱人”。君子应该心怀仁爱之心。经理人,也应该关心爱护自己的下属,才能得到下属的尊敬和爱戴,这也是“投桃报李”的道理。虚情假意,玩弄权术,都无法获得人心,只有付出真心才能获得真心的回报。

比如说,部门需要在两位下属中间挑选一位新主管,小张能力强,贡献大,但是平时工作中常常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小李能力一般,但是平时对上级言听计从。我们该提拔谁呢?

很显然,大部分经理人喜欢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的小李,不喜欢“唱反调”的小张。如果我们提拔了小李,那就是对小张的不公平,同时也反映了经理人自己的心胸不够宽广。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对于想要成就更大职业理想的经理人来说,就应该爱惜人才,就应该选择那些能力强、贡献大的人进行重用,就应该不计前嫌、不拘一格地用好“唱反调”的高潜力人才。

“三尺巷”的典故,“千里休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说明了这位京官的胸怀。妥协,不等于退让和懦弱,而是一种仁慈;妥协也不等于无底线,而是一种豁达;妥协更不是愚钝,而是一种高明的智慧。

当我们拥有更高远的战略视野,有了更强的能力,有了充分的自信心,那么拥有宽广的胸怀就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修己成人

如果兼具以上这7种优秀特质,我们还可能不是一位好的领导者吗!然而,这些品质的修炼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是“成长如蜕”的过程,需要经理人具有恒久的坚持。

领导别人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修炼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订阅咨询:国宏老师 010-88232893,微信:13611104780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领导者的7个特质(高管必备)》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