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自助餐自助学习5篇(全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自助餐自助学习5篇(全文)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自助餐自助学习5篇(全文)

2024-07-13 16: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自助餐自助学习(精选5篇)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自助餐自助学习 第1篇

《文化生活》专题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山西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被审议通过,至此,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地已达38处。据此回答1-2题

1.五台山此次耗资5亿申遗,其目的是保护五台山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遗存、自然资源遗存的圣地,保护这一圣地的意义是

①可以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有利于树立和改善景区的整体形象,更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和交流③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④有利于提高五台山自然与文化名胜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2.有人说: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记录着民族的文化基因。这表明文化遗产 A.是在历史、艺术或科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 B.可以充分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应给予保护

3.被评为世界“口头遗产”的纳西古乐曾是唐朝的宫廷音乐。近年来,丽江纳西古乐演奏团到许多国家演出大获成功。人们惊闻中国边陲保存着古典音乐的“活化石”,纷纷到丽江寻访,称赞纳西古乐是“修身明性”“延年益寿”的雪山神曲。纳西古乐的演出成功,说明文化遗产 ①蕴涵着民族文化的魅力

②具有民族文化的个性和世界文化的共性 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具有广阔市场不需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09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布朗向英国华人发表新年致辞,祝愿华人牛年愉快、成功。他说,在牛年,只有发扬华人一贯吃苦耐劳的“牛的精神”,英国才能在这种富有挑战的时刻取得成功。这告诉我们

A.民族文化具有开放性

B.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性

C.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D.走出去的民族文化才是世界文化

5.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口语传播

移动广播电视(CMMB)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新媒体形式,它采用数字编码,通过无线(卫星)发射,实现广播电视节目手持移动接收,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传播广播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途径。据此回答6-7题

6.移动广播电视的出现

①说明新的传媒的产生意味着旧的传媒已失去作用 ②说明电视等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 ③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④充分显示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移动广播电视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新媒体形式,它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D.教育的发展 8.“仁者爱仁”出自于《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上述材料 A.体现思想意识是永恒的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相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D.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艾叶飘香、龙舟似箭、锣鼓喧天……自从成为法定节假日之后,今年端午节日味更浓,各地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得到发掘复兴。据此回答9-10题

9. 艾叶飘香、龙舟似箭、锣鼓喧天,我们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认同并尊重本国的传统文化 ②可以集中展示本国民族文化③可以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④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 据了解,湖北省日前已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做

①体现了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重视 ②可以让端午节更好地发展,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复兴③是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表现 ④是固守我国民族文化的表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有其丰富的廉政文化底蕴和灿烂成果。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千百年来影响、激励了不知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国为民贡献了自己的一生这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C.传统思想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D.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

12.春节拜年,潮汕人相互祝愿新年大吉,有“换柑”的习俗,至今仍然保留着。从“换柑”的习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具有 A.创新性

B.传播性

C.民族性

D.继承性 1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思想运动

D.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4.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不同版本的《新华字典》在对同一个字词的释义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对“社”、“资”的新解释。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中国30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这表明文化创新

A.来自社会实践

B.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C.就是推陈出新

D.应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15.20多年来,注重个人拼搏、竞争发展,成为以人为主体的广东文化的内涵。而在新的转型期,注重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应成为广东探索粤文化和文化创新的要义。这说明了

A.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D.文化创新必须借鉴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16.“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火”是西方文化的核心隐喻。文化上的水火交融,是指中西文化之间

A.多样性

B.继承、发展与创新 C.差异性

D.交流、借鉴和融合 17.清代学者叶燮说得好:“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这主要表明 A.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二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常常要面对其他文化。在文化与文化的交流中,“见贤思齐”是我们的理念。据此回答18-19题

18.文化交流过程中要“见贤思齐”,要求我们

①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优秀文化②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用优秀的民族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④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19.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 “兼容并包、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B.根本否定我国的传统文化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20.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到来前夕,作家们及出版社纷纷推出地震文学作品,以祭奠那场灾难。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艺术家关注抗震救灾,创作出无愧时代和人民的文艺作品,勇担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这表现了艺术家

①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深入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③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④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21.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表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到今一直在延续着。中国人有着浓重的“端午情结”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有着浓重的“端午情结”的认识。

22.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的非盈利性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为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今天,孔子学院成为各国人民之间增进了解和友谊的纽带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和而不同”这一理念。23.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2009年清明节参与人数达到1000万左右。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回答:(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

24.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底,世界各国经济均遭遇“寒流”,越是这个时候,越应该加强对文化创新、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因为这是经济复苏的必要措施。为此,山东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提高文化发展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多媒体技术等新兴文化产业。切实提高对外传播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努力使齐鲁文化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程中有更大作为。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山东省推进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A 2.C 3.A 4.C 5.B 6.B 7.B 8.B 9.B 10.A 11.D12.D 13.A 14.A 15.B 16.D 17.A 18.A 19.D 20.A 21.①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庆祝端午节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古老的端午节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端午节文化习俗一经形成,具有极大的稳定性。④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端午节作为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延续。

22.①“和而不同”体现了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②“和而不同”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和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3.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2)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节祭拜活动集中展示了人们对先烈和先人的尊重和怀念情感。②对待民族节日应该在继承中发展。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继承不但要注意其形式的变化,更要注重其蕴含的文化精华的内容,不断为传统的民族节日丰富新形式,增添新内容,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网络方式对先烈、先人进行文明科学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24.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山东省推进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要关注和反映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继承传统的齐鲁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山东文化和国内其他地方文化及外国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⑤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扩大文化视野,兼收并蓄,发扬光大山东文化。(只要学生答出3点即可.)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自助餐自助学习 第2篇

览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我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选出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

A. “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第一个诗段写游子少时离家,凭书信宽慰乡愁。B. “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个诗段写游子和新娘各自在水一方,以船只替代鹊桥。C. “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家园。第三个诗段写游子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

D. 以“浅浅”修饰“海峡”,说明海峡不是阻隔两岸的障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项,“坟墓”指万千游子祖辈亲人安息之所,不指代“封闭的家园”,因为“母亲”已长眠于“里头”。“飘零在外,遥望大陆,过其门而不得入”,是一种脱离诗歌语言实际的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是实指还是虚指,应当依据诗歌内容准确理解,切忌架空分析

2.对“独立寒秋”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昂首挺立于寒冷的秋天,突现出革命领袖的高大形象 B. 独自站立于深秋之中,点明处境和时间

C. 在严峻的政治形势中昂首挺立,表现出不屈的斗争精神 D. 在寒冷的秋天中孤立无援,略感寂寞、惆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的理解作答,本题中的诗句并没有什么深层的意思,只是交代了作者的写作时间。3.下面四组诗句不是描写春天景物的一项是 A.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B.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试卷第1页,总30页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诗歌内容的鉴赏能力。题干中答题关键词“不是描写春天景物的一项”。选项中,由关键意向“早莺争暖树”“ 新燕啄春泥”“ 小雨润如酥”“ 草色”“ 杨花”可以知道ABD三项,都是描写春天景物;而C项中,“枫林”“ 霜叶”可以推知是描写秋天景物。4.

“荷花淀派”和“山药蛋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很深的两个文学流派,其代表作家分别是()

A、孙犁 赵树理 B、丁玲 沈从文 C、赵树理 孙犁 D、沈从文 丁玲

【答案】 C

【解析】

5.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东晋

《项脊轩志》——归有光——明代

B、《牡丹亭》——汤显祖——明代

《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

C、《林家铺子》——茅盾——现代

《寒夜》——李芾甘——现代

D、《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英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前苏联

【答案】D

【解析】D项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6.对下列作家及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著名女作家丁玲的代表作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暴风骤雨》。

试卷第2页,总30页 B.我国现代作家赵树理被誉为写农民的“铁笔”“圣手”。他的长篇小说《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和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通俗化特点。

C.现代作家柳青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创业史》和《山乡巨变》。罗广斌、杨益言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红岩》。

D.姚雪垠的代表作是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梁斌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红旗谱》。【答案】 C

【解析】 《山乡巨变》是周立波的作品。

7.下列关于《河床》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河床》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觉,而且推向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

B. 该诗的“激情”很大程度上来自意象的独异,如“兀鹰”“母狼”“黄河象”等,它们本身都是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C. 该诗的内在节奏通过奇崛的长短句式来实现,如“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地亮了”,并将现代汉语与文言词语和句式相交错,如“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形成突兀、冲撞、紧张的效果。

D. 这首诗的意象构成也是十分独特的,有实有虚,虚实相生,显得既不拥塞又不空洞。实的如“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等,给人以具体的视觉刺激;虚的如“是眩晕的飓风”“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等,给人以空洞虚幻的美感。【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河床》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首先浏览选项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然后与诗句对应辨析。D项,“虚的如……‘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等”有误,诗中说“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我老远就听到了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这说明“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应是实的意象。8.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把长篇小说分成若干章节,每一章节叫做“一回”,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小说叫做“章回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烈火金刚》等。

B.“论”是一种以论证为主要议论方式,以析透彻为宗旨,一般而言,人物论、史论等较庄重的内容大多采用这一文体,如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

C.现代作家叶圣陶、朱自清、周立波、柳青的代表作,依次为长篇小说《倪焕之》、散文《背影》、短篇小说《暴风骤雨》、长篇小说《创业史》。

D.《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试卷第3页,总30页 它是东汉刘向搜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作家的作品编辑而成。【答案】D

【解析】《楚辞》是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作家作品共16篇,编辑而成。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雨》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的成名作。后来,曹禺又创作了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这两部作品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B.“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是《老人与海》中主要人物桑提亚哥的一句内心独白,它鲜明体现了作者海明威所歌颂的“硬汉精神”。C.意识流小说是典型的心理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小说的绝对主体。《墙上的斑点》是法国女性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发表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

D.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善于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揭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代表作有《变形记》。【答案】C 【解析】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女性小说家。

10.对下列作家和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写的《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新诗集,被誉为自由体新诗的奠基之作。

B.我国现代爱国诗人和新格律诗的倡导者闻一多的代表作是诗集《红烛》《死水》。C.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对他的保姆的怀念和感激的赞歌。D.何其芳是“现代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臧克家的代表作之一是《春鸟》。【答案】 C

【解析】 是献给养了诗人的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赞歌。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贾谊、欧阳修、苏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散文家,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

B.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都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

C.钱钟书是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代表作有学术论著《谈艺录》《管锥编》和长篇小说《围城》等。

D.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是《变形记》。

【答案】B

试卷第4页,总30页 【解析】重点考查识记有关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级。王实甫是元代著名杂剧《西厢记》的作者,但是关于他生平情况的历史记载却很少。汤显祖,明代戏曲家,生于1550年,卒于1616年,字义仍,号若士,祖籍江西临川。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汤显祖被现代人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的作品没有莎士比亚作品的震撼力,但是它代表着一种典型的东方风格。《牡丹亭》,一名《还魂记》,全名《牡丹亭还魂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之一。12.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以及对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作者表达了乐观主义精神和豪情壮志。

B. 全词动静有度,张弛有致;上片湘江秋景表现得逍遥自在,下片由轻松悠闲转而气势磅礴。

C. “万”“百”大数值虚数,“遍”“尽”“透”等极致性副词的使用体现出现实主义情怀。

D. 本词写秋不落悲秋俗套,慷慨激昂,因为作者笔下秋天的壮丽、大气和其豪迈气概相吻合。【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文意和手法的理解和鉴赏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集合对诗歌文本类理解类试题。C.“现实主义”应为“浪漫主义”。13.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在《炮兽》“人兽大战”的场景中,就充满种种对照:血肉之躯和钢铁猛兽,理性和野性,智慧和野蛮,灵巧和粗暴,还有斗勇和智取,以及动与静……显示出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

B.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在欧美文坛上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创作上侧重于描写人物意识流动,揭示人类精神存在。代表作除了英国作家伍尔芙《墙上的斑点》外,还有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C.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丹柯》充满了“有价值东西被毁坏”的悲剧性,而情节设置上的欲扬先抑又进一步凸显了主题的悲剧意味,丹柯这一英雄形象也因此显得丰厚饱满。

试卷第5页,总30页 从审美效果来说,结尾崇高的悲剧色彩更能使作品获得成功。

D.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中的“我”,带有冷静的旁观者色彩,更多的是在“显示” 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没有过多的主观感受与心理描写,一切景物象征意义,一切

情节的内涵全部蕴含在客观的叙述中,体现了海明威独特的叙事风格。【答案】C 【解析】略 14.

“五四”初期的白话文中,男人、女人、物品都称“他”,后来谁创造了“她”和“它”? A、鲁迅 B、钱玄同 C、刘半农 D、郁达夫

【答案】 C 【解析】

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称女性。

15.对下面两首小诗所描写的事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甲]

最后只有垃圾留下 当音乐与灯光相继离开 衣帽间内一片荒凉

杯盘还残余着字句和笑脸的渣滓 [乙]

住在里面的男人 努力

检阅风霜与阳光 住在里面的女人 用泪水灌溉 青春的枯井 老人面对一池 皱了的春水

A. [甲]夜色 [乙]监狱

B. [甲]舞会 [乙]影子

试卷第6页,总30页 C. [甲]宴会 [乙]镜子

D. [甲]荒野 [乙]窗户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结合“音乐”“灯光”“杯盘”等可知,是宴会。既能住“男人”,也能住“女人”“老人”等可知,是镜子。

16.《沁园春•长沙》中“鱼翔浅底”,若把“翔”改为“游”不如原文好,这是因为()A. “翔”写出了鱼游之快速,而“游”则没有什么诗意。

B. “翔”是以鸟拟鱼,写出了鱼的轻快自由的神态,暗写水之清,鱼如在空中游。C. “翔”与 “浅底”相配合,因为鱼在“浅底”游,所以就像鸟儿在空中飞一样。D. “翔”照应前句“鹰击长空”的“击”,都是要表现鹰、鱼主动搏击的情态。【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本题综合队诗歌的理解,只有B选项是理解正确的。

1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和《汉书》等。

B.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其中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我国现当代诗坛群星璀璨,优秀诗歌众多,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和舒婷的《致橡树》等。

D.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装在套子里的人》、《羊脂球》、《警察与赞美诗》等。【答案】B

【解析】谢灵运,上虞人氏,南朝宋著名诗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史称山水诗派开创者。现行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这样一句:“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这里的“谢公”就是谢灵运。

1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

试卷第7页,总30页 B.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著名女作家,她的《笑》《往事》《寄小读者》等作品,被认为是当时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

C.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D.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只写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答案】 D

【解析】 莫泊桑还写有长篇小说,契诃夫还写有戏剧。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呢。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9.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第一节“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B. 第一节四句均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

试卷第8页,总30页 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C. 第三节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备加爱护的心态。

D. 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的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余地。

E.诗歌最后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20.请简要分析第一节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

【答案】 19.BD 20.诗人刚见到槐叶,仿佛又回到故土,赞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又很快回到现实,这种心情立刻变成了伤感,飘零在外,故国难回,伤心又无奈。【解析】

19.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第一节四句均采用白描手法”错误;从诗中来看,只有第四行是白描手法。该选项主要考查描写的技巧。D项,“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错误;从诗中来看,诗的第一节写的是视觉意象,而结尾“淡淡的槐花香”则是清香逸远的嗅觉意象,视嗅交感,加强了诗的感染力。20.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简要分析第一节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目标在“第一节”,且是“感情变化”。首先找到第一节,分析诗句,把握诗句中描写槐叶的句子,“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这是诗人刚见到槐叶时的感慨,从“最美”“最珍奇”“最可宝贵”这几个词来看,表达了诗人的赞美、欣喜之情;“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诗人从初见的欣喜回到现实,想到自己飘零在国外,内心伤感无奈。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

试卷第9页,总30页 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从诗歌的第三节来看,“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呢。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可见诗人身处国外;再回归第一节,第一节共四句,前两句满含对槐叶的赞叹之情,而后两句却满是伤感之情。

21.赏析下面一首小诗,回答题后问题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所写的这首诗的意义是什么?(6分)【答案】(6分)①以形象再造抽象(以常见物、眼前景创造了象征性画面)②截取一章中的某个片断(生活中的一个特写镜头)注:两点答出一点即可。意义:①事物是相互作用的,矛盾是相对的。②事物不是孤立的,相互关联,相互包含。注:两点答出一点即可。与答案不同,考生若答的有理,可以适当给分。【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现代诗歌的上戏的题目,这是一首哲理诗,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阐释一个道理,有自己的观点,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理解并欣赏歌词《雾里看花》,完成下面小题。雾里看花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 烦恼最是无情夜,笑语欢颜,难道说那就是亲热,温存未必就是体贴,你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哪一句是情丝凝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试卷第10页,总30页 22.这首歌词耐人寻味,告诉人们什么?

23.歌词中“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通过“借我”的直接反复,表达___________的愿望。

24.结尾处三个语意相近的叠词的密集运用,用意何在?

【答案】

22.提醒人们要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看清各种事物的本质,分辨情感的真伪。23.希望自己,也希望人们都能清醒地看待事物的本质

24.将为了看清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渴求一双慧眼的心情表达得更强烈、迫切。【解析】

22.试题分析:本题实际考查对歌词主题的理解。这首歌以“雾里看花”开篇,引出要辨识的对象——“变幻莫测的世界”,然后列举了很多生活现象,有自然界的“涛走云飞,花开花谢”,现实生活中的“笑语欢颜”,以此来印证世界“变幻莫测”的观点,最后点明主题“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考生只要抓住结尾的主旨句,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

23.试题分析:《雾里看花》这首歌词中作者反复使用了“借我”,也就是告诉听者或者读者,“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后面的句子就是作者强调的重点所在。从原文来看,这个句子就是“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考生把这一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就是本题的答案。

24.试题分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三组叠词连用,有增强语气的作用。从内容上看,这三组叠词意思相近,显然又有反复强调的作用,从上文看,这三组叠词强调的应是“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据此就可分析出,作者密集使用三个语意相近的叠词,就是为了表达渴求一双慧眼来看清世界的迫切心情。

点睛: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象性,叠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2)确切性,叠词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效果,使所要表现的意象更加确切;(3)音乐性,叠词可使诗或文章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4)增强语气,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完成小题。再别康桥 徐志摩

①轻轻的我走了,试卷第11页,总30页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③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④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⑤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⑥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⑦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5.下列对这首诗构思及其效果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①节即扣住标题中的“别”字,总写离别母校时的难分难舍和依恋之情。诗人不愿惊动深爱的康桥,只想悄悄地与之告别。

B. 第②③节实写康河岸边的金柳和河里的水草,第④节写榆阴下的美丽清泉,借此表

试卷第12页,总30页 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往情深和永久的留恋。

C. 第⑤节写诗人寻梦放歌,感情达到高潮,第⑥节则写梦境回到现实,抒发满怀的离愁。“但”字紧紧关联两节,显示思路急转。

D. 第⑦节再写与康桥依依惜别,表达了对未来重回母校的期待,呼应开头,一唱三叹,反复回旋,强化了诗人告别时伤感的情绪。2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开头三个“轻轻的”以轻微跳动的节奏烘托出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温柔、细腻、舒缓的抒情基调。

B. 诗人以金柳比喻新娘,写青荇招摇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康河风景的美好可爱,表现了诗人的欢喜和眷恋之情。

C. “揉碎”写出天上虹般清澈的潭水,被浮藻分散,五彩斑斓的景象,“彩虹似的梦”情景交融,写出潭水的静美和诗人的留恋。

D. 诗人把“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化虚为实,化无声为有声,与过去酣畅痛快的放歌形成反差,表达了离别时不能放歌的惆怅。

【答案】 25.D 26.D 【解析】

2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结构的分析和理解。D项,“表达了对未来重回母校的期待”无中生有,表达的是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点睛: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诗歌的结构还是为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服务的,重要分为三种类型:(1)先景后情,,以景结情;(2)重章叠句、铺垫、照应、过渡;(3)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2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能力。D项,表达诗人不忍打扰母校的心情,不是反衬勃勃酣畅痛快的放歌;蕴含着一丝淡淡的忧愁,但不是不能放歌的惆怅。这首词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试分析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作用。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7.“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遍”的作用:;“染”的作用;“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透”的作用;“争”的作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的作用;“翔”

试卷第13页,总30页 原是描写,这里用它来描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问”的对象,“主”的对象,显示了作者的博大胸襟与气魄。

28.《沁园春•长沙》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这种体裁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9.文学作品中的秋景一般都是萧条、肃杀的,本词的秋景具有怎样的特色?为什么?

【答案】

27.“遍”写出了“红”之广;“染”富有表现力地画出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壮美景色。“透”字表现了江水的清澈程度,“争”写出了人人争先恐后的竞争场面。“击”字准确、形象地表现出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劲飞的雄姿;“翔”原是描写鸟儿不扇动翅膀地盘旋的姿态,这里用它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地游动的神态,用得非常贴切、传神。“问”的对象是大地,“主”的对象是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

28.《沁园春•长沙》是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是有格律严格的词,但它的内容却是现代的。现代人可以写格律诗词,虽然这种格律严格的诗词,在语序和省略上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般语法规则,却能以有限的词句表达丰富的内涵,并富有一种韵律美和典雅美。29.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的、美好的,充满生机的。从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惆怅、沉重的心情,但他笔下却没有中国一般旧体诗词中的肃杀、伤感的“悲秋”情调,这都缘于词人心中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强烈的革命责任心、革命使命感。祖国山河如此美丽,词人更感到责任的重大、革命的必要,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是极其可悲的,“主沉浮”的必定是人民,必定是那些“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决心改造世界的革命青年。【解析】

2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炼字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的理解作答,本题可以作答为,“遍”写出了“红”之广;“染”富有表现力地画出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壮美景色。“透”字表现了江水的清澈程度,“争”写出了人人争先恐后的竞争场面。“击”字准确、形象地表现出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劲飞的雄姿;“翔”原是描写鸟儿不扇动翅膀地盘旋的姿态,这里用它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地游动的神态,用得非常贴切、传神。“问”的对象是大地,“主”的对象是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2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类试题,考生可以这样作

试卷第14页,总30页 答本题,《沁园春•长沙》是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是有格律严格的词,但它的内容却是现代的。现代人可以写格律诗词,虽然这种格律严格的诗词,在语序和省略上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般语法规则,却能以有限的词句表达丰富的内涵,并富有一种韵律美和典雅美。2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景物描写的赏析类试题,考生可以结合对诗歌的理解作答本题,本题可以作答为,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的、美好的,充满生机的。从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惆怅、沉重的心情,但他笔下却没有中国一般旧体诗词中的肃杀、伤感的“悲秋”情调,这都缘于词人心中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强烈的革命责任心、革命使命感。祖国山河如此美丽,词人更感到责任的重大、革命的必要,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是极其可悲的,“主沉浮”的必定是人民,必定是那些“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决心改造世界的革命青年。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30.如何理解诗中“鸟”这一意象?(4分)

31.谈谈你对诗歌最后两句的理解,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

30.“鸟”这一意象与人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对土地(祖国)深沉的爱。(4分)31.“泪水”是爱与担忧的体现,“深沉”表现的是情感的深度。抒发了诗人的爱国忧国之情,既点明了题旨,又与前部分顺理成章地形成因果关系。(4分)【解析】

试卷第15页,总30页 3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典型意象的把握。抓住“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就可品味出“鸟”这一意象的含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1.

试题分析:作为诗歌考查结尾的作用,就要考虑到它的表现手法,与开头有无呼应关系,对深化诗歌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阅读下面这首诗的节选部分,完成后面题目。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注]节选部分为《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32.节选部分的这两节诗在语意上同中有异,请仔细揣摩,简要说明其异同。(5分)33.这两节在节奏上完全相同,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答案】

32.“同”:都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缠绵悱恻的感情。(2分)“异”:第一节的 “轻轻”在最后一节改成了 “悄悄”;(1分)第一节是“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是“挥袖”不带走云彩;(1分)最后一节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比第一节又进了一层。(1分)

33.这样写一唱三叹,反复回旋回环,(2分)强化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受,(2分)又流露出既洒脱又伤感的复杂情绪,使人回味无穷。(2分)【解析】 3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需要注意结合诗句,联系本诗写作的背景材料等加以分析。第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试卷第16页,总30页 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本题可据此分析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3.

试题分析: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本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写作背景】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土地改革开工作,十一月二十六日,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在精神振奋之余,毛泽东写下了这首小令。34.联系写作背景,请概括全词的主旨。

35.“一年一度秋风劲,寥廓江天万里霜”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劲”字传神,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34.全诗描写了战地黄花有色有香,秋风威猛,辽阔的大地一片洁白,江澄水碧、水天相连、一望无际的壮丽景象。表现诗人战胜敌人恢复职务后的喜悦、豪迈,表达诗人与敌斗争的勇气和决心。

35.(1)“天朗气清,秋风强劲有力,秋风威猛地驱除着一切陈腐的东西,辽阔的大地一片洁白,江澄水碧,一望无际。”抒发了诗人战胜敌人后的豪迈感情、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表达诗人坚决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2)“劲”写出了秋风扫落叶的威猛,笔力雄健,极有阳刚之美,形象地传达出诗人与敌斗争的豪迈旷达,与敌

试卷第17页,总30页 斗争的勇气和决心。【解析】

3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诗词的能力。“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货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 ”,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

35.试题分析:“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秋风春光,已有所抑扬了。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

点睛:(1)对于诗词的意境分析,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意境。,“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高度融合,是优秀诗歌作品必须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其次,要弄清楚“意”(情)与“境”(景)的主要特点和关系,在意境的形成中,“景”是基础,“情”、“意”才是主导。“意境”中的“景”是“情中景”。第三,要弄清楚诗歌意境构成的基本模式并掌握一些关于诗歌意境分析的必要的常识和方法。(2)炼字题型答题模式一般为: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祈求 蔡其矫

我祈求炎夏有风,冬日少雨; 我祈求花开有红有紫; 我祈求爱情不受讥笑,试卷第18页,总30页 跌倒有人扶持; 我祈求同情心—— 当人悲伤,至少给予安慰,而不是冷眼竖眉; 我祈求知识有如泉源,每一天都涌流不息,而不是这也禁止,那也禁止; 我祈求歌声发自各人胸中,没有谁要制造模式,为所有的音调规定高低; 我祈求,总有一天,再没有人,像我作这样的祈求!

36.诗人在这首诗中祈求的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来。37.诗人以“祈求”开始,以“不再祈求”结束,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

36.作者祈求的是自然环境和谐、爱情自由、人间温暖、知识传播不被禁止、言论自由等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和正常的生活需求。

37.不矛盾。结尾“我祈求/总有一天,再没有人/像我作这样的祈求”,正是对前面一连串祈求的否定,祈求是为了不再祈求,深化了主旨。【解析】

36.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通读全诗,将诗人祈求的内容分层归纳,即可得出答案。前三句“我祈求炎夏有风,冬日少雨;我祈求花开有红有紫”,说明诗人祈求的是自然环境和谐;“我祈求爱情不受讥笑”,祈求的是爱情自由不被讥笑;“跌倒有人扶持”到“而不是冷眼竖眉”这五句祈求的是人间的温情;“我祈求知识有如泉源”到“那也禁止”四句祈求的是知识传播不被禁止;“我祈求歌声发自各人胸中”三句,祈求的是言论自由;结尾两句则表达了对自由民主的正常生活的渴望。

37.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答出开头和结尾是否矛盾,然后阐明理由。从全诗来看,诗人在开篇提到的“祈求”,祈求的是正常民主自由的生活,也就是说这样的生活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结尾诗人又说“我祈求,总有一天,再没有人,试卷第19页,总30页 像我作这样的祈求!”没有人有上面那样的祈求了,也就意味着诗人所期盼的生活实现了,所以说诗人的“祈求”是前后一致的,并不矛盾。

三、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15分)(10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38.贾母戏谑地称王熙凤是“泼皮破落户儿”和“凤辣子”,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婉转批评。B. 既说明王熙凤的厉害,又表明贾母对她的亲近。C. 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D. 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的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戏谑嘲讽。39.(小题2)“气派”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A. 指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

B. 指人的态度仪表 C. 指人做事的魄力

D. 指人的精神与面色

40.(小题3)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极会说话的聪明人,文中最能显示她的这一特点的是哪句话?为什么?(3分)

41.王熙凤问黛玉及婆子们一些话的目的是什么?(3分)

试卷第20页,总30页 【答案】 38.C 39.B 40.

41.【解析】 38.略 39.略 40.略 41.略

42.(题文)文学名著阅读(10分)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徐曼丽生日的那天晚上,赵伯韬和吴荪甫密谈,赵伯韬以胜利者自命不凡的口吻胁迫他,吴荪甫明知在赵伯韬大规模经济封锁下,处境十分艰难,仍然顶住。之后,吴荪甫将他的厂押到公债上,作最后一搏。(《子夜》)

B.曹操的头疼病复发,华佗提出了要想根治就要打开头颅的治病方案。曹操担心他是要谋害自己而不同意。华佗以关羽刮骨疗毒为例劝说曹操,曹操觉得华佗讥笑他胆小,就将他关进牢狱,长期监禁折磨他。(《三国演义》)

C.焦大是宁国府的老奴,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他趁着酒兴,先是骂大总管赖二,随后大骂贾蓉、贾政。宝玉听了非常生气,便让下人把焦大捆了起来,用土和马粪填了他一嘴。(《红楼梦》)

D.孙继任、王和甫打算联合实业界同人,合办一个银行,作为他们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企业,吴荪甫对于这一提议十分赞同,之后不久便成立了“益中信托公司”。《子夜》

E.曹操采纳许攸的计谋,领兵烧毁袁绍乌巢粮屯,大败袁军,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随后,曹操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在仓亭再次大败袁军。袁绍死后,曹操决漳河水夺取

试卷第21页,总30页 了冀州。后来,曹操用郭嘉的遗计平定辽东,终于统一了北方。(《三国演义》)【答案】(5分)BC 【解析】(B项,“曹操觉得华佗讥笑他胆小”有误,应是曹操认定华佗是来为关羽报仇的;曹操杀了华佗,而不是关进监狱,长期监禁折磨他。C“贾政”应为“贾珍”,“宝玉”应为“贾蓉”)

43.(题文)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二“名著导读”部分介绍了巴金的《家》,请根据你对《家》的理解,续写下列空白处。(4分)

《家》是控诉书,巴金控诉了

;《家》是宣判书,巴金指出了

;《家》是进军的雄壮的乐曲,巴金奏出了

。总之,《家》既是旧制度的葬歌,也是。

【答案】参考答案:旧制度旧礼教灭绝人性的罪恶和令人齿冷的污秽 旧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鼓舞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勇敢青年、那个“家”的叛逆者的胜利的前进曲 那一整代进步青年所梦想着的新社会的催生曲 【解析】略

44.根据小说内容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或句子(4分)

(1)王熙凤心狠手辣,她□□相思局,害死了贾瑞;而□□宁国府则表现了她的精明能干;弄权铁槛寺,又说明了她贪婪无比……

(2)宝玉挨打,黛玉来看望挨打的宝玉,她泪光满面,眼睛肿的桃儿一般,万句言语无法倾诉,仅抽噎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一句,填写在横线上,不能填字母)

A.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B.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3)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深受贾母喜欢,被留在贾府过夜。第二天吃早饭时,为了哄贾母开心,刘姥姥还未吃饭就站起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着,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直不语。她古怪的表现,惹得上上下下的人先是发怔,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答案】(1)毒设、协理(2)你从此可都改了罢(3)食量大似牛 【解析】略

45.阅读下面文字,简述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的情节。

此时众婆娘媳妇见无事,都陆续散了,自去歇息,跟前不过几个心腹常侍小婢,老尼便趁机说道:“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红楼梦》第十五回)

试卷第22页,总30页 【答案】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重要情节的掌握。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是《红楼梦》第十五回的情节。此情节很好地展现了王熙凤狠毒的性格。凤姐带着宝玉、秦钟到馒头庵(水月庵)歇息。庵内老尼将张财主先把女儿许配守备之子,后又贪财再度许配给李家之事告诉凤姐,凤姐开价三千两,答应出面助张家摆平此事。不料张家小姐得知父母退了前夫后自缢,守备之子闻讯亦投河自尽。张李两家人财两空,凤姐坐享三千两。(题文)名著阅读。(共10分)

46.(小题1)下列关于《红楼梦》情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E.晴雯不小心害了伤风,嬷嬷请来的新太医胡乱给她开了些药,幸亏宝玉及时发现,重请太医才幸免于难。

A. 时值初春,在湘云的提议下,诗社议定将“海棠社”改作“桃花社”,黛玉为社主。复社后第一次填写柳絮词,湘云所作之诗最好。

B. 宝玉因又看见晴雯补过的那件雀金裘生发物在人亡的伤感,便点了一炷香,填了一首《芙蓉女儿诔》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C. 贾母死后,鸳鸯万分悲痛,当天便以死殉主。贾政嗟叹后命贾琏买棺盛殓,随贾母葬,以全其心志。

D. 凤姐患病,一时难以痊愈。王夫人便让李纨、探春一同照管园中事物,又请来宝钗帮忙,“托她各处小心”。

47.(小题2)探春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改革大观园?效果如何?(100字左右)(5分)答:

【答案】 46.47.BC 【小题2】【小题2】探春树立威望后,采取开源节流的办法①,先是取消了宝玉、贾环等人学里的纸笔费①,免掉了姑娘们的头油脂粉钱①;而后,把园中的花草、树木、稻田等承包给园中的仆妇,多劳多得①。下人欢欣鼓舞(高兴),每年也省了四五百两银子的支出① 【解析】

试卷第23页,总30页 46.47.B.《芙蓉女儿诔》并非此时所作;C.在辞灵之日以死殉主,并非在贾母死之日殉主。

【小题2】【小题2】5分

48.(题文)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

这段文字选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由于秦氏去世,宁府人手不够,事务又极其繁杂,贾珍便拄着拐杖去请凤姐来协助办理丧事。凤姐知道这是一个表现的好机会,心里十分乐意,征得王夫人同意后便应承下来。

B.宝玉与秦钟二人同来同往,同坐同起,十分亲密。后来他们与家塾中香怜、玉爱二人相知,惹得同窗金荣等人十分嫉恨。一次,趁贾代儒不在,金荣便与秦钟、香怜等争斗起来。后来在李贵等几个大仆人的喝令调停下,金荣被迫向宝玉作了揖;宝玉仍不依,最后金荣只得向宝玉磕头赔罪才算了事。

C.荣府贾政生了一个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了一块玉来,就取名作宝玉。贾宝玉两周岁时,贾政想试一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各种物件摆了无数,让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贾政大怒,说他“将来酒色之徒耳”,但贾母还是把他当命根一样看待。

D.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

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牡丹亭》,被黛玉发现了。后来黛玉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牡丹亭》里的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为柳梦梅(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比黛玉为杜丽娘(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E、说毕,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才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铰。宝玉见他生气,便知不妥,忙赶过来,早剪破了。

贾政亲自视察并赐题各处匾额。宝玉随贾政和众清客同行,在众人面前大显其才,深 得众人人赞许。结束后,小厮们因宝玉心情好,便将他身上佩带的饰物都抢了去。黛玉以为自己送他的荷包也没有了,便赌气把正在做的香袋剪碎。宝玉急忙把戴在里面的荷包取出,黛玉才后悔自己的莽撞。

试卷第24页,总30页 【答案】BD 【解析】B、金荣是向秦钟作揖磕头;D、他们看的是《西厢记》,宝玉自比为张生,比黛玉为莺莺。

49.(题文)填空。(6分)

1.古代诗文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____”;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____”;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____”。

2.《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____的一篇自传性散文名作。

3.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____》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答案】

恐美人之迟暮

朝如青丝暮成雪

老病有孤舟

羡长江之无穷

史铁生

人间喜剧

【解析】考查名篇名句。分别出自教材背诵篇目,题材、体裁、册次均有兼顾。50.(题文)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宝玉、宝琴、岫烟、平儿四人正好同一天生日。众姐妹在芍药栏里备下酒席,喝酒玩闹。行酒令时探春被罚了好几杯。散席时探春不见了,后被发现醉卧在一个石凳子上,四面芍药花落了一身,蜂围蝶绕。众人扶唤起探春,探春口中犹做酒令。

B.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回到家中,卧床不起。宝玉前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自己早知今日,也不如此痴心傻意,并夺过剪刀将指甲齐根铰下,将贴身穿着的旧绞袄脱下,与指甲一起交与宝玉,并要宝玉把袄儿脱下让她穿着带进棺材。当夜晴雯死去。C.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贾母等人决定让宝玉娶宝钗来冲喜。袭人怕这会伤了三个人,凤姐献调包计。宝玉听说要娶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娶亲之夜,看到喜娘是雪雁,十分高兴。洞房时才得知新娘竟是宝钗,竞糊涂得更加厉害了。

D.傻大姐在园中捡到绣春囊,被邢夫人撞见。邢夫人将其交给王夫人,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耳光。最后在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互赠的私物。

【答案】A 【解析】“探春”错,应该是“湘云”

四、句子默写

试卷第25页,总30页 51.默写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3)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4)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再别康桥》)(5)她静静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答案】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万类霜天竞自由

风萧萧兮易水寒

揉碎在浮藻间

到了颓圮的篱墙

【解析】试题分析: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峥嵘”“霜”“竞”“萧萧”“揉”“浮藻”“颓圮”“篱墙”等字要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雷雨》(节选)回答小题(8分,每小题2分)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照片,又望侍萍。半晌。周朴园:(突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悲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试卷第26页,总30页 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

周朴园: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鲁侍萍: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52.联系全文,对“柜上的相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A.深切真挚的怀念

B.十分自私的怀念

C.掩饰罪恶的怀念

D.极其虚伪的怀念

53.周朴园反复提到“过去的事情不必再提了”,对其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害怕侍萍越说越伤心,哭坏了身体。B.担心侍萍提起往事,被周萍知道后背叛他。C.害怕人们知道他不光彩的过去。D.内心愧疚,觉得对不起侍萍

54.联系全文,对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前后的情感变化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怀念、痛悔”到“怒斥、感化、补偿”。B.从“伪善、掩饰”到“威胁、欺骗、收买”。C.从“怀念、惊恐”到“认错、后悔、安抚”。D.从“仁慈、惊恐”到“怒斥、欺骗、后悔”。

55.对这个片段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A.这段对话把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公开明朗化了。

B.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很快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他陡然间变得冷酷无情起来。

C.鲁侍萍的话表现了她的刚毅,但她还不能揭示自己为什么三十年来受了那么多苦,所以自认为是“不公平”的命造成的。

D.周朴园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其意是:三十年了,你还在思念着我,你终于见到我了。

试卷第27页,总30页 【答案】 52.A 53.C 54.B 55.D 【解析】

52.怀念有其真实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虚伪。他更怀念对他没有威胁的照片中的人。53.因其自私,他更担心他自己。

54.周朴园做为资本家,惯用的手段就是威胁、欺骗、收买。55.他一直怕鲁侍萍提起过去,怕人们知道,怕会勒索他。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从来中国小说,十九以喜剧散场。其能破此习惯者,不能不首数《红楼梦》。说者对于此事,一半归功曹雪芹,一半归功续后四十回之高兰墅,吾以为红楼之得传,初固毋待于后四十回之绩,然真正赚得天下后世儿女一副眼泪者,一大半在后四十回。天下莫不知有曹雪芹,知高兰墅者果有几人。若高氏者可又谓曹氏之功臣矣。

文章而言创作,非难。文章而续人之业,实难。何则?盖续人之作,我有笔墨,不能写我欲说之话,我有思想,不能发我欲说之主张。必以我之心,置人家心腔中,而代为思之书之发挥之,始得无咎。如此续书,能吻合原人之意,已觉不易,况传之后世,赚得天下儿女一副眼泪乎?高所续红楼梦四十回,其写王熙凤,史湘云,甄香菱等人,虽未能合曹雪芹之原意,而宝玉之走,黛玉之死,袭人之嫁,宁国府之被抄,以及惜春一大部分人之下场,皆能与前八十回之草蛇灰线,水乳无痕。不但此也,其言语动作,甚至一小习惯,一口头语,亦莫不然。写贾政仍是贾政,写王夫人仍是王夫人,写宝玉等一切人物,仍是宝玉等一切人物,至其一样注重白描,犹余事也。然则其绞脑滴血,对前八十回之诵习揣摸,果至何等程度哉?

冥冥之中,曹是否引高为知己,吾不得而知。若俞仲华之于施耐庵,关汉卿之于王实甫,则真应对高而自愧矣。人生得一知己难,求得为文一知己尤难。吾于曹高之事,不禁长叹焉。

(选自张恨水《文论语丝》)

56.作者为什么说“若高氏者可又谓曹氏之功臣矣”?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57.解释第二段中的“草蛇绳灰”的含义。(3分)

58.高鹗所续《红楼梦》在情节安排上与曹雪芹原先的意图有较多出入,请结合王熙凤

试卷第28页,总30页 和香菱的

判词进行分析说明。(6分)

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生此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香菱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答案】

56.①绞脑滴血,诵习揣摸前八十回,续写基本吻合原人之意;②续写《红楼梦》,赚得天下后世儿女的眼泪;③人物特点上注重一贯性,甚至言语动作习惯都不忽视;④手法上与前八十回一样注重白描。(答对三点即可,每点2分)

57.指《红楼梦》前八十回在人物、情节等方面的或明或暗的线索和迹象。(3分)58.“一从二令三人木”基本意思是王熙凤最后被贾琏休弃,续书结局是王熙凤在贾府病死,与

与曹氏原意不同。(3分)

“两地生孤木”寓指夏金桂。判词后两句意指香菱最后被夏金桂虐待致死,续书写香菱最后被扶正,与曹氏原意相反。(3分)【解析】 56.

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分析可知,作者说“若高氏者可又谓曹氏之功臣矣”,因诵习揣摸前八十回,续写基本吻合原人之意;赚得了天下后世儿女的眼泪;人物特点上注重一贯性;手法上也注重白描等。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57.

试题分析: “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

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分析可知,第二段中“草蛇绳灰”运用了比喻的方式,蕴含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在人物、情节等方面或明或暗的线索和迹象。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8.

试卷第29页,总30页 试题分析:该考点包括作者和高鹗的基本观点、思想情感倾向。评价,要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

和倾向,找出文中支持自己观点的相应材料,然后作出自己的合理判断。分析可知,王熙凤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曹意是王熙凤最后被贾琏休弃,续书是王熙凤在贾府病死。香菱判词中“两地生孤木”指夏金桂。曹意指香菱最后被夏金桂虐待致死,续书是香菱最后被扶正。以上两点在情节安排上都与曹雪芹原先的意图有出入,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自助餐自助学习 第3篇

进入高中后, 在自身角色转换意识淡薄、学习环境改变、学习难度有所增加等因素的直接作用下, 学生不能尽快地完成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 不能顺利地从初中时期的被动学习过渡到高中时期的主动学习。初高中英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但侧重点又各有不同:初中英语重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 而高中英语重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能否针对初高中英语学习的不同要求, 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自觉性、自主性和自助性是解决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养成和提高

离开了初中老师全场盯人式的学习环境, 来到较为宽松, 以自觉性为主的高中学习环境中, 相当一部分的高一学生缺乏高中学生应有的学习意识的转换, 认为离高考还有三年的时间, 于是思想上有所松懈, 把初始的高中生活当作学习道路上的歇脚石, 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所以, 学生必须高度认识养成及提高学习自觉性的重要性。

首先, 兴趣是学生养成学习自觉性的基础。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英语这门功课, 学生一开始也许还有新鲜感, 但随着所学内容增多, 需要背诵识记的内容也随之增多, 单凭初始的新鲜感已经很难维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个时候, 学生不能轻言放弃, 要将长期目标分解成若干短期目标, 将复杂庞大的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较小较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当经过一番努力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时, 学生就会油然地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并渴望重新体验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 新教材中, 每个单元的单词多达上百个, 而每个单词又对应着若干词组句型, 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可以将一百多个单词及其用法划分为若干部分, 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完成的记忆量。完成了一天的任务后, 学生就会对完成下一天的背诵任务充满信心, 并想去征服英语学习中的其他难点, 从而有助于学习自觉性的养成。

其次, 学习自觉性的提高需要有适度的压力。过量的压力可能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但是, 如果缺少了压力, 学生又容易自我放纵。所以适当的压力有助于学生自觉性的提高。一方面, 学生可以采用榜样激励法, 在身边寻找比自己成绩稍好的同学作为追赶目标, 与其竞争, 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 学生可以自我绘制学习成绩演变图。在每次练习和测试后将自己的成绩和名次以坐标的形式标注在对应的区间里, 形成曲线图。

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养成和提高

学生要学会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可达目标。

进入高中后, 学生不可再沿袭初中时的学习方法, 要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 在完成每一阶段的计划和目标后, 学生将受到更高目标的激励, 积极主动地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1) 学生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好新课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到了高中, 随着词汇量的增加, 课文篇幅的加长, 语法的不断深入, 学习难度也相应增加。学生通过预习, 可以发现疑难点, 带着问题去听课, 目的性强, 减少了盲目性, 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2) 学生要养成课上认真听讲,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并做好笔记的习惯。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不仅“知”, 还能“记”, 更能“用”, 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在听课过程中, 学生要善于抓住重点, 使用自己易懂的符号文字等简明地记下重点和难点, 并在课后及时整理笔记, 确保自己有完整、正确的学习资料, 为以后的复习工作做好准备。

(3) 学生要养成课后巩固所学知识的习惯。一方面, 学生在课后要及时复习, 及时地巩固和科学的记忆方法能帮助学生在记忆黄金期将瞬间记忆强化为永久记忆。反复强化后, 学生就能做到听音知词, 见词知义。另一方面, 学生要通过习题练习, 检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巩固所学内容, 强化薄弱环节。在完成相关练习的时候, 学生要注意初高中英语提出的不同要求。例如, 在高中的阅读理解中, 除了考查对文章细节的把握外, 还重在考查对文章或段落的大意、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内容推断等深层次的理解。

(4) 学生还要养成阶段性复习的习惯。学生在深入学习的同时, 要对前一段时间的知识进行回顾。温故方能知新, 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学生学习自助性的养成和提高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后, 学生就可以在课后进行拓展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能自助性地学习就成了学生学习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要求。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应该进行大量的自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实践, 学会借助外力 (资料、工具书等) 自我学习、自我鉴定、自我评价、自我提高, 逐步培养自己的学习自助性, 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水平。

首先, 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寻找提高自己英语综合能力水平的途径。一方面, 学生要坚持每天训练自己的听力水平。学生既可以借助于课文或听力训练的磁带, 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有声读物。但学生所选的有声材料必须适合自己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 学生经常性地阅读课外书籍也是必要的。书的内容按学生的兴趣可以涉及文化、生活、文学等各个领域。在阅读时, 学生可以运用浏览、跳读等阅读技巧来疏通文章大意, 并对其中的美文和优美段落进行摘抄、识记、改写等, 从而达到累积知识、增强语感、开阔视野的目的。此外, 学生还要养成勤开口、练随笔的习惯, 培养自己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 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水平。

其次, 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学习。就现阶段而言, 学生可以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查阅各种语法书和具备不同功能的词典等工具书, 更准确、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自我排疑解难, 为自主学习扫除障碍, 铺平道路。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 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一新兴资源帮助自己学习, 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助性。

结语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不仅要做知识的接收器, 还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每个刚进校的高中生都应该尽快完成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 自觉、自主、自助地进行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驾驭者。学生要养成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自助性, 不仅仅是针对目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提出的要求, 更是对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出的要求, 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终身学习运用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被动学习方式, 成为学习的主人。但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不能尽快完成初高中英语的衔接, 实现由初中时期被动学习向高中时期主动学习的转变。解决衔接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良好的学习自觉性、自主性和自助性的养成。

关键词:衔接,自觉性,自主性,自助性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1-42.

[2]郭新华.浅论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方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 32 (1) :153-154.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自助餐自助学习 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学习自助;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60-2

学习自助是指学生在遭受一定挫折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方法自我调适并尽快适应教学节奏和风格的方法。高中学生的实际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复杂化趋势。有的学生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理论性强、变化太快,对政治课学习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只注意书本理论知识,不会理论联系实际认为政治课解决不了现实问题;还有的学生只注重政治知识的学习,不注意自己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高。以上状况的存在使学生感到困惑、迷惘甚至是痛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学生中的认同程度,切实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政治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学习自助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自我解决政治学习中的问题。

一、兴趣迁移法

兴趣迁移法是指从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入手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兴趣迁移到政治学科的方法。少数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目的不明确,方法不恰当,上政治课时就厌倦和抵触,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善于寻找突破口,从学生学习的某一方面兴趣来改变对思想政治课的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政治课学习中来。如《生活与哲学》讲“真理是有条件的”时,某学生一听是真理条件性概念的表述,顿时感到索然无味,政治教师知道他是物理课代表,于是这样问:什么是第一宇宙速度?什么是第二宇宙速度?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第一宇宙速度是“在以地球为半径的轨道上运行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能脱离地球引力到达无穷远处的最小速度”。教师继续问:航天器超出第一宇宙速度达到脱离速度是还能叫卫星吗?此学生顿悟:航天器要成为卫星必须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如果超出脱离速度就出了行星。政治教师从学生学物理的兴趣上找到了突破口,学生由此明白了哲学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学政治自然就有了较为浓厚的兴趣。

二、自我鼓励法

自我鼓励法指学生学习遭受困难或失败时,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以鼓励自我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尤其是政治选修班,个别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花了不少功夫,动了不少脑筋,一个学期下来政治成绩仍然不太理想,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下降,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不断增加。此时高中政治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运用自我鼓励法,不要沉浸在过去,要着眼于今天,要有筹划和制订学习目标的时间,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一定会上去的。高三文科班小张向我反映:第一次模拟考试已经过去十天了,我害怕看见同学和政治老师,我是不是天生就比别人笨……越想越感到得自己很差劲。这时我就开始引导:你的刻苦精神值得每位同学学习,老师也很佩服你的意志力。不管在哪里,都要参与竞争,要明白最终超越别人远没有超越自己更重要。如果你把老师讲的答题要求全部领会并学会把政治知识加以系统化,下次你一定会很棒!小张学会自我鼓励,懂得了如何克服当前的困难,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不但没受挫反而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目标升华法

目标升华法是指学生在原有的学习目标达成时,自我引导向更高目标奋斗,用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从而使自身得到境界升华的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许多家庭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一些学生穿起了名牌、吃出了高档,生活上的攀比现象有所抬头。作为政治教师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向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告诉学生在学校里是学习和综合素质上的竞争,而不是吃穿上的攀比,只有学习成绩优秀、思想品德高尚、身体强壮健康才是真正的强者。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目标升华法努力促使学生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以提高学习成绩和道德素质。在讲《经济生活》“消费的类型”时,按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是什么?人们会越来越追求精神愉悦和全面发展,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消费将逐渐增加。以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吃穿不愁的今天,我们学生应追求怎样的消费?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未来的发展不断充电。通过目标升华法,不但巩固了所学的政治知识,而且高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

四、自我总结法

自我总结法是指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反省、自我总结,学会主动学习的方法。教育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质上就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如果学生的学习活动主动性不强,他們的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就会片面肤浅,学习效率和效果就不理想。在目前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政治教师要针对学生经常重复出现的几种错误现象,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找出其中原因的并思考解决办法,杜绝类似错误的再发生。一开始实行时,学生可能不适应这种方法,在政治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再进行集中归类,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总结。通过一段时间实践以后,学生会逐渐学会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进行反思和改进,切实提高政治课学习效率。如在学生在做“评析类”题目时,总是思路不清,要点遗漏,分析不全面,政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思考过程,例:有人认为:“我们是国家主人。国家征收我们房屋,就应该满足我们的要求。”请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此观点。分析思考过程: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主人。②人民是国家主人,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应该是一致的。因此,国家征收公民的房屋,应维护公民利益。③国家要尊重和满足公民合法的个人利益,对于个别公民的非法利益和无理要求,国家不予保护。④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和方法是:该肯定要肯定并说明理由,该否定要否定并说明理由,该补充的要补充,最后评价,评价一般用“不科学或片面”。实践证明,政治教师如果重视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自我总结的方法,就能使学生思维更具层次性和严密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系统联系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所学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知识都是具有一定系统性的常识性知识,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一定内在的联系。系统联系法就是把政治单元或模块知识根据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便于记忆和运用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政治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各种联系,让学生自己在脑海组建一张清晰、科学的知识网络体系。例如《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首先要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承的必然要求,传承与创新不是文化发展的两个过程,而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其次,传承包括传播与继承,传播为继承提供了条件,继承为传播丰富了内容;最后,文化的创新追根求源是社会实践,重点把握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学生通过理清知识间内在联系,掌握知识体系,有助于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政治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自助餐自助学习 第5篇

一、单选题(共46题)

1、历届奥运会吉祥物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念,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

A.文化可以分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两部分

B.民族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C.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D.正是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才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青一代对“拇指文化”是情有独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B.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

C.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D.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3、节日风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一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其中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属于前者,宣传、弘扬、传承与振兴属于后者。以下选项属于动态保护方式的有 ①保存民间节日风俗

②传承尚有活力的节日文化 ③复活失去活力的节日文化

④记录失去活力的民间节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和特点,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吉祥物的头饰从多方位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符合北京奥运会将营造一个强烈人文色彩的视觉形象系统的要求。吉祥物设计特点告诉我们

A.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B.文化传播对文化传承起促进作用 C.文化只有是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D.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世界文化的遗产

5、中国文化节于2005年10月1日晚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隆重开幕。这次中国文化节的30多个项目汇集了中国传统和现代艺术的精华,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团组及美籍华人艺术团共900多人参加了演出和展览活动。这次中国文化节的举办

①有利于中国扩大对外文化开放与交流

②有利于缩小美中之间的“理解逆差” ③是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友谊的重要桥梁 ④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因素上的区别,造就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些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对待文化多样性的作用看法正确的是 A.文化多样性对社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B.承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减少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D.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上

用心

爱心

专心 7、2007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文化遗产日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设立文化遗产日,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 C.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D.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8、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卫星上搭载并在绕月时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等31首歌曲。据此完成 “嫦娥一号”搭载播放的《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等31首歌曲 ①是一种文化现象

②会形成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③有利于国民文化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④是我们提倡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2007年11月27日上午,从38万公里远的太空中,传来“嫦娥一号”卫星播放的《歌唱祖国》歌声。“嫦娥一号”在绕月探测的过程中,将会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等31首歌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能够充分展示中华文化之美,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B.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C.能够实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文化传播手段的多样性有助于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

10、近年来,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搞得轰轰烈烈,而我国传统的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却备受冷落,甚至有些年青人不知道这些传统。为此,有专家和人大代表呼吁将重大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为传统节日立法。重视传统节日的意义在于 A.能够改变传统文化日益衰微的现状

B.能够抑制外来文化污染 C.能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D.能够使年青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1、“黄土寻根”陕西民间美术作品展在陕西美术馆开展时,剪纸、皮彩、木版年画、面花、泥塑、陶瓷、布艺、民间绘画等十几个品种600余幅作品集中亮相,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参观。据介绍,展览结束后,这些作品将长期陈列在陕西省美术馆,成为向海内外宣传陕西民间美术的一个窗口。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唯一途径

B.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文化具有多样性

D.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2、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和真实;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手机短信用精炼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对以上传媒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们是现代传媒

②它们是古代传媒与现代传媒结合体 ③它们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它们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用心

爱心

专心

13、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谈到对文化的感悟时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表明 A.文化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B.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世界文化的发展应该走向一体化

D.不同民族的文化应该“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14、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2006年10月由国家投资2000多万元在甘肃会宁县修建的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基础工程已竣工并对外开放。关于“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的正确看法有

A.它是具有纪念价值的自然景观

B.它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化景观 C.它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非物质遗产

D.它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5、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B.保持和发扬 C.继承和传播

D.移风易俗

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曾指出:“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先辈汲取智慧。”这说明,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是 A.不断创新的过程

B.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 C.学习外域文化的过程

D.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17、2006年9月13日,我国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这说明

A.要加强文化的创新

B.国家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C.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是对传统文学艺术的继承

18、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地说:“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传统文化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加强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①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④传统文化制约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对此我们应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全盘否定、全部抛弃

20、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创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用心

爱心

专心 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21、在传统文化中被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22、文字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不同,尽管我们可以将中国的律诗翻译成其它文字,但是和日本的俳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十四行诗对比,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韵味方面都存在着天壤之别。这说明

A.民族文化有人类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B.文化是民族的,但更是世界的 C.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D.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23、在20世纪末,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时发出了“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到2500年前孔子那里去寻求智慧”的宣言。事实也证明,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已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说明 A.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

B.文化的竞争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C.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交流融合 D.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4、19世纪照相技术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电影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20世纪中叶电视机的发明,是的电视连续剧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艺术品种;电脑的出现,使得网络语言兴盛一时;手机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主要说明

A.文化发展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B.科技进步决定了文化的发展 C.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相互促进

25、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在今天仍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产生与当初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据此回答

之所以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及影响与控制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是因为 A.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

26、今天我们应该这样看待儒家思想

A.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基本没有影响

B.其消极作用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

C.已经不适应今天时代发展的要求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批判继承

27、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性

D.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28、目前很多青年人对一些外国的节日津津乐道并进行热烈庆祝,却对一些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淡忘了。对此我们应该

A.全面吸收外来文化

B.通过立法禁止国外节日 C.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D.熔铸百家、博采众长

29、明末清初注明的国画大师石涛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代肺腑不能安入我腹肠。我自收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意思是说 A.创新就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修补

B.创新就是要彻底抛弃传统 C.创新就是要张扬个性,彻底否定传统

D.在向传统学习的过程中,要突破传统,形成自己的风格 30、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五个福娃的形象,是中国艺术家的杰作。“福娃”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版画、年画形象,而“福娃”的五种颜色是奥运五环的色彩。“福娃”造型生动活泼、寓意深刻、创意新颖,受到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喜爱。由此可见

A.中国画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形式

B.文化对经济、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 C.只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D.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

31、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著名“柳体”。“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表明

A.文化创新来自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需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32、据有关研究发现,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一批文化家、诗人、画家。这说明 A.每次社会变革,都会出现一批聪明的文人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33、在当代中国,要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做到 ①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4、2006年,有一些专家说:“中国人今后不要把“龙”当作中国国家形象的标志了,因为在西方,龙是一种凶猛的怪兽,充满霸气和攻击性,容易引起外国人的误解。”而新华社驻外记者对美、法、德、俄罗斯、日本和越南等国居民访问的结果,却发现外国人根本不同意这样的看法,甚至认为中国专家应挺起腰杆来,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这些专家的看法属于

A.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一位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的倾向

用心

爱心

专心 C.一位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D.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观点,有利于文化交流

35、“福娃”设计组的负责人韩美林说:“我要设计出一种形象,代表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表达出中国人民的热情,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里,我要让福娃的每一个细胞里揉进‘中国’这两个字。”福娃的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这说明 A.艺术创新离不开继承

B.艺术创新来源于艺术家的创意 C.艺术创新必须建立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上 D.艺术创新来源于传统文化

36、“没有创新就无从谈及文化的先进性,一部人类文明史和文化史,就是人类创新活动的历史。”据此完成 上述观点说明

A.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动力

B.文化源于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C.社会实践推动者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发展 D.文化先进性在于能够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37、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A.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B.立足于社会实践

C.文化工作者的努力

D.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38、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大师——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风格和特点,成为中西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②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重要性 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的重要性

④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39、2006年5月16日《光明观察周刊》载文指出,发展出民族的、人本的、科学的、开放的、富有竞争力的先进文化,就一定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这说明 A.文化创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B.文化创新的作用巨大 C.文化创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40、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华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 当成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下列选项中,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是

A.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 B.反对我们把传统文化固化,当作物件当以传承 C.启示人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勇于重新打造和丰富传统文化 D.暗示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

用心

爱心

专心

41、下列对“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有

①是世界上各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注

②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④其存在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对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3、要“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更多“新”的文化遗产。这里强调“新”说明了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②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离开了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4、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揭晓,会徽的图样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本身设计融合了亚洲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岭南文化元素。亚运会会徽在今后将会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留下一笔宝贵的亚运遗产。材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新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5、时下,在广告市场上,有些企业竞相采用篡改古诗或者成语的方式追求广告效应,喜欢利用谐音修改成语,于是出现了许多令人不快的“创造”:“默默无闻”改成了“默默无蚊的奉献”(灭蚊广告);“天长地久”变成了“天尝地酒”(啤酒广告);“刻不容缓”变成了“咳不容缓”(药物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文化的继承

②妨碍了语言文字的规范 ③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④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6、近年来,发达国家高度产业化的文化商品和文化资本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如今面临巨大的挑战。“国粹“艺术——京剧,备受西方人的青睐,但在国内,京剧艺术却遭遇了日剧、韩剧的强大冲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持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能否

A.全面吸引各种艺术的精粹

B.把传统的艺术推向世界

C.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

D.不断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 多选题(共8题)47、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07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为“保护文化

用心

爱心

专心 遗产,构建和谐社会”。保护文化遗产

A.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C.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48、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等等,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唱圣诞歌等等。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B.民族节日展现出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全部内涵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49、小到亲朋好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这说明

A.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B.文化传播不需要具体的传播媒体 C.文化传播只在本民族内部进行

D.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50、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就是“和”。它以“和”为精神风韵,倾注着对人类自身与发展问题的关系,包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进入21实际,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也渗透着“和”的文化思想。这说明“和”的传统思想

A.具有继承性

B.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C.是变化发展的,不可捉摸

D.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

5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诞生了《诗经》《尚书》《春秋》等优秀文化作品。据此完成 由此可见

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思想运动影响着文化的发展 C.多种思想观点的对立、争论是《诗经》等作品产生的源泉和动力 D.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52、《诗经》等文化作品的产生与当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当时正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封建制度逐渐代替奴隶制度的事情。这表明

A.经济是基础,决定着文化

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一致

D.社会制度的更替能影响文化的发展

5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进行文化创新,这是因为 A.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B.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C.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D.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用心

爱心

专心

54、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富有启迪。这说明 A.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B.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C.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D.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答案

1-5 DCCAD 6-10 ACACC 11-15 CCDBA 16-20 DBABA 21-25 CCCCC 26-30 DACDD 31-35 BBDCA 36-40 ABCBD 41-45 ACADB 46 C 47 ABD 48 ACD 49 AD 50 AB 51 BD 52 AD 53 ACD 54 ABD

用心

爱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自助餐自助学习】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第二单元07-12

政治生活第二单元08-17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课02-06

政治生活第二单元题12-05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教案02-06

分组学习高中政治论文04-25

高中政治生活教案07-15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说课06-10

分组学习高中政治论文提纲08-09

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政治论文04-16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