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这些性少数旗帜,你都认识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骄傲月是什么意思 科普丨这些性少数旗帜,你都认识吗?

科普丨这些性少数旗帜,你都认识吗?

2024-07-07 23: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8-08-18 17:20

http://www.sohu.com/a/248715495_651446

Genderqueer

性别酷儿,可以看做是跨性别(trans)的一种, 拒绝传统意义上性别二次元划分的人。不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但也不认同于相反的性别(如变性后对自己的性别仍无法接受),同时拥有两性或两性以上(不认同性别二元)特质的人,属于其他性别或结合体。(更多表现在精神上,当然也有通过易性改变生理特点的情况)。

性别酷儿主要包括以下几种:A 精神双性人(bigender)即两种性别(不一定是男女,可以是FTM、MTF等)都有认同,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在不同时间明确表示自己属于某一性别,在不同性别角色间转换,自己可以在两种性别间切换(生理上不一定是双性人);B 精神三性人(trigender) 类似bigender在男、女、第三种性别间切换性别;C 精神无性人(agender) 没有性别认同;D 精神无性人(pangender)游离在各种性别之外,与agender不同的是,pangender认为不应有性别之分,即属于所有性别,抑或只是不想归于一种第三性,但多少倾向于某种性别认同。

彩虹旗是代表 “同志骄傲”的旗帜。作为代表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骄傲(即LGBT,lesbian,gay,bisexual,transgender)和同志社会运动的彩虹旗,有时候又称为骄傲旗或同性恋骄傲旗,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使用。第一面同性恋自豪日旗帜是1978年由旧金山的艺术家吉尔伯特·贝克手工染色做成的。最初的版本因为要适合广泛可用的面料而几经颜色的增减。到2008年,最为普遍的版本有六个不同颜色的条纹——红、橙、黄、绿、蓝和紫。红色代表生命,橙色代表治愈,黄色代表阳光,绿色代表自然,蓝色代表和谐,紫色代表精神。

Bisexual

双性一词最早出现于植物学中,形容同时具有雄性与雌性生殖器官的植物,但双性恋者与性研究专家并不喜欢这一词的用法,于是出现了双性恋一词。 双性恋是指能同时受到男女两性的情感以及性方面吸引的一种性取向,其所受到某种性别的吸引程度或有差异,有的偏向于同性,有的偏向于异性,有的则旗鼓相当。双性恋者是少数派中的少数派,且经历着更多、更极端形式的差别对待(收入、教育程度、幸福指数等)。

然而双性恋们也有着自己自豪的活动,作为双性恋团体象征的双性恋自豪旗帜是由迈克儿·佩奇设计的。双性恋旗帜的上端是代表同性恋的红色或者粉红色条纹,底端是代表异性恋的蓝色条纹,中间是代表双性恋的紫色条纹。(双性恋只不过是将异性恋与同性恋融合在了一起,并不是说我们就一定是花心大萝卜!)

Transgender

跨性别是指自我心理认同的性别与生理性别不一致的情况,与之相对的则是顺性别(Cisgender),即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一致。跨性别者与变性者(通过手术及激素改变生理性别)、异装爱好者之间有重叠的部分,但并不等同。有些跨性别者会通过手术来使自己的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相符,如著名的舞蹈家金星,有些则未必会采取手术或服用激素。 当我们说到两个基本的跨性别者时,通常使用的名称为:Trans man(跨性别男性,女身男心,FtM)、Trans woman(跨性别女性,男身女心,MtF)。在过去,人们认为MtF的数量要比FtM多,然而实际上,两者比例接近1:1。

跨性别(T)在LGBT中与前三者的范畴并不同,前三者是性取向范畴(sexual orientation),而T则是关注性别认同与表达(gender identity and expression)。跨性别者可以是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或者泛性恋、无性恋等情况。比如李银河现在的伴侣“大侠”就是一个跨性恋异性恋,虽然“大侠”身为女性,但他的内心认同是男性,并以男性的身份爱着李银河。

国际跨性别旗是由一位跨性别女性Monica Helms于1999年创造的,首次出现2000年美国凤凰城同志游行中。由五个水平线条所构成:两个水蓝色、两个粉红色,与中央一个白色。设计者Helms描述了这面跨性别旗的含义有如下:“顶部和底部的水蓝色,是传统分配给男婴的颜色。邻近的粉红色是传统分配给女婴的。中间的白色是为了阴阳人、转变中或认为自己是中性或不确定的性别。这图样表明,不论你用哪种方式飞渡它,始终是正确的。”

此外还有另外一面

由蓝到紫不同深浅条纹过渡的跨性别旗帜

Asexuality

无性恋(Asexuality,也称为nonsexuality)在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之后被称为第四性恋。简单来说是 对性爱没有兴趣,不会对男性或者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倾向,即缺乏性驱力的人。他们对于性并不恐惧,对于性所包涵的一切都看的和平常之物无二。无性恋对于性的渴望已经完全断绝了,有的人结婚前指定要哪种不要性爱的对象,唯一与常人不同的就是他们对性本身就没有渴望。但是无性恋有别于禁欲和独身主义者,一般没有宗教的因素。他们对于男性、女性都不会产生与之发生关系的欲望,但是会因自己的性别或日常经历对某一性别多一些好感。无性恋缺乏性,并不是缺乏爱部分人会爱上一个人,这部分人叫做“有浪漫情节无性者”,根据对其产生爱的吸引对象的性别又可以分为同性浪漫无性恋者、异性浪漫无性恋者、双性浪漫无性恋者;而不爱男人也不爱女人的无性恋者叫做无浪漫情节无性恋者。 无性恋者宣称自己的恋爱是这样的:我可以爱你,但别指望我跟你上床;就算我跟你上床,那也不一定表示我爱你。如果我爱你,那并不是因为你是男人或女人;如果我不爱你,那也不是因为你是男人或女人——你可以男人、女人或者都不是,I don't care 。因为我是无性恋!

无性恋骄傲旗帜由黑、灰、白、紫四种颜色组成,黑条纹代表无性,灰色条纹有性和无性之间徘徊,白色代表有性恋,紫色代表整个团体。无性恋者通常称自己为王牌(Aces)。

女同性恋 Lesbian

女同性恋指可以受到其他女性情感和性方面吸引的女性。英文中的Lesbian起源于古希腊著名女同性恋诗人萨福居住的古希腊一个小岛的名称Lesbos,又简称为les,中文世界中也称为蕾丝边、拉拉、拉子。

倒黑三角曾在纳粹集中用于标记那些“不合群”或“游手好闲”的关押者,之后则被女同性恋者及女权主义者作为骄傲与团结的标志(既然纳粹认为女同是“不合群”的,那么就勇敢地拥抱这一“污名”吧)。双刃斧则是米诺斯文明的一个古老符号,在20世纪70年代晚期,它被女同性恋者及女权主义者用来代表力量与独立性( 谁要不服就给他来上一斧子)。

Lipstick Lesbian

口红女同这个词最初被使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旧金山。它通常指的是那些 表现出强烈女性气质的女同性恋,比如涂口红、化妆、穿裙子等具有女性化倾向的行为。口红女同也会被专门用来形容那些对女性产生生理和心理欲望的,具备女性化气质的女双性恋。在中文里,口红女同就是所谓的“p”(婆),指女同性恋者中表现出阴柔气质,性格或能力略微弱势,倾向于被照顾的一方。

Gender Fluid

性别流动者,或流性人是指在 不同时间经历性别认知改变的人。和Bigender(双性别)不同的是,Bigender在两种明确的状态间切换,而流性人的变化是“连续谱”(就像一盏可以连续调节亮度的灯)。在ta的内心里男孩儿和女孩儿的性别特征和表现交织在一起,而不适应传统的女孩或是男孩的框架。流性人认为自己的性别认同是动态变化的,并非局限于特定的一种,而是在两种或以上的状态之间流动。这一流动是在连续的性别认同光谱上变化的,不一定是传统性别。流性人认为自己在连续的性别光谱上没有确定的位置。

流性人骄傲旗帜由JJ Poole创建于2012年。它从上到下为粉红色,白色,紫色,黑色和蓝色的五横条纹。每种颜色代表genderfluid不同时段发现自己性别认知的各种状态。粉红色的女性气质,白色代表无性别,或性别中立的,紫色代表女性和男性,黑色代表其他所有性别的组合,蓝色代表男性的阳刚之气。

Intersex

间性人,又称作双性人,旧时亦称为“雌雄同体”(hermaphrodism),是指 在出生时同时兼有男女两性性征的人群。间性个体往往被神明化或妖魔化。例如古希腊神话中雌雄同体的神祗赫马佛洛狄忒斯(Hermaphroditus),乃赫尔墨斯与阿佛洛狄忒之子,其名亦是英文“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一词的词源。 在某些文化中这种人被归类为“第三性”或性别混合的社会角色。在大部分社会中,间性人期待选择一个生物性别,并顺从此性别的社会性别角色,亦有间性人选择一直保持自己“雌雄同体”的状态。对一位间性人最恰当的称法,是询问ta本人所认同的性别及概念,请ta为自己“定性”和命名。

该 间性人的标志创建于2009年。由上到下依次是粉红色,白色,双宽条带的蓝色混接粉红色,白色和粉红色五条排列组成。下面是另一面旗帜间性人自豪旗帜,由澳大利亚国际间性人组织于2013年7月设计。该设计的目的是制作一个没有粉红色和蓝色性别色彩的符号。表现了黄色和紫色的“雌雄同体”的色彩。旗帜设有一个黄色背景,中心有一个紫环,象征着间性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Agender

无性别,是指没有发育性别、或者没有感觉到自己有任何强烈性别归属的人。他们不见得认为自己没有性别,但 可能觉得性别不是自己的核心特质。

polysexual

多性恋(polysexual)是一种性行为或性倾向,对多种(但并非全部)性别皆可能产生身体吸引或爱慕情绪。这类人群会被对方如肉体上、性征上、风度上、气质上、精神上、学问上、还有情感上的各种特质所吸引,而不考虑对方本身的性别。多性恋与多元之爱(polyamory)、泛性恋(pansexual)是不同的概念。多元之爱指的是希望能一次与多人有亲密关系;泛性恋是指对任何性别皆能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包括男性、女性、跨性别者、变性人、双性人、人妖等;而 多性恋强调的是多种性别,但并非全部性别。

Pansexual

泛性恋(pansexual)是指 对任何性别皆能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包括男性、女性、跨性别者、变性人、双性人、人妖等。“泛性恋”的前缀泛来自古希腊的一个术语,意思是“所有”或“每一个”。泛性恋者们通常认为,在恋爱方面性别是微不足道或无关的。牛津英语字典将泛性恋定义为“没有限制或抑制性的选择”。很多人会把双性恋与泛性恋混淆,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双性恋并不能对跨性别者、变性人、间性人等产生爱情和性欲,而泛性恋对所有性别的人皆能产生爱情和性欲,因而它被认为是比双性恋更具包容性的一种性取向。

BDSM

BDSM是指包含 绑缚与性调教(Bondage & Discipline,即B/D)、 支配与臣服(Dominance & Submission,即D/S)、 施虐与受虐(Sadism & Masochism,即S/M) 等一系列行为模式的性爱动作或角色扮演。我们常说的SM(虐恋)就是BDSM的一种。台湾将此翻译为“皮绳愉虐”,但似乎亦未能体现出BDSM丰富的内涵。

BDSM没有一个准确的历史起源,最早的相关文字记录是关于女神伊南娜的宗教仪式:“痛苦和狂喜的交融体验与意识状态,惩罚、呻吟、狂喜、哀叹和悲泣,让自己在悲伤与哭泣中耗尽”。14世纪有些轶事报导中说到,有些人愿意被绑起来或者被鞭打,来作为性爱的前戏或替代。中世纪的“宫廷爱情”文化中骑士对女主人的卑屈献身被某些人认为是BDSM的先驱。

旗帜中的三螺旋图案(三勾玉写轮眼?)在许多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而作为BDSM权利的标志,它代表包括BDSM在内的有着不同性取向与性关系人群应该得到与其他人同等的权利与尊重,BDSM人群不应受到歧视 。

皮族与恋物leather&fetish

皮族文化(leather) 被普遍视为BDSM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从二战后的飞车党文化演变出来的,二战后,许多同性恋开始居住到大城市,组建皮革俱乐部和机车俱乐部等,形成早期的皮族文化,80年代初期,女同性恋者们也开始加入其中,推动了同性恋群体对皮族文化乃至BDSM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恋物(fetish)是指以某些特定的无生命物体或人体部位作为性欲对象, 通常与性活动无直接关系而得到性兴奋和性满足的一种性现象。 更广义的恋物还可以包括由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某种状况、情形而获得性刺激的情况。

皮革骄傲标志是90年代以来的皮革亚文化群使用的符号。它是在1989年设计的由Tony DeBlase,被同性恋群体迅速接受,它现在还代表着和皮族文化相关的组织。

熊族是男同志文化的一种亚文化。熊是指一群拥有粗短或者厚实身材的男人,西方的熊通常会有很多的体毛和胡须。 熊通常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阳刚气息。许多熊族会刻意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充满阳刚形象的环境中,因此可能会回避和那些表现出阴柔气质的男性产生互动。而普遍在gay圈,越来越多的熊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喜欢浓密胡子,粗犷,喜欢穿西装,运动装的胖熊,年龄普遍大于自己。所以喜欢胖熊的很多因素是源自对于雄性激素的渴望,因为熊是最不容易变娘化的一个身材(不过好像也有娘熊?)。中年熊更会给人沉稳,儒雅,厚重,魄力,事业有成的联想。萌萌的熊爪标志也十分容易识别(并不是某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