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丨梦桃精神的承载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马栏革命纪念馆介绍图片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丨梦桃精神的承载地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丨梦桃精神的承载地

2023-12-18 12: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红色故事会

永恒的丰碑

——探访赵梦桃纪念馆

位于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梦桃公园里的赵梦桃雕像。 记者 董渺摄

1951年,16岁的赵梦桃进入国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成为一名纺织女工。她十一年如一日,爱岗敬业、苦干实干,最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走进位于咸阳西郊新兴纺织工业园内的赵梦桃纪念馆,2.5万余文字、1500多张图片、400多件珍贵实物、多部历史影像资料让参观者再次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过党的好女儿赵梦桃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领悟永不褪色的梦桃精神。

知党恩,下苦干,终成劳动模范

1935年,赵梦桃出生在河南洛阳一个贫苦家庭。1949年初,14岁的赵梦桃与母亲逃荒到陕西蔡家坡,靠捡煤渣、挖野菜苦熬到新中国成立。

1951年,国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招考工人,赵梦桃应招入厂,后来成为细纱车间乙班四组的值车工。

这个受尽生活磨难的苦命丫头被棉纺厂热火朝天的生产氛围深深感染,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赵梦桃立志要报答国家、报答共产党。“好好干、下苦干、老实干”成为她的口头禅。别人值车一个巡回3分钟至5分钟,她只用2分50秒,连上厕所都是小跑。

1952年5月,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活动中,赵梦桃以最优异的成绩第一个在厂里戴上了“郝建秀红围腰”。随后,她被选为细纱车间乙班四组第一任工会组长。

1953年,进厂两年的赵梦桃创造了千锭时断头55根和皮辊花率0.189%的纪录。1956年,赵梦桃赴京开会时观摩了无锡徐凤妹表演的双手绞皮辊花,她走出会场后立即买了两串糖葫芦,用刀子把穿糖葫芦的木棍削成绞花签练习,在返厂的火车上也不断练习,回厂第二天就把双手绞皮辊花先进技术教给组员。

赵梦桃进厂以后,十一年如一日,出色完成生产计划,42次被评为年度、季度先进生产者,9次出席全国和省、市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在国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蔚然成风。

陈列在纪念馆的赵梦桃生前工作笔记和照片。 记者 董渺摄

讲奉献,创新干,铸就时代精神

赵梦桃说过:“一个党员不能像我过去那样,只懂得好好干、下苦干,还要懂得为谁好好干,为什么好好干,怎样好好干才行!”

赵梦桃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2倍。她以身作则,扩台不要扩台奖,加班不要加班费。她月月出色完成各项生产任务,1959年后,日日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从1952年至1959年的7年间,她为国家仅节约棉花就有1200多公斤。在赵梦桃的整个工作生涯中,年年完成国家计划,共节约白棉1442.7公斤,可织标准布19808尺,可做成人制服1287套。

1960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赵梦桃急国家之所急,带领小组用低级棉纺出优质纱。1961年,她实事求是地建议车间修改回丝指标,带头抹锭脚回丝,保证了计划的全面完成。

1962年,她摸索总结细纱值车的实践经验,创造了一套先进的“巡回清洁检查操作法”在陕西省全面推广。赵梦桃常说:一人先进孤单单,众人先进推倒山。她先后和11人换车,帮助17位小组姐妹成为先进生产者,带动全厂135个小组共同进步。她把方便送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她以心贴心,以心换心,不让一个姐妹掉队,经常组织开展谈心家访活动。

1962年12月,正当这株“红桃”繁花绽放的时候,她旧病复发,再次住进了西安的一家医院。这一次,她已成为身患绝症的重病号。在医院里,她还以雷锋为榜样,坚持学习雷锋模范事迹,在病床上坚持练技术,时刻准备重返生产岗位。她在病房里帮助照顾同室的小病友,帮助护士裁剪油纱布、打扫卫生,拒绝厂里派护工。

1963年4月27日,在赵梦桃病重期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在咸阳市召开表彰赵梦桃及其小组先进事迹大会,授予赵梦桃“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共青团员、先进工人的典范”光荣称号,并命名其所在的小组为“赵梦桃小组”。1963年6月23日,这位把自己的青春全部献给祖国建设的纺织女工永远离开了我们。

赵梦桃工作期间所倡导的“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和“不让一个姐妹掉队”思想,被概括为“梦桃精神”。梦桃精神成为一代又一代纺织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赵梦桃小组前任组长、赵梦桃纪念馆馆长王晓荣自豪地向记者讲述赵梦桃小组历任组长擅长的纺织本领。记者 董渺摄

学梦桃,勇奋进,终成一面旗帜

赵梦桃小组命名以来,始终把技术为先、质量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

吴桂贤当时作为赵梦桃小组的党组长,经常帮助工会组长梁福云提高技术,业余时间还与其探讨细纱接头技术。小组第四任组长翟福兰创新推出“求一份质量、做十分工作,坚持自检为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方法。小组从1979年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开展质量攻关活动。小组第七任组长韩玉梅1990年代表小组出席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QC小组成果交流会”,小组生产的产品当年参加了广交会展览,受到国内外客户的好评。

58年来,赵梦桃小组坚持学梦桃、忆梦桃,定期组织组员学习梦桃事迹,每年在小组命名日或清明节,都组织组员在梦桃墓园开展纪念活动进行传统教育。赵梦桃小组坚持老帮新、传帮带,小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在梦桃精神的影响下,小组组长吴桂贤等11人被授予全国或省部级劳动模范,有9人分别出席全国、省、市的党代会、人代会等会议。赵梦桃小组始终保持着全国优秀先进班组和纺织战线一面旗帜的荣誉称号。

1987年4月,习仲勋同志为赵梦桃小组题写“梦桃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梦桃传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用心血和汗水铸就梦桃精神永恒的丰碑。(记者 董渺)

访谈与点评

梦桃精神 代代相传

——访全国人大代表、赵梦桃小组第十三任组长何菲

在如今科学技术进步、生活条件富足、人们思维活跃的时代,如何传承梦桃精神?就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赵梦桃小组第十三任组长何菲。

何菲表示,梦桃精神不仅仅是某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也不局限于纺织行业,经过几十年的传承和发展,梦桃精神的内涵历久弥新,影响了一代代产业工人,成为整个工业战线职工的精神财富。梦桃精神和新时代新征程中所倡导的工匠精神一脉相承,其实质就是我国产业工人对工作的热爱、对业务的自信、对责任的担当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何菲说,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以梦桃精神建组育人,同时在技术上、工作上、思想上做好传帮带工作,以心贴心,以心换心,不让一个姐妹掉队。每当有新的组员进来,给她们上的第一节课就是梦桃精神课,带她们参观梦桃展厅,讲述赵梦桃和赵梦桃小组的先进事迹,进行小组传统教育。在疫情期间,小组新老姐妹守望相助,第一时间为疫区捐款捐物,几位老前辈的肺腑之言和行动让我们很感动,从她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可以说,梦桃精神逐渐在我们周边成为一种风气,逐渐体现在各行业以及各个岗位。(记者 董渺)

采访手记

让梦桃精神永放光芒

采访完赵梦桃纪念馆,一些画面总在我脑海萦绕,印象中最为深刻的莫过于赵梦桃及其小组成员们那一张张在车间面带笑容的生产工作照片。

在那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她们竟笑得那样灿烂,那是她们不怕辛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的体现,是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展现,更是甘于奉献、享受劳动的人生境界的表现。

小小纺织车间,何以孕育出这样代代相传、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没有党的教育和同志们的帮助,我是什么也做不出来。”赵梦桃每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总是这样说。

对党忠诚,是梦桃精神最鲜明的底色。正是凭借对党无限忠诚的坚定信念,自命名以来,赵梦桃小组始终是全国模范班组排头兵,始终是全国纺织行业先进集体的一面旗帜。

梦桃精神在激励一代又一代纺织人的同时,也激励着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弘扬梦桃精神,是时代的召唤,是厚植工匠文化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传承弘扬梦桃精神,就是要把梦桃精神作为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红色文化的鲜活载体,不断从梦桃精神中汲取力量,用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工作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董渺)

红色档案

赵梦桃纪念馆于2017年7月精心筹建而成,纪念馆总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馆内通过2.5万余文字、1500多张图片、400多件珍贵实物、多部历史影像资料,以图文并茂、实物展览、影像播放等多种形式展示了我国纺织行业的先进代表——赵梦桃及赵梦桃小组的先进事迹,同时也展现了咸阳市纺织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纺织工业园建设发展的崭新面貌。(记者 董渺整理)

先锋与群众

脱贫路上“老黄牛”

——记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扶贫专干燕飞

燕飞(右四)向临平镇镇长等人介绍村上花椒园套种中药材的情况。 通讯员 何雪摄

在乾县临平镇周家河村,有一位年过六旬的扶贫干部,带领群众发展花椒产业和林下经济,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花椒书记”。他就是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扶贫专干——周家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燕飞。

燕飞,咸阳市医药总公司人事科原科长,2014年6月,快到退休年龄的他被组织上派驻武功县长宁镇焦胡村担任第一书记。在驻村4年里,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和焦胡村干部群众大力发展黄桃产业,让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成为远近闻名的黄桃种植专业村。“黄桃书记”成为燕飞的代名词,燕飞也先后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第一书记、咸阳市十佳第一书记、“陕西好人”等。

2019年7月,新兴纺织工业园向乾县临平镇周家河村派驻扶贫工作队。为求得良将,纺织工业园领导向已经退休的燕飞伸出橄榄枝,领导的诚心让燕飞感动,于是,他再次披挂上阵,担任新兴纺织工业园驻周家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面对新的职务和熟悉的岗位,燕飞运用在焦胡村总结的经验,继续把扶持产业发展作为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性工程。

周家河村是省级贫困村。近几年,经过新兴纺织工业园和乾县市场管理局扶贫干部的艰苦工作,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2018年虽然成功摘掉贫困村帽子,但群众的腰包却没有真正鼓起来。燕飞通过走访专家、外出考察,认为周家河村种植花椒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多少个日日夜夜,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反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并带领村民到韩城、凤县参观花椒产业。为保证花椒项目顺利实施,新兴纺织工业园与咸阳市财政局积极对接,筹集资金54万元,作为建设产业园、聘请专家和生产的费用。2019年11月,“千亩花椒园项目”正式启动,周家河村162户群众参与花椒种植,流转土地606亩,其中有10户贫困群众的24.7亩地。花椒园采取“农民土地入股、村集体集中经营、按照产出收入分红”模式经营。他们在花椒园辟出10亩地,建设“园中园”,作为纺织工业园党员干部的实训基地和周家河村丧失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务工基地,由纺织工业园直接管理,给种植户做出示范,收益全部分配给贫困群众。周家河村的干部群众都记得,在花椒园建设中,燕飞从购买树苗到请专家指导栽植,费尽了心思。当第一批花椒树苗长出嫩嫩的绿芽时,燕飞的心情特别激动。

花椒树4年才结果,4年之内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燕飞与永寿县一家药材企业合作,引进资金50万元,建立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

3月19日,记者走进周家河村606亩花椒园,一棵棵花椒树孕育着富裕的希望,在花椒园里套种的丹参、板蓝根长势良好,正在园里劳动的群众脸上挂满了笑容。

新兴纺织工业园驻周家河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张斗鹏告诉记者,今年是第一年在花椒地里套种中药材,预计每亩地可产干丹参300公斤、板蓝根200公斤,市场收购价分别是每公斤15元和10元,除去给群众支付流转土地、务工等费用,600多亩地可为周家河村集体经济积蓄4.5万元的发展资金,为群众带来30万元的收入。这都是燕飞队长带领大家奋斗的成果。中药材种植是花椒园实现增收的第一步,未来几年,经过精心管理,花椒产业一定会成为周家河村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成为富裕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记者 董渺 通讯员 王楠)

追赶超越正当时

用梦桃精神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

——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发展侧记

位于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的陕西长风动力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 通讯员 王晓田摄

咸阳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布局的纺织基地,在共和国工业发展初期的艰苦环境下形成的以“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为主要内涵的梦桃精神,曾在全国工业发展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进入新时代,梦桃精神仍然赓续绵延,鼓舞着工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定信念、迎难而上。从1951年国家在西北地区建立第一个棉纺织厂国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起,到2012年顺应国家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后组建的咸阳纺织集团,咸阳纺织工业以一个甲子的积淀和奋斗,续发展华章,接春雷落地,迎时代风云。

产业领航 扬帆破浪

这个曾经历过商鞅变法的古老城市,因改革而兴,因创新而强。

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设备落后、产能低下、产品低端”问题让咸阳纺织产业优势地位日渐衰退。如何使传统产业具有新的竞争力?咸阳将纺织产业作为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整合资源,力促纺企转型升级,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占地10.83平方公里的新兴纺织工业园成为咸阳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中的重要布局,在省委、省政府和咸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一个现代化纺织工业基地呼之欲出。

2011年,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管委会成立,承载着“整合国有纺织资源、改造提升传统纺织产业、增强咸阳纺织在市场中竞争力”重担的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项目开始启动。

“园区按照‘工业强园、项目立园、科技兴园、创新活园’的发展思路,以传统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引进双轮驱动,着力打造纺织服装、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三大产业体系和纺织服装、新能源汽车两大特色产业链条。”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园区已建设项目63个,计划总投资约250.5亿元,完成投资约166.8亿元。入园工业企业23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7家,实现工业年产值约70.04亿元。供热、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厂、消防站、众创空间、职工公寓、安置小区、赵梦桃纪念馆、梦桃公园等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梦桃医院、梦桃学校、分布式能源站、纺南城、公租房小区、中小企业孵化器等项目加快建设,园区城市载体服务功能不断完善,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纺织产业 续写辉煌

纺织是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

在组建初期,为了尽快完善纺织产业链条,园区和咸阳纺织集团通过国有纺织企业“退城入园”,整合资源,投资13.58亿元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解决咸阳纺织产业发展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僵化问题,并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实现由一般纺织品向高质高密、纯棉精梳面料、多种新型纤维、高档服装的产业技术升级。

为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吸引更优质的纺织企业入园,园区管委会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通过对入园企业综合评估实行‘一企一策’,对入园项目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全力当好企业和客商的‘店小二’。”园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王博介绍,园区以优惠的政策、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了一大批省内外纺织企业入驻。其中,不仅有咸阳纺织集团这样的老国企,还有陕西杜克普服装公司、山西兵娟警用服装公司、陕西雅兰寝室用品公司这样的现代化纺织服装企业。

随着西北首家智能制造高级服装订制生产线建成投产,“丝路国际轻纺城”和“网上轻纺城”线上线下两个综合纺织品交易中心成功创建以及“两院一馆一协会”产业服务平台高标准搭建,园区内部纺织服装全产业链条已初具规模,纺织服装产业正向科技、时尚、绿色、高端的道路加快转型升级。

现代制造 蓄势待发

环境与能源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当其时。

陕西长风动力有限公司于2018年入驻园区,公司总投资10亿元建设的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13条生产线全部建设完成并正式投产;投资1000万元建设动力电池检测中心,填补了西部地区动力电池综合检测能力的空白。公司2020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产值达14.5亿元。

2017年,陕西省汽车工业全年产量突破60万辆,省汽车产业大会在西安召开,要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着力打造300万辆汽车支柱产业。园区抢抓发展机遇,以整车生产、加工配套、平台服务为重点,依托雷丁秦星新能源汽车引进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整车生产企业,吸引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加速聚集,建立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和测试中心等服务平台,提升新能源汽车生产配套和研发能力,打造西部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零部件制造基地。

与此同时,园区围绕新材料、新技术、新动能,积极实施“三新战略”,形成了以碳纤维、石墨烯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智能加工、无人机、光伏清洁机器人等为重点的新技术项目,以彩虹光伏玻璃、智氢科技等为骨干的新型清洁能源项目,为园区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助力形成高新技术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关中科技创新高地。

岁月变迁,不变的是精神传承。“立足新发展阶段,园区将大力弘扬梦桃精神,勇立潮头、真抓实干,拓展新空间,打造新地标,为推进新时代陕西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魏志诚说。(记者 董渺 通讯员 曹雷)

成绩单

“十三五”期间,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工业实现快速增长。2020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70.4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4.8倍。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园区上缴利税1.3亿元,财税收入达到1600万元。市场主体活力加快迸发。项目带动和投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6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3.88倍。

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4家,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科技创新载体2个,筹建纺织服装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搭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平台2个。在新能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陕西首台氢燃料客车——秦星G10F,并实现生产下线。园区产业正由传统纺织产业不断向科技产业拓展,逐步形成纺织服装、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三大特色产业板块。(记者 董渺整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