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管前沿】《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之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首次病程记录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和方法 【标管前沿】《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之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标管前沿】《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之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2024-07-16 07: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明确,除急救用血外,

应按照用血量不同分为三个层级对临床用血医嘱进行审核。

(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 发后,方可备血。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 800~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 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并与输血科沟通后,报医务管理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急救用血除外。

6.如何进行血液的发放与接收的审核?

答:配血完成后,发血和取血过程需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和签

发手续。血液交接双方必须共同核对用血者基本信息、血液有效 期、配血试验结果、血袋完整性以及血液外观等,确保患者信息 一致及血液质量符合要求,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血与取血。

临床科室护士接收到血库送来的血液时须检查血袋上的采血 日期、有效期,血/血制品有无凝血块/溶血、变色、气泡,血袋 有无破损及封口是否严密,并且要核对血袋上受血者和供血者的 信息是否与交叉配血单上的信息相符。不符合以上任何情况之一, 应立即将血液退回血库。

7.临床输血的“双人核对制度”指的是什么?

答: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检查 血液制品和输血装置是否在有效期内,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 名、性别、年龄、住院/门急诊号、病案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制品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 血。

8.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的主要内容,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医疗机构有明确规定的流程,确保患者输血过程中的 安全。

(2)输血前医师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临床输血操作时,应在患者床旁由两名医务人员准确核对受血者和血液信息。

(3)明确规定从发血到输血结束的最长时限。

(4)制定使用输血器和辅助设备(如血液复温)的操作规范与流程。

(5)在血液输注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

(6)输血中要监护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7)输血全过程的信息应及时记录在病历中。

9.输血前相关检测有哪些?

答:按照相关规定,对准备输血的患者进行 ABO、Rh 血型、

抗体筛选及感染筛查(肝功能、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 的相关检测。

10.输血前如何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

答:输血前医师向患者、近亲属或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液成分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他替代办法,并记录在病历中。

(1)取得患者或委托人知情同意后,签署《输血治疗知情 同意书》。

(2)《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须明确其他输血方式的可 选择信息。

(3)《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4)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特殊情况需紧急输血,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 责人批准后实施。

11.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对输血治疗病程记录的主要内容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至少包括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血前评估(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处置,输血后评估(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等内容。

(2)不同输血方式的选择与记录。

(3)输血治疗后病程记录有输注效果评价的描述。

(4)手术输血患者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 记录中出血与输血量要完整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

12.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置流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置流程的主要内容,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2)发生疑似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并应立即向 输血科和患者的主管医师报告。

(3)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 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

(4)输血科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确 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查证以下几项。

①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 血的血。

②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

错。

③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

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

④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标本应考虑做抗人球蛋白试 验、游离胆红素等试验。

⑤实验室应制定加做其他相关试验的要求,做相关试验的标

准。

⑥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

临床病历中。

⑦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 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

⑧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 7 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⑨医疗管理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向临床 科室的反馈率为 100。

⑩相关部门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输血发生不良反应,有记 录。

13. 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的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输血前的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的主要内容,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凡遇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 患者,应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检。

(2)按照要求规范开展输血前检验项目:AB0 正反定型、RhD、交叉配血、输血感染性疾病免疫标志物等指标。

(3)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

(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标本于 2℃~6℃保存至少 7 天。

(5)输血相容性检测报告内容完整性100。

(6)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试剂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应标准。

来源 | 豫见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