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的祖宗“占风铎”:它因何而生?东渡日本后,有了哪些韵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风铃是中国的吗还是日本的 风铃的祖宗“占风铎”:它因何而生?东渡日本后,有了哪些韵味?

风铃的祖宗“占风铎”:它因何而生?东渡日本后,有了哪些韵味?

2024-07-11 08: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引言

“通身是口挂虚空,不管东西南北风。一等与渠谈般若,滴丁东了滴丁东。”在风的吹动下,可发出叮铃之声,通过声音给人营造清凉之感,既有装饰房屋之效,又有愉悦身心之能,这就是风铃。

据考证,风铃早期出现于中国时,起初被取名为“占风铎”,又常常被称为“宝铎”、“响玉”、“风琴”、“檐铃”、“檐马”、“铁马” 等。在传入日本以后,也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并被赋予了更多独特的寓意。

那么,最初的占风铎有什么功用?它是如何一步步进化成我们现在所见的风铃?在日本特殊的文化和生活语境中,风铃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占风铎

从“占风铎”到“风铃”,如何一步步进化而来?

1、占风铎的实用功能

“占”为占卜,也可引申为“推测”之意。“铎”即“铃”。顾名思义,占风铎最初起源于古代占卜,也有人将其作为一种测风的器具。在唐代,就有人在竹林的东南西北悬挂占风铎,来测定风向、占卜吉凶。此例可见于五代时期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占风铎》“岐王宫中於竹林内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玉片子相触之声,即知有风,号为占风铎。”

人们也会将占风铎悬挂在屋檐下,通过铃声的大小和缓促来判断风的有无和强度。而且,占风铎大多坠有长尾,人们也可以通过铎尾的飘动形态来判断风力和风向。古代社会的上层阶级尤其是文人雅士,喜爱用占风铎来装点生活或入诗作画。

除此之外,占风铎被风吹过所发出的声音还有震慑和驱赶鸟雀的作用,人们在屋檐下悬挂占风铎以防止梁间鸟雀聚集筑巢,对房屋造成破坏。《唐制》记录了占风铎对人的警示作用:“学士院深严,悬铃索备警,长庆中,河北用兵,常夜作声以鸣缓急。

2、占风铎的进化与发展

随着社会文化和生活的发展变迁,占风铎也开始了向我们现在的风铃进化的过程,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功用和内涵。

梵铃

由于占风铎在占卜上的应用,使它在人们眼中带上了诸多灵异色彩。有些人援引风水堪舆的观点,以其铃声“好韵”寓意招来“好运”,认为占风铎有辟邪平和之用,凡能听到铃声的范围里,妖魔邪祟不能接近;有些相反的观点则认为占风铎的声音容易招引魂灵,摆放不当可能会招致灾祸,传统风水学的观点认为,朝着东北或西南方向开门的人家,不宜在家门口挂风铃。

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占风铎开始渐渐与佛教文化产生了交融。占风铎为佛家所用,产生了梵钟、梵铃、梵音、灵塔这一系列佛教概念。铃声在佛教文化内涵中本来就具有警觉、欢喜、说法三义,占风铎的声音也因此被佛家用来指代佛音,这进一步丰富了占风铎的文化内涵。

经研究东方音乐的日本学者林谦三考证,古印度有将铃铎之类与幢幡璎珞一起悬挂于佛寺塔庙,以增加其庄严之感的习俗。随着占风铎与佛教文化越来越深入的互动,再加上佛教原本就有在佛塔之上悬挂金刚铃的传统,占风铎的身影更加频繁地出现在佛家建筑中,成为了风铃。

北魏杨街之的《洛阳伽蓝记》中就有对占风铎的记录:“……角角皆悬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二十铎。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结合风铃化解煞气、护宅赐福的功用和佛塔求吉迎祥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的风水师们们还建造出了著名的“风铃塔”,摆放在家宅适当的位置,可以起到降福辟邪的作用。

社会上层阶级的偏爱和在宗教中的参与扩大了占风铎的使用范围,风铃逐渐随着人们的闲情雅趣流行开来。种类也变得更加多样,赵汝珍的《古玩指南》就列举了不同铃舌所制成的风铃:“《三礼图》云,铎之匡以铜为之,木舌为木铎,金舌为金铎,其形略似钟,唯摇之作声而不搏击也。”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用瓷片和玻璃制作的风铃。不同材质的风铃,所发出的声音也具有不同的特色。

风铃东渡日本,别有风味

大约在唐朝时期,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风铃随着佛教一同传入日本。那时的风铃被称为“风琴”,价格昂贵,除了佛寺,只有一些贵族能够使用。平安、镰仓时代的日本贵族将风铃挂在走廊上避免疾病。到了江户时代,风铃的制作工艺取得了进步和突破,风铃才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种类多样

1、种类更加多样

在风铃的制作工艺上,日本做出了一系列探索和突破。18世纪中期,玻璃从葡萄牙传入日本,工匠们把玻璃吹成各种形状的风铃,在里面绘制图案,这就是江户风铃,据说为了使得发出的声音更加动听,匠人还把风铃边缘做成了特殊的锯齿形状;会津喜多方的玻璃风铃则加入了漆画描绘手法,在图案上点缀一层金粉或五色粉,更加鲜艳华丽。

此外,冲绳的玻璃风铃也颇有名气。岩守南部铁风铃因用南部地区出产的铁制作而得名,形状类似于铜钟,古朴典雅,声音胜于轻柔悠长,内涵隽永;日本爱知县盛产陶瓷,相应地产生了陶瓷风铃,在陶瓷表面进行绘画,日式风格浓郁;大分县别府则以竹制品闻名,匠人在玻璃、铁和陶瓷制作的风铃中加入竹编工艺,别具特色。日本风铃制作“因地制宜、因才制宜”的特点,从侧面显示了风铃的普遍化及其受大众喜爱的程度。

系着短册的风铃

日本风铃制作工艺和材料丰富多样,但大多数风铃大致都呈现倒扣的茶杯状,内壁绘制着各种图案,通常都是金鱼、西瓜、萤火虫、牵牛花等充满夏日风情的景物。风铃里面挂着一根小棒儿,小棒儿下面坠着一段线,线上系着一张细长的纸片——“短册”,如同风铃的舌头,人们通常在短册上书写愿望、题写诗句。短册是日本在风铃上的一大创举,使风铃更具一份人情之味和闲淡雅致。

2、寓意更加丰富:祈福、纳凉、甚至祭祀

最初日本风铃被用于祈福,主要拿来驱散夏季衰弱暑气带来的疫病,在寺院和神社消除不详的活动中常常可见。随着风铃的庶民化传播,它所具备的功用和内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风铃是日本传统的“消夏三宝”之一,夏日微风吹过,能发出叮铃声响,给人清凉的感受,因此在日本,人们也常常称风铃为“凉”。风铃成为日本夏日风物诗的一个重要元素,更是日本“清凉文化”的代表。作为国土狭长、四面环海的岛国,日本的四季变化有着鲜明的特征,而日本人也对时间流逝有着独特的感怀。

许愿风铃

风铃是漫长而宁静的夏日的象征,当夏日过去,秋风吹来时,风铃所带来的清凉感受就显得不合时宜,会额外增添一份伤感。日本电影《致亲爱的你》中有一句台词:“没有什么比错过季节的风铃声更悲伤了。”从中可见,风铃往往寄托了日本人对季节的敏感和纤细的情绪。风铃也常常出现在日本的俳句中。日本俳人种田山头火就曾写到:“君似将来临,风铃已报信。”风铃已经成为日本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审美对象。

风铃常常出现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无风时安静而不夺人眼球,起风时则叮铃作响,微风中的细铃声容易引人遐思。人们认为风铃是有灵性的,常常用它来寄托思念和祝福。在日本,风铃常常被当做礼物赠予友人和爱人,人们会在风铃短册上写祝福的话语,希望收到礼物的人能平安健康。赠送风铃也是为了提醒对方时刻记得自己,每当风铃响起的时候,就如同有人在轻声倾诉思念之情一样。

日本有着独具特色的风铃文化,每年的七月末至八月初,是风铃尤为盛行的时节。7月18日开幕,持续到21日的风铃祭,即风铃节,是一场清凉摇曳的盛事。风铃祭常常在日本各地各大神社和寺院举行,人们常常悬挂起成千上万的各式风铃,以供观赏和祈福,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慕名前往风铃祭,感受一场视听盛宴。日本埼玉县的川越冰川神社每年举行的“绝缘风铃祭”,更是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前往祈愿。

总之,风铃传入日本后有了新的发展,并与大和文化结合,产生了独具特色的风铃文化。

总结

风铃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从占风铎到风铃,人们对于或古朴浑厚、或清凉灵动的声音始终抱着无尽的遐想和寄托。风铃在宗教、建筑、文学等领域的深度参与,昭示了其在人们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自身所带的灵异色彩与佛教文化的融合赋予了风铃祥瑞平和的灵器属性,在风水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唐朝时期传入日本之后,在制作工艺上产生了很大的发展,随着风铃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它的内涵也逐渐丰富,并更加倾向于正面意义,在人们的喜爱中演变成了一种审美性的文化符号。

参考文献:

1、《风铃——日本夏日的“风物诗”》

2、《日本茶庭风景研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