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颜值更要风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特点1500字 要颜值更要风骨

要颜值更要风骨

2023-12-13 02: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唐 颜真卿《争座位帖 》纸本局部

颜真卿是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南北朝时期著名教育家颜之推第五代孙。琅邪颜氏本为望族,世代以儒雅传家,很重视书法教育,书法名人辈出,如九世祖颜腾之以草书见称于梁武帝,六世祖颜协工草书隶书,名满荆楚。及至颜真卿辈,虽是家道中落,但家学传承积淀犹存。颜真卿三岁丧父,幼受孤贫,随母亲转徙多地,生活很是艰辛。颜真卿自幼由母亲训导,家里贫困买不起纸笔,他就以黄土蘸水为墨在墙上习书学字。在母亲殷氏的教导下,他勤学苦练,加上天资聪颖,终至“攻楷书绝妙,词翰超伦”。他早期书风清健俊朗,即是源于母亲书范。

据宋人编撰的《太平广记》载,颜真卿十八九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卧床数月不愈。后经一自称“北山君”的道士赠丹药得解。道士言其名列黄金台,有仙官之缘,并订百年之约。此说虽未必真实,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颜真卿年轻时曾受道教思想影响,这从他后来的书法作品《有唐抚州南城麻姑仙坛记》《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等也可以得到印证。历经一场病劫后,颜真卿愈加勤奋努力,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进京赶考,高中进士,名登科甲,从此步入仕途,其书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两度辞官为学书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颜真卿被任命为校书郎,这是一个负责校勘宫中所藏典籍以及书写碑文、祭文的官职。环境的变化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书法资源并加以融合淬炼,他的书法亦声名日显。两年后,因母亲去世,颜真卿辞官回乡为母守孝三年。期间,他研习书法更加勤勉,专注于自己的书法追求。

唐 颜真卿 楷书《自书告身帖》纸本局部

天宝元年(742年),颜真卿守孝期满,被任命为醴泉(今陕西省礼泉县)县尉。公务之余,他坚持每日练字。很多人都赞赏他的字,但是颜真卿并不满足,他有“齐于古人”之志,又觉得仅靠自己很难突破,想通过名师指点,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书学境界。不久,他便毅然辞官前往洛阳,向书法名家张旭求教。张旭看了颜真卿的字,对这个年轻人的才华很是欣赏,但因国家当时正值用人之际,他觉得年轻人应立志报效朝廷,便劝告颜真卿当先建功立业,不要沉迷书道,嘱其:“书在于勤,不急于一时,勤修苦练,终会有所成就。”第一次拜师虽未果,但使颜真卿领悟到了书法需要沉淀、不能浮躁的道理,对张旭愈加敬重,以师事之。苦练几年后,颜真卿进步很大,但“犹觉未稳”,于是再度辞官,向张旭虚心求教,张旭感其真诚,遂口授“十二笔法”精奥。两人促膝长谈,颜真卿聆听教诲,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悟,此后书艺大进,上升到了一个新境界。

颜真卿后来书《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专门记述了此事,通过对话的形式,梳理提炼了书法“十二笔法”的精要内容,使得“十二笔法”得以继承和流传。“十二笔法”之说始于钟繇,张旭将其明晰提炼,口授于颜真卿。其内容涵盖静态笔画、动态笔势、倚侧布局等诸多方面,其中“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等成为书法境界的理论名言。颜真卿这篇《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以行书写成,笔意纵横,尽得“十二笔法”之妙,在书法价值之外亦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对后世学书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唐楷新风立法度

得益于张旭指点的同时,颜真卿还和同时代的怀素一起探讨书法心得,并曾在给怀素的书信中提及向张旭求教之事。他对魏晋时期的书法名家如王羲之、王献之,还有初唐时期的褚遂良,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博采众长,独出新境,创立了唐楷法度,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代宗师。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所创“颜体”在千百年来被奉为学书典范,后世流传有“学书当学颜”之说。

唐 颜真卿 楷书《多宝塔碑》局部

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以碑文的形式流传后世,其中《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作,标志着“颜体”的成型,被认为是颜书之首,学颜体者多从此碑入手。《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共34行,每行66字,现藏西安碑林。与其他碑帖不同,《多宝塔碑》只是各行之间有乌丝栏界格,布局上根据字体大小调整空间位置,不要求字字平行相对,互相揖让,多了些形式上的变化,这在楷书碑刻中是不多见的。碑文结构严密,行文整肃恭谨但不呆板,点画圆整端秀,静中有动,沉稳中透着一种空灵之气。《多宝塔碑》体现出颜真卿早期清逸雄媚的书风。随着阅历的增加和书法境界的提升,其晚年书风也变得厚重质朴,如其后来所书《颜家庙碑》《颜勤礼碑》等,与《多宝塔碑》风格迥异。颜楷笔画肥润,老辣苍茂,结体宽博,雍容而具磅礴之气,彰显出大气恢宏的盛唐气象。

颜真卿奠定了唐楷的法度基础,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后很多书法名家以其为宗,加以嬗变,自成一派。如柳公权把颜体的筋骨加以提炼,形成瘦硬挺健的风格,与颜体相映生辉,后世称为“颜筋柳骨”。

一生忠节照千秋

颜真卿一生爱国爱民,鞠躬尽瘁,其忠烈之节、凛然正气,为后人所崇敬。其书法作品书写忠烈之事,亦蕴含有丰富感情,具有明显的人格化魅力。《祭侄文稿》书于唐乾元元年(758年),是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追叙了其堂兄颜杲卿父子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舍生取义之事。颜真卿曾参与平叛,亲历其事,所以此帖通篇哀思郁勃,情如潮涌。颜真卿满怀悲愤融于笔端,一次行笔常常至墨枯,愈显苍劲,行文当中屡有修改涂抹,更见自然。《祭侄文稿》为行书纸本,纵28.2厘米,横75.5厘米,23行,计234字。全篇纵逸豪放,气势磅礴,行笔流畅,字势多变,掩仰相闻,倚侧互补,化悲壮于苍茂,隐悲情于灵秀,忠义风骨,英风烈气,溢于纸上。《祭侄文稿》的书风上接魏晋,同时化用借鉴了唐初褚遂良、张旭、怀素等人笔法,被元代书法家鲜于枢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与王羲之《兰亭序》并称,堪称至情至美的佳作,颜真卿也因之被视为可与王羲之比肩的千古书圣。

唐 颜真卿 行书《祭侄文稿》局部

观其一生,颜真卿亦当得起谥号“文忠”二字。他历仕四朝,官至吏部尚书,为官刚正,敢于直谏,始终保持一颗忠义之心,数度为朝廷排忧解难,从不退缩。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起兵叛乱,攻陷汝州。奸相卢杞向德宗建议派颜真卿去劝降,德宗应允,满朝震惊。有人劝颜真卿不要去,他说:“君命可避乎?”毅然“不宿于家,亲党不遑告别”,启程赶往叛军驻地许州。颜真卿一到地方就被叛军扣留,李希烈用各种手段威逼利诱。颜真卿凛然正色,予以反击:“若等闻颜常山否?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师,后虽被执,诟贼不绝于口。吾年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

颜真卿的忠烈赢得了李希烈的同伙周曾、康秀林的敬佩,他们尊颜真卿为帅,密谋杀掉李希烈,但事败被杀。颜真卿自知必死,在龙兴寺给德宗写了遗表,以志忠心,也给自己写了墓志和祭文,最终被李希烈矫诏杀害。得知颜真卿遇害的消息,众将士失声痛哭,德宗痛诏废朝五日,举国悼念,并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这种忠烈高尚的文人气节在古代名臣良相中亦不多见。

颜真卿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把书法融入了忠义情怀与精神风骨,提升了书法作品的内涵和境界。他是书法史上把人格魅力和书法魅力完美结合的典范,赋予了书法灵魂与活力,实现了人品与书品的高度统一。

(文/三月雪)

征稿启事

1.稿件必须为原创,内容信息准确无误,禁止一稿多投。

2.图片要求清晰、未经技术处理,分辨率至少为1600像素×1200像素,并提供相应版权信息。摄影作品需提供原始图片。

·审稿与发表

4.本刊同时进行数字发行,作者如无特殊声明,即视作同意授予我刊及我合作网站信息网络传播权;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括此项授权的收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