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研究之《路程、时间和速度》教学设计(20201217)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预设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一课研究之《路程、时间和速度》教学设计(20201217)

一课研究之《路程、时间和速度》教学设计(20201217)

2024-07-11 08: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听一听:《用字母表示数》

2.读一读: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上《路程、时间和速度》教学设计

3.笑一笑:轻松一刻

《用字母表示数》刘劲苓

————选自刘劲苓《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史》

坚持阅读8分钟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3页。

教材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阶段教材内容中涉及数量关系的教学很少,更多注重了从乘法、或除法意义上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路程、时间与速度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穿插在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之中,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作用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运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它的作用之二则是通过教材这种概括的数量关系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将应用到以后的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中去。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像求每分钟行多少米这样的数学问题。已经有了关于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而且“速度”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是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快慢跟什么有关呢?学生便不太清楚。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感受“路程一定时,所用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

师:我们班跑得最快的是XXX,谁知道当今世界跑得最快的人是谁?

课件出示:2012年伦敦奥运会100米决赛前三名成绩记录表。

师:从这张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这里的100米指的是他们跑的----路程

师:你能看出来谁跑得最快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看来路程相同的时候比时间,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

2.感受“时间一定时,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出示叶老师和博尔特跑步比赛的情境图

师:我和博尔特同时冲向终点,我也用了9.63秒,我们俩谁跑得快?为什么还是博尔特快?

师:起点不同,就说明我们两个跑的什么不一样?(路程)

小结:这次叶老师和博尔特跑步的时间虽然一样,但跑的路程却不相同。看来,时间相同的时候要比路程,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3.揭示课题

师:(同时出示2个表格)通过刚才的两次比较,我们发现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路程和时间)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又有什么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路程、时间和速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比较场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比较快慢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两个量。通过递进的方式,比较路程相同、时间不同的情况和时间相同、路程不同的情况。使学生初步的感知路程、时间及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使下面速度含义的引出更加自然。

二、自主探究,建构模型

1.探究“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课件出示:小明:3分钟 小红:4分钟

师:你觉得谁走得快些?

师:看来只知道时间能比出快慢吗?还需要知道什么?(路程)

(2)补充条件,自主探究

补充信息(课件):小明从家到学校210米,小红从家到学校?米。(线段图)

师:你觉得小红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

师:哪个路程比较准确?为什么?

课件:小明3分钟走了210米,小红4分钟走了240米,谁走得快?

(3)汇报交流,建构模型

汇报中引出速度=路程÷时间这个数量关系

(4)将速度与路程建立联系,直观呈现速度

师:如果叶老师用这条线段表示小明的路程,你能在上面表示出小明的速度吗?

师:为什么要平均分成3段呢?

师:那这一段就是-----

生:小明1分钟走的路程

师:小明1分钟走的路程就是他的速度

师:小明的速度只能用第一段表示吗?(此处渗透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师:你能在线段图中表示出小红的速度吗?拿出学习单试一试。

师:你能从图中看出谁的速度快吗?怎么看出来的?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速度,你会计算小明和小红的速度,一边算一边想一想速度可以怎么算?

生反馈

师:这个发现太重要了,我们把它记录下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衔接上面的递进比较,出示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比较场景,进而引出速度的概念。引导认识“单位时间”的含义,让学生明白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2.问题解决:探究速度的表示法

师:现在,你能用这个关系式解决问题吗?

师: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结果都是8千米

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张华骑自行车的速度和“神九”飞船的速度一样快。

生:不一样,神九是每秒8千米,小华是每小时8千米

师:看来只用路程单位很难区分出速度的快慢,我们还应该清晰地表示出单位时间(师将单位补充完整:千米/秒)像这样的单位我们称之为复合单位,速度使用的就是复合单位。

师:8千米/秒就读作8千米每秒,表示每秒行驶8千米。

师:小华的速度应该是----?

3.体验速度的快慢

师:用上速度单位,便于我们区分速度的快慢,其实啊速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博尔特100米赛跑的速度大约是10米/秒

师:10米/秒表示什么?10米有多远?从老师讲台这儿到哪里?

师:1秒是多久?

生:一眨眼(或嘀嗒一下)

师:就在这一眨眼的时间里,博尔特已经从老师讲台这儿“噌”得一下跑到了门那边。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太快了。

师:人跑步有速度,动物跑步也有速度,世界上什么动物跑起来最快?

生:猎豹。

师:(课件展示)猎豹奔跑的速度是1800米/分(生读)。

师:1800米/分也就是30米/秒。

师:四(1)班教室到四(4)班教室外的走廊大约长30米,嘀嗒一声猎豹就已经从四(1)班跑到了四(4)班。你又觉得怎样?

生:简直太快了!

4.问题解决:蜗牛爬行中的数学问题

师:不过不是所有动物跑起来都会很快的,也有跑起来很慢的。

课件呈现: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8米/时。(生读)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1:太慢了,从讲台这里走到那边门口,博尔特只要1秒钟,蜗牛要爬1小时多。

课件呈现问题:

(1)蜗牛5小时大约可以爬行多少米?

(2)蜗牛爬24米大约要几小时?

在学生独立笔答的基础上组织反馈交流。

师:让我们求的是什么?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求蜗牛的路程的?

生:速度×时间=路程。(板书)

师:那蜗牛爬行24米大约要几小时?

生:24÷8=3(小时)

师:你是怎么求出时间的?

生:路程÷速度=时间。(板书)

5.沟通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联系

小结: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像好朋友一样形影不离,知道了速度和时间就能求出什么?(路程)要求速度就得知道什么?(路程和时间)要求时间呢?(路程和速度)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比较场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要想比较快慢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两个量。通过递进的方式,比较路程相同、时间不同的情况和时间相同、路程不同的情况。使学生初步的感知路程、时间及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使下面速度含义的引出更加自然。

三、拓展练习,体验应用

1.出示题目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组织小组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

汇报交流后师小结:我们可以比速度、或比路程,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来解决这一问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后思考

本节课教学重点:一是理解速度的含义,并能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二是使学生从实际的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课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些方面的设计符合学生的需求,以后要继续努力,争取让课堂效果更好。

1、边感知边巩固速度的写法与读法。选取人类、动物的典型例子的运动速度,让学生感知从博尔特跑步速度飞快到猎豹奔跑速度惊人,让学生一次加一次的惊叹,最后戏剧性的出现慢速的蜗牛。让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

2、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概念,利用线段图告诉学生每分钟走多少米就是小明的速度。

3、特别注意全体学生。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后百分之二十的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人。让他们也能掌握本堂课教学的目的。

轻松一刻

鸡和兔15只,共有40只脚,鸡和兔各几只?算法:假设鸡和兔训练有素,吹一声哨,抬起一只脚,40-15=25。再吹哨,又抬起一只脚,25-15=10,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两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5-5=10只。这种算法,让二元一次方程情何以堪…

本期审核:蔡蹦蹦 吴梦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