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死伤数十万人!俄乌战争的5大阶段,战况究竟如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顿巴斯最新战况如何 一年死伤数十万人!俄乌战争的5大阶段,战况究竟如何?

一年死伤数十万人!俄乌战争的5大阶段,战况究竟如何?

2024-02-05 08: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俄乌之战一周年前后,大家在众多渠道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梳理了从战事爆发到如今的战况,并根据战场总体态势的变化以及一定的标准,划分出了5个阶段的10余次战役。本文我们从更简略的角度,同更多网友回顾下这几个阶段的分期与战况。

首先,以作战阶段来分期,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在2022年3月25日的时候,俄军即宣布第一阶段主要任务已经总体完成,此后俄军将集中力量实现在顿巴斯地区的主要目标。

不过此后,只有俄中部军区副司令短暂地谈过第二阶段作战的目标,还带有信息战的成分,再加之随后实际战况的变化出乎俄乌两国的预期。因此我们以战场上实际态势的变化为基础,对俄乌交战一年来的战事进行细化的分期。

第一阶段:俄军全面进攻,乌军全面防御;时间:2022年2月下旬到4月上旬。

2022年2月24日,俄军突然对乌克兰发起了所谓的“特别军事行动”,除了对乌纵深目标进行远程打击外,俄陆海空军全面发动。我们将这一时期的作战总结为北部战役、东部战役、南部战役和顿巴斯战役。

其中北部战役是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及东北部切尔尼戈夫、苏梅方向的作战;东部战役是俄军在哈尔科夫州方向的作战;南部战役是俄军在克里米亚北上后于赫尔松、扎波罗热、尼古拉耶夫方向的作战;顿巴斯战役则是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武装分别向当面乌军进攻的作战。

另外俄军还占领了属于敖德萨州的蛇岛,当时也被传为俄军在敖德萨登陆,不过实际上的敖德萨登陆战并未实施。

在本阶段作战中俄军及顿巴斯武装实际动用的地面兵力约20万人上下,乌军除了以正规军全力应战外,国民卫队、领土防卫军、边防及警察等强力机构的战斗员亦参与作战,实际战线长度超过了2000公里。

以俄军最初的整体目标来看,显然没有达到作战目的,而且俄军因战前轻敌、部署不周、兵力不足、后勤孱弱等因素导致作战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致使精锐的空降兵及大量重装备损失。

而单纯就战场实际来说,俄军总体是“北败南胜”。最终在北方向选择了全面撤军,哈尔科夫城也未能拿下。在哈城以南,俄军控制了伊久姆,构成对顿巴斯乌军大本营——斯拉维扬斯克的直接威胁。同时顿巴斯武装从两翼出击,均拿下大片控制区;南部俄军则控制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大半及尼古拉耶夫州一部。

俄军对外宣布第一阶段目标总体完成是在3月下旬,但随后的脱离接触,形成新的控制线持续到4月上旬,因此我们以后一个时间点作为本阶段结束的标志。

第二阶段:俄军重点进攻,两翼防御;乌军重点防御,两翼反攻;时间:2022年4月中旬到7月上旬。

在上一阶段作战中,俄军虽然付出了惨重的损失,但其主力尚存。经过了兵力的转运及后勤部署后,俄军将作战重点置于顿巴斯。

4月18日前后,俄军加大了对乌军阵地的火力打击力度;4月20日前后,俄军攻势开启。

俄军在顿巴斯的攻势以吃下北顿城市群为主要目标(当时仅存的乌控卢甘斯克),同时继续围攻马里乌波尔的乌军。在伊久姆南、顿涅茨克正面,俄军及顿涅茨克武装也在对乌军阵地发起攻势。

这一次的俄军攻势吸取了前一阶段冒进的教训,转为以火力打击为核心的步步为营式战术。乌军一时难以适应,因此招致了重大伤亡,同时阵地也在不断失守。

5月初,瓦格纳突击队拿下来波帕斯纳亚,随后俄军在这一方向四面开花,直接威胁到了北顿城市群乌军的后路。乌军为了保住仅存的卢甘斯克控制区,将主力部队陆续增援至此。俄军亦集结南部集群、中部集群、卢甘斯克武装、顿涅茨克武装的机动部队、车臣部队和瓦格纳突击队应战。

此方向激战之时,马里乌波尔方面亚速钢铁厂的乌军最终不支投降;乌军主力在北顿的作战亦在6月战斗中难以支撑,不得不先后弃守北顿、泽勒特要塞区和利西昌斯克,最终撤往塞弗尔斯克和阿特木斯克。

至7月初时本战役结束,乌军主力被击败,俄军控制了整个卢甘斯克。

在夺控卢甘斯克、彻底吃下马里乌波尔之时,顿涅茨克正面的攻势进展不大;顿巴斯北方向,俄军占领了红利曼,并从伊久姆继续向南挤压,乌军控制的顿巴斯仅剩20%。

在顿巴斯主战场处于俄攻乌守之时,乌军于赫尔松和哈尔科夫州方向在发动反攻,但由于火力、战术、部署上的诸多问题,乌军反攻成效不大。

第三阶段:俄乌两军主力休整,战区力量转换;时间:2022年7月初到8月下旬

北顿战役结束后,俄军没有乘胜追歼乌军主力,参战部队转入休整;此后在伊久姆方向作战的俄军西部集群、东部集群虽然受命继续完成任务,但从随后的战事来看,事实上也转入了休整。

此后俄军方面,除了顿涅茨克武装在7月底到8月初,于正面战线发起过一定规模的攻势行动外。俄军参战单位中,只有瓦格纳集团在阿特木斯克以南到水库区域方向,一直维持了进攻作战行动。

而乌军除了以一部主力带领大量动员兵防御外及布置一部分力量反攻外,主力也转入休整,并快速补充西方提供的武器装备,以待再战。

这一时期是俄乌两军对战争认识转化的关键时期,也为后来的战事埋下了伏笔。

对俄军来说,前两阶段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虽然实际战果不小,但均没有达成理想目的。而俄军由于参战兵员有限,经历了几个月苦战后,人员伤亡很大、装备损失不少,而且部队特别疲劳,不得不转入休整。

同时俄军又鉴于乌军主力也已残破,顿巴斯已拿下大半,自己又不愿意投入过多资源到乌克兰战场的心理。因此一度希望以扶持雇佣兵集团及志愿兵武装,在俄军体系支援下以叙利亚模式来应对乌军。这是瓦格纳部队从突击队模式转化为作战集团的关键,也是俄军充实第3军团、招募更多志愿营参战的背景。

而乌克兰事实上是全国总动员模式,此前由于装备、弹药损耗严重,动员兵没有时间培训等因素损失惨重。

但有抽身机会后,乌军可以从容整备人力、整合资源。按照乌军“会开车、会开炮”即可上阵的速成模式,乌军主力后撤整补后,一两个时间内整装上阵足以。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一时期乌军接装的西式火炮具备了战斗能力,可对俄军纵深造成显著威胁,但后者显然对此有所低估。

因此这一时期虽然战事进入低潮,但奠定了乌军随后反攻的基础,也奠定了瓦格纳之后崛起的基础。

第四阶段:乌军主力反攻,俄军被动应对;时间:2022年8月底到11月上旬

经过了前一阶段的力量转化,乌军在总动员模式和西方支援下恢复了元气,重新整备出大约20个具备进攻能力的主战旅。而且这是在正常守备任务之外,可以抽调出的单位。而俄军在乌克兰战区内,除了在赫尔松西岸布防力量较强外,扎波罗热、哈尔科夫方向配置力量极弱(顿巴斯例外,因为主要力量是当地武装)。

8月底,赫尔松方向的乌军率先发动反攻,不过俄军在此方向有所预备,因此乌军的反攻很不顺利,始终难以突破俄军第一道防线。

9月初,乌军再从哈尔科夫方向发动反攻,此方向俄军布防空虚且毫无战心,乌军长驱直入横扫哈尔科夫的俄占区,轻易占领了巴拉克列亚、伊久姆、库皮扬斯克等地。

哈尔科夫方向的胜利又直接鼓舞了赫尔松乌军的士气,至10月初乌军终于在北方向突破俄军防线,并迫使俄军从因古列茨河撤防。但俄军重组防线后,乌军历经血战还是难以将其突破,因战斗骨干和重装备折损过多,此后一个月乌军攻势再度停滞。

但是赫尔松西岸的俄军补给需要跨第聂伯河进行,加之西岸的数十万平民也需要大量物资,在跟阵地前沿乌军作战消耗大量物资的同时,因桥梁通道遭受乌军远程火力打击,俄军的供应极不畅通。加之克里米亚大桥遇袭事件,也影响到俄军的供应,最终当地俄军终于在11月选择了撤走,乌军收复全部的赫尔松西岸地区。

而在哈尔科夫方向,乌军在10月初占领红利曼后,继续向东进攻;同时乌军渡过奥斯基尔河,向卢甘斯克方向进攻。顿涅茨克俄控区在北顿河以北的部分全部易手,卢甘斯克西部交界线成为双方的战线。

由于战场上的极度被动,迫使俄罗斯不得不在9月21日宣布30万人的“部分动员”,同时所谓的四州公投入俄事件也在这一时期发生——尽管俄军实际上并未控制这4州的全部土地。

第五阶段:乌军攻势渐颓,俄军再夺主动权:时间:2022年11月中旬到2023年1月中旬

俄军宣布动员后,并不能立即转化为作战实力,因此乌军在上一阶段的10月继续取得战果,至11月时因为赫尔松集团被释放,乌军照样掌握着主动权,并有进攻的实力。

乌军原本计划在俄军薄弱的扎波罗热方向进攻,但因为11月时阿特木斯克战局吃紧,已经被逐渐培养成集团军规模的瓦格纳部队在此攻势甚猛。乌军在投入战区预备队仍未能改善态势的情况下,将赫尔松集团投入进来,希望能击败瓦格纳,以解阿特木斯克之围。

不过瓦格纳集团与正规俄军的作战方式大不相同,乌军增援的部队在没有熟悉环境和对手的情况下贸然参战,招致重大损失。不仅未能挫败对手,己方反倒折损颇多,而且阵地接连失守。

至1月中旬,阿特木斯克战线的要点苏勒答尔失守,乌军主力在关键的时间段内被拖住、消耗于此,还失守关键阵地,为俄军主力的整备提供了机会。

当然,除了乌军主力使用于阿特木斯克方向外;乌军另一部具备进攻能力的集团在此时间段内一直在攻击卢甘斯克西部的俄军防线,这一区域内是俄军不断集结充实的区域,待此方向的乌军进攻势能被消耗后,整个战线的乌军均不再主动进攻。

至2023年1月中旬,俄军最晚入营的动员兵也已训练将近3个月,后备力量充足。此后,俄军在全线转入到规模不等的攻势中,乌军转入全面防御,双方主动权再次易手。

第六阶段:

从2023年1月中旬往后到现在,其实已经进入到了第六阶段作战中,即俄军重夺主动权后的作战。

就目前作战而言,俄军并未以全线大规模进攻的方式展开,乌军则在尽可能守住前线阵地的同时,抽出一部分力量到后方接装西方武器,以重新整备战力。本阶段到底持续到什么时候?会不会有新情况出现?现在还难以断定,它属于进行时,所以我们就只能谈到这里了。

结语:

最终,总体一年的仗打下来俄乌两军的攻防转换十分复杂,都有出彩的战例,也都有吃瘪之处。双方累计伤亡的军人已有数十万人,上万辆重装备毁伤,同时消耗了上千万发炮弹。

截至目前,双方动员的军人仍超百万,战线虽然越来越短,但兵力密度却是越来越高,是近几十年来烈度最高的一场战争。同时这场战争也不仅仅是俄乌之战,而是俄军与西方集团全力支持下的乌军在作战,目前乌军的主战装备及弹药几乎全部来源于西方支援。甚至于一部分兵员,也是西方雇佣兵。

就现在的战线来说,主要仍然在四州部分,外加哈尔科夫和尼古拉耶夫一隅。从控制情况来看,俄军仍然实控84630平方公里的区域,其中顿巴斯区域内,实控卢甘斯克的98.2%和顿涅茨克的58.2%(均含首府);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实控约在75%左右(均不含首府)。

俄乌之战对全球的影响愈加甚远,其走向到底如何,我们还得继续往下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