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韩愈什么诗告诉我们读书?从韩愈劝学诗《符读书城南》,看唐代读书人的价值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韩愈创立了什么 唐代诗人韩愈什么诗告诉我们读书?从韩愈劝学诗《符读书城南》,看唐代读书人的价值观

唐代诗人韩愈什么诗告诉我们读书?从韩愈劝学诗《符读书城南》,看唐代读书人的价值观

2023-03-26 22: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1.唐代的文化序列

说这个话题之前,需要先明确一下唐代的社会文化序列。

由于封建政治建立在小农基础之上,农业便成了立国之本。

商业尽管便利民生,但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本质属性,使商人重利成为必然。

《琵琶行》中就有经典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

"所以,商人的眼光会围绕在"利"上,这就与中国文化"重义轻利"的重要原则相悖了。

另一方面,商人为了做生意,四处寻找商机,流动性大,不好管理。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商代以外,基本都施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唐代也不例外。唐代社会形成了"士—农—工—商"等级:士居"四民"之首,而工、商则居"四民"之末。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孟子.滕文公上》中明确写道: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这里的"劳心者"就是读书人,"劳力者"就是下苦力的农工百姓。为了治人,"劳心者"需完成"修齐治平"的使命,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目的是执掌大权。

官位有限,读书人众多,怎么才能脱颖而出呢?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学而优则仕"。书读好了,才有可能迈上为官之途。这也就能够理解读书在人们心中为何有如此高的位置,这也是"书香门第"令人钦羡的深层次原因。

到了唐代,随着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读书人的地位被抬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官员,乃至宰相都从读书人中选拔出类拔萃,进士及第者担任。但由于社会等级的关系,工商阶层不予入仕,因此,贫寒的农家子弟便将读书当成了摆脱自身阶层、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

02.藏在唐代劝学诗中的向往

既然面前摆着这样一条通过读书飞黄腾达的康庄大道,普通百姓自然"望子成龙"。

中唐文学大家韩愈曾写过一首诗《符读书城南》,劝自己的儿子好好读书。诗中对读书人的追求和理想有直白的表达。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人们对读好书成为人上人的执着程度。

"符"是韩愈儿子的名字,当时韩愈身居城南别业,劝儿子说: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意思是,人之所以成为真正的人,都是因为腹有诗书,有学问。那如何才能让自己有学问呢?靠的是勤奋、勤勉。

随后,他比较了读书和不读书者的区别:两家各生了一个孩子,小时候看不出谁更聪明,但如果一个孩子勤奋学习,学问日渐增加,另一个孩子不学习,肚子里空空如也。等到三十岁左右,学养已成,两个人就像龙和猪一样,已成天壤之别。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学习好的人,已像龙一样飞黄腾达,前途无限远大,而不学习的人,就像爬行在地上的猪或者癞蛤蟆一样,无人顾视。换句话说,学习差的人就像马前卒,被人鞭打,背上生蛆;而学习优者则身居高位,住在高堂华屋享荣华富贵。

在诗的后半段,他通过精彩的对比,写出了读书对个人修养的重要作用。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意思是:黄金璧玉虽是重宝,难以储藏,学文藏在自己的身上,谁也拿不走。

苏轼《读书歌》,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云:"读得书多胜大丘,不须耕种自然收。东家有酒东家醉,到处逢人到处留。日里不怕人来借,夜间不怕贼来偷。虫蝗水旱无伤损,快活风流到白头。"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意思是:积水池里的水没有源头,早晨还满满的,晚间就干涸了。人不通古今,只不过像牛马穿上了衣服一样无知。

这些浅显的句子,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即使放到今天,依然很有意义。

03. 唐代读书人的价值观对今天的启示

乍一看,《符读书城南》将靠读书求取功名,换取荣华富贵的渴望毫无遮掩地说了出来,是否太直白露骨了呢?

其实不然。因为唐代文化包容的关系,读书人发言论事都很直白,喜欢直抒胸臆。而且,韩愈这首诗是写给儿子看的,自然更不会来虚的。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唐代对读书人的看法,以及唐代的父母是如何督促孩子读书的。"学而优则仕"的朴素逻辑,在诗中有淋漓尽致的表达。

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将读书人放在了至高的位置上,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深深的认同。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们可选择的出路空前增多。然后,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读书,无疑仍旧是改变自身命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所以,这篇《符读书城南》中的道理穿越千年而来,读之依然亲切!

附《符读书城南》全文如下: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