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涌现出感人故事作文素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韦昭度传 疫情中涌现出感人故事作文素材

疫情中涌现出感人故事作文素材

2022-11-05 23: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疫情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作文素材 武汉一名社区书记的一天:“忙得没有时间概念” 与武汉市江汉区民意街天后社区党委书记赵媛说话不到15分钟,她已经接了3名社区居民的需求电话。这是个混合型社区,包括一个基础条件较差的老片区和两处有物业管理的新片区,是武汉最寻常不过的一种社区类型。目前,社区的***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已全部送医,居民生活秩序一天天恢复。

“老片区巷道狭窄,面临防疫防火双重压力,每天要巡查两次。”3月12日上午10点,记者跟着赵媛进入老片区。楼道里张贴着红色的抗疫宣传标语,穿着防护服的保洁员在做消毒。

一路上,好几家住户询问赵媛,有问关于发放爱心蔬菜的,还有打听补助金的,一段不到20米的路,走了近20分钟。“3个片区加起来近2***户人,当然想照顾到全部居民。”赵媛讲话语速很快。

站在蜿蜒曲折的巷子里,赵媛告诉记者:“你们看,一家数口挤在不到20平方米的屋子里,隔离40多天多不容易,这是在极限中的坚持,他们有情绪该被理解。” 与记者见面前,赵媛一早已去过社区所辖的尊荣国际片区,为下沉干部值守点安排桌椅,叮嘱物业加强对高层顶楼平台的值守。一回到社区服务站,赵媛又忙着对照居民需求表检查网格员买回的药品,督促工作人员把送给居民的物件提前擦干净……社区网格员小赵说,“1月19日社区启动防疫工作后,赵书记就这样没休息过一天。” 这一路,赵媛的确很忙。给肖婆婆送牛奶,联系医护人员上门量血压;应一名患有失忆症老人要求送第二次午饭,对老人记错不作争辩;为一名要去医院做肾透析的居民安排车辆……到中午1点,她还没吃上饭。

“谢谢你们接我回家。”下午3点,社区一名康复者彭先生从隔离点解除观察。赵媛和江汉分局民意派出所朱警官帮忙办好相关手续,递过去两瓶酒精消毒液。一路上,赵媛叮嘱彭先生要休息好。

这不是当天赵媛接回社区的唯一居民。晚上8点,她和同事刚刚把一批爱心牛肉分发到位,又接到电话通知,社区一名在外地确诊、隔离期已满的居民即将到达武昌火车站。放下电话,赵媛马上与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协调到了接送车辆。晚10点半,赵媛把居民带回社区安顿。一天的工作,刚刚结束。

赵媛今年40岁,20xx年起先后在民意街4个社区工作过,这是她到天后社区工作的第五个年头。“疫情防控期间工作繁重,每天忙得没有时间概念,这是对我职业生涯的一次考验。”她笑着说。

近段时间,她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工作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对居民负起责任,小事不小!”赵媛如此感慨。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名确诊患者家中有高考生,很着急。”赵媛告诉记者,他们一边联系床位一边安抚患者,协助她安顿下来。留下的孩子,社区安排人每天送饭、送物资,还向家属报平安。这家人听说后才放下心来,也特别感激。

现在,社区海山友谊城片区已经插上武汉市“无疫情小区”的旗帜,越来越多的居民陆续回家,赵媛说:“相信社区很快就会像以前一样热闹。” 张恩莉:争分夺秒 只为更多患者康复 今天(3月21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民医院的一位呼吸内科医生——张恩莉,疫情暴发后,她第一时间跟随贵州省援鄂医疗队进驻鄂州开展救治。她说,疫情面前,每一位医生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鄂州市中心医院,四岁的小敏和妈妈已经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年前,她们一家六口从广东回到鄂州老家过年,不幸全部感染新冠肺炎。刚来时,小敏病情较重而且不愿吃药,治疗过程也不太配合。

针对小敏的情况,张恩莉和医疗组商议,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品种,还给小敏买了小画笔和纸张,让孩子画画,帮助她放松心情。在她和队友们的细心呵护下,小敏逐渐配合治疗,现在她和妈妈都已痊愈,等待出院。

作为第一批贵州省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从2月1日进驻鄂州市中心医院,张恩莉和战友们已经奋战了一个多月,作为呼吸内科的主治医生,查房、诊断、调整治疗方案,高峰期时,她每天要负责40多个病人。

20**年,张恩莉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时,曾跟随钟南山院士学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看着自己昔日的老师、同事不断冲上前线,张恩莉也早就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看到新冠肺炎中医治疗方案中提到了薏仁米,并不富裕的黔西南州特意捐赠了10吨薏仁米让医疗队员们带去湖北。截至目前,贵州省支援鄂州医疗队共治愈患者766例。

谢小玉的12小时 “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抗疫一线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验人。”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考察。听完社区志愿者代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二学生谢小玉的工作汇报后,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

受到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谢小玉工作起来更有干劲了。这名社区第一批参加志愿服务、唯一的大学生志愿者,已经在30栋楼值守一个多月。日前,记者来到东湖新城社区,感受了谢小玉忙碌的一天。

上午9点—— 主动上门问需求 趁着上午9点物资尚未送达的待命时刻,谢小玉看望了住在30栋楼15层的80多岁的周奶奶。

“奶奶,降压药够吗?燃气卡要充值吗?”“小玉来啦,放心,都够用。”周奶奶感动地说,有一次为了帮她买降压药,谢小玉连跑了3家药店。

因为老人家不会用手机、腿脚又不方便,谢小玉就特别关心周奶奶。“周奶奶第一次接电话时,看到是陌生的手机号码,以为遇到了骗子,熟悉了以后,周奶奶经常主动打电话找我谈心。”她说,以前连对门邻居都不熟悉,这段时间却认识了很多社区邻居,有些人还给她送防护物资。

服务200多户居民不是简单事。单从买药来说,居民对生产厂家、品牌型号都有特殊要求。有时候她和其他志愿者连“逛”几天药店,才能买到某种指定的药。

上午10点—— 大箱小箱送快递 “我的顺丰快递到南门了。”上午10点,30栋楼1单元一位居民在群里求助志愿者,谢小玉看到后立刻起身。

取快递是志愿者的日常工作,30栋楼离社区南门最远,来回一趟要十几分钟。一上午谢小玉就帮居民取了4次快递,看到她气喘吁吁地抱着大箱小箱,其他志愿者连忙帮她找推车。“没事,这几天,我的力气都锻炼大了。”谢小玉说。

“快递业务是从2月下旬开始逐渐增多的,最忙时一天要跑十几趟,一批快递在南门,一批在社区服务站前,收到居民通知就得赶紧取走、避免堆积。”谢小玉介绍说,居民个性化需求比较多,经常会有退换货的情况。

几天前,谢小玉向一位社区居民借了辆电瓶车。“最近取快递、取货方便多了,但小玉总是把电瓶车给我们用。”一起负责30栋楼的下沉干部毕彪说,谢小玉年纪虽小却很爱照顾人。

当然,工作中也有不顺心的时候。有一次分快递时,有居民冲她发了火,她哭了。“不只是感到委屈,更多的是觉得自己没做好。”谢小玉不好意思地说,社区工作人员和家人都在鼓励她,她也慢慢学会了调整心态。

下午5点半—— 挨家挨户发活鱼 “团购活鱼到楼下了。”下午5点半,近10份活鱼在灌满清水的塑料袋里活蹦乱跳。谢小玉在群里发出通知,担心有居民没及时看到,她又一家家打电话通知。“谢谢小玉!”不到20分钟,鱼分发完了。随后,她仔细查阅笔记本上的记录,再次确认当天的物资和生活用品是否全部送到,然后继续值班。

脚踩一双粉色球鞋,外面套着一件红马甲,扎着利落的马尾辫,未满20岁的谢小玉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她原本计划今年寒假和家人出去旅游过年,“虽然旅游没成行,但当社区志愿者也挺有意义的。” 搭档万小强说,小玉上岗时正值2月中旬寒潮来袭,爱心物资大部分是米面油,都特别沉,一周要发三四次。小玉挨家挨户敲门送货,好几次一直从傍晚忙到晚上11点。“这个00后小姑娘一点也不娇气,很坚强,很有责任感。”万小强佩服地说。

“抗疫一线也是大学,志愿服务就是课堂。社区工作的经历和体验,是我课堂上学不到的。现在,我的承受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整合能力都增强了。”谢小玉自豪地说。

武汉汉阳区“00后”志愿者张玉欣:为居民买药送药争分夺秒 “阿姨,您的处方单是以前的,药店说需要新的处方单才能开药,请您让主治医师再开一张发过来吧”“叔叔,您要的药没有了,看看这种行不行”……在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的一家药店,19岁的张玉欣(见图。资料照片)一边跟店主报需求,一边联系居民询问购药的细节,忙得不可开交。

张玉欣是武汉本地的“00后”大学生,疫情发生后,她主动到社区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主要负责给居民买药送药。“之前有过志愿服务经验,现在我们的城市遇到困难了,我想继续为家乡人民出一份力。”张玉欣说。

张玉欣工作的汉阳晴川街龙灯社区龙灯里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居民大多是老年人。为了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用药需求,张玉欣和同事们经常从早跑到晚,遇到一些难买到的药,还得一家家药店去询问,经常饭都来不及吃。

“虽然只是跑腿的工作,但有些药对居民来说是救命药,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去买。”张玉欣说,小区居民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药物比较多,有的隔几天就需要再买一次。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买五六十种药品,光排队就要好几个小时。

让张玉欣印象最深的是,一天下午,她接到居民求助:一名70多岁的危重症患者急需球蛋白。她和同事立即开车外出找药,一家家药店去询问,从汉阳一路搜寻到汉口,辗转10多家药店,终于在快要天黑时,在一家即将打烊的药店买到了药。当他们把药送到求助居民手中时,对方感动得热泪盈眶。

志愿者的辛苦付出,居民都看在眼里。“开始时一些居民不放心,但看到那些买药的居民不仅拿到了急需的药,零钱也一分不少,现在他们都提前写下医保卡密码,放心地交给我们购药。”张玉欣欣慰地说。

孙斌:三江同源 千里同心 新冠疫情暴发以后,青海省支援湖北医疗队精锐尽出,支援武汉。今天(3月19日)我们就来认识他们中的一位重症医学科医生孙斌。

这是几天前的一段康复训练纪录,这位70多岁的患者就在不久前还一度病情危重。

在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和精心呵护下,患者终于挺了过来,病情逐渐好转。这天早晨,孙斌给患者拔了管改为无创吸氧。因为不放心,他一直守护在患者床边直到中午才离开ICU。

孙斌才换下防护服不到5分钟,ICU里的呼吸机突然出现了意外状况,刚拔管的那位患者氧合指标迅速下降。孙斌一边用对讲机指挥里面的护士紧急应对,一边迅速冲回ICU。

机器故障快速解决,孙斌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叮嘱大家,只要有患者还在ICU里,就一刻也不能松动。

今年49岁的孙斌曾经参加过非典、玉树地震等多次紧急救援工作,这次疫情他也是第一时间奔赴抗疫一线。在ICU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穿刺,他和队员们携手奋战,与死神赛跑。

3月17日,由青海30多家医疗机构的***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了在武汉市新洲区对口支援医院的全部救治工作,累计治愈出院患者数达***人。

看到这样的文字,更体会了生活的真谛!

医护人员疫情感人故事作文素材

素材1 普外科90后护士陈娟娟,原定正月初十结婚,为了坚守一线抗击疫情,她主动推迟婚期,从正月初七开始便投入隔离病房紧张的工作中,同“战友们”并肩作战。作为年轻的护士,她说,“进入隔离病房之前,我们都接受了严格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接诊、检查、治疗及自我防护等一系列相关救治流程专业培训。”当问及家人的态度时,姑娘腼腆着说到:“我的家人也很理解我,既然医院需要我,定当不辱使命、坚守岗位。我和家人共同商量把婚期延迟,等这场战役结束,再来准备做最美的新娘”。

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李艳艳、邢静护士因为长期戴口罩,鼻梁、耳背的皮肤都被压烂了,反复的洗手、消毒使他们的双手都开始皴裂,因为穿防护服如厕不便,她们甚至都不敢多喝水;同时进入感染科的党彪大夫的妻子也是医院妇产科的一名护士,因为工作两个小孩也只能留给年迈的父母照看了;李晓红结婚不到十天就放弃婚假,到感染病区工作……

当前通渭县人民医院隔离病房共有3名患者,其中1例为通渭县第1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其余2例均为医学观察患者。目前,3名患者病情平稳。

新春佳节,本是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日子,疫情无情人有情,正是有无数医护人员坚守在抗疫防疫一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才多了一份保障。

素材2 测体温、留取咽拭子标本、抽血、输液、喂药、喂饭、大小便护理、翻身……

新冠肺炎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根据防护时效性,执行4小时倒班模式,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浑身都是汗……这是抗疫一线ICU护士的上班日常。

2月27日15:09,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黄冈市中心医院组建的ICU病区里,90后男护士岳明江脱下严严实实的防护服,脸上留下的口罩压痕清晰可见,双手也被汗水浸出褶皱。 岳明江是河南人,大学学习护理专业的他,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男护士,在黄冈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工作。

1月22日,黄冈市中心医院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紧急改造完成黄冈市传染病医院,作为城区第一处集中隔离治疗点,当晚开始转运新冠肺炎患者。原准备1月24日回河南老家过春节的岳明江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退了车票,主动请战。

“作为医院为数不多的一名男护士,只要能为这次疫情作一点点贡献,我就一定要站出来。” 当天,岳明江就进驻黄冈市传染病医院,一头扎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确诊新冠肺炎,必须由护士采集病人咽喉部的分泌物,送检验科进行核酸检测。岳明江说,这是一项高风险操作,与患者几乎是零距离接触,而且经常遇到呛咳情况。每一次的采集,护士都极有可能被感染。除此之外,在有限的救治条件下,医务人员搬设备、扛氧气瓶、拖物资,成了家常便饭。“我是男的,让我来吧,我比你们有力气!”他总是灿烂地笑着,冲在最前面。

岳明江说,有位谢爹爹的病情比较重,为了给他做治疗,经常在床边一站就是个把钟头。有一次,操作使用的密闭式吸痰管被痰液堵住了,病人的痰却还是没吸干净,随时面临窒息的危险。岳明江想都没多想,赶紧替换上一根普通吸痰管。操作成功了,病人慢慢稳定下来,岳明江这才发现手套上沾满了痰液。

“戴上口罩,病人根本认不出我们,但只要病人康复出院,什么都值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岳明江用默默无闻的付出,扛起了抗击疫情的别样担当。

素材3

“我是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但我不是一个好孩子。”工作6年的90后武汉第四医院医护人员姜思达对健康时报记者这样评价自己。

几天前接到通知,医院需要紧急开设两层抗病毒的新病区,急缺人手,经过再三考虑后,他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连夜写好了请战书,交给了院领导。

姜思达说,母亲身体不好,早在十年前就做了子宫切除术,父母就只有我这一个儿子,我如果不幸感染牺牲了,谁来给他们养老。

“但是时间不等人,病毒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肆虐传播!我就是应该冲在最前面!”1月25日12点,医院下达了通知,下午两点钟之前到西院报道!此前四天,他已经工作了70多个小时了。

姜思达作为东院第一批护理支援队队员,主动要求被划分到门诊输液室,感染病人最开始接受的治疗就是在输液门诊。“明显觉得自己身体极度透支,随时都有可能倒下。” 姜思达回忆到。当时心情极度困扰,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休息好,另一方面是担心自己现在状态很差,免疫力是极度低下的。

上前线之前,必须要回家看父母一眼。吃饭的时候骗父母说,科室最近有人感染了病毒,自己跟那个同事有过接触,去科室住把自己隔离几天,如果没什么症状就回来。

“这一餐我吃得特别多!眼眶里的泪水不停的在打转,因为我知道,很久以后才能够再次吃到父母亲手为我做的饭菜了,下次回家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

素材4

“我现在病倒了,躺在病床上,其他同事还在奋斗。”武汉市第四医院呼吸科护士江萍(化名)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自确诊后,她一直在医院进行隔离。

猝不及防的疫情让所有武汉医护人员奔赴一线,根本没有时间去细想,每个人自觉投入到战斗中。

“每天最累的是穿着好几层的防护服,一刻不停的到处奔跑。但防护服一点都不透气,工作10分钟,就像胸口有块石头压着,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还有带手套,也让很多人的手都过敏了。” 江萍回忆道。

江萍介绍,在一线工作心理压力特别大,平时中班是下午五点半到凌晨一点半,但由于病人多一忙就要到凌晨三四点才下班,面对困难,大家都是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力所能及为别人减轻负担。

1月22日早上,整个科室集体去做了CT筛查,过了一会,正在上班的江萍被护士长叫住,问她最近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

“那一刻我知道我被感染了,当时眼泪就流出来了。”江萍说,知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还是很难接受。

“医护人员的压力还在于对家人的愧疚。”江萍说。当天晚上,父母坚持要跟她视频,她拒绝了。“我不能让他们知道我住院了,不然他们受不了。后来没办法,我躲到厕所跟他们视频了一会,他们就放心了。”

“一直到今天,我都没告诉他们我病了,打算等我好了以后再跟他们说。” 江萍说,“在病毒面前,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医务工作者,说不害怕是假话,但我是医护人员,这是我的职责。”

素材5

疫情发生以来,病例数在持续增加。最近几天,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发热门诊每天门诊量在500人左右,高峰时达800人。发热门诊经过两次扩充,面积已扩大到原来的五倍。

就诊人数剧增,医院也增派医护人员。有些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慌和长时间排队情绪不稳定。发热门诊护士喻银燕和同事们挨个对患者进行疾病科普,维持秩序。讲到最后,嗓子都哑了。

在发热门诊,穿着厚重的三级防护隔离服,要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长时间在防护隔离下,喻银燕汗水蒸发成水珠打在防护面罩上,被网友称作“最美面罩姐姐”。

疫情暴发使发热门诊短时间聚集许多病患和家属。她也碰到过病人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不理解,甚至责难。她虽觉得委屈难受,但从不因此影响工作

“大家都没怨言,只想把病看好。我觉得再累也值得,如果以前我们说忙得一分钟都不能停,现在我们会说忙得一秒都不能停。”喻银燕说。

备注:当听说医院的病人要被转送到红十字会医院集中治疗,需要医护人员过去时,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士纷纷主动请缨参战。报名参战的名额,一会儿就在护士长这里报满了。内科30多名党员组成了抗击新型肺炎党员突击队。护士长王伟仙理解大家的选择,她说:“越是危险时,医务人员越是冲在最前面。并不是不怕疾病,而是义不容辞,必须迎难而上。”

语言有哲理。

《疫情中涌现出感人故事作文素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x格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