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067号《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的建议》的答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鞍山职教城和鞍山卫校是一个地方吗 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067号《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的建议》的答复

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067号《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的建议》的答复

2024-05-22 06: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鞍教建议〔2022〕34号                      签发人:李咏梅

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067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梁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的建议》收悉,现在答复如下: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高校扩招引发“普高热”,加上选人用人片面追求高学历、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人才需求层次结构高移和招生就业体制并轨降低了职业教育吸引力,这种现象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尤其是我们鞍山这样的钢铁工业城市表现尤为突出。我市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拥有钢铁学校、财经学校等中等专业学校以及行业企业自办技工学校、培训中心等职业教育资源,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产业工人队伍,至今在一些重要的生产管理岗位上还有他们的身影,挑大梁、担重任。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经历一系列教育体制改革、行业变革,职业教育风光不再,贡献力下降,出现技能人才日渐短缺现象,尤其是高层次技能人才短缺现象较为严重,其中,在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不仅影响企业生产,更重要的是影响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城市发展。为此,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定实施着力推动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保障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职业教育适应性明显增强,贡献力逐年提升。2021年被省教育厅评为职业教育改革取得良好成效的市,职业教育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一、关于讲好职教故事,传播职教声音,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的建议

鞍山市是英模辈出的英雄城市,大力弘扬孟泰精神、王崇伦等劳模精神,传承发扬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成为时代主旋律、社会正能量。全市每年五月份举办“职教宣传周”、六月份举办“职业院校招生宣传月”、十月份举办“职教风采活动”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经常性的举办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活动。市教育局每年组织全市性质的职业教育招生宣传活动,各职业学校组织师生走街头入社区,开展职业技能展示与竞赛、校园开放周、优秀中职毕业生宣讲、才艺展示、便民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职业院校招生宣传月为初中毕业生统一配发人手一册的招生宣传材料。积极推动县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初中学校对初中毕业生、家长和社会开展形式多样、富有个性化的职业教育宣传活动。2021年市教育局投入150万元,建设立山灵西社区、铁东福康社区等5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点和鞍山市广播电视学校、台安县职业教育中心等3个社区教育学院,举办社区公益讲座,开展书画讲座、老年居民手机使用等社区培训与志愿服务等。辽宁省2020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启动仪式在市职教城举行,2021年鞍山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开展线下展演的市。

自201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市一直实行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农村家庭和困难家庭学生的免学费政策,如2021年中职学校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3491人次,资助资金349.1万元;享受免学费资助8706人次,资助金额1741.2万元。在2020年建立了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报名录取统一平台,全市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报名招生情况在市招生办一个专用平台呈现,使职业教育的招生录取更加智能、阳光、透明。针对学生和家长的升学愿望,全面推进职业教育“3+2”大专、五年一贯制大专等升学形式,极大解决学生及家庭的后顾之忧,满足了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从2019年至2021年三年中,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五部门每年联合下发专门文件,在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新型职业农民中开展高职大专教育,特别是对退役军人开展免费教育,广受赞誉和好评。

今年12月份我市将继续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二、关于围绕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动态调整机制的建议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已开设国家专业目录15个专业大类中14个专业大类、70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护理、汽车维修、宠物养护美容专业等已成为品牌专业。鞍山师范学院高职院开设了健康、电子商务、学前、养老、信息技术等23个专业。2020年鞍山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后,首批开设了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护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烹饪工艺与营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畜牧兽医等八个专业。今年,我市新近审批了市交通运输学校等3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工艺美术、音乐表演、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车辆运用与检修、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等5个专业,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助产、工业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等4个专业成功申报获批。目前,适应我市产业发展的专业(群)已初步形成,2021年,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幼儿保育专业被评为省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

聚焦我市重点发展产业,校企合作推动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举办订单班、冠名班等方式,提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职教城院校与鞍钢集团、辽宁紫竹集团有限公司、三冶集团公司、聚龙股份有限公司及交运集团公司等重点企业采用订单培养模式,定向为企业培养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岫岩县职教中心与盘山县起重机公司签订的机械加工专业人才培养协议已达五年,为企业输送毕业生近150人;台安县职教中心与台安农高区签订畜牧人才培养协议。致力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实施“3+2”大专、五年一贯制大专等中职高职贯通培养,全市高职大专在校生规模已近万人。

各职业院校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紧贴行业企业需求开展课程建设,从岗位职业能力调研入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对接生产岗位标准,建立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工学交替、学做合一”的课程体系,并组织教师学生企业实践、生产岗位实习实训,开展企业职工技术技能培训活动。在服务企业发展的同时,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向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方向发展。

三、关于健全政府统筹、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建议

202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鞍山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鞍山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鞍山市关于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若干政策》文件政策;市教育局等12部门联合制定《推进鞍山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提升服务振兴能力实施方案》,市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制定《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市职教城)产教融合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教育副市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职业教育领导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推动职业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布局调整与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市已形成“一城一中专三中心”办学格局,职业教育资源分布更加均衡合理、特色更加鲜明,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鞍钢集团有限公司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确定为产教融合性企业,鞍山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全国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首批试点城市。

不断提高校企协同育人水平,与东软教育集团共建信息技术二级学院,与沈阳新松公司共建工业机器人产业学院,与鞍山天强汽修汽配服务中心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坚持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面向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大学毕业生、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基层干部等群体组织各级各类培训,2020年市职教城承担了全市“春风行动”企事业单位稳岗转岗技能培训活动,培训人员1.8万人次。2021年全市职业学校开展财政补偿性培训和企业技能培训2.3万人。

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2019年,我市出台了《鞍山市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意见》《鞍山市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实践活动活动方案》,职业学校、中小学校联合进行课程创设,推动开展职业启蒙、职业体验、职业认知活动,建立了辽宁科技大学、鞍山师范学院、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等16所单位为鞍山市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活动实践基地,2019年,市职教城接待职业启蒙实践活动的中小学生1.95万人。2021年,鞍山市职教城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分别被教育部、省教育厅评为国家级、省级研学示范基地。

2022年我市进一步发挥职业院校优势服务中小学劳动教育,尝试在普通中学安排职业教育课程,强化生涯规划,今年5月开展遴选首批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活动,形成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机联系,实现课程互通、学籍互转。支持海城同泽中学试点举办综合高中。8月份,我市将开展职业院校“书证融通”比赛,探索实施“学分银行”,实施职业经历、职业培训、资格证书、在线学习和实习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科学研究等体现资历、资格和能力的非学历学习成果向相应的课程学分转换,实现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强化疫情后职业教育开展企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变学校一元办学为校企双元办学,变单一的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相融合,打造技能提升平台,开展培训项目50个、20000人次,开展技能等级鉴定服务10000人次。

四、关于破除“唯学历”倾向,创新“双师型”教师引进和培养模式的建议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市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市教育局与大连师范大学密切合作,2020年以来,每年举办了教师师德师风、教师职业素养专题培训。实施职业学校教师每学年72学时全员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备教师集体备课制度,组织教师参加省、市举办专业培训。通过以赛促训的方式,定期开展市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大赛,全面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二是加强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鞍山职业技术学院从吉大、东师等985、211院校招聘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60余名;岫岩县职教中心、台安县职教中心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作为教师招聘的优先条件,2021年招聘了6名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三是以技能竞赛引领专业建设。市教育局每年举行市级教师教学技能竞赛,2021年市教育局与市总工会联合举办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对赛项第一名教师授予“鞍山市五一劳动奖章”。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承接大赛任务。职教城利用实训资源优势,先后承接20余项国家、省级赛事任务,被确定为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基地、辽宁省世界技能大赛选手选拔集训基地。四是聘请企业精英进入职业院校兼职任教,聘请全国劳动模范田印福等24名企业“大工匠”、行业领域专家及知名人士为客座教授,组建一支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就打造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2个国内一流专业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由5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站;鞍山卫生学校常年聘请鞍山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专家在学校进行教学或实习指导;鞍山钢铁学校与中冶德龙钢管有限公司、鞍山亨通集团共同建立了“教师进修工作站”。

2022年,我市将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推动实施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5年6个月企业实践制度。市教育局将于10月份与市总工会联合举办举办鞍山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赛;10月份将遴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90名,建立3个市级名师工作室,积极打造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领头雁”;根据鞍山产业结构调整实际,推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申报汽车维修、康复护理等技能大师工作站。

五、关于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建议

全市职教系统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协同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发挥学校思想教育主阵地作用,学校党委牵头抓总,学校各部门各负其责、协同育人,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深化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创新,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遴选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培育遴选思政课示范课堂,我市作为全省推进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的试点城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努力探索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紧密融合的育人模式,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七个思政案例和典型做法在全省全面推广。2021年我市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省教育厅“少年工匠心向党”工程中承办了“红色校园建设”活动;在全省职业院校思政案例征集中,刘娟、李超等兼职德育导师进校园、进课堂,用他们劳模精神感召引导广大师生,我市已经建设一支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党政干部组成的德育工作队伍,他们用言教身教鼓舞激励广大学生,是“四有”教师的代表,将爱和奉献的种子撒满校园。强化育人环境建设,开展学校社团建设活动,市职教城四所职业学校共建“小红帽”志愿服务队人数达500多人,服务的身影遍布钢城大街小巷。各校建好网络育人的生态环境,在网络、微信平台上举办“宪法知识竞赛”“禁毒知识竞赛”活动,加大学校育人环境建设,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2021年市教育局对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进行评选表彰,抓住实习、就业关键环节和节点,开展与学生谈一次话等6个一活动,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5%以上,树立职业教育良好的形象。

2022年5月16-20日,我市举办思政课教师线上专题培训,市委秘书长、宣传部长郭志强出席开班仪式,疫情结束后我市将举办思政课教师教学竞赛,全面推进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打造一批最美班主任、思政精品课程,发挥企业兼职教师、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育人作用,组织开展“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建设,今年培养典型校5个;协同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化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创新,遴选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培育遴选思政课示范课堂,加强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举办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班主任能力比赛、遴选中职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和思想政治课带头人,利用好鞍山师范学院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作用,培育一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宣传优秀思政工作者、优秀学生先进事迹。

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中职院校招生难情况客观存在。想求学的学生和家长还是首选去高中,即使成绩不高也要想办法到高中学习,认为职业学校学习氛围不好,实际上并不了解目前我市职业学校真实情况。想学技能的初中阶段学生比例不高,而且总认为到职业学校学技术没发展。这些想法直接影响到职业学校招生,也间接影响了未来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二是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氛围不浓郁。鞍山市是劳模辈出的英雄城市,现在劳模精神在社会影响有些淡化,需要全社会大力弘扬孟泰精神、王崇伦等劳模精神,传承发扬工匠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成为时代主旋律、社会正能量。

三是多元参与职业教育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文件,如何有效实施,落到实处还需要深度探索实践。同时,如何调动社会力量、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决策、监督、执行、协商等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建立。校企之间合作信息不对称、企业用人、学校培养人“两张皮”情况还客观存在,需要不断增加与企业的合作方式方法,找到更多适合学校专业的企业,更多的为学生提供机会,为职业院校办学能力水平提升提供更好的条件。

五是内涵建设有待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标志性成果较少,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不够先进,质量意识不强,国际化程度不高,在国内和行业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院校不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不高,主要表现在重规模、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重投入,轻效益,重培养、轻需求等方面。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重视职业教育良好氛围。 一是围绕“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等主题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月活动。进厂矿、进学校,到公园、到社区,通过现场发放宣传资料、技能展示、便民服务等方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展示职业教育办学成果,努力吸引全社会目光关注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

二是借助新闻媒介宣传。在《辽宁日报》《鞍山日报》《千山晚报》、鞍山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及网络公众号等媒介宣传技能大赛、校企合作等方面经验成果。

2.探索实践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落实贯彻各级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尽职尽责,创新实践,着力解决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普之间融合度互认度不强、职前职后一体化水平不高等方面问题,打造职业教育鞍山特色,助力钢都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二是建设高水平中高职院校和骨干专业(群)。围绕我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接钢铁菱镁深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信息技术等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群),加快建设学前(保育)、康养、化工等人才紧缺的专业(群),重点设置大数据技术与应用、5G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等高新技术专业,实现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争创省内乃至国内高水平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加大专业调整力度,树立“产业人才有需求,学校专业有设置”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专业(群)设置结构,构建服务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学科体系。“十四五”时期,争取新设专业20个,专业订单培养比例达到80%以上。

三是强化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争取资金政策支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立足点,围绕赋能市职教城公共实训基地、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与企业联手打造辐射引领、资源共享的校内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高师生实践技能的“真本事”。深度融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实现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精准接轨,完成职教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任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8个,校外实训基地20个。组建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认定组织5个,评价职业(工种)不少于30个。

四是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专兼职结合教学创新团队,特别是从明确准入标准、完善培养体系、强化价值导向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企业师傅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国家级、省级团队,带动我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强化师资队伍培训实现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争取建设校内技能大师工作站8个,在校外至少建设10个教师实践工作站,校企共建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 五是积极推动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试点企业建设。当前,以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和市职教城担纲主力,正在对我市产教融合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特别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取得的实效,申报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动2-3企业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

3.聚焦经济发展,突出企业重要主体作用。

一是建设现代产业学院。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等目标任务,将产、学、研、转、创、用相互结合,建设校、政、行、企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培养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双鞍”融合为牵动,充分发挥高校和央企的育人优势,借助学院学科和央企实践“叠加”的优势,打造“双鞍双轮”发展模式,实现区域经济、人才“双轮”驱动,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三是发挥产教融合联盟作用。围绕主体专业(群),通过产业与专业、实践与教学、培养与就业相结合等方式,组建产教融合联盟,将企业与院校等联盟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共同构建产教融合联盟之间相互贯通,协同促进对接的合作机制。

四是助力配套政策实施。广开渠道、献计献策,为我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励政策以及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政策制定实施提供支持,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积极性。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氛围。

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一是继续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发挥企业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的优势,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争取采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群)达到50%以上;“1+X”试点专业达到15个以上。企业对人才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二是扩大“订单班”范围、层次。变招生为招工,变招工为招生,包括高职中职院校,每年新生入学争取订单培养比例在80%以上,通过订单培养推动校企双方培、育、聘机制的衔接,为企业提供量身订制培养实用型复合人才,为企业发展助力护航。

 三是完善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构建服务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用、基地共享、人才共育,实现校企一体化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5.创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模式。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政策文件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通过聘请郭明义、刘娟等道德楷模担任兼职德育导师以及从学校选拔优秀教师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德育导师等方式,全程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人才搭建广阔的发展舞台。

鞍山市教育局

2022年5月25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