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黄厚江《阿房宫赋》教学实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静水流深什么意思啊解释 [转载]黄厚江《阿房宫赋》教学实录

[转载]黄厚江《阿房宫赋》教学实录

2024-07-10 15: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黄厚江《阿房宫赋》教学实录

2014年4月13日于青岛即墨一中

 

师:(板书:阿房宫赋  杜牧)同学们预习了吗?怎么预习的?

生:读注释,认识字词。

生:查字典。

师:大家都差不多。难的词是哪一个?

生:“鬟”是什么意思?

生:发髻,这里就是指头发。

师:还有没有了?没有了。字词都认识了,但意思都懂了吗?预习的目的就是找问题,有问题吗?

生:“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是怎么回事?

师: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大家讨论一下。

生:因为自然景象不同,生活气氛也不一样。

师:他是说人的感觉不同。

生:还是气温不一样,作者说:“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师:你是说歌台上很暖和,春光融融的,舞殿上很阴冷,风雨凄凄的。是吗?

(多数学生摇头)

师:这问题就出来了,看似没问题的地方,一细读,问题就出来了。所以,读书一定要细致。

师:我们先来解决“气候不齐”问题。现在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说是心理感受不同,在不同的宫里,人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皇帝常常临幸的宫殿,让人感到温暖;皇帝总也不来的冷殿让人感到阴冷。一种意见是说不同的地方气温不同,因为阿房宫太大了,又是在山上,不同的宫殿气温也不一样。二者孰对?请举手。

师:有同意前者的,有同意后者的。你来说说,你同意前者,我想听听你的具体理解,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还有“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而且“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这都是说阿房宫太大了,所以各殿里的气温不一样。

师:还有吗?大家还有吗?

师:“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是什么意思呀?

生:(读注释)渭水和樊川的河水缓缓地流入宫墙。

师:你说得太对了,和注释一点都不差。要是这样我就不问你们了,注释里有了还用问吗?作者意在说明什么?

(学生思考)

师:(指一名学生)你们家院子大吗?

生:我们家住楼房。

师:有住在院子里的同学吗?(有学生举手)

师:你们家院子大吗?

生:挺大的。

师:有一条河在院子里流过去吗?(哇,学生都恍然大悟)

师:有两条河在阿房宫流过去啊,渭水和樊川,大不大?作者的意思在这里。你们山东有泰山,登泰山的时候,在山下时觉得挺暖和,到了半山腰有点冷飕飕的了,到了山顶就感到冷冰冰的了。在阿房宫里也会有这种感受。

师:有同意写心理感受不同的,你来说说,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作者说“一肌一肤,尽态极妍”,是说感受不一样吧?

师:噢,肌是一种感受,肤又是一种感受,不一样?知道不对了吧,还是看上一段。

生:我觉得这种主观感受的不同,还是要抓住“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这几句来理解,因为这几句在“气候不齐”的前面,意思有连贯性,而且这几句写“歌台”、“舞殿”,都是宫女们活动的场所,实际是说宫女们的感受不一样。再联系后文“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就更明白了。

 师:你很善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你能不能从修辞上来解释这几句话?

生:这是互文,它不是说歌台温暖,舞殿阴冷,而是说同样在歌台、舞殿上活动的宫女,得宠的和不得宠的,其感受是不一样的。

师: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我觉得二者都说得通。

师:看来你能当领导,你很善于平衡嘛。(学生笑)

生:那我同意……

师:(马上打断)不要改变自己的看法,你要坚持自己的主见,不要一听老师的语调就变化了。我常常给学生设陷阱,不要掉到我的陷阱里。其实这个同学说得没错,两种意见都说得通。我个人的意见倾向于后者,我觉得还是人的主观感受的不同,阿房宫再大,还不至于造成那么大的气候差别。作者所以这样说,是缘于赋体文夸张的特点。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略)

师:我有个问题搞不明白,大家帮帮我。“鼎铛玉石”,在文言语法上应该怎么解释?

生:这是使动用法,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

生:是名词作状语。(大家在下面七嘴八舌,有说是使动的,有说是意动的)

师:大家注意,使动是客观的,意动是主观的。你让我当校长,我就当了校长,这是客观的;你把我当校长,说明我还不是校长,只是你的主观态度。这是意动用法,不是使动,也不是名词作状语。不过我还是要表扬这两位说错的同学,说错了没关系,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人可以犯错误,但不能否定自己的存在。

师:下面我给大家出了一个填空题。看屏幕:

阿房之宫,其势可谓(宏 )矣,其制可谓( 雄)矣,其宫中之女可谓(众 )矣,其宫中之宝可谓(丰 )矣,其费可谓( 靡)矣,其奢可谓(极)矣,其亡亦可谓( 速)矣!嗟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 悲)矣。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填空。

师:填完了?好,这就是我们压缩的《阿房宫赋》。下面我们各组分工找到各部分的内容,组内讨论,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问题。一组“其势宏矣”,二组“其制大矣”,三组“宫中之女众矣”,四组“宫中之宝丰矣”,五组“其费靡矣”,六组“其奢极矣”,后面的都归七组来解决。(具体讨论过程略)

师:赋,是一种文体,也是一种表现手法。《诗经》“六艺”大家知道不?赋比兴,风雅颂。风雅颂是《诗经》的内容分类,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体文这种体裁的表现手法主要就是赋,也有比兴。朱熹用八个字来概括赋体文的特点,叫“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铺采摛文”就是铺陈,铺排,从多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事物的特点。下面我来给大家读一遍,体会赋体文的这种“铺采摛文”的特点。(教师配乐朗诵,屏幕打出长城的图案)

师:年龄大了,眼睛看不准,我的普通话说的也不好。大家见谅。我读的目的是让大家体会赋体文“铺采摛文”的特点。同学们自己放声朗诵一遍,再好好体会体会。(学生自由朗读)

 

师:赋体文的另一个特点是“体物写志。”志,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就是主题,在注释的前面已经有了,作者以借古讽今的方法讽喻唐敬宗大兴土木,希望他从秦朝灭亡的历史事实中吸取教训。大家看最后一段,作者运用最多的一个词是哪一个?

生(七嘴八舌):秦、哀、族、后人

师:看“后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几个“后人”都指什么?

生:第一、二、四个“后人”都是指秦以后的人,具体就是指唐朝人,而第三个“后人”是指唐朝以后的人。如果唐朝统治者不从秦朝灭亡的历史事实中吸取教训,就会重蹈秦人的复辙,那么,其后人也会为这感到悲哀。

师:这就是作者在《阿房宫赋》中体物所言之“志”。这个“志”集中表达在最后一段。我试着给《阿房宫赋》换了个结尾,大家看好不好?(屏幕打出语段)

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

生:不如原文。与上文的语言风格明显不一样了。

师:文脉不贯通,是吧?还有呢?

生:内容上不能概括前文,上文说的是秦爱纷奢,导致灭亡,与天没什么关系。

师:好,说得很对,这样换是不行的,看来我写的真不如杜牧。(学生笑)同学们敢于发表自己的主见,这很好。下面我再提一个问题,如果用三个字来概括全文,用哪三个字?

生:奢,亡,哀。(屏幕上打出这三个字)

师:这三个字就是全文的中心词。如果是一个字,那就是“哀”,为秦朝统治者骄奢淫逸,终至灭亡而哀,为唐朝统治者不接受历史教训,也会重蹈覆辙而哀。这就是本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下课。(沈洪友根据笔录整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