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呦呦初鸣”到“誉满世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青蒿素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从“呦呦初鸣”到“誉满世界”

从“呦呦初鸣”到“誉满世界”

2023-04-26 06: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呦呦初鸣”到“誉满世界”

《健康脊梁》一书,作为《中国科技之路》套书中医药分卷,系统梳理了建党以来中医药的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这百年建党以来中医药取得的成就。

☞ 建党百年中医药成就展(九)——从“呦呦初鸣”到“誉满世界”

这期我们将走进一段峥嵘岁,走近屠呦呦,走近青蒿素,一起领略这位伟大的中国女科学家如何将一株中国小草变成享誉世界的抗疟神药。

最近小编观看了电视剧《功勋》中《屠呦呦的礼物》,主要围绕屠呦呦接受“523”项目带领实验团队研究防治疟疾药物,成功研制出青蒿素的历程展开,对屠呦呦的生活、工作和人物性格进行了深入刻画,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屠呦呦为祖国科研事业无悔奉献的精神。

与大部分女性“贤妻良母”的形象不同,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工作、家庭中都反差大且别具一格的屠呦呦。她一心扑在研发治疟药物上,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主要由丈夫操持,甚至没时间照顾孩子。剧中的屠呦呦戴着眼镜、梳着“学生短发”、专注工作不善言谈,在周围人看来很是“特别”,是别人眼中的“另类”。令小编深刻的片段有:屠呦呦回家总会忘记带钥匙;说好的接孩子放学,却因为工作被抛诸脑后;因为忘我工作,疏远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让父亲一直耿耿于怀;好不容易有时间看望小女儿,却买错鞋、坐过站;为了证明青蒿素的安全性以身试药……

恰巧小编刚刚有幸参观了位于的“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这里是她当年研制青蒿素期间工作和实验的地方。就是在这个不足50平米的空间里,仿佛浮现出当年屠老和他的同事们夜以继日地攻关,最终研制成功青蒿素的感人场景。小编也拍了一些照片带给大家。

那当年研制青蒿素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们又是怎样克服万难,最终完成党和国家交给他们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的。《健康脊梁》带您一起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1. 特殊时代的使命

青蒿素的研发是一个任务(“523 任务”)带动科研和学科发展的典型案例,是国家需要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的结果。 疟疾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至今依然是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尤为严重。人们对于抗疟药物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 随着越南战争的逐步升级,交战双方被抗氯喹恶性疟困扰,导致作战部队大量减员。1964年,越共中央领导请求中国帮助解决疟疾防治问题。中方派出研究人员进行了近2年的现场调查及实地救助,意识到疟疾防治的迫切性与复杂性。因此,国家科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于1967年5月23~30日在北京组织召开有关部委、军委直属机构和有关省、直辖市、自治区、军区领导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全国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大协作会议,并提出全国疟疾防治药物研究的大协作工作。由于这是一项紧急的军工任务,为了保密起见,遂以开会日期为代号,简称“523任务”。中医研究院接受任务,并交由所属的中药研究所完成,任命屠呦呦为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由此开启了青蒿素的发现之旅。

2. 来自古代典籍的启发

中医古代典籍关于疟疾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青蒿作为抗疟药物的使用也是如此。首次提到青蒿用于疟疾治疗可以追溯到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随后青蒿和其他药物在疟疾防治中的应用记载散见于中国一系列医学著作中,其中包括颇具影响力的《本草纲目》。这些丰富的古籍记载对于青蒿素的发现和研制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1年,青蒿的提取物引起了屠呦呦的特别关注,因为它产生了理想但不稳定的对疟疾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这一发现促使他们对文献进行了重新审视,这可能是发现青蒿素过程中最重要的突破。 青蒿在中国的应用首次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则始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青蒿的记载除有前人的经验外,还记载了其治疗寒热诸疟的实践。而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很大的启发,她突然领悟到,之前对青蒿有效成分的提取常用水煎煮或者乙醇提取,但是效果不好,而古人是以“绞汁”的方法取汁服用,可能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与提取温度有一定关系。她还想到,只有嫩叶才能绞出汁来,这可能涉及药用部位问题。于是,课题组重新设计了以乙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的方案,结果发现,青蒿乙醚提取物对鼠疟模型有较高的效价。在1971年10月前后进行的实验中,该提取物对鼠类疟疾显示出了100%的惊人疗效。这一结果在同年12月底的猴疟疾实验中得到了重现,从而毫无疑问地确认了青蒿提取物的有效性。

3. 青蒿素的发现

发现有抗疟活性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以后,屠呦呦及其课题组便开始进行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工作。1972年,屠呦呦团队按文献提供的方法获得少量的针状结晶,编号为“针晶Ⅰ”“针晶Ⅱ”“结晶Ⅲ”;经鼠疟实验证明,“针晶Ⅱ”是唯一有抗疟作用的有效单体。此后,中药研究所向“全国523办公室”汇报时,将抗疟有效成分“针晶Ⅱ”改称为“青蒿素Ⅱ”,有时也称青蒿素,两个名字经常混着用。再后来,中药研究所均称“青蒿素Ⅱ”为青蒿素。

4. 青蒿素的结构改造

大量临床结果证明,青蒿素对疟疾治疗具有速效、低毒的特点,但是用后的疟疾“复燃率”很高,而且只能口服。为解决青蒿素生物利用度低、复燃率高及因溶解度小而难以制成注射剂用于抢救重症患者的问题,“全国523办公室”于1976年2月将青蒿素结构改造的任务下达给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药物所”)。 青蒿素在四川、重庆、云南一带所产的黄花蒿中含量较高,容易提取。在“全国523办公室”的安排下,由上海药物所植化室“523组”的同志到昆明制药厂进行中试。1987年,中国正式批准蒿甲醚的生产和出口。同时,国内还研制成功青蒿琥酯及双氢青蒿素,并先后批准生产。

5. 青蒿素的推广应用

1972年11月,屠呦呦所在的中药研究所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活性成分青蒿素后,又开发了双氢青蒿素(DHA),其仍然是当今最具药理学活性的青蒿素衍生物之一。在随后的10 年里,屠呦呦研究团队与全国其他研究所合作,进一步了一系列药物开发的基础工作,其中包括确定青蒿素的立体结构并开发更多的青蒿素衍生物。1981年在北京举行的疟疾化学治疗科学工作组第四次会议上,屠呦呦首次公布了这些研究成果而使青蒿素的研究达到高潮。中国青蒿合作课题组在1982年发表了一系列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疟的相关论文。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成功地治愈了成千上万的疟疾患者,也传播到疟疾重灾区非洲。有证据表明,以青蒿素为基础的治疗,特别是与作用较慢的抗疟药如甲氟喹或哌喹联合使用,可显著促进寄生虫的清除,并迅速缓解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症状。与此同时,青蒿素对于耐药疟原虫的治疗作用也十分显著,且关于其毒性和安全问题的报道很少。经过十多年的独立随机临床研究和统计学分析,青蒿素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越发明晰。最终,在2006年,WHO宣布改变其原有的治疗疟疾战略,充分利用青蒿素联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疗法。目前,ACT 仍然是最有效和最推荐的抗疟疗法。

6. 青蒿素取得的成绩

抗疟新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发现与应用,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评价,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奖分别授予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4家参与青蒿素研发的单位。1979年,国家发明奖二等奖授予以中医研究院为首的6家主要发明单位。之后,青蒿素的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获得1992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等国家级荣誉。 美国拉斯克医学奖被誉为“诺贝尔风向标”,2011年屠呦呦获得了该奖项。此后的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认为,“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了重大的全球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死亡率显著下降,获奖成果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的价值无法估量。”

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同事们在青蒿素的研制之路上已经奋斗了40余年,在获得这一巨大的荣誉之后,85岁的屠呦呦并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而是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带领团队继续攻坚克难,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已获新突破,提出新的治疗方案。2019年1月,在英国BBC相关栏目发起的“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活动中,屠呦呦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及艾伦图灵共同进入科学家领域候选人名单。2019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2019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获奖名单,共3人获奖,屠呦呦名列其中。 屠呦呦团队对于青蒿素的研究进展深刻表明,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正如屠呦呦所说:“中医药不是中国人的独享,应该在‘健康丝绸之路’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给全人类健康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本文节选自《中国科技之路中医药卷健康脊梁》。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中国科技之路中医药卷健康脊梁》,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篇,是建党百年献礼之作。第一篇,从传承、创新、传播三个方面梳理了自《黄帝内经》问世至今不同时代中医人在护佑人类健康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第二篇,从七大方面展示了中医药理论研究、重大疾病防治、新药开发等方面科技创新的成果亮点。这些代表性成果是专家们通过反复论证,多方征求意见后最终确定的,既包含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又包含百姓关注度高、科研难度大的热点话题,为了更好地普及中医药科技知识,除对重大科技成果与亮点的介绍外,还适当增加了中医药养生保健方面常识性知识的介绍,供读者参考。第三篇,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领会党中央对于中医药发展的整体部署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精神,展望未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院士来讲“中医故事”,图片+视频+AR,齐活了!

● 新书资讯 | 健康脊梁

点,一键下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