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第四季:用英雄气概为新时代文艺“强心壮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青春李大钊经典咏流传 《经典咏流传》第四季:用英雄气概为新时代文艺“强心壮骨”

《经典咏流传》第四季:用英雄气概为新时代文艺“强心壮骨”

2024-02-28 08: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唱什么?致敬英雄人物,传承千年风骨

央视综合频道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旗舰频道,坚守传播主流价值主阵地,树立引领时代文化新标杆的鲜明特色,在打造原创力作的同时,以融合传播为核心,探索品牌节目的创新升级。

从 《经典咏流传》第四季到 《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以及正在热播的 《典籍里的中国》,平台形成了接连不断、疏密有致、高潮迭起的创新氛围,并用“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版面生态,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

前三季《经典咏流传》自带诗词的华彩和音乐的轻盈,以“致敬英雄”为创作主旨的《经典咏流传》第四季通过主题的聚焦,实现了立意的升华。

节目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匠心打捞华夏文明中具有民族精神和英雄情怀的经典诗词,创新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文化,通过重点加大对百年经典的二次创新,以实际行动和精品力作深情礼赞、热情讴歌党的百年华诞。

在已经播出的四期节目中,有一类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例如 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李大钊先生的《青春》, 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 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另一类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英雄和亲近英雄的全新角度,例如 《春日偶成》为观众还原了周总理少年时代的情怀与理想, 《为祖国而歌》带大家了解了像陈辉一样为国捐躯的普通青年的心灵世界……每首歌曲,每场讲述,都在打开一个百年英雄史的精神切面。

节目通过串联极具感染力和传唱度的音乐作品,生动解读百年征程中所延续的初心和使命,深切回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旨在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实现对党和国家,以及对民族发展历程的一次电视化的艺术呈现和通俗阐述。

值得关注的是,节目对“英雄”的界定,并没有完全局限于百年党史中的闪耀群像,而是由此上溯到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更一路追溯到五千年来无数在历史长河中推动中华民族砥砺前进的身影,比如 刘邦、文天祥、戚继光……

因此,当节目借民族英雄 于谦的 《咏煤炭》缅怀 焦裕禄时,观众深刻感受到“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公仆情怀。这其实是共产党人延续民族文化血脉而来的继承和弘扬。

所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只有站在历史的肩膀上,翻阅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多难兴邦的沧桑流变,我们才会更加为百年来历经磨难却未被打垮的磅礴伟力击节叹赏。整个作品的格局构架和品格立意,显得格外宏阔而高远,因为它所激发的是一个民族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强大力量。

▍为谁唱?奏响青春之歌,接续奋斗篇章

本季《经典咏流传》开播以来,#方志敏烈士遗骸22年因镣铐被认出##迟到了57年的焦裕禄全家福##焦裕禄外孙用一首歌缅怀焦裕禄#等衍生话题接力登上微博热搜,前两则话题的阅读量分别达到 2.5亿和 2.2亿,节目总阅读量 53亿,总讨论量 1128.7万;#杨开慧牺牲52年后藏墙缝的托孤信曝光##央视BOYS再合体!倾情献唱《青春》致敬李大钊#等相关片段,在抖音、快手、B站等各大社交平台引发网友热烈关注和转发点赞。

从以上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英雄的故事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情感凝聚力。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为全体国人上了关于英雄主义的生动一课,人们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 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新时代也是成就英雄的时代,无数年轻人正从前辈手中接过旗帜,交出自己绚丽的青春答卷。

央视综合频道浓墨重彩地记录英雄、塑造英雄,可谓恰逢其时。平台正是希望通过更加立体、生动、深刻地阐释英雄主义,将“集体共鸣”转化为更持久、更广泛、更热烈的“集体行动”。

在《经典咏流传》里,当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伴随歌者或大气磅礴的高歌、或千回百转的吟唱,受邀嘉宾的讲述、解读,以及舞台上的情景再现和物证展示,尘封的记忆再度鲜活起来,观众们一次次和伟大的英雄相遇。

1913年8月,年仅16岁的 周恩来在《敬业》的创刊号上发表 《春日偶成》。目睹神州处处狼烟,百姓水深火热,他用诗句写出对美好未来的信念,“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1916年春,27岁的 李大钊先生由季节上的春天想到了生命的春天、国家的春天,提笔写下 《青春》一文,发出唤醒中国青年奋发图强、奋勇向上的一声呐喊。

1935年,已是“待决之囚”的 方志敏坚信,未来的中国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他以全部的热望和期待,铸就了笔下的千钧之力。

1936年冬,面对生命的绝境, 陈毅想到的不是死亡,而是“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人间遍种自由花”是他拼尽生命所向往的最浪漫的境界。

24岁的青年战士 陈辉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前线写下1万多行爱国的诗篇,“ 在埋着我的骨骼的黄土堆上,也将有爱情的花儿生长”,他唱着胜利的进行曲,倒在了华北的原野。

1957年5月11日, 毛泽东站在新中国的大地上,以一首 《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忠魂颂,向牺牲在革命历程中的爱人杨开慧和挚友柳直荀表达悼念之情。上世纪20年代不能团圆的相思之苦,一个革命者对夫人的无比思念,跃然纸上……

山河为证,岁月为鉴。写下不朽篇章的他们,彼时都处在各自风华正茂的年纪。这些坚定的革命理想主义者,超越个人名利,超越家庭血缘,超越生死考验,许国不负为身谋。他们为之奉献过青春、热血和生命的中国,他们所企盼的光明、和平和崛起的中国,已然在今天变成了现实。

《经典咏流传》用借他们的文字全新创编的音乐作品,向英雄发去跨越时空的告慰,同时也用这些“青春的英雄”的故事告诉年轻一代,历史永远是在被创造当中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都在按照前辈指引的方向,追随他们的背影和足迹不断向前,在接力托举间,在脚踏实地间,才创造了这个国家和民族更好的未来。

如同节目总策划、央视综合频道负责人许文广所说:“在中华民族数千年从未断流的文脉当中,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从来就是我们最昂扬的底色。 2021年,正逢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经典咏流传》第四季回望百年峥嵘岁月,传唱千年经典篇章,为时代画像,向英雄致敬。”

中华民族的命运,关键系乎青年之自觉何如尔。《经典咏流传》希望年轻一代能和更多有力量的人站在一起,不断迎接新的春天。

节目效果一如观众所评价的:“仿佛跨越时间长河,遍看英雄豪杰,生逢盛世观今日之中国,再回味这些经典里的或深情或豪迈,只想对自己说一句:吾辈青春当自强,方不负这血脉传承、精神哺育、世代守护。”

▍怎么唱?重返历史情境,展开时空对话

曾有业界专家表示, 由于拿捏不好英雄形象的尺度,文艺创作出现了两个极端:一类过分拔高英雄的意志和能力,一类消解了英雄的价值和尊严,这两种做法都无法让公众真正实现共情。

如何让英雄人物亲切可感?本季《经典咏流传》在保持一以贯之的超高音乐水准的基础上,大力强化了对经典作品的背景介绍、内涵阐释和当下解读,通过将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将个体性和民族性相结合,将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结合,让经典厚重且生动起来。

每首歌曲演绎之前,由鉴赏嘉宾 康震仪式化打开每个经典记忆,他用具有揭秘性和故事感的语言,解读将要开启的经典文本,借助影像、图片、道具,追溯文本的发源地,展开文本中所承载的英雄故事,以及一脉相承的英雄精神。

歌曲演绎之后,鉴赏嘉宾团成员 康震、廖昌永、撒贝宁及经典传唱人围谈作品,有时还会邀请英雄身边的人物,各自从不同角度提炼诗词的当下精神内涵,挖掘诗人或英雄的故事,升华作品的立意和价值。节目还会在“云观众”中邀请代表参与连线,在增强场内外互动性的同时,也扩容了对经典解读的维度。

四期节目以来,借明代诗人于谦的《咏煤炭》缅怀焦裕禄的片段,感动了无数观众。这首歌曲的演绎之所以催人泪下,源于在创作上足够用情、用心、用功。

节目还原了当年焦裕禄去世时齐越声泪俱下的播报,焦裕禄坐过的藤椅、拉过的二胡,还有以他为原型的雕塑作品。这首作品特别邀请到焦裕禄的外孙余音演唱,并由兰考的孩子带来二胡独奏,音乐中使用了大量民族乐器,它们的音板都和焦裕禄有关。

通过讲述,观众更进一步得知——当年防内涝时,焦裕禄在兰考种下了他引进的第一棵泡桐树,而民族乐器一般都是用泡桐来做的,兰考现在是全国最大的民族乐器生产基地。

节目中,余音眼泛泪光讲述了外公骑着自行车丈量兰考、忍着病痛埋头工作的故事,也回忆了外公为了工作需要拉二胡、唱歌剧、学交谊舞的故事,现场还和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以及兰考老乡进行了跨屏连线。当焦守云说出“如果父亲活着的时候,我多喊几声爸爸,多好”,全场一片泪奔。

《经典咏流传》节目组不仅让祖孙两代实现了跨时代的交流,还特别修复了4张焦裕禄书记在兰考工作的照片,并通过数字合成技术,将一张“迟到了57年的焦裕禄全家福”送到了余音的手中。

一曲《咏煤炭》,只是体现节目匠心、慧心和诚心的代表作。主创团队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带领观众重返历史情境,在身临其境中感知英雄的呼吸和心跳,懂得他们的信仰与抉择。

除了大量珍贵的手稿、刊物、照片等老物件,节目还在舞美意境的营造上及音乐版本的打造上凸显“沉浸式”的魅力,例如《可爱的中国》实景呈现昏暗的牢狱,《梅岭三章》采用陡峭悬崖的舞美设计……这些,都让观众感觉英雄正从百年时光中缓缓走来,和我们开启了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

正如节目制片人 田梅所言:“虽然我们已经走到第四季了,但是依然不敢有半点懈怠,每一期节目不仅是前期策划费工夫,后期阶段也会进行层层审核。包括我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主任 王晓真,一定会认真细致地对节目每一个细节进行审核把关。他告诉我们,节目立足央视这一主流媒体平台,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要求自己,不断创新,打造一流的精品节目。”

“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是文艺工作者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呼唤更多有英雄气概的文艺作品来强健大众的精神肌理,为当下的文化风气注入更多的阳刚之美、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我们相信,这样的作品也必将融入历史的卷轴,化为时代新的火炬、号角和旗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