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进课堂:一次巨大的挑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书籍推荐 性教育进课堂:一次巨大的挑战

性教育进课堂:一次巨大的挑战

2024-07-11 18: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刘文利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发育期的青少年存在与性有关的需求和行为,但性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随着性激素的分泌、身体的成长发育,青少年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掌握科学的性心理和性生理知识。

图|网络

江苏省淮安市妇联儿童部部长潘爱芹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很多青少年缺少基本的性知识。“在2008年淮安市开展关爱孤儿、留守儿童的项目时,发现有些孩子到了发育的时候,没有人告诉她们来了月经该怎么办?发育后应该买什么样的内衣?”

2019年3月,“女童保护”团队发起的“拥抱青春期”项目在17个省份六年级至九年级自然班级学生中进行了 问卷调查 ,共收录合格问卷3676份。调查发现,青少年了解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的途径,23.53%是通过家长和老师;20.13%是通过网络和书籍;28.45%是通过听知识讲座获得;10.53%是从同伴那里获得;还有17.36%认为自己“长大了就知道了”。

图|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官网

“拥抱青春期”项目调查显示,22.85%的青少年浏览过色情文字、图片或视频,其中偶尔有的占17.79%,经常有的占5.06%。不少青少年反映,在浏览网页时,经常会有低俗、色情、暴力信息弹出。

“现在网络环境非常复杂,对青少年有侵害的信息随处可见。有三年级的男生就已经学会浏览色情网站,男生间还会相互讨论。那些幸运儿可能不走弯路就探索出来了,而有些孩子会受到很严重的不良影响。”刘文利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人类对性的探索是与生俱来的兴趣和爱好,因此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渠道尤为重要,家长不说,学校不讲,孩子就会从自己能接触到的渠道去摸索着了解。

她认为:“开展性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未成年人通过正确的渠道正视自己身体发育情况,尽量通过正规的课程体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长发育意识。”

性教育迂回进校园

“原本我对月经是抱有恐惧的,认为我们女人因为这个有可能英年早逝,但听到这节课以后已经没有这层顾虑了,现在我已经明白了身体的发育多么的神圣,不必遮遮掩掩,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潘爱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是一名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的初中女生,在听过“拥抱青春期”的讲座后给老师的反馈。

自2016年开始,淮安市妇联就与“女童保护”合作培训讲师,向小学生传授预防性侵安全教育课程。

在与“女童保护”合作前,潘爱芹曾与同事们一起研究编写青少年性教育的教案。“最开始我根据女儿喜欢看的一本生理健康的书籍,就自己编了一些课程讲给那些留守儿童,但是时间久了发现自己编的教案不够专业。”经历一番实践后潘爱芹发现,青少年性教育是一个非常系统、庞杂的课程体系,需要更专业的课程和师资。

目前,在淮安市关于青少年性教育知识的讲座、课程每年有1000多节,向全市中小学授课。“课程可以影响孩子未来5年至10年。有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他一年级学的内容到现在都还记得。”潘爱芹说。

刘文利也向法治周末记者提出,性教育要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与孩子从小就学习语言一样,性教育是儿童从出生就需要学习的知识,实际上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都是成长过程中需要知道的”。

早在2007年,刘文利及其团队就开始幼儿的性教育课程研发。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编写出《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全书共计12册,读者对象主要是6岁至12岁。该教材在北京市10所打工子弟小学作为校本课程使用。

图|网络

据悉,这本读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根据每个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了系统的性教育内容,以性保护为例,探索身体奥秘、保护身体隐私部位、青春期来了、认识儿童性侵犯、预防儿童性侵犯等知识和技能被安排在不同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的知识也不断加深。

刘文利曾对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三年级的学生进行性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教育前后的得分平均分别为29.69分和33.69分。

接受过性教育的学生,除了对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知识水平有所增加,同时对艾滋病、同性恋群体的歧视明显降低了。刘文利认为,这提示了性教育在消除学生对青春期的恐惧、悦纳自己的发育和成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用刘文利的话说,学生学习的效果非常好,“他们非常喜欢这个课程,他们觉得从来没有人在课上讲过这些事情,对他们的生活很有帮助,希望初中之后还能学习相关的课程”。

学校性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中

2019年,在中国学校卫生杂志上发表的《中小学生性知识态度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对265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发现,85.9%认为学校性教育很重要,73.3%希望将学校性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中。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首次将性教育纳入健康教育框架中了。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纲要》,以预防艾滋病教育为重点推进包括性教育在内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编制系列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12册,其中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有关内容34课;开发了28讲“学校健康教育微课程”内容涵盖防性侵、性健康和生殖健康等专题,通过情景动画形式向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

2008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今后中小学每学期都应安排6到7个课时的健康教育课,并按照学生身心发展和年龄认知规律,对不同学段学生提出了性教育阶段性学习目标和内容,其中包括了防性侵教育内容。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通过开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减少非意愿怀孕和性传播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今年起,性教育课程纳入学校义务教育框架,进入了快车道。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同日还颁布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两者明确将性教育纳入学校的义务教育内容。

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条中要求,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四十二条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使学生了解生理健康知识,提高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此次《指南》提出,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其中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领域的核心要点包括,生长发育、青春期心理、青春期性健康、性侵害预防、珍爱生命。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育特征和认知水平,对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系统设计。

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有序铺开,总体呈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

小学阶段,了解生长发育知识;初步学习青春期发育知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初中阶段,学习青春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预防性骚扰与性侵害的能力;高中阶段,理解性、爱情和婚姻的关系,了解婚姻和生育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能够有效预防和应对性骚扰与性侵害。

图|网络

女童保护基金负责人孙雪梅分析,根据《指南》对初中和高中阶段的不同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这其实是根据未成年人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来制定的目标,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

落地还需长久规划

这些年来,预防性侵教育和青春期性教育更多是以讲座、培训的形式开展的,一直没有真正进入义务教育的课本中。

孙雪梅向法治周末记者讲述了这背后的原因,大多数防性侵教育都是进校园开展的,但是想在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开展有序的、成体系的、分年龄/年级的防性侵教育是有很大困难的。不仅校方、学生家长等很难支持拿到固定的课时进行防性侵教育,对于执行防性侵教育的公益机构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这种挑战有很多方面,一个是成体系的教案编撰;一个是师资的培养尤其是地方讲师的培训。

刘文利表示,在学校开展全面性教育中的一大挑战就是师资。由于性教育课程不是独立课程,在师范院校师资培养体系中也没有性教育师资的培养。

在多年实践中,对性教育教师的培养积累了一些经验。刘文利提出,在接受系统的性教育培训后,在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由班主任承担性教育的教学任务是可行的;在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道德与法治教师和科学教师,都有本学科训练的优势讲授性教育课程;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生物教师、健康教育教师可以成为承担性教育教学的主力军。

孙雪梅认为,成体系的防性侵教育的道路还不只讲师这一个问题,教材、教案如何配套地补充与完善、与校方如何开展稳固的合作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讨论的。

刘文利坦言,性教育教材是教师在性教育教学中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但长期以来,很少有出版社组织专门人员编写性教育教材。教师可利用目前可以寻找到的支持性材料,自己编写读本,在性教育课程教学中使用。

此外,刘文利表示,在学校开展性教育还需要考虑课时问题。她建议,学校可以考虑两种课程形式开展性教育,一种是独立课程,一种是融合课程。

刘文利强调,如果将性教育融合入科学、生物、心理健康等课程中,还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机制监测其教学效果。

孙雪梅也表示,增设质量监测体系能够有效地监测与评估性教育的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是有效保证性教育开展的一个有效手段。但同时,也不能“多了一门学科就多了一门考试”,把质量检测单纯变成考试。

END

注: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法治周末报》

作者:法治周末记者 孟伟

责任编辑:高原

视觉编辑:朱雨晨 王硕

女童保护基金

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曝出多起14岁以下女童遭遇性侵案例。2013年6月1日,全国各地百名女记者联合京华时报社、凤凰网公益频道、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及中青公益频道等媒体单位发起“女童保护”公益项目。2015年7月6日,“女童保护”升级为专项基金,设立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下。2018年2月,“女童保护”团队成立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非公募),公开募捐继续与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合作。“女童保护”以“普及、提高儿童防范意识”为宗旨,致力于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

截至2021年9月底,“女童保护”已在全国31个省份相继开课,培训志愿者数万人。通过与地方妇联、教育局、团委等部门的合作,培训当地教师授课,使得儿童防性侵教育覆盖面大大拓宽,覆盖儿童超过541万人,覆盖家长超过68万人。此外,还定期进行线上培训和讲座,目前各个平台上已有数千万网友参与。

在普及儿童防性侵知识的同时,“女童保护”联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业界专家,推动相关制度和法律的完善,例如参与推动了取消嫖宿幼女罪并入强奸罪从重处罚、全面建立处理儿童性侵案件“一站式”询问机制等;每年还发布全国媒体公开曝光的儿童被性侵案例统计报告和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填补领域空白。

(上下滑动即可查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