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微观)》读书笔记(第三篇:市场和福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需求和价格的关系图解 《经济学原理(微观)》读书笔记(第三篇:市场和福利)

《经济学原理(微观)》读书笔记(第三篇:市场和福利)

2024-07-11 23: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美】曼昆 著;梁小民 梁砾 译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7.1 消费者剩余

7.1.1 支付意愿

       一个人愿意为一件商品花费的最高价格称为支付意愿,当其用一定的实际价格买下这个商品,其支付意愿减去实际价格的剩余部分称为消费者剩余。

7.1.2 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

      我们可以利用需求关系推导得到需求表,进而得到需求曲线,其中需求曲线给出的价格是边际买者的支付意愿,其中边际买者是指价格再上升就不会再购买的人。我们可以根据需求曲线得到不同价格时的需求数。

需求表需求曲线

      我们也可以根据需求曲线获得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我们可以看到 ,总的消费者剩余是实际价格以上、需求曲线以下部分的面积(曲线高度代表支付意愿,同价格之差便是消费者剩余),是两个人的消费剩余综合,即市场上所有人的消费剩余总和。

7.1.3 价格降低如何增加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增加

      当市场上的买者足够多,需求曲线也就变成了斜线(微元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价格从P1降到P2,消费者剩余的面积增加了,一部分是新增加的买者提供的,另一部分是由于降价,原有买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

7.1.4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体现了一种经济福利,当买者用低于自己预期的价格买到了商品,他们感觉到自己获益。

7.2 生产者剩余

7.2.1 成本与销售意愿

      这里的成本应该是机会成本,即要从事这一事所要付出的一切可能的成本,这也是销售意愿,低于该价格就不愿出售。而其最终得到的量减去成本就是生产者剩余。

7.2.2 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

      首先根据供给关系得到供给表,即低于成本不再出售,随后得到供给曲线,供给曲线给出的是边际卖者的价格,即成本。

供给表

      

供给曲线

       此外,我们也可以根据供给曲线得到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在图中表现为价格之下,供给曲线之上的面积。供给曲线高度代表成本,而与价格之差就是生产者剩余,再乘以生产者数量。

7.2.3 价格上升如何增加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增加

      当价格从P1上升到P2,代表生产者剩余的面积增加了,一部分是由于价格增加,原有生产则的生产者剩余增加了,另一部分是由于新的生产者由于价格高于成本,加入后提供的新的生产者剩余。

7.3 市场效率

7.3.1 仁慈的社会计划者

      仁慈的社会计划者,被设定是全知全能的,且没有私心的,他希望将使得整个市场的福利能最大化,总福利就是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通过换算可以得到,总福利也等于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减去生产者的成本。为了使总福利最大化,应该让购买意愿最高(愿意出价)的人购买,并让生产成本最低的人出售产品。总福利最大化的市场配置我们称之为有效率的,当然实际的计划者也会考虑公平。

7.3.2 市场均衡的评价

市场均衡与剩余

       从消费者剩余以及生产者剩余的定义可以看出,当两条曲线之间的面积最大时,总福利最大。而供需关系决定了,自由市场会把产品卖给购买意愿高的人,将需求给生产成本低的人,这也与总福利最大化的方法相同。因此自由市场达到平衡价格的时候便是总福利最大的时候,此时的物品量也是最合适的,计划者其实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有效率的市场。

7.4 结论: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

      尽管自由市场很容易就能到达有效率的,但是当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垄断势力的存在)以外部性作用(比如污染),市场就会失灵。

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8.1 税赋的无谓损失

赋税的无谓损失

      税收会在两条曲线之间打入一个楔子,降低生产者的成本上限,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下限。这会使得无谓损失的出现即税收规模造成的三角区域,减少了市场规模,降低了总福利。

8.1.1 税收如何影响市场参与者

      首先我们需要衡量税收收入,即税收规模乘以税收数量,即B+D区域。当没有税收时,社会福利是消费者福利(A+B+C)加上生产者福利(D+E+F),而当税收出现,买者支付价格变高,而买者得到的价格减小,这时候的消费者福利是A,而生产者福利是F,B+D是税收,而CE就成为了由于价格以及成本增加而缩小的市场,即无谓损失。税收损害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增大了政府的利益。

8.1.2 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

      贸易的进行需要买卖双方的交易意愿均得到满足,及社会福利存在,且价格低于买者的边际价格,高于卖者的边际价格。当时,当政府加入税收后,若税收大于这项交易的社会福利,就会使买卖双方一方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得交易终止,双方不仅无法得到社会福利(即贸易的好处)这便是无谓损失,另外,政府也没有得到税收。

8.2 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

      引起无谓损失的原因是,在税收之下,卖者或者买者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得交易终止,这样也可以看出,当消费意愿或者生产意愿随价格波动大时,双方行为更容易改变,无谓损失容易发生。从个体反应到群体便是,需求和供给弹性大时,引起的无谓损失就会等大。

8.3 税收变动时的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

无谓损失与税收收入

      从图中可以看到,无谓损失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三角形的面积大小,随着税收规模的增加,无谓损失确实在增加,但不是线性关系,而税收随着市场规模的减小,也不会随着税收规模的增大而不断增大,最后也会减小(拉佛曲线),而有时减少税率反而可以增大税收(供给学派经济学)。

8.4 结论

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9.1 决定贸易的因素

9.1.1 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当没有国际贸易时,一个国家的纺织品交易全部依赖国内市场所形成的平衡。

9.1.2 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

      我们将世界市场上流通的商品价格称为世界价格,并将其与国内价格比较,如果国内纺织品价格比较低,则说明该国在生产纺织品具有比较优势(即该国生产一定的纺织品所放弃其余商品较少,成本较低),该国会成为纺织品出口国,否则,该国会成为纺织品进口国。

9.2 贸易的赢家和输家

      在分析该一问题时,会将被分析的国家设为小型经济,即该国的贸易行为不会对世界价格产生影响,世界价格是既定的,该国是一个价格接收者。

9.2.1 出口国的得失

出口国的得失

     当国内价格低于世界价格,该国为出口国。打开贸易后,国内价格上升为世界价格,随着价格上升,卖家加大供给,买家需求减少,国内供给大于需求,实现出口。对于社会福利,原本平衡价格时的社会福利是买家(A+B)以及卖家C,而出口后,卖家剩余为B+C+D,而买家的福利剩余为A,可以发现,出口扩大了社会总剩余,减少了买家的剩余,增加了卖家的剩余。

9.2.2 进口国的得失

进口国的得失

      对于进口国,开始国际贸易后,国内价格会下降到世界价格,随着价格下降,买家需求变大,卖家供给减少,而不够的市场份额由国外提供。从图上可以看到,贸易后,卖家的社会福利由B+C变为C,而买家的剩余由A变为B+C+D。即贸易使得总剩余增加,同时,买家的剩余增加,卖家的剩余减少。

      由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十大原理中的“贸易可以使每一个人的生活变好”,因为社会总福利增加了,虽然存在输家和赢家,但是如果赢家对输家做出补偿,就可以使每一个人都受益,但是实际上这在现实中是很难的,输家一般不会得到补偿。因此一些国家就会采取贸易保护手段,避免自己成为输家。

9.2.3 关税的影响

关税的影响

      当进口国为了保护国内的生产者,就会对进口商品施加关税,使得国内商品的价格上升,于是增加了国内商品的生产量,同时减少进口量以及买者的需求,使得平衡向开始贸易前移动。可以看到,增加关税之后,消费者剩余由A+C+D+E+F+B变A+B,而国内生产者的剩余由G变为G+C,税收收入为E,D+F为无谓损失。关税减少了总剩余,以及消费者剩余,但是增加了生产者剩余以及税收。

      和关税类似的还有生产配额,同样用于限制进口,只不过生产配额虽然减少了进口量,但是只是简单的减少进口,提高了价格,对于国内而言,政府税收收入并没有,而提高价格的利润由国外厂家赚取。

9.2.5 国际贸易的其他好处

       一国开放贸易,有赢家也有输家,但是赢家的利益大于输家的损失,国际贸易还有如下好处:

       1.增加了物品的多样性,消费者选择更多。

       2.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3. 增加了世界范围的竞争,避免国内出现垄断现象。

       4.加强了思想交流。

      关于规模效应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思考:所谓生产要素边界效益递减,这个讨论的是原本适合生产A的资源被用于生产B效益降低,而规模效应则是远远没有达到该边线,只是将适用于A的资源用于生产A,并继续加大规模。

9.3 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

9.3.1 工作岗位论  

      经济学家认为:当一个国家的产业由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而遭遇巨大凋零,该行业的从业者会失业,但是这些失业的工人可以投入本国的优势产业从业,享受贸易带来的好处。

9.3.2 国家安全论

      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一个行业关乎到国家安全,所以要采取保护措施,那么这个观点应该由国防部提出,而不是行业相关人员,而且实际上,国防部可以从价格更低的进口商品中获得利益。

9.3.3 幼稚产业论

      经济学家认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或者一个正在转型的产业倘若可以成功,那么即使在初创时间会因为外国势力的冲击,最终也一定能成功,不需要政治性的保护。

9.3.4 不公平竞争论

      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本国产业由于外国对该产业的补贴,而在竞争中受损,该国依旧可以从贸易中获得利益,因为补贴是来源于外国的纳税人,而收益的人是本国消费者。

9.3.5 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

     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将贸易限制作为自己和他国谈判的筹码,倘若对方不屈服,则自己会面临施加关税,自己利益受损,或者出尔反尔,自己威信受损。

个人看法

      首先,认同文中所述,因为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市场未失灵的大前提下,即外部性和不完全竞争(垄断),在大前提下,自由贸易应当是有利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贸易保护正是为了防止这两者的出现。经济学家的想法很美好,追求高效,但现实是复杂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