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雨伞的材料结构功能和缺点图片 形式、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

形式、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

2024-07-07 02: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自然辩证法》关于自然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规律指出:系统的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根据,而系统功能则是一定结构的外在表现。

建筑结构是指由建筑材料制成的构件组成元素按照合理方式组成,并能承受外荷载、抵抗变形的平面或空间体系。建筑因为建筑结构而形成不同的空间形式和空间组合,满足不同的建筑功能的需要。

建筑功能则是人们建造房屋的具体目的和使用要求。不仅用来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且还要满足整个社会的各种需要。

建筑形式是指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体形,外部体形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反映,建筑空间又取决于建筑功能的需要,也是人们对建筑最初认知的来源。

因此,建筑形式,建筑功能和建筑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建筑师在协调这三者关系时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很显然,建筑师这种职业和开发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很多项目和工程就因为有了好的建筑设计师,从而在商业开发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我们在说这个成功的时候,像是减少工期和预算,完成更高的标准,开发了新客户,更好地满足了客户更多的需求,以及一些物质经济方面的成果。

当我们在讨论建筑的时候,有些人讨论的是形式,然后有些人讨论的是结构,而有些人讨论的是功能。优秀的建筑师能把这些要素尽可能地合理排布,让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显得合理至极。

建筑形式

当你想到你喜欢的建筑的时候,什么是你首先会想到的?他们简单,复杂,美丽,便利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高度融合?建筑的形式是建筑呈现的最终结果,但是建筑造型也不仅只局限于实体的建造空间。建筑周围的灰空间也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这部分空间通常被我们忽略,虽然没有实际的建造工程,但是在真正的空间体验中同样也非常重要。因此也是建筑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筑中,造型可以被最直接本能地感受到。只要建筑不是足够概念性,那么这个造型的好坏评判都可以建立在一些人们可以直接能感受到的感官体验上。好的空间与差的空间的差别,大多数人都在生活中有过体验。有些时候我们会抱怨道“这是谁设计的房子,这个客厅连一个沙发都塞不进去”,这样的空间毫无疑问便是差的空间的代表。

在现代充满科技感的建筑里,形式会更加精密复杂一点。建筑的形式与它们被建造和使用后的价值,结果和满意度相关。这个形式同时也会给建筑师的结构选择带来诸多的影响和限制。

建筑结构

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一栋楼房在建造时候的样子,在这个阶段,那些未来将来要被建造成美丽宜居建筑的工地。对除了工程师,结构师以外的大部分人来说都不是那么的友好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房子造完成之前,用户都无法真正地感受到房子的价值和用处,人们不可能在房子还只是在搭建结构框架的时候就入驻到建筑里面去了。

建筑结构给人一个非常直接和构造的感觉,它是支撑建筑的基本骨架,包含了结构选型,地基,管道,机械装置部分。对于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来说,这些部分才是他们心目中真正构成建筑的要素。我们的建筑学教育对于结构的认知也是有偏见的。建筑的结构应该由建筑师,工程师和开发商共同参与进来决策和设计,而不仅仅是工程师一方面的任务。

结构通常是一堆物理数据和电子信息的集合,他们的交界面,设计逻辑控制着结构的进化和更新。这是人们通常谈论起建筑结构的时候想到的东西,但是这种认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建筑结构并不是一个设计的核心,也不是一个独立的分支,建筑结构通常随着建筑设计的推进自然而然就生成了。

建筑的功能

许多的建筑项目,设计项目都非常关注功能。再一次想象一下你的建筑,如果一开始整个建筑只有一个房间,没有电,没有空调,没有天花板和其他的一些必要的设备。接下来的几年里人们随着居住的需求添加了另一个房间,新的一个照明设施等,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以此类推。这便可以理解为是根据功能的需求,对建筑空间进行设计和修正。

建筑的功能经常是建筑师最关注的方面,尽管建筑的形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但人们往往不会只停留在对形式美的欣赏上 ,人们会从感觉外在的形式到功能、艺术、环境等方面的理性认识上。建筑的起始,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自然空间的居住要求,它不同于纯艺术品,必须符合实用功能的目的。看看现实生活中的建筑,似乎很难发现一种毫无实用价值的建筑。例如古时的陵墓,是供死人“居住”的寓所。佛塔可供登临,还可俯瞰周围的美景。庙宇除了精神崇拜外,往往还发育成庇护和储存神像、壁画等艺术品的历史“博物馆”。这些建筑尽管更注重精神方面的意义,但在其后总是隐伏着实用这一普遍的功能,它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三者整合的过程

十九世纪80-90年代,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明确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观点,这是功能论者的标志性口号。芝加哥学派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1871年芝加哥发生了一场大火,摧毁了三分之二的城市建筑,为了在有限时间和地段内建造更多的住宅、办公和商业建筑,出现了采用钢结构等高层框架的摩天大楼,由于新材料钢铁等结构功能要求,在芝加哥逐渐形成了简洁明快的建筑形式风格,芝加哥学派由此而生。这就是沙利文提出上述口号的历史背景。

应该说"形式追随功能"本身正如"器以象制"那样是反映当时的现况和造物设计的最初问题,但是其口号一旦被功能主义利用就丧失了其存在的良衷,并被视为过激和过时的口号。

形式,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从产品设计的本质特征而论,形式服从功能是正确的、基本的。作为为人而用的器物、建筑等人为事物其形式必然来自功能的结构,而不是功能来自于形式。可见在对待功能和形式的关系上我国古代哲人早就给出了较合理的设计标准,即"象以载器,器以象制"。因此,在设计中,重功能的思想并不是西方现代人所独有的,早在人类创物之初这一思想已经成为设计的基本思想了。例如墨子主张"先质而后文",这就是功能第一的观点;被英国《百科全书》称为"伟大的设计师"--孔子则主张"文质兼备",即要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造物领域可以引申为功能与形式并重的思想。而这一点是同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之后的包豪斯所强调"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之口号,其意义是不谋而合的。

功能必须通过形式这个载体表现出来,即通过具体的形象、合理的形式表现出来,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构成了人为事物功能美的基本范畴。因为合理的功能形式是一个善的形式,因而在中国古人看来也是一个功能美的形式。依托于农业文化的社会背景,特别是地理环境形成的许多优势,许多设计的物品器具有着积极的功能使用价值,往往还是作用大于形式,功能服从于需要。因此,"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范仲淹,欣赏水车主要是出自筒车为民灌溉的功效角度、去赞美和感叹其形式之美的。所以,形式追随功能是功能美学的典型原则,是围绕功能为中心的,但也肯定了形式的重要,因为从它那里折射了功能的外部属性,因此可以这样说是功能外部属性的二次成像。

“器以象制”是中国农业时代传统手工器械的造物原则,而"形式追随功能"则是西方工业时代现代设计的思潮理念。二者所阐述的问题对于传统器用思想、对于生活乃至生产方式的意义,进而涉及产品设计的诸多问题:如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审美与观念的关系、设计视觉心理等等都有积极重大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器以象制"的思想,将"器、象、制"三者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因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而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表现出古人的造物意匠的精髓,揭示了中国人讲究实效的传统。北宋的"器以象制"和西方现代的"形式追随功能",二者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是语境不同而已,但传达了共同的语义,那就是功能和器是拿象或形式来表达的,器(功能)是受象(形式)的制约或者规定的,它们的结合才能完成人类需求(事)的实现。这就是柳冠中先生常说的事理学的道理:功能和形式均是围绕人的事(需求和矛盾等等)产生的,对它们的关系的阐释就是理的完善。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功能,结构和形式在设计时同时考虑?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结构工程师,建造工人和建筑师都被要求给出有利于他们的最佳方案结果。技术,经验,外力和人为限制性因素。设计概念和形式的团队在专业领域所追求的设计价值,手法和经验与设计结构的团队所尊从的价值理念是完全不同的。事实上去理解一个与众多高新技术相关的,并且需要与多个团队配合合作完成的商业模式的一系列微小变化,需要的时间远比我们想象地更多。

感谢 建筑师的留学圈儿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jianzhuliuxuequan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