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与《红楼梦》(平心论高鹗)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雅俗不贰 林语堂与《红楼梦》(平心论高鹗)书评

林语堂与《红楼梦》(平心论高鹗)书评

2024-05-04 09: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红学荐读)林语堂与《红楼梦》

文/黄凤

前一段时间央视版电视连续剧《京华烟云》的热播也引起了人们对该剧的原作者林语堂的关注。在央视版的《京华烟云》的中,林语堂原著的情节人物设置几乎都被颠覆,只是主人公的名字没有换罢了。

众所周知,《京华烟云》处处都有《红楼梦》的影子,正如林语堂自己毫不避讳地说,“重要人物约八九十,丫头亦十来个。大约以红楼人物拟之,木兰似湘云(而加入陈芸之雅素),莫愁似宝钗,红玉似黛玉,桂姐似凤姐而无凤姐之贪辣,迪人似薛蟠,珊瑚似李纫,宝芬似宝琴,雪蕊似鸳鸯,紫薇似紫鹃,暗香似香菱,喜儿似傻大娘,李姨妈似赵姨娘,阿非则远胜宝玉。”林语堂对《红楼梦》十分喜爱,并曾准备将它翻译为英文,但终未实现。几年前笔者曾帮助大连外国语学院的一位研究生做一个关于《红楼梦》英译本的论文,当时问到一位外国友人,他竟不知《红楼梦》为何物。现在想来,以林语堂对《红楼梦》的认识、他的英文写作技巧及在西方读者中的影响力,如果《红楼梦》有林译本,其在西方的影响力当不至如此。

近读林语堂写于1960年代的《平心论高鹗》一书,其中对近年红学界争论最多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说提出自己的观点。林语堂认为俞平伯用打倒孔家店观点来评价宝玉等都是牵强附会;而胡适搞的“大胆的假设,小心去求证”,则是“名为小心求证,实是吹毛求疵。因此愈考证愈甚,闹得满城风雨,结果扑了个空。”纵观红学发展,林语堂认为:“裕瑞开漫骂之风,周汝昌继之,俞平伯攻高本故意收场应如此不应如彼,全是主观之见,更以‘雅俗’二字为标准,不足以言考证。”

林语堂即便在写红学这样的考证文章时,也不失其幽默性灵的文风。如俞平伯认为后四十回巧姐的岁数忽大忽小,举《红楼梦》一百零一回中的话:“大姐哭。李妈狠命地拍了几下,向孩子身上拧了一把,那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并据此认为巧姐被拧后连话都不会说,只有大哭,不过三四岁光景。而林语堂却认为“谁家十一二岁的小姐被老嬷狠命地拍了几下(时凤姐大病),又在身上拧了一把,会不‘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又谁家小姐必先说话而后算一、二、三,而后哭哉?……哇不哇,是看拧的重不重。若是狠命地拧一下,平伯也是先哇而后说话也。这是捣鬼,不是考证。”

林语堂特别推崇《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并认为其为“高鹗手定稿”,或有可能是曹雪芹的手定稿。目前已经有学者考证出该本为杨继振在光绪年间所伪造,但不能就此认定林语堂的红学水平不高。俞平伯曾经感叹道:“我尝谓这书(指《红楼梦》)在中国文坛上是个‘梦魇’,你越研究越觉糊涂。”有这种感觉的不独俞平伯自己,俞平伯后期也放弃了自己经营多年的高鹗续书之说,不能不说明些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平心论高鹗》除收有林语堂多篇红学文章外,还收有胡适的《〈红楼梦〉研究》、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两厢参读,收获定会不少。

以上图书由右文轩半价书店提供(二七文海书市59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